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2.83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

針對父母擔心自家寶貝“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情緒,方園長向爸爸媽媽們詳細介紹了孩子各階段“敏感期”的特點及注意事項、幼兒園和國小階段不同特徵的學習活動以及幼兒園在“幼小銜接”階段的課程安排。轉眼間,咱們馬榮國際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即將結束幼兒園的快樂生活,邁向國小的學習生活了。幼兒園特地為家長們準備了一場貼心的“幼小銜接解讀”講座。針對父母擔心自家寶貝“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情緒,方園長向爸爸媽媽們詳細介紹了孩子各階段“敏感期”的特點及注意事項、幼兒園和國小階段不同特徵的學習活動以及幼兒園在“幼小銜接”階段的課程安排。此外,方園長還無私地分享了兒子在幼兒園、國小的種種心得,讓大家獲益匪淺。家長們瞭解到,知識儲備、學習能力以及心理準備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應該是要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在國小階段遊刃有餘。

用心播種,靜待花開。感謝幼兒園為我們舉辦的這次家長會,務實而詳盡的解説幫助我們解除了心理上的忐忑和疑惑,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及時的引導,讓家長們在今後幾個月的時間裏,更加清楚如何做好孩子思維、學習習慣以及社會技能方面的銜接、培養。相信孩子們在幼兒園老師和家長的密切配合下,一定能順利的度過人生的第一次轉折。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2

幼小銜接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新起點,幼小銜接的本質意義不在於知識的銜接,而在於心理的過渡。為深入貫徹《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和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有效推進幼兒園與國小科學有效的銜接,我們將從兒童視角出發,關注幼兒的持續性發展。從幼兒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學習準備四個維度進行入學準備的指導,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把入學準備教育目標和內容融入幼兒園遊戲活動和一日生活中。

3-6歲是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也是為幼兒做好入學準備的關鍵階段。幫助幼兒科學做好入學準備教育,這是我們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從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4個方面入手,循序漸進,有機融合並滲透。

為什麼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與國小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幼小銜接就是指由幼兒園進入到國小低年級在教育中的連接。幼兒園與國小是兩個根據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而設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務的教育結構,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規律決定了不同的教育階段。而連續性規律又決定了銜接存在的意義。

幼兒園是一個保教並重非義務教育機構。幼兒以遊戲為主,教師的指導方法靈活多樣,沒有考試製度。而國小教育屬義務教育階段,主導活動是根據國家統一計劃、大綱規定的各種學科文化知識的學習,教學形式以課堂教學為主,氛圍嚴肅。有一定的家庭作業和必要的考試製度。幼兒園的生活節奏是寬鬆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戲活動的時間較多,生活管理不帶強制性。而國小階段的生活節奏快速緊張,作息制度非常嚴格,每天上課時間較長,紀律及行為規範帶有強制性。

幼小銜接是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應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銜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傾向比較嚴重。近年來,有些幼兒園對幼兒智力因素極為重視。這些幼兒園教育中有時忽視了兒童傾聽、表達等各種能力的提高,忽視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忽視了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這樣使幼兒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校的規矩和課堂常規缺乏瞭解。另外如握筆姿勢和坐姿不當等不良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也將影響日後兒童的有效學習。

幼小銜接並不只是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對其產生影響。其中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一方面,兒童的生活行為習慣、自理能力、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和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等都離不開家長態度的影響。因此,幼兒園應重視做好家長的工作,如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和向家長開放幼兒園的活動等方式向家長宣傳教育方針和正確的銜接措施,幫助家長學習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家長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對兒童進行銜接教育,保證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3

幼小銜接應是大部分家長和教師都比較關注的一個話題。孩子從幼兒園步入國小,是幼兒生活中一重大轉折點,孩子在身體上和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變化。做好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使幼兒儘快適應國小的生活。做好幼兒銜接的工作,不僅僅是單靠幼兒園的力量就能完成,它是需要幼兒園,家庭,國小三方面共同來完成的。

首先,我們要了解幼兒園與國小的差異。幼兒園教育與國小教育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它們在環境方面,學習安排、生活制度上都是不相同的。幼兒園的學習主要是以遊戲為主,培養幼兒各個方面的能力及良好的習慣,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各個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幼兒園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形式多樣的特點,而學校教育是以課業學習為主要形式,強調系統化知識,無論是否對課程感興趣,都要來完成國家統一規定的大綱,並以嚴格的學習與作息制度作為保證。

那麼孩子即將步入國小,我們應該為孩子做好哪些準備呢?首先,要在心理上做好輔導工作,讓孩子有心理準備。有意激發孩子對國小的嚮往之情,並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規則意識及時間觀念等,並配合幼兒園完成目標要求。

其次,是學習上的準備。很多家長認為幼小銜接,就是將國小知識提前輸入給孩子,其實不然,銜接是孩子幼升小的過程中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培養幼兒一些重要的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在良好的生活習慣中養成的,例如規律生活,早睡早起,遵守作息常規,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完成等,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幼兒的專心與認真,良好的閲讀習慣等等。培養幼兒一些重要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傾聽的能力、語言的理解能力、有效的溝通能力等。對於即將入學的孩子來説養成良好的習慣比獲得一些知識還重要,良好習慣的養成對於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都會有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

總之,我們要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孩子的幼升小的銜接,使孩子們順利的度過,開啟他們美好的國小生活。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4

時光荏苒,我們的寶寶結束了幼兒園生活,升入國小,成為一名國小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國小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國小生活,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加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國小,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為規範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往往會使幼兒難以適應,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家長可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國小裏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麼,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係等。使他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瞭解,並盼望自己做個國小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為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那麼孩子進入國小後,不會有學習負擔地重的反應,每項學習任務都能輕、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學後,也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了。

二、培養幼兒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後,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於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能很快適應

新的環境,融入集體中,與小夥伴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與同伴之間發生矛盾和衝突,若處理不當,最終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而老師和家長應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聽讀寫能力。

逐漸培養幼兒講述故事、複述故事的能力,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閲讀能力,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讀物,組織集體朗讀,並進行耐心指導,提高幼兒的閲讀能力。家長應每天堅持指導孩子閲讀,不久孩子就會自行閲讀,養成良好的閲讀興趣。再就是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桌面遊戲,如搭難度較大的裝拆積木、看連環畫、下跳棋、摺紙、畫畫等。適當減少遊戲時間。例如,讓孩子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阿拉伯數學、中文數學以及簡單的詞彙,每天做幾道算術題和簡單應用題。

轉眼間孩子們進入國小生活已快一學期了,從剛入學時找不到教室,對鈴聲不知所做到現在的聽到鈴聲,進入教室做好課前準備。學生們的變化很大,也説明他們已經變成一名合格的國小生了。

記得開學第一天家長們把孩子送進教室,依依不捨的離開。而孩子們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對着陌生的環境,嚴肅的老師,心裏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從事低段教學已有8年,我覺得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説環境的適應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已經超越了知識的學習。於是這半學期來,我重點從這兩方面做起:

首先是環境的適應,環境分為學校環境和學習環境。在孩子入學的第一天,帶着學生在學校各處轉轉,找到教室的位置,廁所在哪,餐廳在哪,上體育課時的操場在哪,需要老師幫助時老師的辦公室在哪,這些是學生必須要知道的,除此之外還有音樂教師,圖書室等等。學習環境先要從認識老師開始,知道班主任是誰,認識給自己帶課的老師。接下來是熟悉學校的作息時間表,知道每一次鈴聲響起時該幹什麼。

其次便是學習習慣了,好的習慣伴隨孩子的一生,也能讓孩子輕鬆愉悦的學習。剛從幼兒園升入一年級,他們非常不適應。先從下課上廁所做起,幼兒園裏廁所都在教室旁邊,學生隨時可以去,但國小不行。一節課40分鐘,學生要認真參與學習活動。而且部分學生太

貪玩,經常忘記上廁所。在每節下課時就提醒學生先該做什麼,慢慢的養成習慣。

接下來是課前準備,上課鈴聲響起以後,立即停止遊戲進入教室,拿出相應課程書本和學習用品擺放在課桌上,同時在班長的帶領下唱一首歌。這些在孩子剛入學時,老師課前早到一會兒,幫助學生,提醒學生,一個月以後他們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課堂了,先教會孩子課前起立與老師問好,課後和老師再見,懂得尊敬老師、愛護老師。再就是要求他們課堂聽講,回答問題舉手等等一些細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相應作出要求和引導。

作業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家長的配合。家長給學生制定學習時間,老師也作出要求,學生應獨立思考並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彼此交流,共同幫助學生。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5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家兒子進入國小校園已經1個月了,認真傾聽了高老師聲情並茂的講座,瞭解到上國小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學習壓力與人際交往壓力,如果沒有合適的疏導,有些孩子甚至難以適應國小的學習節奏和學習方式,出現抗拒心理,出現的“厭學”情緒。因此做好幼小銜接顯得尤為重要,那麼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家長首先心理定位必須準確。

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不能把每個孩子學習的指標如同參考工程建設指標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優勢,針對孩子的學習接受程度,理性的給孩子定位,與其讓孩子被動的承受學習的壓力,不如讓孩子主動的體會學習的快樂。

二、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國小的作息時間更為緊密和嚴格。從早上起牀時間到路上交通時間,再到上課時間、活動時間、作業時間、休息時間、上牀睡覺時間等等都環環相扣。所以對於孩子的時間觀念的培養就顯得由為重要,但是身為家長就要以身作則,因為現在孩子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還處於一個懵懂期,被動的認為家長在做的就不會錯,家長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現在流行的“葛優躺”是最好不要出現,應該是把我們回到家裏需要做的事情馬上處理,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放學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寫作業,而不是有樣學樣的“葛優躺”了;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要堅持做完。寫作業時一定要認真寫,寫完後書包收拾好才能去看電視和玩。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時,沒有給予適當的教育和訓練,那麼他就會喪失做人的一種能力,無法站在已有的經驗高度上體會對他人的責任心,適當的讓孩子做點家務,在做事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大人不應因此指責孩子,更不能懲罰孩子,而應首先鼓勵孩子做得對的地方。對於孩子有失誤的地方,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所在。孩子年齡小,認識水平不高,考慮問題不周全,力氣小,不能幫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會幫倒忙,但是沒關係,我們需要的是孩子學習的過程,並不需要結果。

三、培養孩子交際能力。

人是羣居動物,有人比喻成豪豬,冬天為了取暖,他們必須離得近一些,但是因為距離太近,它們的刺又會刺痛對方,因此只能保持適當的距離。所以説人際關係的培養還是需要一個比較完善的交際能力去維繫。對於孩子交際能力的培養我給與孩子的就是幾句話:謙虛、不驕不躁,去發現他人比你優秀的地方,心懷感恩之心。

四、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説到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如是説來增強家長的知識面。當今社會電子產品以及電子設備太多,不讓孩子接觸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樣,堵不如疏。讓孩子去接觸電子設備,引導孩子在網絡上去接觸有教育意義的動畫以及遊戲軟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遊戲軟件是“悟空識字”,動畫類的:“福鼠三十六計、哈利學前班、唐詩三百首”,這些東西需要家長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長自己必須知道里面所講的內容,並能在孩子產生疑問的時候,能夠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問。對於孩子的閲讀能力,我並不贊成讓孩子睡前看書,因為看書是一種有意識活動,睡前大腦應該適當放鬆。孩子接觸事物比較少看完書大腦會處於高度的思考狀態,不利於睡眠。我一般會在睡前讓孩子聽聽比較舒緩的古琴曲,讓孩子早點休息,睡足10個小時。早上起牀,我會讓孩子朗誦課文或者孩子感興趣的書,這樣既讓孩子增強了閲讀能力還鍛鍊了孩子的朗誦能力。總之,老師和家長互相協作,“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孩子缺少自主學習能力,老師給我們一個方向,家長要順着老師所給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並吸收所學習到的知識。、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孩子願意上學,喜歡上學,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6

觀看了本週365直播特級教師袁冰楠的講座,我收穫了很多。在袁老師的講座中,我們知道在玩音樂集體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教育活動的目標單一,在教學活動中,打擊韻律的活動較少,所以容易出現教師高度控制和教師想要主體性和創造性。而這些問題,也是我們在教學活動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認真分析,充分利用各種因素,引導幼兒理解感受音樂的內容和情感,並獲得音樂能力的發展,使音樂教育活動達到教育目標的重要條件。

教師應引導幼兒產生與音樂作品相適應的情緒,情感共鳴,從情感教育入手,達到音樂教育目標。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節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

學習音樂的三大基礎,技術、樂感和勤奮,是支撐一個人成才的三大素質,技術的基礎,首要是要學會放鬆,我們要把放鬆當規範,把放鬆作為基礎,孩子只要一緊張,學習的速度、耐力、爆發力、控制力就很難控制,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當給幼兒充分的和諧輕鬆的環境,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感受音樂。

講座中的與我音樂集體教育目標的設定,目標是起點也是歸宿,設定音樂到目標的重要原則是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所以我們在設置音樂教育目標時,要從情感知識技能能各方面設置目標。

活動實施過程中,音樂集體教學遊戲化,通過各種遊戲,讓幼兒迅速地感受音樂的韻律,也能夠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通過直播學習,我們瞭解到幼兒音樂集體教育內容,從歌唱韻律節奏,逐漸融合,相互滲透,以我的興趣和促進兒童的發展為主要標準,這個讓我們知道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發展幼兒的歌唱水平,還要發展幼兒的韻律感和節奏感,有助於幼兒將來的創造性發展,而教師在活動組織和實施上,讓幼兒主動的探索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總之,教師要認真分析,研究教材,瞭解幼兒的音樂水和平認知能力,以此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創造性。用多種方法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感受音樂的能力,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得到發展。

通過觀看此次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帶來了實踐與拓展,引導了一個思路,新的教育觀念逐漸落實到教育教學實際中,真是收穫滿滿!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7

被通知去聽了一場關於科學做好“幼小銜接”的講座,報着嘗試的態度去聽,卻有了受益匪淺的感悟。教養孩子是一門學問,陪伴孩子更是一種修煉。成長,是雙向的!

記得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兒園,我激動地整夜無眠。第一次看她邁入幼兒園大門,我已在遠處泣不成聲。還記得當初的落寞,還記得當時的承諾。對於孩子的教育,我一直覺得好性格好習慣的培養要比成績單上的數字重要的多,雖然這與傳統觀念有些背道而馳,但是幼兒園期間我對孩子的要求就停留到此,嘗試過就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雖然我的要求沒有那麼高,但是經過幾年的幼兒園生活,孩子“回報”給我的卻是太多的驚喜和意外。

而今,即將進入國小,我的觀念有了稍微的改變。從之前性格的培養,到了現在自律的加強。我是一個自律性比較差的媽媽,一直以來都是隨心所欲的做所有的事情。在鍛鍊孩子的同時,也在無形中約束着自己。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指導。

關於困難:

講座中,老師提到幼小銜接過程中要注意三個適應:身體適應、社會適應、學習適應。回家後第一件事就做了一份近期的作息時間表,令我萬萬沒想到是,她把作息表很認真的貼到門上,非常認真的執行。這一點,令我感到萬分慚愧。社會適應能力我沒有太多的擔心,但是細節方面還是需要更好的把控。之前有培養孩子理財的經歷,卻因忙碌而夭折。講座結束後,又做了詳細的計劃並實施。彌補之前的不足,應該以堅持為前提。學習適應是我比較擔心的問題,前輩媽媽們都反應説現在國小作業都比較多,現在孩子偶爾寫字多了也會嚷着手疼。之前以為是為了逃避書寫,後來查閲相關資料才知道,孩子手腕的協調力量與手指協調力量沒有得到平衡發展,孩子寫字多了是會容易感覺手腕痛手指酸。這種痠痛就是手部肌肉羣與手臂肌肉羣負荷過大造成的。從幼兒園沒有作業過渡到國小的多門學科,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於成長:

講座中,老師用“修煉”詮釋了這個版塊,這讓我不由想到了曾經看過的一本書《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裏面列舉了種種問題爸媽。之前看過之後特地拿出這本書和朋友們一起探討,對號入座,幾乎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這或許也是現在家長都存在的一個通病。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學會放慢孩子的速度,用等待、堅守與信任的心來看待孩子,讓節奏慢下來,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生活節奏,學會放手,讓孩子自由的飛翔,教與養,我們和孩子一起行走在成長的路上。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8

女兒今年6週歲了,準備9月份入國小,“是否應該讓孩子提前學習國小課程?”這兩種想法一直讓我猶豫不決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學習了國小課程我怕孩子在正式進入國小後,因為老師講的知識都會了,不認真聽課,不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聽課習慣。如果不提前學習國小課程又但心孩子上學小後跟不上班級課程的進度,從而影響到孩子對學習信心。《“幼小銜接”特別策劃》中提到的現狀無論是角度還是觀點,正是我們做為家長重點關心的問題。下面談談我通過閲讀《幼小銜接》所得到的啟示及心得體會。

通過閲讀了心理學家格塞爾著名的雙胞胎爬樓梯實驗結論同時也參考了“三年級效應”我個人認為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與讓孩子提早學習過多的國小課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會主動學習自己感興趣知識。

“孩子對成績、分數是沒什麼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數意味着什麼”一句話説的特別好,其實真正在意分數的是我們長家,我們對成績和分數認識,決定了孩子對成績和分數的認識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為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學習方法不對等原因,因此我們家長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後我們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最後同孩子一起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閲讀《“幼小銜接”特別策劃》為我做好孩子進入國小的準備指出了正確的方向,同時我也在根據《“幼小銜接”特別策劃》指導,查找自己身存在的問題,調整自己與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為規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做為家長讓我們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長吧。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9

今日聽了講座,從身心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適應、學習適應四個方面展開關於科學做好幼小銜接,頓開茅塞。在此感謝卡蒂幼兒園,感謝卡蒂老師,讓家長心中有數,家園共育,更有效的協助孩子從幼兒到國小的過渡。

從整體的內容上有幾點心得體會:

1、如老師所講要從長遠視角看待幼小銜接,不是臨近抱佛腳做學前準備功課。在內容上注重智力、情感和社會性的全面發展,促進幼兒可持續性,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環境設置的銜接這個環節在幼兒身心上是及其重要且有必要的,幼兒園和國小聯合組織開展各項交流活動,為幼兒和國小生提供交流機會,引導他們逐漸熟悉新學校環境,使幼兒面臨兩個階段改變時環境衝擊降到最低。

3、尊重幼兒個體間的差異,承認和保持幼兒個體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區別對待,尊重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

4、身心健康,健康心態遠勝於bpmf,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和飲食習慣。如果非要培養我更願意他有一個良好的思維模式,堅毅的性格,失敗之後的勇氣。好成績錦上添花,更願意他有一個好品質,這也是社會所看重且能走得更遠的。

5、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這點上我認為是言傳身教,説教沒用他不會聽你的,想要這樣的孩子就做成這樣的家長勝於一堆大道理。

6、家長心態的調整:孩子從幼兒進入國小是人生的重要轉折,讓孩子由遊戲、能力為主的學習方式改換到有標準、有目標任務、正規課業教學為主的學習方式及作息時間是需要有一個良好的過度。作為孩子最初的人生導師應該到位不缺位。而且幼年時期的經歷和體驗會對未來的人生產生深遠影響,且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心靈純潔也脆弱。這個期間家長應精心、用心地陪伴,傾聽、共情鼓勵並賞識自己的孩子。幫助孩子適應教育的感知及自我約束力、專注力、自律性等方面的培養。

以上是我聽過講座之後的一些心得和自己的一點粗略想法,我們會和老師共同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完成適應國小生活。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0

伴隨着孩子們的天真笑臉,緊張忙碌而又快樂的一學期即將結束了,當我空閒下來細細回顧這學期的工作時,深深地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作為畢業班班的老師,既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的能力,同時又要幫助他們養成樂於助人,尊老愛幼的良好品行。以下是我的一些工作體會:

一、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學前班學生由於年齡小、自控能力差、紀侓渙散。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開始,課上進行趣味教學、儘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好學生的紀侓。利用各種獎勵措施激勵孩子,及時提醒孩子們做好上課準備工作,並且在課後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根據學生的表現在班裏進行榜樣教育。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逐漸養成了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二、關心愛護每個孩子。我國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説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同時也是非常脆弱的,這就需要教師用自己一顆真誠、熱愛、賞識孩子的心去喚醒,去呵護。平時多與孩子交談,多給孩子以愛撫,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愛心來澆灌和呵護他們。哪怕只是一道暖和目光,也會讓其爭當“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在班裏我平等對待每一位同學,課下我們像朋友的相處,融洽的師生關係,讓孩子們能在輕鬆快樂的環境裏好好學習。

三、教育要順應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並做到因材施教。3—6歲,對孩子來説是一個發育的黃金時期。這個年齡段是孩子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是孩子一生中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是孩子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抓住這個關鍵時期,促進兒童智力,言語及個性地快速發展。同時在對不同類型,不同個性的學生,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將培優扶差工作做到最好。在下半學期班裏來了2個新學生,學習基礎較弱,為了讓她們儘快的融入到這個集體,我利用下課後的時間給她們補課,積極和家長交流意見,經過2個月的時間,她們的進步很大。

雖然在學前班的工作多少有些辛苦,每天總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看到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能健康茁壯的成長,快樂無憂的學習和遊戲,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種幸福。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1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之間,幼兒園的實習即將結束。回顧這些日子,我學到了許多幼兒園的實際操作經驗,這為我以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為我珍視的寶貴財富。在這段時間裏,我嘗試了許多人生的不同際遇,它教會了我執着,堅持,奮鬥,理解和珍惜。這是我在學校裏學不到的。這幾周的實習生活,是苦中有甜,累中有樂,回味無窮。

在準備實習的前幾周,我很矛盾。矛盾在於,很想去實習,很想去感受一下幼兒園的生活和幼兒教師的生活;在校期間曾倆次到學校所在地的幼兒園見習,感受了不同的氛圍,尤其是在市幼兒園見習那一週,和諧的氛圍讓我個性憧憬幼兒園的生活,但是真正到了這個時候又個性害怕去實習,因為總感覺自己還沒有潛力去做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此刻是大三,專業學習了兩年,但是我們並沒有完全掌握好所學的知識,何況理論與實踐根本是兩回事,怕自己勝任不了。懷着這樣矛盾的情緒去找實習的地方,剛開始由於對自己的不自信,找實習地的時候,沒有勇氣去那種公立園,只是去了一些私立園,我們走了很多的幼兒園,雖然我們去的那些幼兒園都期望我們能夠留下來,但是一些大一點的幼兒園我們去了只能從保育員幹起,小的就不同了,我們就能夠直接代課了,所以,經過再三思考我還是選取了一個比較小的幼兒園,先鍛鍊一下自己吧!

來到幼兒園見到以前的老師,她們的年紀也比我們大不了多少,有的甚至都是同齡,可看上去比我們成熟多了,我們還像個小孩,這些就應都源於社會的磨練吧。像我們這些一向在學校待着的人缺乏的就是這樣的機會。説他們比我們成熟,不僅僅是外貌,更多的在於思想,在於社會交往方面。經過這次實習,我在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真正體會到了社會的複雜。

剛剛進入幼兒園的時候,才真切地發此刻學校裏學到的理論性的東西,在實際操作起來根本沒法運用。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在前輩的指點下我最後不再是那個拿到教材就發矇無從下手的新手了,為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我和其他代課老師利用課餘時間想動作,想盡一切辦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事實證明這個方法個性有效,因為剛開始我的教學是個性的死板,我發現孩子們都不時個性願意學,尤其我代的是小班小朋友,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最大的喜好就是玩,但是我總覺得我把他們的天性都給泯滅了,怎樣做才能讓他們既能學到東西還能感覺到學習的快樂,那就是將教學資料貫穿到幼兒喜歡玩的遊戲中。

園長告訴我們想要得到孩子與家長的認可首先要記住他們的名字。剛開始我以為這個一點都不重要,但是一次試驗後我才發現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説太重要了,一次,我想讓我班的一個小孩回答問題,但我就是想不起來他叫什麼名字,無奈只好説:“這個寶寶……”但是讓我失望的是那個小孩不但不理我,還哭了起來,當時我個性的納悶他為什麼會哭,事後我才明白是因為我不記得他的名字,從那以後,我個性注意,我帶的班級總共只有16個孩子,孩子少,所以我用最快的速度記住全班了孩子的名字,原因很簡單;孩子們的想法個性簡單,他們就認為你能記住他的名字就是喜歡他,記不住就是不喜歡了。

還有一件事讓我記憶個性深刻,在一次的家長意見回饋表上,有一個家長很直接的寫着這麼一條意見;教師不負職責,推卸職責,幼兒有不適不盡快向家長反映。當時我看完就被氣懵了,我去找園長問了一下,園長告訴我可能就是因為上次小孩吃完藥吐的那個事吧,其實那個事發生的當天我們就和家長説了,當時他也沒説什麼,但是他和園長説了,園長也認為沒事就沒和我們説,因為孩子在幼兒園吐什麼的都是很平常的事,小孩的胃比較淺,有時可能因為水喝多了,不想吃什麼東西了都會吐。當時感覺個性委屈,還很氣憤,我總感覺我已經做得很好了,為什麼還要這麼説呢。之後園長的一番話讓我有所領悟。她告訴我:沒那個必要,這只是剛開始,以後的路還長着呢,如果你就因為這個就生這麼大的氣,還想放下,那以後的路該怎樣走,也許我們確實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要不然家長也不會説,如果我們做得十分好的話,家長是不會這麼説的,不管做什麼事不能只想別人的過錯,要先想想自己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好,以後注意就是了。”

園長的一番話讓我感覺不那麼難受了。事後我也想了想,確實是我做得不夠到位吧,園長還告訴我千萬不要因為這個事就對那個小孩區別對待,我想我不會,作為一個老師,而且是一個幼兒老師,我深深地明白要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孩子。而事實上我也是這麼做得,當時生氣的時候我想過我以後再也不管她了,但是事後我沒有那樣做。

還有一件事讓我感覺個性的高興,就是有一個離異家庭的小孩,跟爺爺一齊生活,總之他就是和別的小孩不一樣,也許是小的時候受到過什麼傷害或是驚嚇吧,他就不懂得自己去小便,剛去的那幾天,天天褲子都得讓他尿濕好幾次,換都換但是來,之後經過我們的努力他最後在一個星期後不再尿褲子了,再之後我改變了他很多很多。

在保育這方面我學會了很多很多,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提前體驗了做媽媽的感覺,而且還是這麼多孩子的媽媽,我還開玩笑説:我以後不想做個好媽媽都不行了,這功勞應全都歸功於他們呀。

以上就是我在幼兒園這三個月體會最最深刻的了,還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最後補充一點作為一個老師,再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得到家長認可更值得高興的事了,事實證明我做到了,我相信在以後的道路上我必須會做得更好,雖然我不能做到讓所有的人都滿意,但是我會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把每個孩子都當作我自己的孩子。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2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選擇當教師是個永遠年輕的職業。

因為選擇當醫生成天和病人打交道,接觸基本是愁眉苦臉的人,心情總是有一種壓抑;選擇當工程師,接觸到的都是機器和圖紙,沒有情感交流;而選擇當教師都是和學生打交道,天天都是朝氣蓬勃的小朋友生活、學習在一起,心情總是愉快的,對此我深有同感,雖然我的教師生涯時間不長,但我已經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份年輕和喜悦。

剛剛步入工作崗位時,也有着充沛的精力、創新精神和教育理論知識,但往往那是的年輕氣盛而導致有些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出現不盡人意的地方。

剛剛走進教室時就面臨着一大羣的孩子們,心情又説不出的激動和不知所措,可經過一定的時間和孩子們接觸後,也許是由於每天我們相處在一起,慢慢地彼此都有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同時也讓我的心也好像和孩子們一起天真無邪了,心理體驗和情感思想很接近,似乎一瞬間和孩子們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最終我在崗位領導和指導老師的關懷和指導下,以及同事們的熱心幫助下,我收穫頗豐,在上課、聽課和評課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得到了領導們的認可。同時也和家長朋友有了更多的交流,同時也在他們身上學習到更多的教育孩子的經驗。

實際上教師擔負着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世界和健康的精神家園。教育為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於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為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瞭解社會,從而構建起健康的價值理念和健全的人格。這些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出來的人文性功能。

魯迅先生説:“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景,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他想潛如蟻穴”。教師的工作是偉大高尚的,努力使其有效的實施和實現,我們要時常對自己的教育和教學活動進行反思,本着“真誠奉獻、勇於實踐,潛心研究,勤於學習”的精神從事教育教學活動。

“歌者使人繼其聲,師者使人繼其志”,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任重而道遠。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3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孩子們即將要結束三年的幼兒園生活,升入國小,成為一名國小生。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作為家長的我們很榮幸能夠參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鶴國小聯合舉辦的幼小銜接家長會,此次家長會猶如一場及時雨,解答了我們內心無數的困惑,也讓我明白了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和孩子們一起共同平穩度過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

此次家長會主題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來自於卜園長的分享:幼兒園在幼小銜接方面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鶴國小謝校長的分享:關於幼小銜接,家長和孩子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

簡而言之,為了能讓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個關鍵階段,迅速適應國小生活。我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一、幼兒園方面:

(1)逐步培養孩子們的任務意識。進入大大班以來,幼兒園老師會佈置一些家庭作業。這樣,孩子步入國小後,不會感覺學習負擔較重,會讓孩子們從思想上提前接受作業的準備;

(2)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適應國小的學習環境。幼兒園大大班集體活動時間稍微有所延長,在集體活動時間裏引導孩子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讓孩子在心理上對時間概念有所準備。

二、家長方面:

(1)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孩子開始上學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沒有必要過度緊張。作為家長,應該幫孩子調整作息時間、學習和生活習慣,要創造環境讓孩子認識到,上學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

(2)以身作則,法國作家盧梭説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別人以任何東西”;也就是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以起到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識準備,在步入國小階段之前,孩子們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會寫自己的名字;開發語言潛力;具備初步的數理邏輯能力。謝校長特別強調家長不必在兒童入學前就讓他們學習大量的知識,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比如可以不失時機、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輸學校的種種事情,如“學校裏有許多小朋友”、“學校裏有好多老師和好多書,他們將教你好多有用的東西”

(2)習慣養成,培養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國小與幼兒園在環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幼兒園階段,老師會時刻關注寶貝們的吃飯、睡覺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國小階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們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為了使孩子們逐步適應學習生活,我們應該提前多多培養準國小生的自我服務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學習用品,整理書包,自己安排課間的時間(喝水、入廁、遊戲等)。在培養這類自我管理的能力時,家長應注意及時配合幼兒園在家裏進行培養和加強。

總而言之,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麼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國小,自信獨立地面對國小生活,進入國小後能夠儘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需要家長、幼兒園和國小需要共同努力。通過今天的幼小銜接會議,相信我們一定會有了更新的認識,讓迷茫的家長會找到了更加清晰明瞭的方向,陪伴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一段特殊的時期。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4

今天很榮幸聽朱泳老師講解的《迴歸真實生活親子準備進行時》,主要分為幼兒家庭:首先幼兒園老師將學習融進遊戲之中,讓孩子在玩耍中學到東西,學習的內容也是比較直觀具體。其次很多家長會把幼小銜接狹義地理解成“幼小銜接班”,這是不對的。幼小銜接不代表片面的國小知識教育。它強調的是孩子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是以知識灌輸的方式實施國小課程內容。

孩子興趣特長的培養也不是靠“幼小銜接班”就能一蹴而就,家長應在平時觀察、注意孩子的興趣點,並有意識地引導,同時適當地進行相應的練習。最後,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學業問題,還應關注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生活作息的提前適應、社會交往能力的提升等問題。所以從幼兒園到國小,孩子要經歷外部環境和心理髮展的重大變化,而孩子不是天生就具備適應這些重大變化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從家庭、幼兒園、國小等各方面因素中汲取力量。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15

隨着新學期的開始,我們大班的小朋友也迎來了在幼兒園的最後一學期,再過三個月,他們就要離開幼兒園升入國小,成為一名國小生了。那麼我們的孩子能夠很快的適應國小生活嗎?他們需要提前學習國小知識嗎?孩子今後能夠很好的處理和同學及老師之間的關係嗎?相信很多家長,也和我一樣,有這樣和那樣的擔憂吧。最近我也經常會看一些有關幼小銜接方面的網頁和視頻,現在我簡單地説一下我對幼小銜接的理解吧!

首先説一下大家最關注的問題,我們是否要提前學習國小的知識呢?不學,怕孩子升入國小後跟不上;學了,又怕孩子上課注意力會不集中。我個人覺得提前學習是有必要的,但是要有度。我們可以不按照國小課本內容教,但是必要的識字、認讀拼音、做簡單的計算、認識時間、人民幣等可以在日常生活及遊戲中教會他。並且我們要知道“教方法、養習慣”遠比教授知識的內容重要得多。現階段的知識我們教的再多,最多也只能撐到國小二年級,但學習習慣的養成將會影響他整個學習旅程。坐得住板凳、獨立主動地完成作業、做題不馬虎、學習不磨蹭、遇到不會的題做標記等等,好的學習習慣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次,幼小銜接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適應能力等。來到一個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交新的朋友,接受新的老師,我們要鼓勵孩子學會與人交往:謙虛、有禮貌、有責任、有擔當。在學習和生活中,也需要孩子們具備更強的自理能力,所以現階段在家裏,多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是十分有必要的。

最後,作為家長,我們不要過度緊張、焦慮,因為我們會把這種情緒傳遞給孩子,他們只會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才讓爸爸媽媽生氣,從而導致不自信。所以,我們要放平心態,為家裏即將誕生一名光榮的國小生而感到驕傲!

國小是一個更加獨立自主、複雜多變的生活天地,讓我們共同攜手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使孩子願意上學,喜歡上學,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