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描寫旅遊的作文3篇

來源:文萃谷 6.43K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描寫旅遊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描寫旅遊的作文3篇

描寫旅遊的作文 篇1

楊家將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户曉,以楊業、楊六郎為代表的楊家將馳騁沙場,戍守邊關,保家衞國,英雄業績為後世廣為傳頌。這次山西之旅,我們就來到了當年六郎楊延昭鎮守的三關之一——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山陰縣廣武城南,大約四十里的路程。我們的旅遊車在山路上緩緩行駛,窗外綠油油的樹木慢慢稀少了,兩側山嶺峯巒疊嶂,蜿蜒起伏,逐漸顯露出地勢的險峻。當導遊説雁門關到了,帶我們下車時,我環顧四周,只見山石突兀,雜草叢生,好不荒涼。沿着碎石路,我們來到一塊石碑前。這是一個磚頭圍砌的石龕,當中的石碑上“雁門關”三個字遒勁有力,直撲眼簾,讓人領略古代雄關的氣勢。我們紛紛在此留影。接着我們登上一座小山丘,遠遠地望見一座門樓,彷彿一個忠誠的衞士佇立在那裏,守衞着邊疆。於是我們在導遊的帶領下,穿過甬道來到它的身旁。這是一座磚石砌成的城樓,兩層四角飛檐,和其他古代城樓一樣的風格。只是雕樑畫棟顏色脱落,城垛和飛檐上長滿了雜草,斑駁的城牆在陽光下顯得古舊、破敗。導遊告訴我們,傳説因這裏山太高,大雁南來北往,只能從此關隘飛過,故得名“雁門關”,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此關除楊家將外,還有許多皇帝也來巡視過,有劉邦、李世民等;但明朝滅亡後,由於清朝不再提防北方的蒙古,所以雁門關作為軍事要塞的.作用也就慢慢退化了。最後城牆上的許多磚塊都被老百姓拆去蓋房了,惟有武則天當年題寫的“天險”一匾仍高高掛在門樓上。

説實話,這次遊歷雁門關,我並不是很開心,對它的衰敗我有點失望。因為它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雄偉壯觀,也許這是我的歷史文化水平還很欠缺吧。看來,我還得加強對歷史書的閲讀

描寫旅遊的作文 篇2

七月初,爸爸學校組織了一次旅遊活動,我們加入了旅遊團。我們乘飛機、坐火車,足足花了一整天時間才到達目的地――內蒙古的海拉爾。

我們第一個旅遊景點是一個蒙古部落,去了解他們的生活,那裏就是聞名天下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那裏有一望無際的草地,有成羣結隊的牛羊,有高低起伏的'山坡。那裏海拔有七百多米,陽光充足,但氣温很低,因為那裏臨近北極。

我們來到部落門前,就聽到了優美的樂曲,原來是蒙古族人在歡迎我們的到來。要進入部落,必須要接受他們的“下馬酒”。“下馬酒”的儀式是隻要用無名指碰一下“下馬酒”,然後點一下自己的眉心就可以了。

進入部落,看見了一個個房頂尖尖的圓柱體白色建築物,這就是“蒙古包”。進入“蒙古包”商店,有各式各樣的裝飾品和用品,如蒙古族服裝,羊毛衫,羊毛被子,各類骨飾品……令人目不暇接。

吃完午飯後,我們來到了我最嚮往的地方――騎馬場。一個蒙古族叔叔告訴我不要站在馬屁股後面,以防馬腳踹你。我和叔叔上了馬,向遠處的紅旗前進。馬兒時而慢,時而快,時而走,時而跑,涼爽的微風拂面吹來,讓人十分愜意。我們一邊騎馬一邊欣賞風景,周圍是綠油油的牧草,還有一陣陣的蟲鳴聲,遠方是一座座山坡此起彼落,包圍着我們。我們騎了一大圈才回到了起點。

這是我第一次騎馬,感覺非常刺激,令我難忘

描寫旅遊的作文 篇3

這個五一的假期,我們全家都商量好了要去北京玩,我們到北京的第一站不是故宮,也不是長城,而是去了天壇呢。第一次知道天壇還是從史鐵生的一篇課文中看到的,我就也想來看看這個這個地方。

剛進正門,老遠我就看見了被一座座白色圍牆圍成着的圜丘壇。大致看去,就好像炒菜時鍋的鍋蓋。進了廣利門,我們就直奔皇穹宇殿。它的左右兩旁各有一座殿,據説這裏是放先皇陵位的地方。在這裏還有兩處奇特的`地方。第一處是皇穹宇的圍牆,也稱迴音壁。牆高3.72米,厚0.9米,直徑61.5米,周長193.2米。只要兩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後,貼牆而立一人靠牆向北説話,聲波就會沿着牆壁連續折射前進,傳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無論説話聲音大小,也可以使對方聽得清清楚楚,而這聲音又有悠長,堪稱奇趣。第二處是三音石,傳説只要站在三音石的第三塊石板上面對皇穹宇殿門口説話,中間沒有障礙,就能聽到三聲非常洪亮的聲音。

最氣魄的要算祈年壇上的祈年殿。殿頂覆蓋上青、中黃、下綠三色琉璃,殿高33米,直徑24.2米,宏偉壯觀,氣度非凡,他還是昔日北京最高的建築之一。祈年殿建於1420年,內部沒有一磚一石,都是由28根木柱支撐,高18.5米;大頭直徑1.2米。之後,我們又遊覽了天壇附近的齋宮和神樂署。齋宮實際是座小黃宮,是專供皇帝舉行祭禮前齋戒是居住的宮殿。而神樂署則是隸屬於禮部太長寺之下,專門負責祭祀時進行禮樂演奏的官署。

出了天壇,就是綠樹環抱的天壇公園,走在軟軟的草坪上,皇穹宇殿那祭拜先皇陵的地方我還歷歷在目,似乎我腦海又呈現出明清兩代皇帝身穿龍袍,雙手奉上祭品正在祭拜先皇陵位的情景。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天壇成了我們炎黃子孫永遠的驕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