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彙總八篇

來源:文萃谷 1.11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彙總八篇

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 篇1

我的家鄉河南省汝南縣,汝南縣不但有天下最小的山——天中山;有亞洲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庫——宿鴨湖;有亞洲第一殿——南海禪寺,還是“梁祝故事”的發源地,有着“梁祝之鄉”的美譽。還有許多聞名天下的風味小吃,像“胡辣湯”、“嫩豆腐”、“豆腐腦”、“雞肉丸子”、 “雞蛋煎餅” 、“白吉饃”、“馬蹄饊子”等讓人一想起來就垂涎三尺。

汝南的胡辣湯中有貨真價實的牛肉、海帶絲、木耳、粉條、黃花菜等等。做好後顏色呈透明的琥珀色,香氣濃郁,味道麻辣,在冬天的早晨喝上一碗,辣的過癮,暖的舒適。

知道什麼是“水上漂嗎”?大家別以為是武打高手的名號,它其實就是“雞肉丸子”。因為煮好了的雞肉丸子都在沸騰的水面上漂浮着,翻滾着,所以就得了這樣一個美名。它可是汝南最最有名的小吃了,也是汝南人的最愛。雞肉丸子的主料是澱粉、雞肉。先把包了雞肉的澱粉團用油炸好,再放在清水裏稍稍浸泡,最後放入濃郁的骨頭湯中煮啊煮啊,直到一個個肥肥胖胖的大丸子都爭先恐後地漂到了水面上。熱騰騰地端上一碗,香噴噴的湯水中躺着幾個胖丸子,幾絲豆腐皮,再撒上少許碧玉般的韭菜丁,這可是美味中的極品。如果再奢侈一點,還可以要一份嫩嫩的羊腦、一份“馬蹄饊子”吃它個酣暢淋漓。汝南名吃“馬蹄饊子”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宋蘇軾曾作《寒具》稱讚道:“手搓成玉,數尋碧油,輕蘸嫩黃”。清朝年間,饊子鋪在汝南已遍及城鄉。馬蹄饊子系用清油細面炸制而成,因條細色黃,形似馬蹄而得名。味道醇正,香而不膩,幹吃焦酥,熬湯耐煮,柔而不散。食用方便,易消化,耐久存且經濟實惠。汝南的任何一道美食都讓人讚不絕口,吃不過癮絕不罷休!

聞到汝南縣美食的香味了嗎?快來汝南一飽口福吧!

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 篇2

人人對自己的故鄉都懷有一種特別的情愫,無以言表而難以割捨。淡淡的鄉思,最忘不了的便是那家鄉的味道。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每個地方都有它獨自的特產,風味小吃更是佔有一席之地。本人家鄉的小吃種類也是類型多樣,數不勝數。有賣燒烤的、有賣煎炸類的、有賣冷飲的、也有賣風味湯的。其中,手抓餅令我情有獨鍾。

手抓餅原本的名字叫葱抓餅,它的起源來自於我們中國的台灣。食材也很簡單,可以依據自己的口味,加入自己喜歡吃的。做法如下:首先準備一張麪餅,一個雞蛋,兩根火腿,一片培根,兩片生菜和番茄醬;然後在鍋底刷上一層油,分別放入麪餅,雞蛋和培根,煎炸十分鐘左右;最後將切好的火腿和煎熟的雞蛋、培根放在麪餅上,撒上適量的番茄醬,用麪餅捲住。現在就是享受美味的時刻啦!

其次,令我回味無窮的便是烤羊肉串了。

記得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見了它,那是在一次逛夜街的時候。當時我聞見了一種令人蕩氣迴腸、垂涎不止的氣味,它刺激着我的味蕾,牽引着我的身體,不斷地靠上前去。原來是一位阿姨站在烤車面前,手中不停地翻轉着正在烤着的羊肉串,我毫不猶豫的叫老闆給我來5串。只見阿姨拿出已經穿好的羊肉,架在裝有炭火的燒烤爐上,刷上了一層祕製的醬料,開始翻轉羊肉串。炭火拍打着肉串,發出滋滋的響聲,空氣中不一會兒就充滿了香氣撲鼻的味道,20分鐘左右後,羊肉串顯得外黃裏嫩,色澤誘人,阿姨也撒上了孜然粉和胡椒粉,完成了對羊肉串裝扮的最後一步。吃着到口的美味,懷着滿足的心情,我一路蹦噠着回了家。

温柔鄉情意綿綿,家鄉的味道讓我流連忘返,它牽引着我青春的靈魂回到那美食文化的淵源深處。

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 篇3

家鄉的小吃我的家鄉在上海,上海的南翔小籠包可是馳名中外,已有百年曆史,它也是我最愛吃的一道小吃。

小籠包的皮是由上等的精白麪粉做成的,裏面再放一些肉餡兒,再準備一些營養豐富的雞湯,跟餡兒混合在一起,然後把餡兒放到皮中央,最重要的一項工程就是包小籠包。包好的小籠包是寶塔狀的,下面圓鼓鼓的像個胖娃娃,上面像是戴了一個帽子。最後,把小籠包放到蒸籠裏,大概過 15分鐘,一個個色香味美的小籠包就出爐了。星期天一大早爸爸媽媽帶我去南翔去吃那美味的小籠包,們點了幾籠小籠包,不一會兒,熱騰騰的小籠包就上來了,那小籠包一個個白生生的,呈半透明的、晶瑩透黃,像一個個小包子一樣,怪不得叫“小籠包”。小籠包的香氣隨風四溢,真是讓人垂涎欲滴,我恨不得立刻把那幾籠小籠包一口氣吃光。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個最誘人的“小胖墩”放進嘴裏,那湯汁立刻猶如千軍萬馬似的“奔”進我的嘴裏。吃得我滿嘴都是油,惹得爸爸媽媽哈哈大笑。媽媽對我説:“吃小籠包不是像你這樣狼呑虎咽的,而是要先把皮咬一個小洞,然後,把小籠包裏的‘精華”----湯汁先吸出來,要吸得一乾二淨,最後再吃皮和肉。”於是,我按照媽媽的方法吃小籠包,小心翼翼地夾起一個小籠包,細嚼慢嚥地吃着一個個像雪球般的小籠包,細細口味,真是湯肥、味美、又不膩口,還留下了一絲兒餘味,味道實在很好,我一下子吃了好幾個小籠包,有肉餡兒的,蟹黃餡兒的。

一眨眼,幾籠小籠包就被我們“消滅”了,我們舔舔嘴,捧着那圓鼓鼓的肚子,臉上掛滿了滿足。家鄉的南翔小籠包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

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 篇4

蘇州的小吃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就開始的船點正是蘇州點心的起源。所謂船點就是行駛在船上吃的點心。當時的達官貴人經常到蘇州遊玩辦公,那時候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船。船行速度較慢,途中自然要用餐的。於是船上配備了專門的廚師為他們製作點心。這些點心因為是為達官貴人制作的,不但味道可口非常,充滿江南風味的香、軟、糯、滑、鮮,而且造型精美,創意十足。有的做成牡丹花式樣的,有的則是小兔子、小鴨子,更有亭台樓閣。下面就介紹其中最為出“味”的小吃……酒釀餅

寒食節吃“救娘餅”(酒釀餅)的由來,蘇州人吃酒釀餅,傳説是元朝末年開始的。當時蘇州有一張士誠,因為誤傷人命,他帶了老母逃命,當時正逢寒食節,又無處可以乞討,幾天沒有進食了。他的老母餓得暈了過去,張士誠見就要被餓死而泣不成聲。一位老伯見張士誠很孝順母子十分可憐,用家中僅有的幾個酒糟做了餅給了他,張士誠的娘終於得救了。

幾年後,張士誠在蘇造反稱王,想起當時的救命恩人,為了不忘記此事,張士誠下令寒食節吃酒糟餅,名叫“救娘餅”。後來張士誠又被朱元璋活捉,在押往應天府的路上自盡。當時沒有人再敢叫那餅為“救娘餅”,可是蘇州人對張士誠還是很有感情,悄悄把“救娘餅”改叫“酒釀餅”。至今蘇州人春天還有吃“酒釀餅“的習俗。

酒釀餅是春季的時令點心,外觀和小月餅相似,面是用清酒釀來發的,因為氣候的原因只能買一季。採芝齋在清明節前後一月有賣,有玫瑰和豆沙兩種口味。純天然之外,現發釀也是酒釀餅的一大特色,因此在大量製作上有相當大的難度,幾乎只能採取前店後坊的形式,一邊生產一邊出售,排隊就在所難免了!

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 篇5

甜,是人們最鍾愛的味道,它令人愉悦開懷。在中國,甜食更幾乎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宴席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味道,因為它象徵着幸福甜蜜,閤家美滿。在尋常家庭的一日三餐中,甜味,也扮演着一個重要的角色。

在漳州,有一樣特別的小吃,吃過後,舌尖仍縈繞着絲絲甜意……

面煎粿,是所有“老漳州”從小吃到大的一種甜類面粿,外酥裏糯,香甜可口。但它的做法卻十分繁複。先將麪粉與清水一同攪拌,其間不能中斷,卻需朝一個方向,否則麪粉會結塊兒,口感就不會綿滑、黏稠。再加入蘇打水和霜糖糖漿,使麪漿發酵。第二步是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用木棒挑起發酵好的麪漿,撒入事先鋪好油的平底煎鍋上。麪漿一接觸到油,就化成一個個小面圓兒,“噠噠……”地跳起舞來,當面漿組成一大片面餅的時候,就蓋上鍋蓋,幾分鐘後再撒入花生米、芝麻、桂花露,稍等片刻,揭開鍋蓋,將一半面片蓋上,熱氣騰騰的面煎粿就出鍋嘍!這種面煎粿,外面有一層脆脆的“黃金甲”,而裏面則香糯可口,外皮的酥脆與內餡的甜糯在舌尖上共同碰撞。外皮的脆、內餡的糯,芝麻、花生的酥,桂花露的甜、醇香在口中激盪。當然,面煎粿也有鹹的,只是把其中的佐料換成香菇、胡椒……

漳州的面煎粿可是遠近聞名,而“阿國面煎粿”更是有口皆碑!這家店由一對夫妻共同經營,妻子負責切粿、裝盒與售賣,而丈夫則負責製作。雖只有小小的一家店,但店內秩序有條不紊,顧客們手中拿着錢排着長長的隊伍,伸長腦袋往店裏望,盼望着又一鍋粿的出鍋。買過的顧客有的拿去公園與其他老朋友喝茶,有的小孩忍不住就先吃一塊……漳州雖是個現代化城市,卻過得恬靜、舒適,悠然自得!就如這甜糯的食物,讓人舒服。

面煎粿,是激發人類味覺――甜的一樣民間小吃,它雖不比山珍海味,卻是每個食客心中那一股永久縈繞在心尖上的滋味……

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 篇6

每個城市,都像是被複制的玩偶,他們總是有着相同的事物。同樣閃爍着霓虹燈的喧鬧夜晚,道路兩旁高聳的樓極其形象地將天空劃成一道道“一線天”,人們匆忙的步伐似乎永無停歇地追趕着蒸蒸日上的業績。嘿,突然聽到陣陣吆喝聲“安海土筍凍”(“挖嗨吐順擋”,閩南話意為“安海土筍凍”)這聲音像清脆的鳥鳴打破了城市壓抑的氣息。為何不停下腳步品嚐這“安海土筍凍”呢?想必這些特色小吃能讓你暫且置身於美味中而忘卻那些負在身上的“累贅”。

“土筍凍”,生活在海西的人們一定對這有某些獨特的情感。它是我們海西的特色小吃,在海西一帶久負盛名。它能降火消炎,清涼解熱,是人們在大熱天十分喜愛的小吃。在街上,我們可以經常看到人們總是三五成羣地站在土筍凍攤旁邊,買上幾碗,加上調料,津津有味地品嚐。土筍凍,如今已經成為當地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佳餚了。它以濃郁的海西特色,招待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有些遊客慕名而來,特地來這品嚐這以美味聞名的海西特色小吃。

“崇武魚卷”它的名氣還真能與“土筍凍”相媲美。它是惠安崇武盛宴或家常喜宴必上的第一道獨有名菜,因為它含有祝願美好圓滿的意思。高質量的崇武魚卷,入口柔潤清脆,齒頰留香,既不見魚肉,也不含腥味,所以吃過魚卷隨手買幾斤帶回家和親朋好友分享的遊客也是十分普遍,從外地託人來崇武買魚卷的也不少。如今,崇武加工出售魚卷的人越來越多,專業加工魚卷的工廠也日益增多,這些產品已遠銷港澳台地區,備受海內外食客的親睞。

這些海西的特色小吃充分體現了我們海西城市的獨特風味,更加有説服力地證明了生活在海岸的我們,生活的豐富。這些特色小吃不僅發展了經濟,而且也吸引了遊客來到我們的海西旅遊,從多方面更深入地瞭解海西的文化內涵,更重要的是它正不斷地密切我們與台灣人民的聯繫。

我們抱着憧憬展望未來,期盼寶島台灣早日迴歸祖國,正如崇武魚卷的寓意一般“美好圓滿”。

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 篇7

我的家鄉椒江有許多令人垂涎三尺的特色小吃。有香噴噴的蛋餅,香香脆脆的泡蝦,又又辣又鮮的薑湯面,還有那令人暖到心裏的薑汁調蛋……家鄉的小吃數也數不盡,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青團。

青團是一種三月清明時的特產。它的外形有的.像大大的餃子,有的像圓圓的球。正宗的青團可講究了,碧綠的粉團外包着一種帶着鋸齒的樹葉,葉子通常有三片。撕開葉子,清晰的葉脈印在綠粉團上,葉子留下的清香味卻瀰漫在青團裏。青團那惹人喜愛的顏色來自哪裏呢?哈!原來青團除了米粉外,還夾着一種叫“青”的野草。這種草開着黃色的球狀小花,葉瓣下會有一層白白的茸毛。我們上次去找春天的時候,媽媽和阿姨就在田野裏發現了一大片的“青”呢!但是在青團的粉團上,你是看不到這種草的。因為它已經經過了煮爛,搗碎,最後揉和在米粉裏了,留下來的,只有那碧綠的顏色和那無比清香的氣味。青團的味道有兩種,一種甜,一種鹹。甜的裏面有甜甜的豆沙泥和香香的桂花。鹹的就更豐富了,它裏面有脆脆的春筍,新鮮的肉丁,軟軟的豆腐丁和紅紅的蘿蔔粒,咬一口香噴噴的油汁會直接打動你的味蕾。

要説青團最好吃的是哪家店呢?我外婆家。但是隻供品嚐絕不外賣哦!每年的清明節,外婆就會花好幾天時間去準備這些食材。等到清明那一天,我們大家都去外婆家幫忙做青團。媽媽的一個常住江蘇的阿公也會在這一天趕回來做青團。

青團,這一年只吃一次的美味小吃,它那無比清香的美味留在我的脣齒間,也印在我深深的腦海裏。

家鄉的小吃作文600字 篇8

我的家鄉——興蒙,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這裏有着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其中,我最愛的就是太極黃鱔,可能你會覺得,黃鱔很可怕,不好吃,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我們家鄉的黃鱔可是以色、香、味俱全,而遠近聞名哦!

聽長期做太極黃鱔的大廚介紹:“太極黃鱔的做法非常複雜。第一步,先把鱔魚撈出,用盆子裝好,再將蒜、姜、葱分別切沫,第二步,熱鍋,將黃鱔連盆扣到鍋中,等黃鱔不跳後,再拿開盆子;第三步,將黃鱔剷出,倒入油,再把黃鱔放入鍋中煎,加鹽,使黃鱔捲起,形成太極的圖案,等黃鱔兩面煎黃時,放醬油、味精蒜沫、姜沫;第四步,將葱花、紫蘇略炒幾下。最後,橵胡椒粉,放芝麻油,少許生茶油,翻炒幾下,便可以出鍋。

家鄉的太極黃鱔樣子非常好看。當一盤香噴噴的黃鱔端來你面前時,一看,一條條黃鱔微微卷起,形成了一幅形象的太極圖案,還有那翠綠的香菜,鮮紅的辣椒,還沒嘗上一口,就令人垂涎三尺,在黃鱔的周圍,是用紫蘇圍成的圓形圖案,煞是好看。

黃鱔不僅外觀好看,味道更美,用鼻子聞一聞,一股香味就鑽在鼻孔裏,讓人情不自禁地拿起筷子,輕輕一咬,嗯……真是五味俱全、鮮嫩香辣、味美爽口,讓人越吃越愛吃,,吃完後,還脣齒留香、回味無窮。

太極黃鱔的吃法非常講究,夾起黃鱔,不能直接下口,而是要挽起袖子,用手從中間撕開,將內臟取出,其餘部分便可以直接食用。

如果你來到我的家鄉,看到旁邊的小吃店,哪家不是人來人往,有的外國人還專門到興蒙吃太極黃鱔哩;有的人還一邊吃一邊讚不絕口;有的人狼吞虎嚥。可見,家鄉的太極黃鱔是多麼的好吃,多麼的有名。我愛吃太極黃鱔,不僅僅因為黃鱔色、香、味俱全,更重要的是品嚐着太極黃鱔,會有一種家鄉的味道。

太極黃鱔已有一兩百年的歷史了,以黃鱔形成太極圖案而得名,如果你來到興蒙,別忘了一定要品嚐這道小吃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