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

來源:文萃谷 2.5W

演講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演講稿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演講稿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每當周圍的朋友説起他們愉快的童年經歷,我總會在一旁羨慕不已。他們的童年裏有動畫片,有芭比娃娃,有腳踏車,還有董浩叔叔、月亮姐姐和金龜子,而我的童年裏,留下最深印象的恐怕就是堆滿書架的書了。

小時候,爸爸對我而言,是嚴厲、不可反抗的象徵。每當我打開電視想和其他小夥伴們一樣看看動畫片時,爸爸就會訓斥我,只允許我看新聞,禁止看動畫片。爸爸的話就像一把鋒利的刀懸在我的心頭,雖然心裏還惦記着動畫片,卻不敢明目張膽的在家裏看了。沒有了動畫片,新聞有太枯燥,沒辦法的我只能另尋其他的樂子來打發時間了。於是便瞄上了我家書架上一摞子的書,從此,我就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最早讀的一摞書是媽媽買的,書的種類很多,有《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商海智謀寶鑑》,《十萬個為什麼》,《三十六計》等等,聽媽媽説,當初買這些書有一部分是給爸爸看,因為爸爸要做生意,需要一個像葵花寶典般有用的書籍作指導,還有一部分是給我看的,因為媽媽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希望我長大以後能成為一個不求有大智慧,但求有小聰明的人。那些書都很厚,一開始讓我望而卻步,可是轉念想想生活沒什麼樂子,難道要去看枯燥的令人想睡覺的新聞嗎還是算了吧,只能拿起書來乖乖地看起來。沒想到,書裏的故事那麼精彩,雖然有些看不懂的字詞,也有暫時因為閲歷低而不理解的地方,但書裏一個個鮮活的精彩的故事和人物深深地吸引了我。

等家裏的書都讀完了,我也看書成癮了。媽媽就會帶着我去超市的圖書專區或是書城任我隨意挑選自己喜歡的書閲讀,從那時起,我開始接觸了中外名著。《格列佛遊記》、《名人傳》、《復活》、《傲慢與偏見》、《霧都孤兒》、《包法利夫人》等等等等,這些書帶我進入一個個不一樣人物的世界,讓我體會了很多我那個年齡所體會不到的人生感悟。

家裏的報紙《揚子晚報》是媽媽每天推崇我看的。除了一些益智的.九宮格、填詞之外,還有繁星。連載裏的美文是我每次必看的。媽媽要求我要養成摘抄優美句段的好習慣,一開始我不以為然,覺得實在是太浪費時間了,可是在媽媽的威逼利誘下,我不得不開始慢慢填充我的摘抄本,漸漸的,我發現我的作文水平越來越高了,寫作文再也不用擔心肚子裏沒有貨了,嚐到了好處,我便對這個好習慣安之若素了。

等我慢慢長大了,要上中學了,媽媽對我更加嚴格了,她經常給我背誦古文的任務,讓我實在是生不如死。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因為我心裏的抗拒,變得特別難背,每次都是憑着我的快速記憶能力強行背誦,從來沒有理解過文章的含義。過了幾年那些曾經背後的文章在中學的課本里出現了,老師也講解過它們的含義了,我才發現自己學起來是那麼輕鬆。

現在我長大了才慢慢發現,原來那些小時候爸爸媽媽所“強迫”我看的那些書,將會是我一生的積澱,而這種崇尚讀書,尊重知識的家風家教也將會貫穿我的一輩子,並帶給我的子女。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左傳·定公十年》書:“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古老的華夏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醖釀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範和出色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被世人稱為“衣冠上國,禮義之邦”。

《大學》有云:“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可見為人之根本是修身明德,我們自小就被教育着要尊老愛幼、尊師敬長、與人為善、勤奮自強,這些不僅是我們應該繼承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更是國家與社會的禮儀規範和道德準則。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不只是社會中有規範,人們在家中也有家規、家訓,我家的家規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從小時候起,只要我自己能做到的事,父母就會堅持讓我自己去做。

小時候,當我因瘋趕打鬧或者走路不看路而摔倒時,父母並不會像大多數父母一樣立刻跑過來慌慌張張地將我抱起、唯恐我受一點傷,而只是站在那裏,向我伸開雙臂,目光堅定地望着我;我便決不能躺在原地哭鬧,我會自己爬起來,拍拍衣服上的灰,再奔向父母的懷抱。這條家規教會了我“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

長大後,夏天的換洗衣物我必須自己洗,冬天薄一些的衣物也要自己洗,如果因為偷懶而拖延着,就會一天天越積越多,到頭來即使再累,也得自己洗完;我自己的鞋要自己擦洗,否則會髒到“白色變成黑色”,沒法穿出門。我因而懂得了“今日事今日畢”。

我家的家訓中有個“勤”字。俗話説:成由勤儉敗由奢,“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因為有老一輩人們的勤苦奮鬥,才有瞭如今我們所處的良好社會風氣和學習環境,我們實應繼承併發揚這種美好品質。

當父母在廚房忙碌時,我會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菜、切菜、準備佐料、飯後洗碗,偶爾也會學着炒一道菜、煲一道湯,因此我學會了做幾道簡單的菜,若父母有事外出,我尚能自己照顧自己。

當父母在進行大掃除時,我會主動幫忙拖地或掃地。

我堅信,只有做到勤奮、自立自強,才能修身明德、馬到成功!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出生在一個教師之家,家風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家的道德標準。我的家風是:見人要講禮貌,做人要老實守信,充滿孝心。這些話就像海上的燈塔,指引着我前行,伴我成長。

讓我先來説説禮儀吧!孔子曾説過:“禮之於人,猶酒之有襞也。”我的家庭是個和睦之家,人人都講禮儀,在這種氣氛中長大的我,從小就學會了禮貌待人。在暑假的時候,我和爸爸一同去了北京旅遊,因為有一天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們想要去博物館的緣故,就坐上了公交車。剛上車的時候,我們都搶到了自己的座位,到下一站的時候,上來了一位白髮蒼顏的老奶奶,我爸爸一見立馬站了起來,柔和的説道:“您坐我的位置吧。”老奶奶也親切的説道:“謝謝呀,小夥子!”我看見了,便想到:爸爸真不愧是我的好典範,我一定要向他學習,下一站如果有老人上車的話,我一定要讓座位。下一站到了,我又看見了一位年過花甲的老爺爺,一搖一晃的上了車,我找準時機,迅速的站了起來,面露微笑的説:“爺爺,您做我的位置吧!”那位老爺爺見了慈祥的説:“真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爸爸就是我的典範,我以有這樣一位爸爸而驕傲。正是爸爸的言傳身教,讓禮儀從小就駐紮在我心,也做了不少好人好事。

老實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句名言説的'好,“人類最不道處,是不老實與怯懦。”我的媽媽為人真誠,實在。比方他們學校讓他們工作總結,一般別人都會在網上一查,然後抄上。可媽媽卻不同,她會把教學中的經歷、缺乏、改進措施等一筆一劃寫出來,寫出來的文章符合學生實際,有實用價值,因此,經常受到領導的表揚。她經常告誡我説:“抄襲是可恥的,自己的東西就要自己寫,為什麼要抄別人的,抄別人的那叫可恥——”有時作文不會寫,在我想抄別人的時候,媽媽的這句話就時刻警醒着我,讓我不值於犯錯誤。在我身邊有了媽媽這個老實的人,就會讓我變得越來越老實。

最後要講的是做人要有孝心。古往今來,我們都説百善孝為先,孝都是我們所有兒女應盡的職責,我的爸媽就非常孝順。有一次,爺爺感冒有點咳嗽,爸媽得知後,去超市買了上好的梨,拿到了爺爺奶奶家。剛一進門就拆開了箱子,爸爸媽媽一人各拿一個梨,衝進了廚房,拿起了削皮刀,削掉了梨皮,給了爺爺奶奶一人一個,還親切的説道;“爸媽,天氣枯燥,吃梨潤嗓化痰,對咳嗽有好處。”此情此景,我也拿起了倆梨,衝進了廚房,迅速的把梨的皮削掉,給了爸爸媽媽,並對他們説:“我也會一直孝順你們的。”這就是爸爸媽媽教給我孝。

家風如毛毛細雨一般滋潤着我的成長!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俗話説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在寒假補習班老師佈置了一道作業:你家有什麼家風?家風是什麼呢?在回家的路上裏,我迫不及待的問媽媽。媽媽微微笑着説:你注意觀察呀,其實,每天,你的行為,都在體現我們的家風。我怎麼沒有印象呢?我使勁撓了撓腦袋,疑惑的看着爸爸,爸爸笑着説:回去問問爺爺。我無奈的翻了翻白眼,知道他們肯定是不會告訴我了。只好自己觀察吧!

到家,爺爺已經做好了香香的飯菜,我搶先拿了筷子,準備向美食發動強勢攻擊,這個時候,爸爸皺了皺眉頭,説:家風旅遊去了嗎?爺爺還沒上桌呢,怎麼可以自己先吃呢?哦,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家風啊!我趕緊放下筷子,去廚房幫爺爺把最後一道菜端了出來,端正的坐在桌子前,等爺爺坐好了,爺爺説:吃飯了,我開動了筷子,大口大口的吃着飯菜。這時,老爸拍拍我的頭,説:對嘛,這才是孝順懂禮貌的孩子嘛!

那我們家還有什麼家風呢?我大口嚼着飯菜,模糊不清的説。老爸説:食不言寢不語也是家風!不過,還有其他的家風,你練功的時候就能體會到了。老爸説完,賊賊的陰笑了兩聲,我突然背脊骨發冷,掉了一身的雞皮疙瘩,好可怕!

很快就到8:30了,媽媽説:悦悦,該練功了。這聲音像天使的聲音那麼温柔,可我覺真得像是魔鬼在召喚我一樣! Oon!我痛苦的呻吟了一聲,極不情願的放下手裏的書,慢慢騰騰的開始換衣服。

半個小時踢腿、下腰、劈叉之後,我迎來了終極的考驗靠牆劈腿!這個痛從心底裏鑽出來,跑到我的每個毛孔裏,我痛的説不出話,連慘叫都發不出聲音,我只想趕快結束這個魔鬼時刻!可是老媽説:還有5分鐘,堅持一下,舞台在向你招手哦!要不要聽首歌放鬆一下呀?她的聲音很温柔,但我真的很痛苦!為了上舞台表演,我只有咬牙堅持,我忍!我開始做大口的`深呼吸,調整自己的情緒,請求媽媽為我放首歌,慢慢的,我不覺得痛了,我知道已經超越了今晚的極限我的腿麻了!這時,老爸推門進來了,他嘻嘻的笑着説:今天不錯嘛,堅持的越來越久了!看你的樣子,再堅持八九十分鐘也是有可能的嘛!你不是問我什麼是家風嗎?這就是咱們的家風,吃得苦,有毅力!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5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叫張子怡,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的家風》。

家風,顧名思義就是家庭的風氣,那麼,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

那天吃過晚飯,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心裏卻還在想。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媽媽的聲音傳了過來:“你寫完作業了?”我沒動。眼前的'電視被關掉了,“你現在應該做什麼,不知道嗎?”唉!這句話我從上幼兒園時就聽得耳朵出了繭子了,去寫作業吧。“老毛病了,該做什麼的時候就做什麼,記不住嗎?”——這不就是我家的家風嗎?

從小,該我寫作業的時候,電視從不開着,也沒任何雜音打擾我,每次都只能是寫完當天作業,才可以看電視或玩電腦,國小時不管是冬夏,每天晚上9:00是必須睡覺的,想玩門都沒有。現在國中了,也只能寫過作業就睡覺,只有週日才可以自由。原來父母想讓我養成:認真做事,規律科學的好習慣。每次家裏來了客人,父母都教我如何打招呼,他們也是熱情招待;爺爺奶奶來了,媽媽總是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而且最好吃的菜總是在爺爺奶奶面前,螃蟹也是給他們最大的,而媽媽只是吃最小的。仔細想想,這不也是我家的家風嗎?尊老愛糼,禮讓待客,謙和做人。

這樣想起來,我彷彿記起了很多,我們全家人在一起的時候。要麼關注國家熱點,要麼做些趣味遊戲。從來聽不到父母講鄰里是非,也從不爭親朋得失。他們只是認真做事,認真做人,這也是我家的家風。做有益的事,做坦蕩君子,不做慼慼小人。

我想:我家的家風,不正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美德嗎:厚德載物,認真做事,中庸做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也要説:小家塑造大家,大家塑造國家,國家影響世界!

縱觀中華五千年曆史,中國早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界。孔子提倡:“仁者愛人”,以“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的思想,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

而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如此,有的國家總是以老大自居,總是希望別國亂起來,自己坐收漁利。總是不能以“仁愛”的心態對待別人,今天挑點事端,明天做點手腳。這不正是中國人嗤之以鼻的小人行徑嗎?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用千家萬户淳正的家風,用我們民族的精神去影響世界,讓世界早日“仁愛”起來吧!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6

親愛的各位家長朋友:

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就猶如一棵樹生長的過程。家長需要精心教育與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孩子們的缺點和不足,不是來源於他自己,而是來源於家長。對於這些缺點和不足,家長不能對孩子進行粗暴的打罵,而是先糾正家長本身的錯誤,從而再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走。面對那些誤入歧途的孩子,大多數是由於外界因素和家庭因素造成的,不良的家庭壞境會給孩子造成了負面的影響。這時候,家風、家訓和家教的'好與壞就是最有利的證明。

首先,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它是精神一層表面的教育,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理念。家風是一種正面的、積極向上的行為準則。它在於內化心靈,而外化行為。所以,孩子的家風教育不只停留在表層的行為教育上,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精神上的教育。因此,家訓對於孩子的精神教育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家訓是中國自古流傳的一種家庭傳統,至今在我們的生活中仍然有強烈的影響。對於家風來説,家訓更為具體、易懂。它就是對孩子的一種要求和警示,能夠更確切地指出孩子的不對。將家規熟記於心,每當孩子做事時,都會以家規為準,符合則為之,不符合則拒之。無形中,起到了警告、監督的作用。其實,家訓也可以理解為在家風的基礎上加以補充,達到內外要求,共同形成的目的。

我個人認為,家風和家訓的主要體現還是在家教。家教是由父母雙方共同對孩子的親身教育。這種教育是其他教育不能代替的。總而言之,家風和家訓都屬於家教。所以,家庭壞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當然,家教是否成功,也能夠直接反應你是不是一名合格的,負責任的家長。孩子在初始階段,他們所有的認知標準都來源於父母對孩子的引導,在這段時間內,父母能否讓孩子正確地認識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這些觀念一旦形成,就很難再次改變。因此孩子的一生與家庭教育的質量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家長必須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壞境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風不是説説而已,家訓也不是背背也罷,家教就更不是簡單粗暴的那種打罵教育。家長對孩子做得夠不夠、好不好、嚴不嚴,就體現在孩子的未來。千萬不要等到無可挽回的地步才開始後悔當初對孩子教育的懶惰和放縱,要從現在就開始對孩子教育,擔負起自己作為家長的責任,百分百地投入到教育中去,嚴格地要求孩子,以高標準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成就人生最美好的未來。

好家風,好家訓,好家教,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無法忽視的話題。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好家風,好家訓,好家教中幸福成長。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7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出生在一個教師之家,家風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家的道德標準。我的家風是:見人要講禮貌,做人要誠實守信,充滿孝心。這些話就像海上的燈塔,指引着我前行,伴我成長。

讓我先來説説禮儀吧!孔子曾説過:“禮之於人,猶酒之有襞也。”我的家庭是個和睦之家,人人都講禮儀,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我,從小就學會了禮貌待人。在暑假的時候,我和爸爸一同去了北京旅遊,因為有一天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們想要去博物館的緣故,就坐上了公交車。剛上車的時候,我們都搶到了自己的座位,到下一站的時候,上來了一位白髮蒼顏的老奶奶,我爸爸一見立馬站了起來,柔和的説道:“您坐我的位置吧。”老奶奶也親切的説道:“謝謝呀,小夥子!”我看見了,便想到:爸爸真不愧是我的好榜樣,我一定要向他學習,下一站如果有老人上車的話,我一定要讓座位。下一站到了,我又看見了一位年過花甲的老爺爺,一搖一晃的上了車,我找準機會,迅速的站了起來,面露微笑的説:“爺爺,您做我的位置吧!”那位老爺爺見了慈祥的説:“真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爸爸就是我的榜樣,我以有這樣一位爸爸而驕傲。正是爸爸的言傳身教,讓禮儀從小就駐紮在我心,也做了不少好人好事。

誠實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句名言説的好,“人類最不道處,是不誠實與怯懦。”我的媽媽為人真誠,實在。比如他們學校讓他們工作總結,一般別人都會在網上一查,然後抄上。可媽媽卻不同,她會把教學中的經驗、不足、改進措施等一筆一劃寫出來,寫出來的文章符合學生實際,有實用價值,因此,經常受到領導的表揚。她經常告誡我説:“抄襲是可恥的,自己的東西就要自己寫,為什麼要抄別人的,抄別人的那叫可恥——”有時作文不會寫,在我想抄別人的時候,媽媽的`這句話就時刻警醒着我,讓我不值於犯錯誤。在我身邊有了媽媽這個誠實的人,就會讓我變得越來越誠實。

最後要講的是做人要有孝心。古往今來,我們都説百善孝為先,孝都是我們所有兒女應盡的職責,我的爸媽就非常孝順。有一次,爺爺感冒有點咳嗽,爸媽得知後,去超市買了上好的梨,拿到了爺爺奶奶家。剛一進門就拆開了箱子,爸爸媽媽一人各拿一個梨,衝進了廚房,拿起了削皮刀,削掉了梨皮,給了爺爺奶奶一人一個,還親切的説道;“爸媽,天氣乾燥,吃梨潤嗓化痰,對咳嗽有好處。”此情此景,我也拿起了倆梨,衝進了廚房,迅速的把梨的皮削掉,給了爸爸媽媽,並對他們説:“我也會一直孝順你們的。”這就是爸爸媽媽教給我孝。

家風如毛毛細雨一般滋潤着我的成長!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8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是六一班王瑩瑩,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家風家訓伴我成長》。

“媽媽,媽媽,家風是什麼?”放學後我迫不及待的問。“家風啊,一會你去問問你爺爺”媽媽微笑的説。

爺爺坐在客廳裏看電視,我跑過去問:“爺爺,家風是什麼呀?”爺爺也微笑的看了看我説:“別急別急,我們先吃飯。”聽爺説完後,我奔向餐桌,搶了一個最優越的位置坐了下來,拿起筷子準備吃飯。這是媽媽走過來説:“我們家的家風被你扔了長輩還沒坐下呢,你就快動筷子了”我一想:“這原來是家風啊!”“趕緊將筷子放下,”站起來。這時爺爺坐下,對我説:“知道家風了吧,知道就快吃飯吧。”我這才坐下,大口的吃着飯菜。在吃飯的.過程中,我將不喜歡吃的姜啊,蒜啊等各種東西挑出來,放在碟子裏。媽媽發現後,對我説:“怎麼又忘記家風啦,快把他吃掉,不能挑食,這也是家風啊。”

一天,我在家裏玩,一不小心把杯子摔壞了,當媽媽回來問我,我就想説不知道。但是我的嘴像被人控制了一樣,腦子裏映出家風家訓,然後不由自主地説出了實情。

媽媽告訴我:“不浪費水資源,不隨地扔拉圾,”做一個不誠實守信的人,不對爸爸媽媽和其它人撒謊,尊老愛幼,吃飯時不能説話。”這就是我家的家風。“真多啊,一定很難吧!”我不情願的説。“不多,只要你樣樣都做到了,就覺得不多了,更不會難了。”媽媽温柔的對我説。“真的嗎,那我一定將家風學好。”我高興的説。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温暖,同時也伴隨着家風的和諧氣息。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無論大家、小家都要有一定的家風家訓,“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家風家訓是什麼呢?今天我就談一談我家的家風家訓吧。

所謂的家風就是自己家裏的風氣,家裏的風氣好不好就會影響到子孫後代。我們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團結向上,孝敬父母。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鄰居之間和睦共處。自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響,把勤勞、節儉的作風來規範自己的行動和價值觀。我會努力去做,同時也會影響周圍的人,讓他們也做到。我現在還能主動向長輩們問好,同學之間搞好團結,有時和同學鬧點小矛盾,是我的錯一定主動向同學道歉,不是我的錯也不追究,退一步海闊天空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能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要運動,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好的家風家訓能讓我更加了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讓我們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長大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

我希望我家的家風家訓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家風家訓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要從每個家庭做起,弘揚民族精神。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0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而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遺產,是先輩留給後人立身處事的智慧結晶。運用家訓告誡家人,教導子孫,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教育子孫後代最基本的形式,發揮着重要作用。今年的新春第一課便以"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為主題,裏面一個個家風故事令人敬佩,感動!

趙一曼在宜昌從事地下工作,第二年的最後一天,生下兒子,取名為“寧兒”。不久,地下交通站被人告密趙一曼只好逃到上海,並忍痛把孩子交給堂哥撫養。不幸的事情發生了,趙一曼被日本人抓走,日本人對她嚴刑逼供,可堅貞的趙一曼什麼也沒説。日寇只好將趙一曼押去刑場,在囚車裏,趙一曼給寧兒寫了一份家書。那飽含愛國情懷的家書也充滿了對子女的愛意,趙一曼用自己的犧牲與奉獻留給了孩子最後一次言傳身教。

除了趙一曼家書藴含的愛國情懷還有楊啟發家庭培育的敬業家風,李元成全家恪守的誠信家道,羅必炎一家的友善家訓,看完這些後,我便與父母在一起把心中的感悟以及對更完美的.自己的期待寫成家規,今後能一直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我的家訓中有這樣幾個詞:勤勞、孝順、友善、忍讓、捨得、守法、勤儉持家、和睦相處。

我會努力做到這幾點,並且我更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看了今年的第一課,我向父母保證:在學習中,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要自己完成,今日事,今日畢;每天堅持看書一小時要堅持課前認真預習,課堂認真聽講,做好詳細筆記,課後認真温習,完成各科學習任務,按時按質完成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以及父母交代的學習任務;寫作業時不可粗心大意,字跡潦草,不可少做或故意不做,拖延。寫完作業方可玩耍,除假期外不可看電視,玩電腦、在生活中,我應該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每天增加運動量。要孝順父母,懂得感恩,珍惜幸福生活,遵從父母教導,要儘可能分擔父母的憂愁,不可無視父母感受積極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可推辭。

要尊敬師長,見到老師,長輩,熟人要主動熱情的打招呼,不可視而不見,避而不見,最後要待人真誠,為人謙虛,要腳踏實地,不可弄虛作假,不可驕傲自滿,狂妄自大。父母見我信心十足,意志堅定,接着説:“最後一點要志存高遠,勇往直前,自強不息,不可胸無大志,不可有絲毫懈怠,不可輕言放棄。”我毫不猶豫的答應了,我想這也是我觀看後最想説的吧!

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有家規,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家訓,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我希望我家的家規家訓能實現四大目標: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培育好家風,傳承好家訓。

家風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風格、作風和傳統,包括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準則。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心靈,塑造我們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我們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父母親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的言談舉止營造了特定的家風,我們在這種特定家風的薰陶下,會經過耳聞目睹接受影響。這其中,“模仿”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成年人是否意識到自己的言談舉止會對我們產生某種性質的影響,我們都在模仿。

近日,在很多法制欄目中都看到了關於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不得不説這些誤入歧途的孩子令人痛心。但在這令人痛心的背後,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迷失了方向,一步步走向犯罪的邊緣?而家長——作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引導者,他們又有着什麼樣的職責呢?我認為從這些事件中,應該更加重視對孩子的教育,重視家風、家訓、家教。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都猶如一棵棵小樹苗茁壯成長的歷程。不同的只是樹苗需要人工製作的木架來扶持它,匡正它的成長軌跡,而孩子們則是需要家長的精心教育與幫助來健康成長。對於那些誤入歧途的孩子們,我不敢斷定全部都是由於家庭的影響因素對他們造成了負面的影響而產生了惡果,但我確信,對於他們的錯誤,家庭環境自己家長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時候,家風、家訓以及家教的好壞都被最有力的證明!

對於我來説,我家的家風就是“學會做人”。這裏講的“學會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説要做到最好,但在一般情況下,我都以此來告誡我自己。

在為人處世方面,對別人要做到寬容、和善,認真對待;在生活上,我會做到細心,對每件事都堅持認真地去處理;在道德方面,我時常提醒自己絕不做任何破壞,違反社會規則的事情,我會盡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對待他們。

正是有了良好的家風,我才成了一個合格的家庭成員。有時,我所學到的家風,是從父母的身上借鑑而來的。我覺得在此方面,父母對我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一些好的家風就會養成一些優秀的品質,正是有了這樣良好的家風,我們才能更好地成長。

家風如細雨,潤物細無聲。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為子女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風。因為只有正當的家風,才能給未成年人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良好的家風是孩子終身的財富。

謝謝大家!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好家風,好習慣。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家庭,自然也有千千萬萬種家風,不同的家風會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我的家只是普通的農家,父母沒有什麼有哲理的家訓,也沒有什麼目的明確的格言,但身教勝於言教,他們用自己樸實的行動影響着我,讓我始終不能忘。

今天,我就在這裏把我們家這些樸實普通的家風和大家分享一下吧。首先是孝,在我的眼裏,父母都很孝順,每天,爸爸媽媽都要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麼,身體怎麼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鍊身體。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去看看老人家,幫老人收拾家務,整理花草,陪着聊天、散步、購物。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着我,我也十分關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幫他們幹活,是他們的'開心果。然後是勤奮。爸爸媽媽工作很努力。他們每天很早就起牀,早早就去田裏勞動,回來後還能及時去上班。他們很少看電視,玩手機。忙完家務,大多時候他們總是看些有關教育類的書籍,雖然爸爸媽媽學歷不高,但她總説要與時俱進,不斷給自己充電學習。

勤奮才能讓人上進,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我也愛讀書,勤思考,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養成了勤奮學習好習慣。

再有就是他們勇於面對困難。村裏剛剛有電腦的時候,大家都不會用。許多家庭的電腦只是擺設,或者當遊戲機用。爸爸卻毫不畏懼,啃起了那些晦澀難懂的電腦知識。現在,不但一般的電腦軟件他用起來得心應手,就是硬件故障,他也能手到病除。媽媽不會操作時,爸爸輕點鼠標,就把問題解決了;很多時候,爸爸朋友和同事下班後還會向爸爸請教電腦問題。

在他們的影響下,我也從一個膽怯害羞的小姑娘成長為一個不斷克服自卑害羞心理的女生。今天我能夠有勇氣站在這裏向大家敞開心扉演講也正是得益於這種家風的影響。

這就是我的家風,普普通通,沒有古法門規,沒有人生大哲理,卻讓我明白怎麼做人,讓生活變得豐富、充實,而我就在這氛圍中耳濡目染,一點點長大。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為大家演講的是家風家訓。

1、家風家訓就在父母的言行裏,它充滿正能量。

記得小時候,我揹着書包去讀書,爸媽交代的就是: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和同學打架,別人的東西不能拿。他們還告訴我在外邊碰到長輩一定要叫人,小一點的叫哥哥、姐姐;大一點叫叔叔、阿姨,老一點的叫爺爺、奶奶等。禮貌、友愛、誠實是爸媽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家風的一個體現吧。記得有一次和同學打架,老師告訴了爸媽,爸媽一個勁的賠不是,還讓老師儘量管我,不乖就打。所以如果在外面我被欺負,一般情況下我不敢跟家裏人説,因為一説,爸媽都會馬上責備我:“一個巴掌拍不響,你肯定也惹人家了!”出了問題,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這對我的影響確實很大!

平民百姓家的家風大多充滿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養成好人、老實人,誠實做人,老實做事,還要尊敬長輩。教育我們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

2、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

現實在平時的學校教育中,家風體現在孩子的言行之中,我們經常説的一句話就是這個孩子有家教,那個孩子沒家教。家教也是一個家風的體現,它是通過孩子的言行表現出來了。大凡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孩子的`行為習慣作為學校是不大需要操心的,因為家長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已經幫學校教育好了。當然也有一些家庭教育,家風不怎麼的家庭,表現在孩子也是很難管理和教育的對象。有的時候甚至家長也拿他沒有辦法。

家風雖然是一些道德教育、禮貌教育、規矩教育,它就是對我們的一種規範、一種風氣、一種文化,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

3、家風教育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手段

“培育好的‘家風’,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手段。”“家風”不僅是一種規範、一種風氣、一種文化,也是主流道德價值觀大眾化最有效、最簡潔的途徑。“對於一個國小生來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能還難以真正的理解和領會,但通過挖掘學生‘家風’中的優良因素,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通過耳濡目染,學習和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精髓。”

4、學校有責任有義務為家風傳承做貢獻。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學校可以把家風教育與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起來,融入中國小教育全過程、各方面,發揮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局將組織各校開展説説我家家風”、“家風故事”、“我理想的家風”、“家風助我成長”、“父母教會我……”等為內容的主題活動,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徵文比賽與演講比賽。要求各校組織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家庭教育大課堂活動。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社會正能量,也使家長們更加註重自身修養的提升,

通過活動要讓學生知曉家風家訓,圍繞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共築“中國夢”,切實加強家校聯繫,強化“感恩父母,對父母負責”的意識”,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家庭環境。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説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從我懂事起,媽媽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不斷地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後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你呢;最後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怎麼能為別人着想?怎麼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助他呢?

我要上國小了。我們一家人坐下來開了個家庭會議。爸爸説:“今天會議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後能用它來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那就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勤儉節約、自強自立、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媽媽總愛叮囑我:“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説,我去找你們老師。”!媽媽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他人發生衝突。在媽媽的教誨下,我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現在,我已養成了尊敬長輩、孝順父母、勤儉節約、自強自立等的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上學以後,我無時無刻不牢記着家風、家規、家訓,用它來約束自己。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我想如果每個家庭都擁有良好的家訓和家規,代代傳承成為家風,那麼家風正則國運興,千萬正能量匯聚在一起,偉大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為後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範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着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説,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幹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於上行下效,領導幹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謝謝大家!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家風和家訓,家庭家風對每個人都有着潛移默化而重要的影響。它就像春風吹人、下雨淋人一般滋潤,影響着人們。

説起家庭家風,我認為是家裏人的一種行為,對別人熱情爽快,做事遇到困難時有執着性、不食言,這些都能算得上是家庭家風。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不在於一時的富有,也不在於財產的多少,而在於家庭家風的好壞。家庭家風靠的是家教,把良好的.家庭家風融化在一家人的心靈和血液之中,才是最重要的。有良好家庭家風的一家人就會懂得勤勞是一生中的第一目標。

一個好的家庭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能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很好的家庭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小事爭吵,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是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説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説她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導師。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些家訓,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為家訓,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家庭家風和家訓。而良好的家庭家風家訓需要每個家庭成員來共築,只有嚴格築好家庭家風家訓,我們才能少走彎路。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7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就經常教育我,做人要正直,而且要樂於助人,要善良……這些出色的品質,他們都用行動詮釋了。記得一次,我聽奶奶説,以前,爺爺在路上撿到一條絲綢圍巾,回到家中後,二姑看到後喜歡的不得了,懇求把圍巾給她,可是他們還是把圍巾還給了失主,儘管二姑哭的很傷心。還有,八年前,奶奶在睢寧觀音醫院撿了一個棄嬰,本以為他是一個健康的孩子,可兩年後卻發現他是一個腦癱兒童,家裏人都不同意撫養他,心地善良的奶奶卻捨不得丟棄他,直到現在還養在家裏。

如今的我已經是一名八年級的學生了,我非常樂意幫助同學,尤其是解決學習上的難題,而且週末回家了,我會幫忙做家務,給小弟弟講學校裏有趣的故事,還有鄰居家的小孩總喜歡向我請教問題,我會很耐心來幫助他,我會為此感到欣慰和滿足。

記得有一次,有三個事業有成的人來我們學校,要贊助貧困的學生上學,班主任把這個難得的`名額給了我,當時我強烈反對,覺得還有比我更需要幫助的。卻沒拗過老師,心裏總覺的過意不去。沒幾天,學校又要我寫貧困申請,我覺得我已經有一份補助了。就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別人。老師欣慰的笑了。

看見奶奶這麼愛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弟弟,漸漸地我也學會了去愛他,就像奶奶所説無論如何,他都是一條生命。

今後無論走到哪兒,我都不會忘記,爺爺奶奶的諄諄教誨,我會讓它們一直伴着我成長。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能夠代表我所在的科室做一次主題為《學家風,立家訓,講身邊故事》的演講。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傳統的中國家庭非常注重門楣家風,重視庭訓家教,家風家訓並非虛無縹緲,而是貫穿於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們的為人之道、生活作風。

我是廣德縣49。5萬人口中的小小一員,我的家是廣德無數家庭中的一個温馨的小家。我的父母也都是地道的廣德人,生在這裏,長在這裏,他們的身上有着廣德世代傳承下來的風俗文化,而我的身上則是由他們所引導,耳濡目染吸收着學習着在他們身上所看到的品質。

還記得那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我下班回到家,卻沒有聞到飯菜的香氣沒有看見等待我吃飯的`爸媽,等來的卻是媽媽的一通電話,"外公病重!正在醫院手術!"電話裏的媽媽語氣焦急帶着哽咽,我聽着也不覺默默留下了眼淚,好在科技在進步,醫生醫術高明,外公平安的下了手術枱。手術過後的外公很虛弱,時時刻刻都離不開人的照顧,總想着能看見親人在身邊。於是那段時間我成了"留守兒童",媽媽常常日夜在醫院照顧外公,每天守着外公掛水,生怕藥水掉空,常常藥水掛到深夜媽媽也不敢合上眼睛。每天想着給外公補充營養,在家裏做好飯,又風雨無阻的送去醫院,一口一口的再餵給外公吃;每天給外公擦洗身體,水温既不敢太冷也不敢太熱,有時會調試好幾遍才能滿意。就是這些一件一件的小事,媽媽卻每天認真的做。有時媽媽回到家,我都來不及跟她説幾句話媽媽就睡着了,雖然媽媽什麼都沒説,但她睡着的樣子卻彷彿在言傳身教,告訴我:"百善孝為先"。

一個人只有愛自己的父母,心中有愛,才能做到去善待他人。工作中,我是一名護士,正是媽媽身上對外公的孝道影響着我,讓我將這份對親人的愛轉化為對他人的愛。面對我要護理的患者,切身處地的為患者考慮,耐心細緻的為他們解決住院期間遇到的不便之處。"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位西方醫生特魯多墓碑上刻着的一句話,這句話話深深觸動着我,也是我一直身體力行的宗旨。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的形成,無關貧富,只關德行。讓我們從自己做起一起傳揚家風家訓,使傳統美德、優優秀品質撒遍中華大地。我要忠於我的職業,熱愛我的職業,始終心懷善意,與醫院,與廣德共同進步!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9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良好的家風可以影響孩子的的性格、氣質、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懂得敬畏,懂得孝敬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展前提,弘揚良好家風家訓傳承,體現時代精神,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風敦厚尤顯重要。中國傳統家風的主要內容包括五常:仁義禮智信,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發揚傳承。當然還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風貌,現代文明所強調的自由、平等、個性等都應該有所體現。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説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優秀的家風不用好大喜功,能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原則,從細微處着眼,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好家風變成無言的教導代代相傳。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許並不會特地囑託子女們一些教誨,但是家庭裏的氣息,每一個成員的言行舉止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子女。

一個温暖的家庭,親人間的愛、奉獻和包容會造就一個有温度的人。温暖的家庭首先會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圍。子女就是父母的影子,品行中的真善美,思想上的是非觀念,行動的言行一致,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誠信友善等等。

温暖的人善於表達自己情感的,因而要營造積極地情感氛圍。自由地去表達愛吧,親人間的愛,朋友間的愛,對生活的愛,對自然山川河流之愛盡情釋放生命的熱情,把快樂與自信帶給周圍的.人。靠近我,温暖你。

當然還要有認真的學習氛圍。如果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尊重知識,熱愛閲讀,生活的樂趣將會成倍的增加並且充滿希望。

節儉的生活氛圍。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輩們在不斷的傳承和發揚,我們也一樣。有温度的家庭會明白,懂節制方能持久。

其實,家風並非需要寫在紙上,刻在碑上,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素養、為人處世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去營造一個温暖的家,做個温度的人吧!做“好家風”的創建者、實踐者、推行者,給社會留下一道道絢麗的風景,讓我們的國家也成為一個温暖的,有温度的大家庭。

關於優良家風家訓的演講稿20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如果家是一處草地,家風就如滋潤幼苗的雨絲;如果家是一座花園,家風就如吹開小花的微風;如果家是一片天空,家風就如點綴藍天的雲朵。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我們只有在嚴謹、良好的家風薰陶下,才會健康幸福地成長。我的爺爺這一輩,守信、節儉、勤勞是我家的家風,但對我來説,閲讀求知是父母最重要的家教。

莎士比亞曾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祖輩們因為不識字,吃了不少苦頭。我的父母刻苦求學,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他們深刻地體會到知識就是力量,把閲讀求知傳承到了我的身上。小時候,媽媽費盡心機,千方百計讓我學會閲讀。為了讓我融入書的氛圍,媽媽經常帶我去書店看書。可是想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確實不太容易,平常我在書店裏,總被那些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所吸引,看書心不在焉,在書店裏奔來跑去,媽媽像沒頭蒼蠅一樣圍着我轉來轉去,這樣“看書”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她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每天晚上,媽媽和爸爸捧着書,精精有味地看起來,我不想看書,自娛自樂,但爸媽看書時發出的大笑聲或怪異的表情,逐漸地吸引了我,我也默默地看,慢慢的想,天長日久,漸漸養成了看書的習慣。有時小山似的作業寫晚了,濃濃的倦意向我襲來,我也得看上幾眼書才能入睡。

攻城容易,守城難。閲讀求知已從父母的.言行傳承到了我的身上,但他們並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習慣,仍然一如既往地影響着我,鼓勵着我。每當夜幕降臨,我在奮筆疾書寫作業,爸爸媽媽儘管可以出去,他們也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打麻將等沒有意義的娛樂上,或讀書看報、或幫我學習,家裏總有濃濃的書香氣。爸爸媽媽每次出差,也不忘給我帶些圖文精美的書,總能讓我驚喜不已。而我一家人去旅遊出遠門,找大型書店也是我們必做的事,只要到了書店,就像到了家,到了知識的港灣。

這就是我的家風——閲讀求知之風,願它永駐在我家,世代傳承。也願它伴着雨的演奏,和着風的吟唱,隨着雲的翱翔,飄在神州大地上,飄進千家萬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