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精選20篇)

來源:文萃谷 9.38K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精選20篇)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20xx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農民福祉,讓億萬農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實現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鄉村振興,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關乎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利於匯聚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磅礴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鄉村的振興離不開各級領導和政府的頂層設計。空殼化、老齡化、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等是一些貧困鄉村的現狀。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村支柱產業,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強頂層設計,走出高樓,深入調研,認真研究分析,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鄉村的發展出謀劃策,讓城市的資本、人才、學校等要素向鄉村流動,促進鄉村的發展,讓鄉村成為看的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村落。

鄉村的振興需要千千萬萬個堅強的基層黨組織,千千萬萬個優秀的黨組織書記。“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鄉村的發展需要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秦玥飛、黃文秀......等一大批鄉村幹部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知識為鄉村的發展出謀劃策,將知識轉化為村民發展的動力,帶領村民發展產業,脱貧致富。鼓勵更多年輕優秀的幹部投身基層,加入村兩委班子,吸引新型農民返鄉創業併成為鄉村“領頭雁”,是我黨目前三農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只有農村支部強了,農民有了帶頭人,農村才能富裕,農村才能增收致富。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2

“擼起袖子”——做新時代先幹敢幹的“弄潮兒”。黨員幹部要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奮鬥目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凡事“想在前”“衝在前”“幹在前”,強化責任擔當意識,做到“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謀其責”,多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解羣眾之所需。勇於啃最硬的“骨頭”,敢於扛最重的責任,在攻堅克難中推進工作落實,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

“甩開膀子”——做新時代能幹會幹的“領頭雁”。新時代有新要求,黨員幹部要帶頭深入基層羣眾,腳沾泥土、心懷真情地關心羣眾疾苦,感受羣眾冷暖,想羣眾所想,急羣眾所急,並有的放矢地解決真問題,落實好各項惠民政策。黨員幹部要拿出“實幹家”精神,在工作中帶頭髮揮先鋒模範作用,團結羣眾形成共同幹事創業的磅礴力量,切實做到“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真切地參與到羣眾工作中,當好基層工作發展的“領頭雁”。

“沉下身子”——做新時代真幹苦幹的“孺子牛”。黨員幹部要堅持求真務實的作風,撲下身子,行而為之。把自己定位成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把務實的事業心融入到平日的工作中。

黨員幹部要身上多點“煙火氣”,習慣於坐在小板凳上和羣眾嘮家常,堅持在“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中解決好羣眾遇到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堅持在“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中提升各項工作質量水平。黨員幹部要撲下身子幹工作,發揚“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恪盡職守,永不懈怠。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3

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是基本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興實施正確方向是實現鄉村穩、農業興的要因素,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關鍵目標指向,擁有一支深刻了解農村生產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質“三農”工作保障隊伍尤為關鍵。

留助鄉村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好發展。人興則鄉村興,人旺則鄉村旺。選拔培優鄉村振興的人才要着力從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馬”,首先,鼓勵本土人才積極投身鄉村建設的同時,要制定並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長髮展機制,充分激發鄉村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鄉村人才的技術優勢,進而帶動產各個業快速發展,帶動致富。其次,從教育、就業、醫療、基礎設施、居住環境等條件入手,不斷改善和優化本土鄉村人才的成長髮展環境。通過健全的保障機制的投入,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相信本土鄉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鄉村振興。

培養新時代人才,共建鄉村振興好發展。新時代的鄉村需要更多新時代的人才來點燃,大學生村官計劃是想鄉村提供人才振興支撐的重要途徑,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三農”工作幹部隊伍提供源頭活水。大學生村官計劃自實施以來,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紮實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們發揮着積極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會經營、善管理、懂技術的大學生村官為鄉村振興默默地奉獻着自己的青春,是鄉村振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隊伍。要建立引導並鼓勵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的長效機制,鼓勵更多年輕有志青年紮根基層、服務鄉村振興。

要築巢引鳳,以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要多方引導返現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退役軍人等等返鄉做“創客”,鼓勵支持並引導鄉村精英羣體返鄉投身到鄉村振興,不僅僅要靠當地政府部門創造便利條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鄉村基礎建設,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更好解決返鄉精英羣體的後顧之憂。栽好梧桐樹,吸引鳳凰來。營造“靠環境引人才,用服務留人才”的良好氛圍,制定人才、財税等優惠政策,為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鄉創業,推動鄉村振興全面發展升級,譜寫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人才振興是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核心靈魂,鄉村振興必須人才為先。人才是創新創業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穩固,才能築起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大廈,打開鄉村振興新局面。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4

右玉與安吉同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分別是朔州、湖州的下轄縣,兩縣、兩市的發展有其相似性,發展的階段又出現明顯的差別,究竟背後的規律是什麼呢?

湖州市是“兩山”理念的誕生地、美麗鄉村建設發源地,是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當全國首個省級地方標準—《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規範》正式實施後,湖州的美麗鄉村建設正在從“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轉變。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結出豐碩的成果。此外,還有一點讓感觸很深,就是農村社會管理的精細化、資源開發利用的高效化、比較優勢發揮的最大化、服務羣眾的細微化,體現在方方面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眼界決定高度,創新決定廣度,思路決定出路,勇氣決定舉措,擔當決定成效。只有“跳出右玉看右玉,走出朔州看朔州,對照安吉看右玉,對比湖州看朔州”,才能準確客觀的發現我們的不足和短板。作為一名基層鄉鎮黨委書記,如何創造性地貫徹好、在加快實現“鄉村振興的特色區和踐行“兩山”理論的示範區”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黨紀法律範圍內主動破除制約鄉村發展的條條框框,為創新鬆綁、為發展撐腰。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全方位反思以前在農村農業工作方面的不足和問題,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探討鄉村振興瓶頸的舉措,把討論活動變成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的過程,用討論的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要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為鄉村振興想辦法,不為不作為找理由的濃厚氛圍,樹立為幹事者擔當,為作為者負責的正確導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結合現場教學所去村莊,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這恰恰是我們工作的一大短板,我們的習慣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發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規的學習培訓和宣傳力度,提高執行者的業務素質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讀政策的能力,創造性地提出貫徹落實政策的細則或舉措,讓政策更接地氣,更服水土,而不是機械教條式的執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變成謀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據,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政策變成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力。

三是資源上要激活。這裏所説資源指政策資源、社會資源和文化資源。首先政策資源。五四村、魯家村、向陽村等已經全部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現農民承包地經營權全部流轉,股權化既保證了農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農民個體實際地塊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糾紛,很好地處理了農村集體和個人的利益關係,極大地釋放和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土地的規模化、集約經營。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政策,我們還未用足用活。其次社會資源。鄉村振興不是一部門的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統籌整合使用政府資源、統籌調動社會民間力量,引導企業資本參與。參觀的鄉村,村級都設有統一戰線工作組,統籌調動鄉賢、名人等力量助力鄉村治理,這個做法真的不錯,值得借鑑。第三文化資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禮堂,都有講習所,都有文化長廊,都有農風家訓,都有村史館,都有農家書屋,都有老年公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隨處可見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興村、耕讀傳家的氛圍很濃。二是村級黨組織尊重人才、培養人才的眼光和遠見着實讓我們佩服,可以説照此下去,下一輪的發展引領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對文化資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極致。這次學習還有一個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館很多,湖筆博物館、桑基魚塘博物館、荻港村名人博物館等等。國級傳統古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等都做到了極致。我們的傳統古村落、非遺等資源相當一部分在沉睡,未能發揮文化資源在促進經濟、教化鄉鄰、撫育文明風尚中應有的作用。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5

作為一名農商銀行的青年員工,我始終有一種“三農情結”,猶如一顆種子在內心深處生根發芽。在進辦公室工作之前,我是一名支行客户經理,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與農貸户打着交道,每天周而復始的做着同樣的事情。但正是這樣看似簡單而又單調的工作,讓我從中深深感受到了老百姓對農商銀行深厚的感情,他們信任我們就像信任自己的土地一樣,在糧食收穫前就知道自己能打多少糧食。70多年比肩同行,共同的櫛風沐雨,雙方早已結下了濃濃的“農商魚水情”。

在辦公室工作後,我接觸到各類文章材料多了起來,也有幸能聽到行領導們對農商行轉型發展的講話。“鄉村振興、支農支小支微支民、金融精準扶貧、整村授信、黨建互聯互助”等,這些是近期耳邊常聽的詞彙,行領導的話語間始終都離不開“三農”。改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我從中深深感受到了農商銀行在服務“三農”上的決心和努力。我想這就是農商銀行的“本色”。

我從農村裏來,深愛着自己成長的土地,能夠在在農商銀行工作並服務於自己熟知的農民朋友,我感到幸運,也感到滿足。我想有這種感覺的,肯定不止我一人,因為我們的員工均來自腳下這片熟悉的土地,我們的單位早在成立之初就把自己的根深深地埋進了這片土地,工作於“城鄉人民自己的銀行”,服務於縣域地方經濟發展是大家共同的夢想。

工作中,我有幸遇到一位睿智的農商行前輩,他的親身經歷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年輕時代在服務“三農”上的堅守與忠誠。他們的故事深深感染了我,讓我真心愛上了這份工作。他講到“作為一名客户經理,當你只有做到走進包片村裏,每一户家中養着的狗能朝着你搖尾巴、農户能拉你進去喝一杯茶,你的工作才做到位,才是一名合格的客户經理”。

前輩的話深深震撼了我,讓我內心也產生了哪天自己能得到前輩們這樣“待遇”的嚮往。但當我向他抱怨,現在的農民朋友很忙,忙着圈裏的的豬等着他去喂,後山的羊等着他牽回,地裏的土豆正等着他去收穫,而不“搭理”我,甚至家中的狗沒有主人的許可,不讓我進入主人的院子時。前輩則語重心長的説道“時代在變,現在的農民朋友比以前更勤勞,不是他們不搭理你,而是你選擇的時間不對。農民朋友對我們是認可的,你為什麼不能等到傍晚或者去田裏找他呢,只要用心去做、真心相待,再經常走訪,喝上農户一杯熱茶,甚至留你吃上一頓飯都是常有的事······”

當我帶着前輩的話走上信貸崗位上時,以至在現在辦公室崗位上時,我驚奇的發現,原來前輩對我講的話,大家都在很好的踐行,他們紮根基層,服務“三農”的精神,大家都在傳承。近期全行開展的“十公里行動”,男女老少、幹部員工齊上陣,一村一户細細走訪,一筆一劃認真記錄,行動開展的熱火朝天,我想這就是農商銀行“三農”情結的完美體現。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6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人的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重要支撐。《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因此,要把人的因素和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夯實留人、聚人、興人氣舉措,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讓更多人及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缺人氣、缺人才是目前鄉村面臨的最大難題。在一些偏遠農村,農業產業日益凋敝、農村人口“空心化”嚴重。即便是在一些相對富裕地區,鄉村與城市在享受公共服務和文化生活上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差距,難以留住人特別是年輕人在家或返鄉,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在鄉村大展手腳,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鄉村發展和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需要留住人的鄉愁。隨着城鎮化的發展,大多數年輕人追尋更多的發展機遇,嚮往城市的繁華,放棄了生養的家鄉。但鄉愁是一種情懷,是指引人返鄉的指路明燈。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樣的鄉村振興戰略讓背井離鄉的人們看到了機遇,也漸漸吸引人重回家鄉,要讓他們真切感受到在家鄉一樣可以賺錢養家,一樣可以幹事創業。只有讓每一位農民羣眾看到農村的發展潛力,感受到農村的發展動力,感知到農村的發展引力,他們才能以幸福感、獲得感、歸屬感為號召,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要求,留住鄉愁,回到家鄉,振興鄉村。

鄉村振興需要激發人的活力。近年來,隨着各級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關注程度不斷加大,一些年輕大學生、“能人”企業家回鄉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但激發的力度還不大,一定要把到農村一線工作鍛鍊作為主要磨礪人才,甚至是培養幹部的重要途徑,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並要有意識發揮本地能人和鄉賢能人引領作用,用制度煉化人才、用人才吸引人才、用人才帶動羣眾。

鄉村振興需要聚攏好人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切忌關起門來發展農業農村、就“農”論“農”,而要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實現城鄉共同繁榮。同時,要讓鄉村的功能價值日益凸顯,吸引人口由城市向農村迴流。一定要處理好走出去、留下來和引回來的關係,讓農村的產業、環境留住人,讓農村的機會吸引人,這其中要做到兩手抓,一手抓制度的合理安排,既讓農村想進城謀生的人在城鎮安居樂業,另一手也要讓城裏想為振興鄉村出錢出力的人,在農村有為有位成就一番事業,能夠找到參與鄉村振興的渠道和平台。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鄉村振興雖有頂層支撐、政策引領,但主體還是廣大人民,只有每一個廣大人民羣眾樹立起巨大的精神力量,以共建美好家園的情感共鳴,讓更多有思想、有能力、有情懷的鄉賢返鄉,進而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才能不斷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一步步變為美好現實。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7

一、域外學習的收穫

20xx年10月12日至21日,我參加了市委組織部組織的赴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鄉村振興域外專題培訓班,培訓形式非常好,主要以授課、現場教學和實地考察的方式進行。既有新思想的學習,又有紅色教育的.傳承。培訓讓我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使自己在政治理論、黨性修養以及鄉村振興等方面的知識得到了提升。走進每一個考察點,都能感受到組織強、黨建好、產業興、羣眾富所帶來的美麗鄉村振興之美。

(一)抓實黨建促引領。堅持黨建引領,把黨員組織起來,把人才凝聚起來,把羣眾動員起來,使基層組織強起來,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例如,義勒力特嘎查發揮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通過主題黨日活動、黨小組會議、建立微信及網格羣等方式,深入實施“黨建+”系統工程,牢固樹立融合黨建理念,引領帶動各領域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相融合,互促協調發展。

(二)抓實服務促治理。以黨建為引領,網格治理為手段,信息化為支撐的黨羣服務中心為依託,健全完善基層網格化治理體系,配強網格員力量,將黨小組建在網格上,不斷提升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組織力、行動力和號召力。以黨風促政風帶民風。例如:烏蘭浩特市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以信息化為支撐,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做到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長髮村通過黨羣服務中心開展道德講堂;義勒力特嘎查通過黨羣服務中心以“文明嘎查”創建為載體,廣泛普及道德理念,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村民文明素質,弘揚社會新風,提升文明水平,營造社會協同,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三)抓實產業促振興。鄉村要振興,農民要致富,產業是核心。興安盟有很好的地域資源優勢,最為可貴的是三產融合發展的好,每個村級組織都是實體,而且都有殷實的集體經濟積累,都有健全的功能,帶領羣眾致富。例如:三合村以特色產業發展為基礎,採用“合作社+農户”的種植經營模式,生產“綠色有機”品牌大米,發展民俗特產旅遊,促進農業融合發展;義勒力特嘎查按照“農業+旅遊”的思想,大力推進農家樂、採摘體驗、開心農場等鄉村旅遊融合發展。

二、今後工作打算

通過此次域外培訓,大路鎮要借經驗,結實際,以黨建引領為主線。以“黨建+”模式引領鄉村振興工作,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發展目標。我鎮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鄉村振興各項工作。

(一)“黨建+服務”築牢基層戰鬥堡壘

1、重點培養強能力。積極創新學習教育方式,組織內容科學,形式多樣的黨員幹部培訓活動,強化黨員幹部意識,更新業務知識,創新活動載體,依託各種培訓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網絡學習e支部等平台互動共學等多種形式,豐富黨員幹部學習內容,使黨員幹部具有服務羣眾的本領能力。

2、抓意識,強服務。依託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秉承“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理念,通過黨員服務隊、網格員入户宣傳,把黨的決定、政策和鄉村振興的政策宣傳到户,為羣眾辦實事、解難事,確保村級“兩委”班子幹部擔當作為,搭建為民服務的連心橋。

(二)“黨建+文化”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把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新風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並通過開展文藝演出,舉辦農民運動會,豐富載體開展“美麗庭院”“乾淨人家”“巾幗美家超市”等多種形式,積極推進村規民約,激發羣眾的內生動力,樹立良好家風民風,將精神文明建設成果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軟實力。

(三)“黨建+產業”引領羣眾增收致富

進一步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強化黨組織引領作用,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形成支部引領、專業運作、農户參與的格局,採取政策引領和黨員帶頭致富、大户帶動等模式,實行一村一品,盤活村集體資產,創新機制、整合資源等措施,主要依託項目建設加強村集體經濟發展。同時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的要求,鞏固脱貧成果,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領農户形成產業集羣抱團發展模式,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總之,我鎮將以黨建引領抓產業、抓品牌、抓項目、抓融合,推動大路鎮鄉村振興工作快速發展,實現農村更美、農民更富、農業更強。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8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重在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大學生在農村和鄉村振興浪潮中必然會有發展。無論是發展原始種植型農業,還是發展新型創新型農業,農村的人才嚴重缺失都是值得關注的重點。農村政府應創造條件,讓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回到農村,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對其落户農村、發展農村給予政策支持、資金扶持;農村大學生回到農村發展比城市人才到農村發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們知道農村最需要什麼,也知道農村的真正問題,與村民溝通起來也更有親近感,更容易揚長避短,在鄉村振興中做出貢獻。

為了農村和鄉村振興,重在真心實意地把有志於農村發展的大學生推到更有發展前途的崗位上,不能因為他們年輕,因為他們只能到農村,沒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熱一陣冷一陣,或者有小家子氣,害怕大學生走在自己前頭,影響了自己的仕途。

善於從農村能人中發現和挖掘人才。農村大學生生於、長於農村,並在農村摸滾打爬了多年,對農村情況和農村需求瞭如指掌。加強對這些人進行定向培訓,並根據他們的發展及所作出的貢獻,為他們提供晉升、發展的更優通道,必然有助於鄉村振興加速提質,有助於他們在鄉村振興中不斷成長。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9

鄉村振興戰略側重於從頂層設計角度為農村發展指明方向,意在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全面發展和整體提升。脱貧攻堅從致貧的因素出發,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扶貧措施,幫助每個貧困户脱貧,側重於微觀政策。作為各級幹部,需要在實際工作中研究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問題,重點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轉型曲”。圍繞精準扶貧,各級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對保障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和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鄉村振興階段,各級幹部應在此基礎上擴大扶貧範圍,實現扶貧資金逐步向非貧困户開放,激發農村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精準扶貧政策的民主監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實現其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堅持鄉村振興建設總目標與鄉村自身的特色結合,制定差別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鄉融合曲”。城大鄉小的格局凸顯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中城鄉何以融、如何融的雙面性。各級幹部在此項工作中要做到空間規劃有序,以距離城鎮中心和實住人口為參考,將鄉村進行特大鄉村、大鄉村、中等鄉村、小鄉村分類,採取城鄉融合歸類,實施壯大、合併、融入的指導策略,做到城鄉機理有別,對於承載獨特地域文化的建築及其它樣式給予保護,避免在拆建中導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術互補曲”。鄉村振興戰略與脱貧攻堅政策的有效銜接需要技術上的相互補充,各級幹部應將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的技術發展納入農業信息化發展計劃,形成縱向相連、橫向相通的技術體系。鄉村振興方面,要加快鄉村地區的網絡建設,引進信息技術人才,通過大數據分析農業發展市場需求,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並鼓勵互聯網企業建立產銷銜接的農業服務平台。脱貧攻堅方面,通過建檔立卡和扶貧開發信息化建設,推進信息進村入户,完善精準扶貧數據庫,為建檔立卡户精準退出提供數據支持和技術保障。

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一個大課題,各級幹部要以產業發展為推動,以教育和醫療為保障,以環境改善和鄉村治理為基礎,打造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掉隊。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0

目前,鄉村振興熱遍及所有農村區域,各地政府熱情高漲。在基層扶貧過程中,通過觀察分析瞭解,我認為,在普遍的發展熱潮中尤其需要冷靜的理性思考:鄉村振興需要的是高質量的、持久的振興,不能搞不切實際、不顧長遠的無序開發;要克服只顧當前、不顧長遠的短視,立足本地實際,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擔當,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異化上求突破,在發展增收上謀出路。按照當前三洲的實際,必須突出抓好“三頭”:

一、把握一個重頭:資源的保護和規劃

在當前三洲的發展中,三洲的優勢在於自然資源,三洲的特色在於生態宜居。要實現鄉村振興和融入三洲建設,就一定要牢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農村的優勢資源挖掘併發揮出來,只有把農村的生態資源保護好,才會將其變成金山銀山。一要對農村生態系統進行修復、保護。過去,我們對一些地方的農業資源過度開發消耗,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系統,為此我們應開展河湖水系連通和農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農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舊危泥磚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後環境衞生整治,為廣大羣眾營造整潔舒適的居住環境;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污處理、廢棄農膜回收、病蟲害綠色防控等行動,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實施農村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三要抓好資源的利用規劃。針對鄉村資源要素的配置、土地開發利用、耕地保護及經濟、生態、社會的發展,制定好近期和遠期發展目標規劃,既突出功能統籌、產業融合,又強調生態文明和城鄉共融發展,做好人與自然、資源與生態、發展與環境的融合,增強規劃的可行性和長遠性,讓規劃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二、強化一個帶頭:幹部的引領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鄉村振興要靠千千萬萬個堅強的農村基層組織,要靠千千萬萬個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法寶就在於支部是核心,書記是帶頭人,村幹部是服務員。發揮村幹部模範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層組織主陣地。各基層組織要以抓好黨建為引領,建強班子、帶好隊伍,強化宣傳、善於引導,依法辦事、規範治理,整合資源、借力發展,進一步地摸門道、找竅門,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二是要爭當基層發展的“領頭雁”。作為村幹部,要想方設法幫羣眾增收,讓羣眾的錢包鼓起來,這樣才能通過發展來難題,凝聚人心。當前特別是要打好精準扶貧這場硬戰,村幹部作為“一線戰鬥員”、“一線指揮員”,必須守住自己的陣地,在推進脱貧攻堅中舉好旗、領好路,想方設法帶領村民發揮本村優勢,推進產業扶貧。三是要當好基層羣眾的“貼心人”。作為村幹部,不僅要嚴格依法辦事、按規則辦事點才節,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於處理村務,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實事辦實,成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當家人。同時,要做到胸有情懷願擔當,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幫助羣眾解決好最盼最難最怨的事情,及時疏導和化解矛盾糾紛,培育文明道德風尚。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1

一、興安盟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一)政府招商引資,產業扶持有力度

興安盟依託本地生態、旅遊、產業等優秀資源,圍繞農村產業,健全農村產業體系,夯基層、優結構、聚要素、延鏈條,加大對龍頭企業扶持和產業投資力度,引導企業入駐貧困村。帶動當地農民及貧困户發家致富。如內蒙古科沁萬佳食品有限公司,依託“有機、綠色農產品輸出基地”的戰略部署,制定了“基地+工廠+市場”完整的產業鏈,生產的醬醃菜、複合醬、味噌、醬油、食醋五大類百餘種產品,先後獲得對自然環境要求非常高的日本JAS、歐盟EC等國內外著名權威有機食品認證,產品出口42個國家和地區,是一家集基地、倉儲、科研、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規模化、專業化食品加工企業。帶動了當地農户1.5萬餘户。實現了扶持一個龍頭、帶動一個企業、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標。

(二)善於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意識強

烏蘭浩特市三合村有機水稻合作社注重“三品一標”品牌建設,合作社自成力以來充分利用當地優越的地理條件及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優勢,建立了民俗博物館等旅遊業務,大力發展民俗旅遊產業。同時,這些年村裏共持續開發出一萬多畝水田,結合水稻觀光形成稻米產業鏈通過“合作社+農户”的模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帶動村民致富增收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興安盟大米”品牌的知名度。

(三)生態宜居,旅遊業發展的好

注重提升村容村貌,融入傳統文化,依託地理位置,打造出別具一格的鄉村民墅、農家樂、文創商品、特色農產品等,體現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鄉村旅遊業的不斷髮展壯大,給當地農民增加了收入。

(四)基層黨建工作做的好

興安盟義勒力特嘎查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新路徑,以“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有效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實現鎮、村、村民三級防控“網格化”管理,家家户户“拉網式”全覆蓋。實現服務羣眾”零距離”提升了百姓安全感和幸福感。

二、下一步工作方向和舉措。

持續推進農業農村產業全面發展。一是穩步發展一產。在有效抵禦旱、澇災害和過境颱風的基礎上,落實好種植者補貼政策,激發農民糧食生產積極性,全力維護糧食生產安全。二是品質驅動二產。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的產業聯結機制。三是創新強化三產。充分發揮我市邊境文化、人蔘文化、朝族文化等民族、民俗文化優勢,持續挖掘、完善具有文化基底、民俗韻味、現代元素一應俱全的鄉村旅遊產業,提升資源與文化價值,促進城鎮資本、人才、技術和管理的流入,促進特色資源保護與現代村居建設有機融合、交相輝映,進一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全產業鏈型經濟。

重點打造人蔘、葡萄、優質稻米、中藥材等農業型經濟,在人蔘產業上,推進人蔘種植模式多元化、標準化、規模化,提高人蔘產品質量;加快集安國家級人蔘現代產業園建設,推動益盛企業發展,加快實施人蔘精深加工倉儲等產業集羣項目,研發功能食品、保健食品,打造區域人蔘品牌,實現人蔘生產、加工、文化、旅遊協同發展。在葡萄產業上,推進釀造葡萄標準化種植,穩定“雙紅”“雙優”等傳統品種和擴大“北冰紅”“威代爾”等優質品種種植面積。建設葡萄酒莊文化聚集區,開發葡萄酒文化精品景區(景點)和旅遊線路,打造集旅遊、觀光、度假、娛樂休閒及葡萄酒生產、文化體驗和傳播等多功能相融合的葡萄酒產業。在中藥材產業上,積極發展五味子、返魂草、貝母等長白山中小藥材。在果業上,加快發展一批能代表集安本地區風味的名、優、特等種類。做好標準果園建設,逐年擴大完善生態果園建設,使全市優質特色標準果園逐年增多,為發展“三品一標”水果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2

行百里者半九十。戰脱貧、求振興都是增進人民福祉的“接力賽”。越到接近脱貧終點的關鍵時期,越要保持一鼓作氣、善始善終的攻堅態勢,從脱貧攻堅中總結經驗,穩紮穩打衝刺好脱貧攻堅“最後一公里”,將共同富裕的“接力棒”順利交接到鄉村振興。

激發內生動力,聚力跑好“第一棒”。脱貧攻堅,久久為功。防止返貧增貧關鍵在人,在於實施“扶志扶智”工程,從根本上改變“等靠要”思想,增強脱貧的內生動力。要通過農民夜校、文化下鄉、好人好事評選等載體,加強對貧困羣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教育,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感恩奮進的新時代鄉村文明新風尚,激發貧困羣眾致富積極性和脱貧志氣;要加強對貧困羣眾的文化、知識與技術教育,增強其脱貧致富能力,真正實現從“被動扶”到“主動興”轉變,積蓄脱貧奔康的強大內生動力。

聚焦問題短板,整改提升“接好棒”。控制貧困户增量是打贏脱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在決勝脱貧攻堅的最後衝刺時期,一方面要重點攻克剩下的“硬骨頭”,另一方面要有效控制新增和返貧人口。要針對處於貧困邊緣的非貧低收入户和非高標準脱貧户,聚焦影響致貧返貧的問題短板,找準“病、學、災”等致貧返貧原因,劃定支出預警線、識別高風險農户,劃定收入資格線、框定易返貧貧困户,對識別出的易致貧返貧對象,因户施策、分類提供保障措施,為贏得全局夯實基礎。

強化利益聯結,產業扶貧“傳好棒”。脱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不能為了脱貧而脱貧,要在建立完善常態長效的脱貧致富機制、為鄉村振興奠定紮實基礎、統籌做好二者銜接上下功夫。發展產業、建立利益聯結是脱貧致富、實現長效脱貧,穩定鞏固脱貧成果的核心手段。要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充分發掘地方特色優勢,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優化產業佈局,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有效拓展對接市場,助力產業換檔升級,壯大集體經濟,實現“輸血”扶貧到“造血”扶貧的轉變。

回望“雄關漫道真如鐵”艱難的過去,瞭望“乘風破浪會有時”嶄新的未來,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基礎上,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在這重要時期,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顯得尤為重要。

鄉村振興戰略,深刻把握了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係變化特徵,順應了我國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脱貧攻堅的升級版,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更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一位黨員幹部要立足自身崗位,始終做到三個堅持,實現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

始終堅持對黨的信仰。俗話説:人生如船,信仰如燈。人生有了燈塔,奮鬥才有方向,道路才不會迷失。懷揣對黨最純粹的忠誠,才能使我們不偏離黨指引的道路。大山深處無數教師因懷揣信仰的愛而堅守大山數十載,紮根基層的黃文秀因懷揣信仰為農村發展奉獻青春和生命,更有無數各行各業的戰士、英雄,因懷揣信仰而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彩。每一名黨員幹部都是一名戰士,而信仰是支撐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無限力量。只有堅定對黨的信仰,理想才不會動搖,精神才不會缺鈣,才能在鄉村振興平凡的工作中闖出一片不平凡的天地。

始終堅持實踐出真知。“天下之事,聞者不如見者知之為詳,見者不如居者知之為盡”。作為黨員幹部,確知此事要躬行,必須下到農村,走上田坎,投入其中常思索,落到實地廣調研。瞄準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如歷史悠久、環境優美就以鄉村旅遊為基點,地勢適中,得天獨厚那就發展特色農業,總之因地制宜、埋頭苦幹的搞好發展,切勿憑空推斷,浮於表面。理論決定高度,實踐決定深度。黨員幹部思想解不解放,擔當作為如何,創新力度大小,直接影響了工作的落地和預期效果,而實幹往往是最有效的檢驗方式。黨員幹部要在實幹中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實幹中磨練才能增長知識,才能在實幹中成長成才。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如果説黨是一棵樹,那人民就是土壤,是生命之源,是失去了人民這個土壤,那就成了無本之木,無緣之水,發展將舉步維艱。人民羣眾既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也是受益者。古語有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一枝一葉總關情”。黨的百年奮鬥歷程揭示了一個真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彰顯,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廣泛發動羣眾,凝聚引領羣眾,服務聯繫羣眾,共同推進鄉村振興。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3

完美答好脱貧攻堅大考後,我們迎來鄉村振興大考。年輕幹部作為大考中的主力軍和生力軍,對青春之“我”而言,積極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鍛鍊的練兵場,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們只有遵循成長成才規律,保持正確的“蹲苗”姿勢,克服經驗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長的煩惱”,在基層沉澱、成長,才能以更沉穩的心態、更矯健的身姿和更強大的能力迎接未來。

保持“向上向陽”的姿勢,接受“朝露日晞”的滋養。“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對年輕幹部而言,向上向陽是心態、是狀態、也是姿態。首先,要有向上向陽的心態。鄉村振興雖然任務重、壓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責、擔當使命而熠熠生輝,生命因“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奮鬥而更有價值。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成長觀,堅定理想信念、胸懷遠大志向,把握難得的成長進步機會,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化解“成長的煩惱”,在逆境中“拔節生長”。其次,要有向上向陽的狀態。要發揮年輕人精力旺盛、思路寬、辦法多的優勢,通過書本、網絡、實踐等多種途徑加強學習,特別要注重多向基層羣眾、老黨員、老幹部和鄉賢等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持續為自己“加油充電”,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自己的狀態始終“在線”。最後,向上向陽也是一種姿態。年輕幹部既要有積極進取、勇擔使命、永不言敗的陽光姿態,也要有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的坦蕩姿態,通過基層工作的鍛鍊,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勢,汲取“強根壯骨”的力量。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年輕幹部要茁壯成長,必須將自己的“根”深深地扎進農村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將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羣眾這根永恆的“血脈”中。一要深入實地查實情。對當地前期脱貧攻堅工作成果鞏固情況、產業發展情況、勞動力結構情況、教育、醫療情況等進行全面的調查瞭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數,為制定針對性振興計劃打下基礎。二要深入羣眾聽民聲。真正把人民羣眾當成自己的親人,同人民羣眾打成一片,通過開壩壩會、走村串户拉家常、線上線下問卷調查等形式聽取他們對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的意見建議,廣開言路、廣納民意、廣聚民智,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三要深入田間獲真知。實踐出真知,深入田間地頭去揮灑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歷練本領、在日曬雨淋中積累經驗、在化解矛盾中增長才幹,用心用情當好羣眾的“服務員”“貼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勢,積蓄“開枝散葉”的能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年輕幹部正處於成長進步的“黃金期”和幹事創業的“關鍵期”,要堅持“面向未來、面向四方”,廣泛學習和吸收來自各方面的知識及意見,汲取更多的“養分”,使自己的“根系”更為發達,為“開枝散葉”打下良好基礎。在學習上,既要學好百年,用黨的先進理論武裝頭腦,又要學好法律法規和經濟、農業等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廣泛學習借鑑各地的先進經驗做法,為幹事創業引入“源頭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統思考、長遠規劃,又要關注當下,細化、量化短期目標並在具體實施中適時調整完善,做到既高瞻遠矚科學謀劃,又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層羣眾關心關注的熱點、痛點問題進行重點突破,又要在時機成熟後進行整體推進、全面推動;在能力上,既要爭當自己負責領域的“種子選手”,也要爭做多崗位鍛鍊、多領域發展的“多面手”,確保各項工作得心應手、取得實效。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4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彈性學制參加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創新培訓機制,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引導符合條件的新型職業農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鼓勵各地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

(二)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提高農村專業人才服務保障能力。推動人才管理職能部門簡政放權,保障和落實基層用人主體自主權。推行鄉村教師“縣管校聘”。實施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繼續實施“三支一扶”、特崗教師計劃等,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支持地方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綜合利用教育培訓資源,靈活設置專業(方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鄉村振興培養專業化人才。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等。

(三)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和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制度,保障其在職稱評定、工資福利、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權益。深入實施農業科研傑出人才計劃和傑出青年農業科學家項目。健全種業等領域科研人員以知識產權明晰為基礎、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技推廣融合發展機制,允許農技人員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合理取酬。全面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

(四)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幹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規劃師、建築師、律師、技能人才等,通過下鄉擔任志願者、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行醫辦學、捐資捐物、法律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研究制定管理辦法,允許符合要求的公職人員回鄉任職。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現代農業,培養造就新農民。加快制定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税費減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確政策邊界,保護好農民利益。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等羣團組織的優勢和力量,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等積極作用,支持農村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鄉風文明建設、農村弱勢羣體關愛等。實施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加強對下鄉組織和人員的管理服務,使之成為鄉村振興的建設性力量。

(五)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建立自主培養與人才引進相結合,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實踐鍛鍊等多種方式並舉的人力資源開發機制。建立城鄉、區域、校地之間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機制。全面建立城市醫生教師、科技文化人員等定期服務鄉村機制。研究制定鼓勵城市專業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5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拓寬視野、轉變思維,更好地抓黨建引領促鄉村振興,通過參觀多個美麗鄉村建設點、園林基地、採摘基地以及黨羣服務中心,聽取了相關負責人對該村黨建引領、美麗鄉村、文明創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等工作的詳細介紹。對“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夯實基層黨建,鞏固振興基礎

整合優勢資源,讓黨支部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者和命運共同體。選派街道優秀年輕幹部擔任黨建指導員,常駐基層支部指導各項工作開展。發揮黨小組長基石作用,選優配強中堅力量,構建更為穩固的組織框架和後備梯隊,培養一批懂基層、愛農村、愛農民的幹部隊伍。

二、着力把脈定向,帶頭振興示範

在鄉村振興建設中,黨員幹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行為準則,每個幹部在埋首案頭、山間挖土、走訪宣講之間自然交替,讓黨員幹部帶頭成為“鄉村振興”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成為服務羣眾最有力的迴應。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發振興活力

做好“城鄉融合、以城帶鄉”文章,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態”等旅遊資源,開發自耕園藝、家庭自助廚房、互聯網銷售平台等農業延伸特色服務,探索城鄉共享菜園建設模式,提升本地農副產品附加值。結合實際,建立黨員羣眾講習所,講習內容涵蓋黨課、農業技術等各方面專題,大力培育有擔當、勤作為、懂技術的新型農民。成立新鄉賢委員會,推選堪擔表率、經驗豐富的村民擔任鄉賢,積極參與村民矛盾調解,構建村風淳樸、村民自治的和諧鄉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節約資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閒置土地及房屋資源,引導並規範村民發展農家樂、茶館、小超市等家庭經營,打造綠水青山的生態樣本。四、突出黨建引領,找準鄉村振興着入點

打造服務型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建工作的總抓手,堅持加快鄉村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始終將加強黨建工作擺在首位,以農村黨組織為龍頭,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依託,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大力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建強組織作保障,抓好領導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提升新時代黨領導農村工作的水平。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6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要始終堅持黨的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人民羣眾脱貧致富為根本目標,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檢查以脱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扛起脱貧攻堅政治責任,堅定信心、勇於擔當。打好打贏脱貧攻堅戰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只有實現鄉村振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

在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脱貧攻堅工作增加了一道“附加題”,疫情發生後,上級領導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委領導幹部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各級領導幹部要用心做好考卷,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9個月過去了,時間得到了答案,在上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精準的打贏了疫情防控阻擊戰。

脱貧攻堅取得勝利不是終點,而是鄉村振興的新起點。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興旺。當前,許多村幹部帶動着村民搞產業發展,而產業做強做大做成規模,要逐步實現農業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同時,注重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在抓典型示範上下功夫,結合各村實際情況、地理優勢,以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帶頭,穩定集體經濟來源。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現如今大量的農民離開農村,湧入城市,造成農村的勞動力缺乏,能夠帶領農民實施鄉村振興的人才非常缺乏。所有要注重培養、選拔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和後備力量,從大中專畢業生、農村優秀青年、復退軍人、致富帶頭能人中發展黨員、培養後備幹部和選拔村幹部,建立起數量穩定、政治素質好、懂經營、善管理、有一技之長的後備幹部隊伍,為鄉村振興打造一支強有力的後備力量。注重把外出務工的青年黨員、能人吸引回來,大力發展迴歸經濟帶動更多要素向農村聚集。要強化村民的集體意識,打好低收入羣體返貧的阻擊戰,建立防返貧動態監測機制,建立鞏固脱貧成效長效機制。

總之,鄉村振興需要我們新時代青年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揮灑汗水,並在實現鄉村振興之夢的道路上腳踏實地,脱貧攻堅、鄉村振興不僅讓貧窮的人過上小康生活,更要從思想上、精神上脱貧,讓全國貧困人口真正脱貧。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7

走生態宜居之道,跑上“綠色發展”高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要把鄉村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因地制宜實施垃圾、污水、河湖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鄉村是綠色生態涵養的主體區,生態經濟是鄉村最大的發展優勢。

基層幹部要抓住綠色生態這個關鍵,在科學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中,構建綠色發展格局,着力打造符合本地特點的生態旅遊產業,從而實現和增加鄉村旅遊經濟收入。同時要繼續用好國家在土地和信貸方面給予扶持政策,繼續在招商引資中探索和完善農村集體經濟參股經營方式,激活更多內生動力,以“原山原水原鄉人”來盤活“原生態”,高質效推進農村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走產業興旺之道,跑上“質量興農”高速。農村產業發展是城鄉融合創新發展,要依託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發展“互聯網+農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兩年來,農村農副產品數量已經達到極大規模,市場銷售也實現了多線多點。當前,產品質量已成為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也是贏得消費者的關鍵因素。農村羣眾要實現持續致富,做好質量文章是關鍵。

基層幹部要把更多精力放在農副產品質量提升上來,指導羣眾把好田間地頭生產環節的質量管理,高質量方能贏得市場認可,從而使產業長久興旺。“十四五”規劃強調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基層幹部在推進產業興旺中,務必將糧食生產融入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佈局、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建設智慧農業。

走治理有效之道,跑上“鄉村善治”高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會治理的基礎在基層,薄弱環節在鄉村。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十四五”規劃要求深化農村改革,從土地要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土地徵收、“三權”分置等方面,以改革治理的實效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基層幹部務必將農村社會治理和經濟治理有效融合,更好地實現鄉村高水平的有效善治。目前,鄉村治理水平已經得到較大提升,但還需要完善鄉村經濟社會治理一系列科學化、規範化、程序化的工作制度。同時,基層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制度施行治理的能力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只有把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制度優勢轉化為鄉村治理的效能,才能為全面小康的農村社會提供高水平法治保障,走好鄉村善治之路。

走鄉風文明之道,跑上“文化興盛”高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十四五”規劃中強調了“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基層幹部要抓好兩者的有效融合,要充分認識中華文化根植於農耕文化的歷史淵源,要認識鄉村是中華文化最廣闊的地域載體。鄉村文化振興,鄉風文明是重點。

基層幹部在實際工作中要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藴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要一邊挖掘一邊普及宣傳。同時要結合時代要求,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鄉風文明在新時代煥發出的新氣象,並由此進一步豐富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鄉村振興是經濟上的富裕,也是文化上的充實。只有物質和文化都得到振興,農村鄉風文明、文化興盛才能更好體現。

走生活富裕之道,跑上“安居樂業”高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關乎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目標。當前,脱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廣大農村羣眾來到了“十四五”新徵程的起點,將開啟鄉村富裕的新生活,新的奮鬥將是鄉村振興的奮鬥。

基層幹部要適時把握宣傳和教育時機,教育廣大農村羣眾善享富裕的同時要心存感念,要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看得清光明的發展前景,自覺維護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局面,積極主動投入到鄉村振興的宏偉事業中,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奉獻應有的力量。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8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着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統籌推進“無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大戰略選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 國家社會歷史進程告訴我們一個規律:“無商不富,無工不強,無農不穩”。農業作為一個國家最基礎的產業,它發展的水平高低關係到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是決定人民幸福度和滿足感的重要指標。我國農村地區老齡化嚴重,缺少勞動力進行生產,給農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隱患,依靠科技創新,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可持續道路。

實現農業現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創新推動。科技進步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我國的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在西部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低,農業生產人力投入過高。大力發展科技創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普及,打通了農村孤島融入現代經濟的通道,讓偏遠鄉村同外部世界實現了歷史性的互通。信息技術、現代物流等技術手段,有效拉近城鄉之間的距離,現代醫療技術不斷提升農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術、新材料等的發展,為鄉村真正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實現農村現代化,必然要求人力資源的創新。人是高新科學技術實施的載體,只有農村人力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的新科技才能在農村地區真正的得到應用。在農村創造一個讓人才發揮才能的舞台,是我們現在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深化加大農村人才體制的改革,出台一系列的獎勵措施,支持和鼓勵我們的大學生、返鄉農民工、成功人士回到自己的家鄉進行創業,鼓勵他們在我國的農村地區進行創新性的工作,能有效的激發出我國農村的內生活力。同時,也要培育一批有文化、愛科學、懂技術、敢創新的新農民,為農村生產提供高素質的勞動力,保障人力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鄉村振興是一個偉大的課題,它是脱貧攻堅的升級版。成功與否,關係到我們人民的根本利益,創新發展技術,打破常規思維,樹立大局觀念,埋頭艱苦奮鬥,相信我們一定會奪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偉大勝利!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9

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農業現代化,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一要提高農業科技化水平,建設主要農作物、經濟作物的種子庫,培育高產優質品種,積極向羣眾推廣,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同時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應用好無人機、“生物兵器”等工具,加強對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二要保護和發展基本農田,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防範化解土壤污染問題;同時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積極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提高耕地生產效率。

三要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向農户提供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信息技術等服務,帶動農户發展。

抓好“農民”知識化,不斷做好農村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一要引進人才不斷“加血”,針對大部分農村“失血”十分嚴重的問題,實施本地在外人才引進工作,依託本村項目、鄉愁、生態等資源,激發人才回鄉創業就業的動力,並以村集體土地、扶貧資金、勞動力等入股方式助力人才發展規模化經營,帶動農民發展;同時積極引導本地鄉賢助力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動員鄉賢返鄉創業,推動產業、資金、技術“三迴歸”,促進信息、文化、人氣“三迴流”。

二要培養人才不斷“造血”,做好農村後備幹部人才培養,選拔培養以返鄉大學生、鄉賢、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為主的後備村幹部,依託黨校、職業學校開展集“入庫管理、教育培訓、對接服務、理論研究、實踐探索、成果展示”功能於一體的鄉村振興人才培訓學院,建強農村帶頭人隊伍;同時積極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培育造就一批農村致富帶頭人,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抓好農村宜居化,持續提升基層公共服務能力和農村人居環境水平。一要因地制宜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在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的基層上做好村莊規劃設計,系統開展農村綠化、硬化、亮化工程,積極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工作,協調規範農村房屋建設,統籌農村生活區與家畜養殖區設置,切實提高農村人居生活環境。二要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改善農村黨羣服務中心條件,完善鄉村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鞏固提高農村學校、村衞生室設施條件,提高基層提供公共服務產品的能力。

談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20

鄉村是承載人民精神生活,與城鎮共同構成人民活動的重要空間,“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為此,黨和政府提出了新型鄉村共同體的建設,其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其重要一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最艱鉅的任務在鄉村;中華文化的最深厚的根基在鄉村;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掘金點也在農村。只有從文化、經濟、人才、產業等方面全方位出發,才能振興鄉村,才能促進新型鄉村共同體的全方面建設。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着力於產業振興讓農民富起來。在新型鄉村共同體的建設中,農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不斷地拓寬增收渠道,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讓他們“有幹頭、有賺頭、有勁頭”。而這需要有優質產業的支持,發揮特色產業的富民效應,譬如藉助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特色手工藝等,進而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村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壯大和百姓增收致富“一箭三雕”。因此,要把鄉村產業的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生活更富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致力於組織振興讓基層治理建起來。自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後,各地方政策也相繼出台,為加快構建新型鄉村共同體奠定了基礎。前些年,農村社會組織化弱化,過於依賴各級政府,這不僅不利於各項基層政務的展開,也不利於羣眾真正享受到國家各項利好政策。而如今,各地農村積極推行的“羣眾辦事不出村大廳”、“紅白理事會”、新鄉賢治理模式等多種優化基層服務的好政策,結合當地實際,切實解決羣眾問題,有效拉近了幹羣關係,提供便捷的同時也讓民眾積極參與日常治理,提高參與度。由此可得,要想完善鄉村的基層治理之路,需要將基層組織的建設落在實處,扎進羣眾心裏。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致力於人才振興讓能力強起來。“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緩慢,馬太效應凸顯,其中城市對農村人才虹吸效應明顯,農村人才流失嚴重已成為制約農村發展的瓶頸之一。究其原因在於部分地區沒有做好人才的培養、引進工作,不重視基層幹部的政治引領,沒有培養起幹部的向心力。因此,着力建設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藉助人才,激活鄉村振興。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着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質量。在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組織振興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強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新時代黨中央着眼於激發農村發展潛力,充分釋放經濟發展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們應久久為功,加快構建新型鄉村共同體,讓鄉村之花在中華大地上綻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