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端午節的作文400字四篇

來源:文萃谷 2.27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400字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端午節的作文400字四篇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1

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這可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因此每逢端午節,人們都要將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這個小常識大家要知道哦!

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更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戰國時代,詩人屈原不但其愛國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等守舊派的反對,而且糊塗的懷王也因聽信讒言疏遠屈原。痛心疾首的屈原在寫下《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之後的公元前278年,終因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詩人來到了長江東邊的汨羅江,抱石自沉……聞訊趕到的楚國百姓紛紛划船到江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餵食魚魚蛟蝦蟹,使它們不再啃咬屈原的屍體。

兩千多年過去了,但是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端午節那天(農曆5月5日,屈原的忌日),人們仍要在江河裏划龍舟,將粽子繫上五彩絲線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2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便是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在這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那天清晨一醒來,就聞到了空氣中粽子那誘人的香味。

上午,大家都要到集市上賣艾草,説是艾草可以驅蚊除蟲,驅災辟邪。那天,市集上的商販幾乎都會在店門口插幾株艾草,清香四溢。遠遠望去,艾草就如一條條碧綠的絲巾點綴着大街小巷。

到了中午,市集散了。一回到家,老人便要為孩子繫上五色繩。五色繩,顧名思義就是有五種顏色:白、青、黑、紅、紅。分別代表了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它們有的叫長命繩,有的叫辟邪繩,還有的叫快樂繩……帶上五色繩可以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下午兩點鐘左右,大家都要洗澡。這洗澡水十分特別,是由艾草、魚腥草、毛苦草等十幾種才要一同倒入一個大鍋中煮,煮到所有藥材都軟了便可以取出洗澡了。這種水很清香,洗了不會長痱子,還可以殺菌除濕氣。

晚上,大夥兒都要出去買香包。香包既好看有很香,顏色各異,造型也各異,有方形、圓形……不同的香包上有不同的花紋,不同的花紋也代表了不同的寓意,魚代表年年有餘,鴛鴦代表天長地久……晚上睡覺前要把香包掛在牀頭,一是可以保佑人們萬事如意,二是可以提高人的睡眠質量。

家鄉温馨的端午節別具特色,令人難忘。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3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始於中國,最初是我國人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説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始於中國,最初是我國人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説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星期天,我們學校提前給我們過了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上午,學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茶葉蛋,整個教室飄滿了茶葉蛋的香味。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午睡過後,我們便開始忙碌了。把四張桌子拼接起來,成了一組。在桌子上鋪好枱布,再拿出托盤﹑剪刀,還有最後一樣,就是麥花皮了,因為我們今天要剪麥花。大家都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茶葉蛋﹑麥花。先把正方形的麥花皮對摺,變成一個三角形,再用剪刀兩邊往裏剪,攤開,然後抓住中間的小正方形一抖,一隻漂亮的'麥花就誕生了。王老師的做法更美觀,一直斜得剪下去,然後把一條拎起來,摁一下,就變成了一個圈,反覆這樣的動作,一隻麥花就做好了。連我們的英語老師——Miss Jin,也來助陣。她的麥花好似一朵花,盛開在托盤中。勤勞的同學們幫我們把麥花拿到樓下食堂去炸。我們在等麥花的時候,一直在分享美食,有粽子﹑綠豆糕……。麥花來了,大家你爭我搶,麥花又酥又脆,好吃極了。

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4

1月13日,星期六,爸爸帶頭我去了三個很好玩的地方——甲秀樓、文昌閣、隨緣齋。

甲秀樓旁還有一個南明河畔。遠看,岸邊一個老爺爺在釣魚,走近一看,哦!原來是一個銅雕像,它身穿黃色大衣,杏黃色的魚竿上沒有魚,看起來像是炯炯有神地望着河裏。它身旁還有一個黃色的蚯蚓盒。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樓了,樓高20米,12根石柱。樓前有一個涵碧亭,亭柱上刻着“水從碧玉環中出,人在青蓮瓣裏行”。甲秀樓經過了四百年的風吹雨打仍舊矗立不倒,是貴陽曆史的見證,是貴陽文化發展史的標誌。

文昌閣是明朝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建造的,佔地約1200平方米,我和爸爸進去看了一下,知道了文昌閣有三層樓。我們爬到二樓時看到了以前的塔頂,是一個夏季打雷時所劈裂的,以前的塔頂重80年,1。5米高。到三樓時,看到壁畫上的人物惟妙惟肖,當時想:能在距今有四百年的塔頂放眼遠眺,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感到了自豪。

在隨緣齋,一個寫字老師正在教學生們寫毛筆字,我聚精會神地看着,老師説:“小朋友,來寫幾個字吧!”。看着老師和善的目光,我開心地笑了,老師手把手地教我寫好字的每一筆,每一畫,經過老師的一番指點,我寫的毛筆字受到了老師的好評。

今天,我很高興,是因為去了甲秀樓和文昌閣瞭解了中國的古文化,去隨緣齋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