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宋代文人作文

來源:文萃谷 2.76W

宋代儒學能超越漢唐,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宋代的統治者懂得尊重知識分子,允許自由議論。事實證明,言論自由是一切學術能夠進步的基本條件。

幸福的宋代文人作文

據史料記載,宋太祖趙匡胤即位的當年,便立下誓規,並叫人豎一石碑,上書:“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於是,在宋代,我們看到了中國封建社會中少見的情景:知識分子議論朝政毫無顧忌,學派之間相互詰難。在宋代,即使有指責皇帝之嫌,不至於掉腦袋。最著名的案例就是“烏台詩案”。

烏台詩案的主角是蘇軾。蘇軾少有大才,且聰慧過人,他在詩、詞、文三方面都代表了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因而得到了宋神宗的賞識。但由於他在政治上比較保守,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引起朝廷上一些官員的不滿。他們從蘇軾的詩文中尋找罪證,指控蘇軾攻擊當今皇帝,有不規之心,甚至説蘇軾想謀反,蘇軾因此被捕下獄。

御史李定舉個了四個理由,説明為什麼應該處蘇東坡死刑。他説,蘇軾這個人本來沒有什麼學問,濫得虛名,如“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指他諷剌皇帝沒能力監督官吏;又如,指責他的“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兩句詩是反對興修水利。蘇軾還有兩句詩:“豈是聞韶忘解味,邇來三月無食鹽”,批評者説他諷剌朝廷禁止人民賣鹽。最後的結論是:蘇軾譏諷皇上和宰相,罪大惡極,應處以極刑。

當時,一個文人的詩文如果被指控攻擊當今皇帝,就很難逃脱被殺戮的命運。一時間,這場牽連蘇軾三十九位親友、一百多首詩的大案震驚朝野。

好在皇帝並不糊塗,知曉蘇軾沒有造反之意。他對指控者説:“你不能這樣看詩,他吟哦的是松柏,與我何干?”

最終,“烏台詩案”所涉的當事人都沒事。

生活在宋代的文人很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