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時代教育改革心得

來源:文萃谷 2.13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深化新時代教育改革心得,歡迎閲讀與收藏。

深化新時代教育改革心得

深化新時代教育改革心得1

教育發展離不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價值觀的底色。新時代教育價值觀突出教育本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注重教育價值融合,既強調人才的全面發展,又突顯教育的社會價值,明確“四個服務”,確立了新時代教育發展基調。其中,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價值觀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時代教育價值觀的根本立場,全面發展是新時代教育價值觀的根本標尺。

毋庸贅言,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成就是顯著的,但也不必諱言,我國當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問題,其中一個突出表現就是以“五唯”為代表的功利化傾向。“五唯”在教育實踐中有多種表現。一些學校、家長、學生過於強調智育、重視分數,“分數至上”“分分計較”,還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題”、超前學習、過度教育等現象。有的學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學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為評價教育部門、評價學校、評價教師的硬指標。選用人才重學歷輕能力,“學歷高消費”“名校效應”“學歷歧視”還在一定範圍存在。高等學校中還存在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論文發表的數量和級別,以及論文抄襲、數據造假等現象。“五唯”問題嚴重偏離了新時代教育價值觀,背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目標和方向。

評價與價值不可分割。教育評價本質上是一種價值判斷,教育價值是評價的目標和結果。教育價值觀為教育評價提供尺度,教育評價的維度、內容、方法、標準和手段都充分體現着教育價值觀的尺度,引導人們教育行為的價值選擇與追求。教育評價是教育價值觀導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評價通過價值引導,調整和匡正人們錯誤的教育需求與價值觀念,保障和實現教育價值觀對人們教育行為的指導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通篇滲透着教育價值觀的立場、尺度,反映了教育事業發展的價值追求,為弘揚新時代教育價值觀提供了機制、行為、思想和環境保障。

《總體方案》體現了教育評價的系統性。教育評價是反映教育實踐成效的完整系統。只有進行教育評價的系統性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和頑瘴痼疾,從總體上匡正人們的教育價值觀,實現教育行為與人才培養目標的統一。《總體方案》堅持統籌兼顧原則,強調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對教育評價改革進行了深度謀劃、系統設計、全面佈局,涉及教育實踐的全環節、全主體、全要素、全類別以及各年級學生學習情況的全過程,進一步完善教育評價機制和制度,為各級各類教育和主體落實新時代教育價值觀提供機制保障,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總體方向和目標。

《總體方案》體現了教育評價的科學性。科學的教育評價一定反映教育本質,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體現正確的教育價值觀。

《總體方案》針對不同主體和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分層分類創新和改革教育評價的內容、方法、手段和標準,形成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規範人們的教育行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養規格與質量、人才選拔與使用符合新時代教育價值觀的要求。

《總體方案》體現了教育評價的價值性。任何教育評價都包含着某種價值立場和尺度,促使全黨全社會端正教育思想觀念、轉變價值觀念,確立新時代教育價值觀,統一思想,規範教育價值創造的實踐過程。《總體方案》強調,堅持立德樹人,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旨在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確保教育正確發展方向,針對不同主體的實踐特點,分別建立了“科學履行職責”“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營造教育發展良好環境”等五種教育評價尺度,促使主體行為迴歸教育本質,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創造新時代的教育價值。

《總體方案》體現了教育評價的社會性。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基石。教育與社會之間的互動方式,影響着教育評價結果的社會效應和效益,影響着教育評價發展性導向的實現和整個教育的價值追求。《總體方案》提出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目的是確保黨委和政府科學履行職責,營造有利於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健康生態;提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的人才選用機制,目的是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改變用人單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費”的選人用人現狀,優化評價結果產生的社會效應,實現教育與社會互動的良性循環,共同營造教育發展良好環境。

《總體方案》充分體現了新時代我國教育的正確價值觀和科學的教育發展理念,遵循了教育發展規律和教育改革邏輯,必將有利於加快構建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開新的局面,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深化新時代教育改革心得2

為了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並於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通過學習教育法,我更加深入地瞭解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更是讓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應該改善的地方,以及要努力的方向。

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用心去教好每一位學生,不能夠把自己的情緒帶進課堂裏,應該剋制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當學生很吵,課堂紀律不好的時候更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向學生宣泄自己的不滿,而應該保持頭腦清醒,用平和的方法緩和學生的情緒,抓住來説非常的重要,有很多東西我一時間不能夠把它教給學生,但是我們可以接住自己日常的行為教導學生、引導學生,真正做到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感染學生,帶動起學生,以求達到目濡耳染作用。

管理班級的時候應該制定好嚴厲的獎懲制度,讓學生有章可循,有矩可守。對學生不能一致用軟的方法,應該軟硬兼施。培養好班幹部,讓他們成為控制課堂的主動權。

言傳身教,對老師自己的左右手。

在教導學生的時候,方法要多樣,不變的就是要耐心。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教導,對於比較內向文靜的學生就應該語氣平和地教導他們,先讓他們找到自己不好的地方,再鼓勵他們把缺點改正過來;而對於調皮搗蛋的學生,對他們就應該要嚴厲。一把鑰匙就只能開一把鎖。

教育和學習都是無止境的,我應該不斷地學習、總結和反思,在實踐中不斷取得進步。

深化新時代教育改革心得3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對教育評價進行了系統的指導,包括評價主體、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用人評價,應該説立體系統的調整了教育評價,通過結果核定和運用引領過程,直接針對當前教育的急需、針對教育教學諸多因素和環節的不足,不僅點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糾偏也明確了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體教育從業者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這也是教育從業者能力提升和個人成長的必修課必經之路。

體現了學校辦學觀的價值引領。方案中明確了破除唯分數、唯升學的評價傾向,讓學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視的辦學價值觀。將“人”的成長放回學校的.主要任務,學校要從目中只有分沒有人變成有人、有內涵、有文化氛圍,真正的將文化、將書香、將生活作為評價衡量——所學校的指標,讓功利的學校迴歸生活、迴歸快樂、迴歸真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也有利於破解教育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體現了教師職業追求和個人成長的價值引領。方案中將師德師風放在了評價教師的第一標準,將教學、將育人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標準,迴歸教研、論文等。作為提升教學育人的自然總結,而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為了論文而論文。讓教師將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職業追求,作為自我提升的方向與目標,讓教師真正的成為教師、真正的成為師者應該具有的樣子,潛心教書育人,向主業發展、向培養人的價值體現發展。

體現了學生成長髮展的價值引領。方案中對學生的評價進行了細化和明確,不再是單純以分數對學生進行評價,將德育作為第一要求,説明了我們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養信念堅定、價值正確的人。方案中還單獨設置了段落分別對學生的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評價進行了説明,非常明確的要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不僅僅關注分數,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終生髮展的關鍵因素都進行評價,體現了對學生髮展方向的價值引領。

充分展現了評價導向性價值。評價的定性認定僅僅是評價的最直接、最顯性的作用,但評價的影響力則主要在於過程的引領與導向。方案中開篇明確,本次評價改革的出發點就在於糾偏、在於對學校、教師、學生過程的引領,真正體現評價的導向性和引領性。以“輸入”引領“輸出”手段的應用,從設計上不僅是為了更加科學、更加合理的“評”,更重要的是為了更加科學、更加合理的“做”。針對過往通常將應試教育歸咎於大學聯考“指揮棒”,從根本上將“指揮棒”調整,通過將單一考試評價轉變為綜合素質評價,引導學校從應試教育真正的轉變為素質教育、轉變為針對“核心素養”的立德樹人。

深化新時代教育改革心得4

對深化我國教育改革的幾點想法:

當前,教育整體改革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中一個重要的理論與實踐課題,它的提出是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的。就世界範圍而論,各國都在尋求一條能夠發展經濟,促使社會進步的教育改革之路。在國內,這也是時代和歷史提出的要求。進行教育改革,不只是教育理論發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教育實踐合乎邏輯的發展。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現代管理實踐發展的需求,是教育整體改革的真正內在動力。下面我就教育改革提幾點想法,和同仁們共勉。

一、在轉變觀念上下功夫

教育整體改革,首先是一場思想變革,關鍵是端正教改思想。整體優化學校管理、課堂教學、育人環境,使學校辦有特色、教師教有特點、學生學有特長,從而整體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素質、辦學效益,全面準確地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整體改革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開展起來必然會遇到一系列的思想障礙。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轉變觀念是整體改革的先導,一定要在轉變教育思想上下功夫,注重用新的教學管理和教學論觀點武裝教師。首先,堅持系統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其次,注重研究國外教育整體改革的信息和動向,“取百家之長為我所用”。在觀念更新的基礎上,用教育新理論武裝教師頭腦,用教改新經驗刷新老師耳目。要明確整體改革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是深化學校教改的一個重大教育理論和實踐問題。

二、在優化課堂結構上講效益

提高學生學習質量,要充分把握和利用好課堂的時間。良好的教學必須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形成低消耗高效益的課堂教學成果。為了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落實主體參與、分層優化、及時反饋、激勵評價的教學原則。

1、主體參與

就是強調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使他們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開動腦筋來主動地學習。

2、分層優化

就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策略、方法和技巧,使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中等學生有所提高,優秀學生學得更好,都能體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在深入瞭解學生的基礎上,採取適合不同學生水平的、能夠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每節課的學習活動中都有所獲,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3、及時反饋

教師應從學生回答問題、提出問題、課堂練習、互相議論等方面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控。還應該從觀察學生的聽課表情、姿態、動作、秩序中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調控,通過調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進課堂教學。

4、激勵評價

這個評價是形成性評價,是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符合學生心理髮展規律的。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和能力的發展中能起動力作用、定型作用和補償作用。

這十六字原則的核心是突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主體參與的程度決定着教學質量的高低。如果很好地處理這個問題,對教學走出困境、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教學質量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在教學改革上做文章

1、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會學且有學習的能力

(1)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通過各種形式,如知識競賽、對話表演、趣味遊戲、社會調查、座談會、報告會、演講會等,使學生從周圍世界中受到啟發,培養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明確學習目的,以此為動力,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去。

(2)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一個學生學習上的成敗,常常取決於個人非智力因素的好壞,而一個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能力是諸多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我們就要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能力的訓練上,力求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2、提高學生思想素質,讓學生找到成長的光源,提高中學生學習質量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為此,我們要做到以下兩點:

(1)按中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和中學生政治思想品質的形成、發展、變化的規律辦事。

(2)在工作中既要強調關心愛護理解學生,又要做到關心愛護適度,理解入微,既要強調自我教育、個性發展,又要抓住根本進行多種形式的正面教育,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當然,提高中學生學習質量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的地方,有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只要我們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教育,把握改革的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教研,就能在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改革中取得更大的成績。

深化新時代教育改革心得5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明確提出“推進高校分類評價,引導不同類型高校科學定位”,“探索建立應用型本科評價標準,突出培養相應專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方案的發佈為深化新時代應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瞭方向,吹響了深化應用型本科教育評價改革的號角。當然,教育評價問題不僅僅是教育發展問題,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應用型本科教育評價更是新生事物,涉及不同領域、不同主體、不同對象,實踐操作難度很大,必須破立並舉,方可久久為功。

首先,要堅決破除應用型辦學的認識誤區,明晰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評價對象。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以人才培養定位為基礎,我國高等教育總體上可分為研究型、應用型和職業技能型三大類型”,應用型本科學校“主要從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本科以上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並從事社會發展與科技應用等方面的研究”。顯然,應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任務是培養本科以上層次應用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和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並不是應用型本科辦學的初衷,其本科生培養應占較大比重,研究生的培養也應以專業學位為主,其畢業生的主要去向應該是紮根地方而不是升學或出國留學,一些堅持學術導向或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己任的本科高校不能歸屬

其次,要堅決破除教育評價功利化傾向,堅持地方性、行業性、應用性的評價導向。要堅決克服“五唯”的頑瘴痼疾,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針對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問題和需求側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現實要求,引導高校從治理結構、專業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師資結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系統性的改革。針對學校評價,要堅決破除重規模輕內涵、重學術輕應用等傾向,樹立堅持紮根地方、服務行業、崇尚應用的辦學導向,突出企業工程師為本科生上課、“雙師型”教師佔比、應用型課程、應用型專業、來自企業的學位論文(畢業設計)、產教融合項目(平台)、應用性研究和成果、畢業生地方就業佔比等;針對教師評價,要堅決破除重學歷輕能力、重科研輕教學、重校內輕校外等現象,樹立潛心教學、服務地方、全心育人的評價導向,突出師德師風、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應用研究、成果轉化、社會服務、學生指導等;針對學生評價,要堅決改變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的做法,創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突出學術誠信、學習過程、知識應用、綜合素養、社會實踐等。

然後,要堅決破除評價模式和評價工具的簡單化、模式化和僵硬化,堅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體、個性和共性相結合的評價原則。近年來,我國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較大發展,建立了陽光大學聯考信息平台、學籍學歷信息管理平台、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台等一大批高質量的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在推動高等教育公平公正、促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須看到,我國教育管理信息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一方面,信息化平台氾濫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的使用過程中出現了評價模式的簡單化、模式化和僵硬化等現象,違背了科學評價的基本原則。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僅僅通過某個階段或某個時點的少量數據、少量個體和幾個方面等進行評價肯定是不客觀和不公正的。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必須堅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體、個性和共性相結合的原則,必須學生、家長、教師以及社會等多方參與,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這就必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不斷完善數據平台,不斷創新評價工具。

最後,要堅決破除評價考核與結果應用“兩張皮”現象,構建政府、學校、社會等多元參與的應用型本科教育閉環評價體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從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問題入手,堅決糾正多頭評價、重複評價和片面評價,努力構建政府、學校、社會等多元參與,全過程、全方位、多維度的應用型本科教育閉環評價體系。要堅決扭轉

“唯名校”“唯學歷”“唯稱號”的用人導向,充分發揮評價的指揮棒作用,進一步完善評價結果運用,可以將評價結果與財政經費投入、績效分配、合格評估、招生指標、專業認證、專業碩士和專業博士學位點申請等掛鈎,綜合發揮評價結果的調控和導向作用。同時,也要堅決摒棄一些錯誤做法,不要把人才稱號和數量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承擔科研項目、職稱評聘、評優評獎、學位點申報的限制性條件;不要將學科科研平台數量、SCI論文數量與應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鈎;不要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作為用人選人的限制性條件;不要通過任何形式以合格率、畢業率、升學率為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不要將論文數、項目數、課題經費等科研量化指標與績效工資分配、獎勵掛鈎等等。

深化新時代教育改革心得6

新世紀課程改革的“靈魂”是什麼?能否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讓教學回歸教育──從“文本教學”迴歸“人本教育”。因而,新課程擺在教師面前的首要問題便是理念的轉變,角色的轉變,因為新課程實施的是“人的建設”。

所以,新課程呼喚教師打開學生的心門,走進學生的心靈,教師必須有兩串鑰匙:一串鑰匙掛着“尊重”、“保護”、“關愛”,一串鑰匙掛着“喚醒”、“激勵”、“發展”。

雅斯貝爾斯曾説:“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只有人與人之間心靈的對話、完整人格的交流,學生才會體驗到做人的全部尊嚴,才會享受到被人尊重的生命快樂,才會使師生關係具有“教育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曾有一個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許多教師缺的不是知識,而是對學生的情感和愛。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

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在寬容與樂觀的期待上。

人都是渴望與別人親近、被他人賞識的。左思寫成《三都賦》,被皇甫謐發現,為之作序,才獲得“洛陽紙貴”的盛譽;普希金得到茹可夫斯基的賞識,後來成為“俄羅斯文學之父”;凡爾勒的科幻小説得到第十六家出版社的賞識,才得以蜚聲世界……

教師應蹲下來了解學生的世界,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參與他們的學習、生活,參與他們的遊戲,甚至閒話家常。

教師應多方位地向學生展現自己,不只展現優點,還要勇於暴露不足,讓學生覺得老師不是金光四射的“神”,而是普普通通的人,有血有肉;最理解他們,同他們最接近。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再僅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絕對的權威。教學不是強迫,不是命令,而是鑽進學生心靈世界,去尋找、激活好學上進的積極因素,創造種種環境條件,刺激學生產生求知的興趣

和探索的願望,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在活動中學習,在互動中學習。

新課程期待着這樣的學生:做應用題喜歡一題多解,寫作文愛選新奇的開頭和結尾,畫畫時不小心濺了一滴墨水,會想方設法讓它變成一個美麗的圖畫,因而,教師必須像導遊,在觀覽與探索中“導”激發“遊”,“遊”催動“導”,問題不斷產生,風光不斷變化。最終,學生真正掌握人類最重要的武器:一雙慧眼,一顆慧腦,從而從書籍走向生活,直至去閲讀宇宙這部大書,成為真正的學習者和創造者。

“征服珠穆朗瑪峯是人類的夙願,但我們不能因此要求所有的學生去攀登它。”學生是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的獨立的人。讓我們帶着真誠、熱情、平和走進新課程,讓我們用理解、尊重、信任、欣賞、期待的鑰匙開啟多彩而生動的明天!讓學校成為無牆的樂園,讓知識富於吸引力,讓書籍成為學生的密友,讓作業成為學生遊藝的平台。

深化新時代教育改革心得7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強調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並提出,到20xx年,基本形成富有時代特徵、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鄭新民談英語教學與研究"深感在這裏花點時間來討論課堂教學管理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在我們看來,作為普通教師,我們應該通過對課堂教學管理的所思,所想,所為來積極參與這場重大的教育評價改革,因為有效課堂管理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創造和維持一個有利於提供最佳環境來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英語課堂教學具有其獨特之處,也因此給我們提供了獨特的挑戰。據瞭解,在大部分的英語課堂裏,教師都會盡可能地使用英語來教學,如教授專業知識,傳達期望,分析批判,鼓勵表揚,加強紀律(現在大學生上課玩手機現象比較嚴重,建議有關部門要儘快提出規約)等。多年以來,英語教學中存在着一種理念,即避免使用母語(漢語)來教學。但我們認為如果使用得當,漢語可以成為非常有效的課堂管理工具。如果我們不説漢語,有時候很難讓學生立刻弄懂一些艱深晦澀的專有名詞、定義或語法/語義上的規則等,反而增添了學習上的負擔。由此可見,適當地使用漢語進行課堂教學組織是很有必要的。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對建設健康的課堂文化至關重要,甚至為學業成功奠定基礎。我們認為師生關係融洽很重要,我們應該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學生們進行全班或一對一的談話。教師簡單的舉動,比如課前在教室外問候一下學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正效應。但是,對於學生的考勤工作我們應該大膽抓起來,管起來,要做好過細的核實工作,及時跟班導,輔導員,直至分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通氣和彙報。要讓學生感受到我們之所以這麼做,出發點是關心他們,愛護他們,是為他們負責任。只有嚴格要求,才能培養出守規矩,懂紀律,努力向上的英才。不少教育家指出,教師平衡温暖和強大邊界的能力是成功人際關係和課堂管理的關鍵。

有一點必須重申,保持相互尊重並不意味着我們跟學生只是朋友,我們可以對學生友好和支持,但我們畢竟是他們的老師,我們在嚴以律己的同時,也要負起我們該負的責任。教育人士普遍認為,為學生們建立恰當的課堂行為是作為教師所必須努力踐行的。現在的不少學生隨意在上課期間進食,例如是菜包和肉包這樣味道很重的食物,我們應提醒他們要遵守課堂所需要的基本禮儀。我們很有必要經常性地向學生傳達我們的期望與要求,做到苦口婆心,這對於保持風清氣正的良好學習氛圍至關重要。我們要讓學生清清楚楚地知道在課程的每一個階段我們對他們的期許。開學伊始,我們就要跟學生説清楚課程目標,行為規範,讓他們要積極開動腦筋思考,主動自覺爭取多發言,按時高質量地完成作業和社會實踐等。

為了讓50分鐘教學更有效,我們要善於學習和使用有效的教學管理策略,在一節課內教學模式不宜單調,要多變化活動形式。過於沉悶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分心,並可能導致行為不端。現在的課堂大都有多媒體,但我們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而要注意視覺提示的多樣化,例如,把照片/繪畫貼在班級的黑板上就可以用來幫助組織活動,不要老是使用PPT,何樂而不為?在備課時,我們要充分考慮課堂活動順序的安排,是先聽寫,還是先練習會話?是先講語法,還是先做語法習題?要經常反思我們之前的課程是否成功。利用我們獲得的教訓來更有效地安排各種活動,從而達到有效的課堂管理之目的。

大家都知道,儘管這些年來我們的英語教學質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不少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比較弱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經常在微信朋友圈裏看到論文季節到來時,不少教師都在抱怨不知道學生在寫些什麼,造成批改過程中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只好靠吃零食來鎮定情緒。造成這一現狀的因素比較複雜,我們認為有學生對語言要素綜合應用能力弱的問題,表現在詞彙掌握量有限,無法分辨在何種場合使用正確的雅俗用詞,語法實際應用能力差,時態運用不恰當、混亂,句法不紮實,寫作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對學術寫作更是凸顯思路狹窄,邏輯思辨印記模糊,對文體、修辭知識嚴重缺乏,課外閲讀量太少,思維和應用受限於薄薄的幾本教科書。針對這一現狀,我們認為教授不同課程的教師應該齊心通力協作,在課堂上要一起齊抓共管來共同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一個需要時間和精力投入的工程,對於作文/論文,我們要儘可能地全批全改,甚至是面批面改,不能只是輕描淡寫地註上一兩句批語,劃上一個分數等級。對寫作問題如果不予重視,長此以往,學生將失去寫作的興趣和機會,何談寫作能力得到提高?何談爭取國際話語權?

最後一點建議,我們要儘自己所能把問題學生變成我們喜歡的學生,也就是説我們要愛護自己的學生。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事實上,我們應該這樣去想,沒有一個學生不想成功。我們要像關心自家孩子那樣去關心他們,瞭解他們需要哪些幫助,儘量及時幫助他們,鼓勵他們,相信他們,這樣他們就一定能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