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作文唯美

來源:文萃谷 7.32K

作文中引用古詩詞,最好是腹有詩書,是靈感的自然湧現。而不是別人推薦唯美的憂傷的有韻味的死背下來就好,這樣的作文顯得生硬。下面是古詩作文唯美,歡迎參考閲讀

古詩作文唯美

  【篇一:古詩中的江南】

江南水鄉是多情的,柔情的。

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曾描繪了江南春景:千里江南,鶯飛草長,綠葉紅花,鳥語花香,山村傍水,城郭依山,春風浩蕩,酒旗飄拂。其中有山水,花草,禽鳥等自然景觀,還有城郭,村莊,酒旗等人文現象。江南不僅極其秀美,而且人煙稠密,十分富庶。可見江南水鄉對人是多情的,柔情的!

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橋與水把江南演繹的如詩如畫,渾然天成。水是江南水鄉流動的夢,潺潺的流水技術展開柔弱的絲綢,在微風下飄揚飛舞,在大地上歡快的奔跑。而水是江南水鄉停住的夢,奇巧的身姿就是精靈飛舞的輕靈的翅膀,在陽光下透明而樸質,在細雨中清雅而迷離。江南水鄉對水,橋是多情的,柔情的!

江南的雨是有靈性的,靈性的河是有詩情的,這雨從久遠久遠的歷史的時空裏落下來,有些凝滯但也有些明麗。江南的雨落在瓦礫上。就像絲竹的聲音,憂怨急緩。這河裏有江南的思緒,也有江南的靈魂,要不煙雨裏江南怎麼會是另一番情韻呢?當你撐着雨傘走過小橋,走過長長的古巷。一定會讓你生出一點淡淡的惆悵,生出一種隱約的懷想。

絲竹聲裏評彈又是江南的另一景觀,長長的古巷,古老的石橋,悠悠的碧水承載着歷史的感懷。江南的靈魂在水,在石橋,在古巷,在人的內心深處。這就是江南,如詩如畫的江南,引起詩人思緒跟詩性的江南,它是多情的,柔情的。

也難怪有白居易的這首詩: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篇二:古詩中的風景】

古詩中的風景是非常美麗的,跟古代的一模一樣。可是,時過境遷,古代的風景早已離我們遠去,這麼,現在就讓我們從古詩中欣賞古代的風景吧!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句詩寫出了人民雖然因春天的洋洋暖意而變得慵懶多睡,外面的世界卻異彩紛呈,處處鶯歌燕舞,百鳥爭鳴,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寫出了作者回想昨夜這一場風雨,該有多少春花從枝頭墜落啊!而今天下午晴朗,鳥啼此起彼伏,大自然的一切又充滿活力,顯示着春天巨大的魅力,以及萬物強大的生命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可以看出青海湖上密佈的戰爭陰雲,使銀粧素裹的雪山也暗淡無光,跨過雪山,河西走廊上聳立着一座孤城,從孤城上可以眺望軍事要塞——玉門關。

“不破樓蘭終不還”,真的是鏗鏘有力,氣壯山河。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從中可以看到咸陽古道上,晨雨濕塵,柳色清新,離別的悲傷氣氛載滿了古道。

“千里黃雲白日薰,此風吹雁雪紛紛。”詩人用千里黃雲,昏黃的日光,北風吹雁,飛揚的大雪,描寫出了友人董大將去的是一個遼闊而蕭索的遠方,給全詩蒙上了一層悲愴的氣氛。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草堂處柳絲一片翠綠,柳梢上黃鸝歡快啼鳴,白鷺自由自在地飛翔。

瞧,多美的景色啊!如果人們不亂砍樹木,不亂殺動物,不污染河水,這麼,我們的地球還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我們懷戀古代的自然,想象着這時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樹一禽一獸,羨慕古人與自然的跟諧。在這裏,我發自內心地説一句:感謝古詩給我們送來了美麗風景。

  【篇三:古詩中的春夏秋冬】

看看這雲飄過的天空,花開過的枝椏,鳥棲過的屋檐,你就會知道:古詩是開啟心靈深處封閉大門的鑰匙。

這一首首詩,譜出的是景秀山川、離情別緒、風花雪月但最打動這天真無邪的心的便是這古詩中的春夏秋冬,這是我心靈的寄託,生活的寫照。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最初打開人們寂寥冬季下的心的便是春風吹拂下的一棵棵柳樹,春風裊裊吹拂着湖邊的柳絲,這便是在告訴我們:春天來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早春時節,幾場春雨便滿足了人們的需求,大雨紛飛,春雨染綠了世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春泥,就連這南歸的燕子,也競相爭着沐浴在早春温暖的陽光下,它們在光彩照人的陽光下築着巢,它們是多麼的快樂,多麼的幸福,多麼的勤勞!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在夏日的星空下,一起共賞着月亮獨特的藝術美景,在星空下,鳴蟬的歌聲悠揚而動聽,真是令人神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在夏日湖畔邊,這頂着圓盤露出水面的荷花,清新而典雅,在蜻蜓的裝點下,更是美不勝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秋天是五彩繽紛的,是單調的',但單調中又顯出其特色。楓葉是紅色的,讓人一看就會想到火熱,這便激起了活力,楓葉的紅便是秋的寫照。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冬天往往是充滿雪、凍結心靈的季節,一眼望去,除了雪,還能有什麼呢?然而,冬天的雪卻造就了梅的秉性。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在大雪紛飛之時,梅花卻不畏寒冷,不屈服於雪跟寒風的吹打,一個勁的往上昂起胸,抬起頭,終於開出了芳香的梅花。

古詩,無處不在,它便淺藏於我們的生活裏,只有善於發現、領悟它,並學會在學習生活中利用它,才能開啟我們心靈深處封閉的大門。

  【篇四:古詩中的秋】

翻開詩集,我在裏面尋找秋的影子,尋找這張熟悉的面孔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在夕陽夕下的時候,落日的餘輝照射在山坡上,世界是這麼的寧靜,張開雙臂,吸一口秋天的氣息,涼涼的,很舒暢,使人忘卻了夏的炎熱。坐在樹下,任憑秋風吹拂過臉頰,我彷彿看到秋天的銀杏樹,葉子就象一把把小玉扇,扇哪扇哪,扇走夏天的炎熱,帶來秋天的涼爽。眨一下眼睛,秋天的楓樹便在眼前,葉子像似熊熊烈火,慢慢地從樹上飄落下來,就像一枚枚郵票,一枚枚給大家送來秋的信息的郵票。

刷刷刷,秋風吹着枯黃枯黃的樹葉,把葉子吹得滿天飛舞,它們落到地面上,埋進土裏,漂浮在水面,落到屋頂上看到這,不禁想起了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秋天的風也蠻調皮的嘛!

抬起頭望着被秋風刷洗過的藍天,一隻只張翅飛翔的秋雁鳴叫着飛往南方,一句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詩句便浮現在腦海中,秋天的風多麼善良,她告訴秋雁秋天到了秋天到了!還親自送它飛向南方,讓它在殘酷的嚴冬前逃過冬的扼殺。

秋,一個金黃的季節,但我卻把秋認為是她的名字,秋她是一個小孩,一個淘氣而又善良的小孩,她驅走夏,讓人們脱離夏的煎熬;她埋葬落葉,讓土地肥沃,讓生命得到滋潤;她送走雁,讓它逃離冬的魔掌。

  【篇五:雨天讀古詩】

雨天最是讀古詩的日子。

鑑開半畝方塘,拉上雨做的窗簾,便瀰漫起一派古典的詩意。無需綠蔭長椅的悠閒與舒適,謝絕鳥語花香的繁華與熱鬧,只讓綿綿紛紛的雨,滋潤飢渴的心田。遠離塵世喧囂,甩掉一個“累”字,獨自鑽進屬於自己的三味書屋,讓倦怠了塵俗的眼睛,在古詩的字裏行間休憩。

於是有相思淚,點點滴滴,濕了芭蕉;有故鄉情,迷迷濛濛,籠上阡陌;有絲竹韻,淋淋漓漓,灑向驛路。

於是有客舍有柳色有溪水有蛙鳴;有杏花村有酒旗風有巴山夜有西窗燭;有水村山郭有天街皇都有野徑黑雲有江船明火;有牧童的短笛有漁翁的箬笠有前山的翠微有南朝的台樓;有含春淚的芍藥有卧曉枝的薔薇有夜上灘的鯉魚有系垂楊的畫舫舟。

於是老杜春夜吟哦,小杜清明問路;陸放翁卧聽夜闌,僧志南杖過橋東;易安居士歎綠肥紅瘦,誠齋主人賞荷心呈珠;張志跟泛舟垂釣不須歸,蘇東坡淡粧濃抹擬西湖。

於是王勃在滕王閣上看“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的美麗,蘇軾在望湖樓醉聽“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的旋律,李攀龍在廣陽山道中賞“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峯來”的壯景。

於是一首散發着稻花香的宋詞,錄下田野裏最清亮最動聽的歌,一首竹杖芒鞋演奏的穿林打葉曲,跟着一蓑煙雨的豪爽,裊裊地唱了千年。

  【篇六:古詩中的春】

古詩有云:“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

初春時節,細雨在夜裏靜悄悄地降落,睡夢中的人卻無知無覺。翌日出門,驚喜地發現地上已長出綠茸茸的細草。描寫的是大自然的無言獨化,表現的卻是詩人內心無所牽掛的安詳與淡泊,暗喻着這世間不求名利從容寧靜的這一羣體。

“春來草自青”,與人無關。春天來了,草兒就葱蘢起來,這是自然而然的事。世間萬物,自身自長,循環往復,與人毫不相關。重要的是人心也不會執着於草青不青,草何時青。草,該青時便青了;春;該來時便來了,這一切都有造物主的安排。

其實,只要人們能從尋常無事的恬淡之心關照生機盎然的自然之景,就能從“春來草自青”中體會出人生的情趣,心靈境界一經擴展,整個人便極具詩意地棲居於世了。就不會睡時不肯睡,吃時不肯吃,百般需索了。

人既然能領悟時序代換萬物榮枯的道理,這麼又有什麼放不下甩不脱的呢?一切都不繫於心的人,又怎麼固執拘泥,胸襟狹窄呢?只不過是一個物我兩忘的境界罷了。

人要做的,無非就是在春天來臨的時候,享受春光,沐浴春色,在順應季節的變化中編織夢想的花籃,在恬淡的日子裏,以寧靜的心靈去領略生命的燦爛。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香。不用刻意安排,不要執意等待,也如春暖花開一般,春的温馨會暖人的心,讓愛在春天延續……

  【篇七:我最喜歡的一首古詩】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古至今,我國湧現出無數偉大的是大詩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響亮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刻在詩歌的歷史名碑上。他們的作品,更是被後人千古傳誦。我最喜愛的,是明代詩人于謙的《石灰吟》。

這首詩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謙之作。詩的全文是這樣的: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閒”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徵着志士仁人無論面臨着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閒。第三句“碎骨粉身全不怕”極形象地寫出了石灰石燒成石灰的過程,而“全不怕”又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而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這首詩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詩。句句都在寫石灰,而實際上卻句句在寫人。前兩句就石灰的特徵説人,“若等閒”三個字,抒發了作者在困難面前的大無畏精神。末句表現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作者用這寥寥數十字,就深刻地反映了忠心報國的高貴品質,為人們樹立了一個榜樣。

當我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時,心中熱血澎湃,被這種豪邁氣概所深深吸引。“千錘萬擊”、“烈火焚燒若等閒”、“碎骨粉身”這些詞彙語句映入我眼簾時,我心中感受到的是無所畏懼的精神跟豪邁不已的氣概。

作者于謙身為明代大臣,以身作則,精忠報國,清白做人。他以這首大氣的七言絕句比喻自身,其語言明白,內涵深刻,其人與詩,永垂不朽。這首詩表達的正是:做人要像石灰一樣堅貞不屈,即使“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碎骨粉身”都無所畏懼,只為留下清白在人間。這也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高估品質:要清白做人。

這就是我最喜愛的一首詩——《石灰吟》。

  【篇八:我最喜歡的一首古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當我讀起這首古詩,便會想起雪白雪白的米飯跟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

去年暑假,我跟爸爸回到了故鄉,我在外婆家收割稻穀,親身體會到了農民伯伯們辛苦而又充滿歡樂的勞動生活。

每天早晨天剛矇矇亮,全村的大人跟能幫得上的小孩們都起牀了。他們匆匆趕往朝霞映照下金燦燦的稻田,風風火火地大幹了起來。頓時,鐮刀割刀谷的“刷刷”聲,腳踏式脱蹈機的“嗡嗡”聲,大人們偶爾的談笑聲,孩子們清脆的歌聲,鳥兒“嘰嘰喳喳”的鳴叫聲便匯成了動人的交響樂。我陶醉在這美景跟樂曲中。

雖然涼風徐徐,但是忙碌的農民們很快就大汗淋漓了。他們顧不得拭汗,依然不知疲倦地幹着。跟我差不多大,甚至比我小的孩子們在田裏拾稻穗。我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併成了他們的朋友。

太陽爬上頭頂熱辣辣地嚴烤着稻田,人們的身上全濕了,大人們叫小孩回去,他們卻仍然堅持勞動。一擔一擔黃澄澄的稻穀被挑往曬穀場,扁擔都被壓彎了。這“吱悠吱悠”的響聲也彷彿在念“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咧!

農民伯伯在烈日暴曬之下,揮汗鋤禾,感歎糧食來之不易,也間接地告訴人們要珍惜糧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