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修養至高的名人名言(精選90句)

來源:文萃谷 2.09W

名人名言指為人類發展做出貢獻的,富有知識的名人所説的能夠讓人懂得道理的一句較為出名的話。廣泛上來説就是有意義,向人們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修養至高的名人名言(精選90句),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修養至高的名人名言(精選90句)

修養至高的名人名言1

1、修養最高的人不追求私慾,修養達到神化的人不求功業,修養達到聖明的人不求名聲。

2、越是身份低的人,操守越是要謹嚴,不然,正是自取其辱。——(俄國作家)屠格涅夫

3、清曠的襟懷和高遠的想像力未必定須由對目而形成,把仰望的雙眼移到地面,同樣可以收到修養上的效益,而且更見切實。(中國作家)葉聖陶

4、反躬自省和沉思默想只會充實我們的頭腦。——(法國作家)巴爾扎克

5、穿衣吃飯,是人活着時的利益,然而還應有所節制,埋葬死者,是人死後的利益,為什麼偏偏不能節制呢?

6、不受天的損害容易,不受人的利祿卻困難。

7、孝子不巴結自己的父母,忠臣不奉承自己的君主,這是做臣下,子女的最好表現。

8、害別人的.人,別人必定反過來害他。

9、對別人述説自己,這是一種天性;因此,認真對待別人向你述説的他自己的事,這是一種教養。——(德國詩人)歌德

10、一個人必須把他的全部力量用於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費在任何別的事情上。(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

11、凡有良好教養的人都有一禁誡:匆發脾氣。——(美國作家)愛默生

12、修養之於心地,其重要猶如食物之於身體。——(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

13、富貴人不肯從寬,必招橫禍;聰明人不肯從厚,必夭夭年。——(中國古代學者)吳少賢

14、宏則希望遠大,毅則艱苦卓絕,百折不回。青春修養,果能做宏毅二字,成功者蓋十之八九也。陳獨秀

15、大吝惜必然有大的破費,藏積錢物太多必然有大的損失。知道滿足就不受侮辱,知道止休就不遇危險,可以長久。

16、知道者必不自矜,知義者必不好得,知德者必不沽名。——(中國古代學者)張九成

17、有教養的人或受過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個博學的人,而是個知道何所愛何所惡的人。(中國作家)林語堂

18、君子有三件事須要警惕:年少時,血氣還沒有穩定,警惕貪戀女色;壯年時,血氣旺盛,警惕爭強好鬥、到了老年,血氣衰退,警惕貪心。

19、身在幸福中而能有自知之明,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法國作家)雨果

20、富人如果把金錢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對這點恩惠太看重;因為聖人曾經這樣教誨:勤勞遠比黃金可貴。

21、源靜則流清,本國則豐茂;內修則外理,形端則影直。——(中國古代學者)魏子

22、罪惡沒有比縱慾更大的,災禍沒有比不如滿足更大的,災難沒有比貪慾更大的。

23、要使人成為真正有教養的人,必須具備三個品質:淵博的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俄國思想家)車爾尼雪夫斯基

24、我只相信一條:靈感是在勞動的時候產生的。

25、喜不應喜元喜之事,怒不應怒元怒之物。——(中國古代軍事家)諸葛亮

26、虔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過靈魂的最純潔的寧靜而達到最高修養的手段。——(德國詩人)歌德

27、做一個正直的人,就必須把靈魂的高尚與精神的明智結合起來。——(法國啟蒙思想家)愛爾維修

28、啊,有修養的人多快樂!甚至別人覺得是犧牲和痛苦的事,他也會感到滿意、快樂:他的心隨時都在歡躍,他有説不盡的歡樂。——(俄國思想家)車爾尼雪夫斯基

29、自重、自覺、自制,此三者可以引至生命的崇高境域。——(英國詩人)丁尼生

30、修身以不護短為第一長進。人能不護短,則長進者至矣。——(中國古代學者)呂坤

31、關心公益應當是每個有相當教養的人所共同的。——(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

32、一個人只要有耐心進行文化方面的修養,就絕不至於蠻橫得不可教化。——(古羅馬詩人)賀拉斯

33、只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但是,善解人意和寬恕他人,需要修養和自制的功夫。——(美國教育家)卡耐基

34、心的陶冶,心的修養和鍛鍊是替美的發現和體驗作準備。(中國古代學者)宗白華

35、節儉,是品德中的大德,奢侈,是品德中的大惡。

36、如果不學好治理自己,就會陷入滅亡的深淵。——(日本社會活動家)池田大作

37、忿怒二字,聖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央,便不傷生。——(中國古代大臣)曾國藩

38、女子有丈夫,男子有妻室,不可以相到輕慢褻瀆。

39、守口如瓶,防意如誠;寧可負我,切莫負人。——《增廣賢文》

40、靜則修身,儉以養德;勤則不匱,敏則有功。——書摘

修養至高的名人名言2

1、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

2、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

3、修身處世,一誠之外更無餘事。——(明)朱之瑜

4、大人不華,君子務實。——(漢)王符

5、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明)王守仁

6、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宋)包拯

7、君子處其實,不處其華;治其內,不治其外。——(明)張居正

8、《大學》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誠意而已。——(宋)朱熹

9、心輕萬事如鴻毛。——(唐)李欣

10、過而不改,是謂過也。——(春秋)孔丘

11、閉心自慎,終不失過。——(戰國)屈原

12、功被天下,守之以讓。——(戰國)荀況

13、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呂氏春秋》

14、人有不及,可以情恕。——《晉書》

15、人誰無過,當容其改。——《新唐書》

16、居心要寬,持身要嚴。——(清)申居鄖

17、但改吾過,毋議人非。——(清)陳確

18、居幽思遠,居安思危。——書摘

19、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春秋)孔丘

20、來説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無門關》

21、百年養不足,一日毀有餘。——(宋)王安石

22、嘉賞未嘗喜,抑挫未嘗懼。——(宋)朱熹

23、含容終有益,任意是生災。——(明)馮夢龍

24、先眾人而為,後眾人而言。——(明)呂坤

2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春秋)孔丘

26、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春秋)孔丘

27、人皆知滌其器,而莫知滌其心。——《傅子·附錄》

28、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繩墨者彰。——(漢)劉向

29、喜不可縱有罪,怒不可戳無辜。——(晉)陳壽

30、責人而不責己,名為掛榜聖賢。——(清)金纓

31、蘭芳不厭谷幽,君子不為名修。——《養正遺規》

32、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增廣賢文》

33、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增廣賢文》

34、怒宜實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格言聯璧》

35、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格言聯璧》

3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格言聯璧》

37、目之見也借於照,心之智也借於理。——《呂氏春秋》(漢)王克

38、以人之長補己短,以人之厚補己薄。——(漢)劉向

39、聞人之謗當自修,聞人之譽當自懼。——(明)胡居仁

40、將軍額頭跑得馬,宰相肚裏好撐船。——書摘

41、爽口食多偏生病,快心事過恐生殃。——《增廣賢文》

42、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格言聯璧》

43、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羣行羣止看識見。——《格言聯璧》

44、讀經傳則根底厚,看史鑑則議論偉。觀雲物則眼界寬,去嗜慾則胸懷淨。——《格言聯璧》

45、好建大功於天下者,必先修於閨門之內。——(漢)陸賈

46、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三國)諸葛亮

47、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樸為美。——(宋)司馬光

48、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清)金纓

49、心術以光明篤志為第一;容貌以老成正大為第一。——(清)黃協壎

50、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清)曾國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