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遇見古詩作文合集7篇

來源:文萃谷 1.34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遇見古詩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遇見古詩作文合集7篇

遇見古詩作文 篇1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雅士吟出多少千古絕唱,詠國家興亡;抒個人悲喜;歎民生疾苦;懷歷史足跡……

讀“何時眼前突兀現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我們感受了詩人杜甫關心天下蒼生,甘願為天下人民做奉獻的優美品質。

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們體會了龔自珍即使辭官歸鄉也依舊為朝廷出力的奉獻精神。

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們能從中領悟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友情。都説君子之交淡如水,那麼文人之交便是濃如墨吧。古往今來,離愁一直是最受歡迎的一個話題,離親、離友,離家、離國。有多少千古絕唱有關於離愁?

讀《桃花源記》、《醉翁亭記》、《小石潭記》我們從中領略了山水之美,有多少遷客騷人為山、為水,寫出了一篇篇精彩的文章?他們用了無數筆墨將大自然中一些平凡的景物描繪,他們細心觀察,瞭解了它的最美,再加以描述,就湧現了無數千古名篇。“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樂於山水之人,必然有着一顆不同於他人的心。古往今來,樂於山水之人,哪一個不具有良好的.品質?詩詞怡情,山水詩文,更是能陶冶人的情操。

讀着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詩詞,能從中體會他們的豪情萬丈,能感悟他們的纏綿悱惻;能感受到世世代代人們的情感。讀着,讀着,感到心情也隨着變化,古詩詞,博大精深。

讀古詩詞,陶冶身心,更是讓我體會到我國文化歷史的源遠流長。這些古詩詞中,承接着我國一代代人的優美品質。

讀古詩詞,將這些美好的品質融於己身,成為一名為國為民之人。

遇見古詩作文 篇2

遇見你,晴空萬里,韶華正好,你是淡雅婉約的唐時風;遇見你,十里桃花,濃粧素裹,你是清高自恃的宋時雨;遇見你,漫山遍野,春暖花開,你是最美古詩詞;遇見你,良辰美景入夢,我和你,才是緣分。

在這裏我遇到了你,在這金碧輝煌的宮殿裏,這裏胭脂花粉,青絲如雲,紅曼飄飄,鶯歌燕語,可你不適合這裏。但有一人卻高呼:“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正如詩中所述,這人本就如此豪邁不羈。烈酒和詩才是他的靈魂,於是他高呼:“天子呼來不上,自言臣是酒中仙。”於是他低唱:“五花馬,千金裘,呼爾將出換美酒,與爾共銷萬古愁。”於是他自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本楚狂人。”也正是因為他的卓爾不羣,讓天子對之喜愛,否這他怎會讓三千寵愛集一身的傾國貴妃為他磨墨,怎會讓天子身邊的寵臣高力士為他脱靴?但他清高自恃,對這天下珍寶為之不屑,“安能摧眉折腰畏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他便是這盛唐的一枝獨秀,搖曳守護着你的詩仙李太白。

在這裏,我遇到了你,這裏黑暗潮舊,腐朽難忍,空寂無人,貧困如洗。但你不該出現在這裏,這是一位亡國之君的囚牢啊!落魄的難以看出他曾是一位皇帝,唯有雙眸還熠熠閃動,只是殘破布衣也難以掩蓋他一身的'儒雅,他望着曾經家的方向,語氣辛酸:“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又獨自感歎:“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苑鎖清秋。”想象曾經的輝煌,而今的落魄,卻道獨自莫憑欄。他是一朝君王,更是一位詩人,望這一江春水,他終是選擇了你。

在這裏,我遇到了你。只是一所小庭院,一位荊釵布衣的女子正在對鏡梳粧,一瀑青絲,難掩曾經的清麗。只是時間洗白了雙鬢,又蹉跎了臉頰,或許她也曾在午後的鞦韆上輕吟:“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只是那位襪劃金釵溜的女子在經歷了家破人亡的悲痛後,只能道一聲:“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她是亂世中的一朵絕代佳麗,在這硝煙瀰漫的年代,且歌且行。

遇見你,再續一段佳話,我與你,是幾世的緣分。遇見你,醉在一片山河裏。枕着韻律入夢,良辰美景已到達。

遇見古詩作文 篇3

在遙遠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我遇見了那朗朗上口的古詩詞。我漫步在古詩詞中,感受着那四季美景與人間真情。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灑旗風。”是杜牧描寫江南春日的美景,寫出江南春天的廣闊。“天街小雨潤如酥,早色遙看近卻無”又是韓愈描寫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看着池塘外的.荷花開了,夏日便來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描寫了初夏來臨的秀美景象,表現大自然親密,充滿生機。“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是唐代詩人杜牧筆下讚美秋天深林的景象,向人們展現了秋日山林熱烈的景象。“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柳宗元描繪了一幅冬日老漁夫孤獨臨江垂釣的景象。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們常言道,詩人們的友情,也使我感受到情誼的厚重。“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寫出王昌齡對友人深切眷戀,又表現詩人品性高潔純淨。“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送別詩寫出詩人王維對元二的依依不捨之情,使人感覺情真意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王倫對李白那種樸實濃厚的感情。王倫對李白的情啊,是比潭水還要深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首送別詩,寫出高適對友人的勸説,情感雖然十分直白,但卻使人感到温暖。

在詩中,我認識到許多人生哲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它告訴我們人們的高低地位不同,看待問題的性質也不同。對於客觀事物的認識有片面性,而我們要做的是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要超越小的範圍有自己的主見。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寫出了讓我們雖處在逆境中但也要奮力向上的精神品質。

當我讀了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想象出詩人當時在戰亂而離散的背景中寫出,就不禁想象杜甫、李白、辛棄疾、李清照等詩人不都是如此憂國憂民嗎?都是懷才不遇啊,我想,若是李清照身為男人身,必定是豪傑,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

我漫步在古詩詞中,在歷史的長河中,感受着一切……

遇見古詩作文 篇4

一縷清香,一份灑脱,詩詞裏藴含着陶潛的五斗詩魂;一江春水,一曲悲歌,詩詞裏藴含着文天祥的零丁絕唱;一面歷史,一面鏡子,詩詞裏藴含着屈原的水中離騷。感悟詩詞,我們才能“腹有詩詞氣自華”。

品味詩詞,一睹詩豪風采。在蜀先主廟,你感歎“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你極言“英雄氣”之廣袤無垠,你極寫“英雄氣”之萬古長存,然而你吞吐日月,俯仰古今的胸襟卻無人知,以天下為已任的你卻被貶在外幾十年“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面對滄海桑田,你發出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無限感慨;你不曾沉淪、頹廢,在秋風蕭瑟中昂然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你年事已高,仍壯心不已高吟“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詩豪——劉禹錫,是你教會了我“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品味詩詞,一領詩魔英姿。面對“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琵琶女,你柔情萬種,贈之以《琵琶行》,“每為他人悲,吟斷柔腸,千古纏綿唯《長恨》;豈抒一已怨,唱罷新詞,萬里江心聞琵琶。”你鍼砭時弊,關懷民生,吟誦“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的後宮悲歌;感歎“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鬃蒼蒼十指黑”的民間辛酸;控訴“一叢深色花,十户中人賦”的人間血淚。你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你倡導“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的新樂府運動,你一生仕途坎坷,卻心繫百姓。

詩魔————-白居易,是你教會了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品味詩詞,一覽詩佛魅力。“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盡顯你的歸隱志趣;“行到水窮處,坐看去起時”,盡顯你的'悠閒飄逸;“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盡顯你的思鄉殷切。你眷顧親人“獨在民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你思念故友,“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你重情重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你與親人、故鄉,血肉相連,詩佛至情至性的一面感人肺腑。你“清水出芙蓉,高潔而超然”。

詩佛——-王維,是你教會了我“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讀詩詞,我們可以知文史經;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長;可以盼望未來的瑰麗。讓我們攜古典詩詞一路前行。

遇見古詩作文 篇5

詩詞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轉悠揚,在抑揚頓挫裏低迴不盡,讓人忘憂,使人開顏;詩詞如畫,在蟲魚鳥獸中描摹自

然,在小橋流水中展現乾坤,為我們描繪出或悽美、或壯闊、或靜謐、或熱烈的絕美意境;詩詞又像一位哲人,在歷經千年後,向我們娓娓道來人生的真諦,激勵我

們走向生活,面對挑戰。

喜歡詩詞,喜歡詩詞的韻律美。誰不曾陶醉於詩詞的天籟中?誰不曾被詩詞的音韻之美撥動心絃而樂以忘憂、喜笑顏開?牙牙學語時,我們被父母教以“春眠不

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雖然不通其意,但心中卻有種異樣的感覺;上國小時,我們揹着手,昂着頭,搖晃着腦袋朗誦“牧童騎黃牛,歌聲

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個個都瞪着無知的`雙眼,樂在其中;至於現在,當我在心中吟誦“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時,仍有一種異樣的感覺——這就是詩詞的音樂美所帶來的美好體驗。詩詞如歌,讓我們陶冶性情,促我們享受人生。

喜歡詩詞,喜歡陶醉於詩詞的意境。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嚮往荒居野處的古人,攜一張琴,捧一杯茶,於深山幽林之中偃仰嘯歌,在千里澄江之上快樂垂釣。與

自然同呼吸,和天地共變幻,倘佯在大自然奇妙的景物中。喜歡陶淵明式的隱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淡觀天邊雲捲雲

舒;沉醉於王維的山水田園,“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更流連於蘇軾“水風清,晚霞明”的初晴鳳凰山,“淡粧濃抹總相宜”的西

子湖畔……詩詞如畫,展現了自然萬物的奇妙瑰麗,我只願做一個畫中人,永遠陶醉在詩詞的意境中。

遇見古詩作文 篇6

自然進化,是按美的規律,人成百靈之長;上帝造人,是按美的原則,人便體曲流暢;耶穌塑人,給予美的內涵,人便心地向善。 繆斯更青睞詩人,便給他們一雙雙慧眼和用之不竭的靈感。詩人們沒敢辜負神靈的厚愛,將那醇如瓊漿的自然美,景觀美,心靈美,社會美灌注在人,事,物象之中,凝聚在審美的詩格之間。只要你漫步詩林便領略到那千姿百態,風情萬種的古詩意象之美。

晚照昏鴉,空山落葉,柳堤斷橋,悲情繫於其中。 飛泉含響,菊花冷豔,黃鸝鳴翠,美情寄於其裏。 高山斷霧,讒巖摩天,大江東去,驚濤拍岸……何其壯美!以其雄渾,曠闊而激盪人心。 綠村環村,紅杏出牆,春草幽生,漁舟蓮動……何其雋秀!以其端麗,纖婉而怡人之情。 古詩意象之美,可謂美不勝收;意象之多,可謂不勝枚舉。那林林種種,琳琅滿目,五彩繽紛的古詩意象組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當你展開詩卷,涉足詩林,你猶如步入一片美的山野,一所美的園林,一列美的畫廊,一條美的街巷……觸及那紛呈的美學現象,便能觸摸詩人的內心,探索往昔的生活,翱翔在想象和幻想的浩渺世界。

這由自然界和人類心靈構築的.世界,愉悦人心,陶情怡性,令人興喜萬分。 二、藝海拾貝 1。明月古今有,常照詩詞間 ——談古詩中明月意象 明月因其有皎潔、圓滿、曠遠、神祕等特性。貼近人們的心靈,詩人們便以含情脈脈的審美眼光觀照蟬娟,從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發現了温情的詩意。固此中國古代詠月的詩篇可謂是積累盈箱,汗牛充。

最早寫月的要數《詩經?陣風?月出》 月出皎兮,使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人思念他的親人,是從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開始的,因為月兒總是孤獨地懸在無垠的夜空,普照一切,籠蓋一切,可謂是“隔千里兮共明月”。這便容易使人產生一種曠遠或是迷離,悵惘的感受。這種感受正與人們的相思之情相吻合的,因此詩人們常借月抒情,並能翻古為新,悠悠托出綿綿情思,如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詩人由望月而懷遠,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長夜漫漫,怨情頓生,怨誰呢?怨燭光而滅之,披衣出門那姣好圓滿的明月又是如此地撩人心緒,更讓人難以入睡。相思贈物吧,只有滿月光,它飽含我滿腔心意可又無以傳送,只好借夢歡聚。全詩圍月而寫,情由月生、由月而深,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情深意厚。 借月寄相思,李白就有佳句“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杜甫的《月夜》中寫道:今夜鹿 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更是望月思家的千古傳誦的名作。

遇見古詩作文 篇7

我國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留下的文化財富可多了,例如:中國的功夫、國畫、書法等等,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所仰慕的。古詩也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我國的古詩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她以簡練的詞句,有節奏的韻律,深刻地反映生活和表達感情。古詩帶我們暢遊歷史的長河,讓我們心靈受到美好的薰陶,也能使我們懂得了許多道理。你看,一句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就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大草原的壯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的《憶江南》帶我們體驗到江南的美景;“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激勵人們頑強的鬥志……多麼優美的古詩啊!

我喜歡古詩,讀幼兒園的時候已經開始背古詩了。我最早會背的古詩是《詠鵝》,媽媽還用錄音機幫我錄下來呢。公公知道我喜歡古詩,送了一套《古詩三百首》給我。我每背會一首古詩就在題目旁邊寫上日期。媽媽還會跟我講關於每一首古詩的'故事。到現在,我會背的古詩已差不多有七十首了。媽媽説背誦古詩可以讓我思想得到啟發,為我今後的寫作打下基礎。有一次,我們一家到盤龍峽玩,看到壯觀的瀑布,我情不自禁地吟起詩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爸爸媽媽聽了,連連稱讚我,我開心得暗暗偷笑。

多麼優美的古詩啊,我喜歡古詩,我會繼續地讀很多很多古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