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竹林的滿分作文

來源:文萃谷 2.74W

1瘋子與竹林

描寫竹林的滿分作文

竹林是瘋子的孩子。初夏的晨霧,在繁鬱的竹林上方飄逸,像是靜謐的田園、寂靜的山村未醒的夢,竹林此時正在享受的吮吸着甘甜的霧,而瘋子正在夢中。

瘋子把家建在竹林的懷中,那綠牆青瓦,木窗木檐,全是瘋子親手創造的。竹林也是瘋子一株一株植種的。他像一位慈祥的父親,一直庇佑這方淨土,讓竹林一天天越發葱蘢。

聽母親説,瘋子是不瘋的,可後來竟一夜神經錯亂,至此也沒清醒過來,而這一片竹林是瘋子未瘋前種的。我不明白,瘋子忘了一切,卻為什麼沒有將這片竹林忘掉,而是更加愛護他們。小時候,上學的路就在瘋子的門前。瘋子家前院種滿了果樹以及一小片竹林,而後院則是滿滿一園子竹林。

我説竹林是瘋子的孩子是有原因的。

春天裏,有些禿了頭的竹子更顯得格外脆弱,這時,瘋子就手提着他那把破舊的彎刀,一步一步踏着青石砌成的台階,走進竹林裏,雙手背在身後,把拿着彎刀的手放在最外面。一遇到禿了頭的竹子,他便停下來,那舒展的眉頭一下便皺成紙團似的,他放下彎刀,用他長着老繭的手摸着竹子的腰肢,好像在安慰竹子,不要傷心,他蹲下身去,把竹子周圍的野草一株一株的拔去,扔得遠遠的。他站起身來,回頭看看竹子再往前走,看到禿了頭的竹子,動作又重複。可當他遇到長得生機勃勃、竹子下還長着竹筍的竹子時,他會裂開了嘴,露出早已掉了好幾顆牙的笑容,高興得像小孩子一樣手舞足蹈,口裏念着一些我們聽不懂的東西。他就這樣一干就是幾十年,卻從不知道疲憊。瘋子是真的愛那片竹林。

而對於竹子來説,這位父親顯然是十分合格的。於是,為了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懂事的竹子總是比別人家的竹子長得茂盛,顏色永遠是最蒼翠的,陽光下,就像一大片閃着翡翠般清澈之光的海洋。竹子在春季,生命力變得旺盛,他們也開始養兒育女,也許就在今夜,春雨悄然降臨時,第二天瘋子便會驚喜的發現,竹筍像新生兒般純樸地對他笑,瘋子就會用小鐵鍬挖幾株回家作午餐,當然,大多數時候,瘋子是不會的,他更多的是用泥土輕輕將竹筍圍繞,以保護他長得更加茁壯。而到了夏天,當別家的村民感歎叫嚷着天氣悶熱時,竹林卻敞開了懷抱,將無毒的陽光擋在了窗外,讓瘋子一直感到陰涼。秋天到了,門外那幾棵果樹在歡快地叫着父親,那一顆顆飽滿的果實正是回饋瘋子最好的禮物。

如今,瘋子老了,被孩子接進了城裏,然而那片竹林,那幾棵果樹,還有那座破屋,都在等待,它們望向通往城裏的那條路,希望能迎來父親拄着枴杖,蹣跚歸來,因為還要用它們自己的方式報答父親的付出。

可愛的瘋子父親,您聽見了嗎?您的孩子們還在呼喚您的名字,等您歸去。

2竹林邂逅

初次邂逅竹林,是在清明的一場大霧裏。

曾祖父的墳墓在深山裏,要去祭拜需要走很長的山路。當天凌晨,大霧漫天,幾米外的景物已非常模糊。選擇在這樣的時候出門是有道理的,因為在今天得去好幾個山頭祭拜先人。只記得,當天早上,父親挑着祭品走在後邊,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邊,如一隻脱籠的小鳥。嘴裏似乎還在哼着曲調吧,或許吧。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長到我的胸前。我們經過了田野,繞過了小溪,爬上了陡坡,又翻過幾個山頭,終於來到一條峽谷裏。父親輕輕喊了一聲:“別跑得太快,前邊是一片竹林了。”我應了一聲,卻一個勁地往峽谷裏跑。父親在後邊搖了搖頭,微微地笑了。他明知道我非常喜歡竹子的。

近了,近了。山風中吹來一陣沙沙的輕響,在彎角處我終於看到了竹林的身影。綠色般的潮水,從此在我的人生裏紮了根,再也無法抹去。

竹林上方的葉子雀躍地隨風傾倒,發出寒戰的聲音,宛如一片綠色的急流,所有的葉子都朝着一個方向。那修長而青翠的葉子,恰如急流中的扁舟,朝前爭渡。我站在萬千的竹子當中,只覺得自己已被綠色所征服。高大的竹子直聳雲霄,一直長到了峽谷的頂端,遮沒了天空,嬉戲着白雲。細小的竹子,剛剛破土而出的竹子吧,就像我的手指大小,嫩綠地,也在枝頭潑灑出一簇簇細小的舟子,加入這霧中的爭流。綠色的震撼鋪天蓋地,萬千的翡翠招搖在我的面前,我撫摸着大大小小的竹子,在林間繞來繞去,只覺得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

父親放下肩頭的祭品,站在林間,也有點出神。

林間傳來清脆的鳥鳴聲,那是山雀吧,在綠色的枝頭上跳躍着,盡情地享受這天地的氣息。潺潺的聲響,那是從巖縫裏滲下的清泉吧,如珠玉一般的晶瑩。寒霧在竹子身上滲出一顆顆的水珠,有的順着竹節輕滑而下,留下溪流走過的痕跡;有的從葉尖晃了幾晃,便頑皮地蕩了開去,如流星般向大地急墜而去。

後來,或許是第一縷刺破林間霧氣的陽光喚醒了父親吧。他用一把小刀削下拇指大小的一根竹子,遞給了我。輕輕拍了拍我的小腦袋,喚道:“走吧,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或許是年幼吧,也或許是不對先祖們感情不夠深沉。荒山中的孤冢總讓我感覺陰森,要是沒有父親在身旁的話,我敢擔保我會嚇哭的。那年的清明沒有留下太多關於祖先的記憶,卻永遠銘記了那片竹林,那片綠色的,空靈的世界。也記得了父親削給我的那根竹子,那根在清明的夜裏削成了笛子的竹子,在父親脣邊吹響的竹子。那一縷悠揚而深邃的聲音,就這樣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也貫穿了我的整個人生。

是的,後來我長大了。讀到了許多關於竹子的詩句,例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是蘇軾的吧,又讀到了“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是王維的吧。讀了很多很多,也見過許多人畫竹,如鄭板橋的畫,但卻總覺得失落。那片空靈的世界,沒有任何詩句,沒有任何畫筆可以替代的。是的,至少在我心裏是這樣的。

4月5日清明節的下午,我們四年級的學生到烈士陵園去跟烈士掃墓。從學校出發,我們排起長長的隊伍就像一隻長龍似的。我是班上的領隊,拿着旗杆,帶着我們的同學在街上行走,朝着烈士陵園的地方去……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着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着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遙遙指着間草房。

今年,我因今年有時間回鄉下,要回去拜山!苦惱的我完全沒回鄉下拜山的興趣,可父母逼着我不得不去。“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叔叔阿姨們踏着艱難的步伐登山拜祖。我左手提着用雪碧瓶裝着稀稀的白粥,右手提着一大袋白饅頭。

朋友走了,留下多少遺憾?親人走了,留下多少懷念?愛人走了,留下多少纏綿?友情黃黃的油菜地環繞周圍,一座墳墓靜靜地躺着。風在吹着,有兩個人在風中向墳墓走去,手中拿着一束花。去世的,是他們的朋友。

3漫步竹林讓我快樂

竹,讓人感到寧靜快樂的字眼。

家旁邊有一小片竹林,我喜歡時常去走走。都是中等粗細的毛竹,竹竿總是綠得發亮,好像漆過了一般,用手撫摸,十分光滑,但卻真切地感受到那根根向上的、筆挺的纖維整齊的排列。晴天,常常有陽光透過竹林疏疏密密的葉片篩下來,化作一個個小圓點投在地上,很有月光斑駁的韻味。風走過,隨着竹葉相互摩挲着發出“沙沙”的聲響,地上的亮點輕柔地搖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衣袂飄飄,輕歌淺吟的竹林七賢。

每當這時,我總是止步不前了,捕捉那一點點微風拂過臉頰帶來的竊竊私語。眼前是淺淺的`綠色,在光和影的喲遊戲中搖曳着。這綠色總能讓我心裏漸漸平息,寧靜下來。它不似荷葉那般深色、黛色的綠,深寂曠古,讓人凝重;它亦不似新生嫩芽的鵝黃、翠綠、嬌嫩、惹眼,讓人起愛憐之心。它總是淡淡的、遠遠的那種綠,但一下子就能把你溶入、包含。

常有鳥雀飛過,棲上竹枝,淺叫一兩聲。便四周環顧,黑溜溜的眼珠鑲上一圈琥珀色,生動靈巧,待得倦了,便脒上眼小坐一會兒,醉心地沐浴着陽光。我坐下,採取老僧打坐的姿態,再揚起臉,看那小鳥好像一隻棕色的小花,插在少女般翠竹的綠色長髮上,莊重雅緻。竹林裏常住的一隻貓用它深邃的目光看我,沒有對人類的任何懼怕,很安詳,很平靜的眼神。它側卧着,似佛。總之,這隻極富禪心的動物讓人無法相信它是一隻貓。

我依然坐着,來自最深處的大歡喜充斥着我的心間。

4家鄉竹林感動我心

深圳的竹子很少,偶爾也能看見,但只是零零碎碎的,根本不成竹林。

前幾天在爬山回來的路上,看見一整條街道的牆邊種着鬱鬱葱葱的竹子,在太陽的照耀下,綠得好像畫家筆下的那種閃亮的綠,鮮豔奪目,直逼我眼。這勾起我那時在家鄉的回憶。

家鄉在那時最多的應該是竹子了。那裏的竹子成簇,成叢,成林,全都清風翠竹,體態修長,叢生優美,淡雅迷人。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竹子的生命是多麼堅韌不拔!宋朝的蘇東坡一生酷愛竹子,他説:“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可見竹子在這位大學士蘇東坡的心裏是多麼重要呀!

童年夏天的中午,驕陽似火,大地都快烤焦了,大人們都把我們關在家裏,説:“外面太熱了,不要出去,要不然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烤乳豬。”但等他們都睡着,我們這羣準備變成烤乳豬的小孩子們就躡手躡腳地溜出家門,到外面玩。我們常去的地方就是溪邊的竹林,那裏不但沒有毒辣的太陽,且還不時散發着竹子的縷縷清香。不安分的我們在竹林裏的沙子做沙堡,躲在竹子後面玩捉迷藏……竹林裏經常回蕩着我們的歡笑聲。有時,在小溪的岸邊,光着小腳丫,在細緻柔軟的細沙上漫步。不久,來了一位老人,撿了一堆竹子,架起了小招牌,拿出小板凳,坐下編竹子,這位巧手的老人用竹子編出了各種花樣,有的小巧玲瓏,有的小、賞心悦目……對岸的夕陽即將落下。紅紅的日光並不是很刺眼,反而很温和,圓圓的落日像一個漂亮的紅球,可惜:“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們就一起光着小腳丫嘻嘻哈哈地走回了家裏。

到了夜晚七八點鐘的時候,大人們和我們一起到了一個地方,説是有一個有趣的東西要讓我們看。我們走着走着,走到了一的熟悉的地方,但夜晚的夜光讓我看的不那麼清楚,大人們開了手電筒,想了一想——哦!竹林。原來是帶我們來這裏,我問了一句:“來這裏做什麼?”大人們説:“等一等你就知道啦!”接着,他們截了幾段竹子,拿了一個礦泉水瓶,切掉了他頭,把它倒着放,幾個大人也接着這樣做,大同小異,最後就拿回了家。到了第二天,礦泉水瓶裏裝滿了露水,我才知道,原來這裏的水可以喝,我喝了一口,甘甜可口。不禁讓我感歎:“竹子的作用真大呀!”

在深圳這個喧鬧的大城市裏,要找到清高的竹林是很難的。常常想念那兒時的那片竹林,總想從哪裏找回一點童真。

5有風,吹過竹林而來

往事如觀流水,來者如仰高山。紛繁人間千萬之事,人生匆匆不過數十載。時光流逝,縱然我們記住了親人的叮嚀,友人的祝福,情人的蜜語,一些傷心往事難免淤積於胸,塊壘難消。面對萬千世事,我們該忘記什麼有銘記什麼呢?答曰:忘記失敗痛苦,銘記美好快樂。

珍珠忘記了被河蚌困擾的痛苦,於是造就了盈淚的玉珠。

寶劍忘卻了烈火下錘打的痛楚,於是露出了鋥亮的刀鋒。

胡楊忘卻了沙漠中乾渴的難當,於是創造了”死了三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腐”的神話。

順着歷史長河,無數曠達之士莫不泰然處之。

是那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是那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是那個“戴月荷鋤歸”的農夫,對!是他,是這享譽文壇百千年的陶淵明。他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掛印歸田園。他忘卻了官場的失意,忘卻了仕途的不達,卻記住了世人的願望,寫出了心中的聖地—桃花源。

是那個“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寒鴉麼?是那個“一蓑煙雨任平生,何妨行嘯且徐行”的行者麼?是那個高唱“大江東去”的詩人麼?蘇軾,一個被宋神宗稱讚為“才與李白同,識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潑來的污水,遭受貶謫後忘卻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黃州種地釀酒,“夜飲東坡醒復醉”,在黃州“倚杖聽江聲”,在黃州寫出“大江東去”。他總是那樣的淡泊從容。他總是將所有的痛苦失意拋之腦後,銘記着世間之美。不然,何來“親煮東坡肉”,何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所以,我們應該忘記別人的嘲諷,如忘掉五年前的一次感冒一樣;原諒別人對我們的傷害,如原諒天有晴有陰一樣。我們要記住初生嬰兒的第一次笑容,我們要記住八旬老台沒牙的掩笑……

那陣風吹過,吹走了,吹走了;那陣風吹過,留下了,留下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