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精神講義

來源:文萃谷 3.94K

有團隊才能創造出奇蹟,説明團隊的力量是巨大的,下面是yjbys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團隊精神的講義,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參考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團隊精神講義
  第一講 用大雁精神訓練團隊概述

團隊精神可以説是一個非常尋常的命題,但是隨着時間的不同,每個企業具體的情況不同,所面對的挑戰和問題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時至今日,團隊精神既是一個老命題,更成為了一個新命題。

【案例】

愛因斯坦的考題

1951年,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大學教書,有一次考試結束後,他的助理趕緊追上他,很小心地問:“今年的這份考題為什麼和去年的完全一樣呢?”愛因斯坦很平靜地答道:“答案完全變了。”

點評:愛因斯坦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當時他在普林斯頓大學講授的是物理課,屬於自然科學的範疇,這樣的答案尚且會變,更何況團隊精神這個命題是屬於人文學科的,不變幾乎是不可能的。

合作的重要性

簡單地説,凝成團隊的行動就是合作,這裏提到的團隊精神,實際上是合作的精神。從某種程度上説,合作關係到每個人的生存之道,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案例】

兩隻鳥的故事

一隻鳥看到另一隻鳥可以自由地在鱷魚嘴裏鑽進鑽出,就非常羨慕那隻鳥,而且感到很奇怪:一隻小鳥竟然可以自由地在鱷魚這樣兇猛的動物嘴裏鑽進鑽出!於是它也鑽到鱷魚嘴裏,結果被鱷魚吃掉了。直到臨死它也不知道為什麼。

原來那隻鳥叫鱷鳥,鱷鳥跟鱷魚之間是一種合作伙伴關係。當鱷魚吃飽了之後,懶洋洋地待在那裏的時候,鱷鳥就會飛下來,進到鱷魚的嘴裏,幫助鱷魚清掃它的口腔,得到的回報就是鱷魚牙縫裏邊的碎肉。鱷魚當然也很高興,它美餐之後,如果口腔衞生處理不好的話,可能會得蛀牙或其他疾病,正是因為有了鱷鳥的幫助,它才能保持口腔的清潔和健康。鱷鳥和鱷魚之間由於存在這樣一個合作關係,所以鱷鳥才可以自由地在鱷魚嘴裏鑽進鑽出。

點評: 不論是工作圈子,還是朋友圈子,經常會聽到一些抱怨聲,例如,“我跟他幹着同樣的事情,怎麼他就能加薪,就能得到老闆的重用,我到底哪不如他了,怎麼被炒魷魚的是我呢?”這説明雖然大家幹着一件相同的事,但是背後合作意義上的關係卻是不一樣的。

過去很多人會覺得談合作精神應該是老總們和主管們關注的事。今天,個人英雄主義的年代一去不復返,現代社會更需要合作,合作是生存之道。自己有沒有團隊合作的精神,是每個人都要叩問自己的。有沒有團隊精神,關係着自己的生存與榮辱,應該是每一個人的命題。

不合作的後果

(一)如果不合作,自我價值就得不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當一個人處於不合作的狀態時,這個人是不可能融入到團隊中去的,也不可能去設身處地地為團隊多付出、多奉獻。在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明哲保身、怕擔責任等。

怕擔責任,愛發牢騷

如果一個團隊要某人去負責某件事,而這個人又沒有合作的意識的話,那麼他一定是怕擔責任,愛發牢騷的:這又不是我一個人的事,這是大家的事情。

如果不合作,還會缺乏成就感

一個人乾和多個人幹是不一樣的。一個人最終能取得的成就,和多個人能取得成就的高度是不一樣的,會有一定的差距。相應的,個人的成就感也是不一樣。

會對團隊和自己都缺少承諾

因為沒有團隊意識,肯定不會去承諾,而且思路不清,行動缺乏自信。因為沒有合作精神的人得不到團隊的感召和協作,也得不到其一線領導的協助和輔導,這個人在行動上可能就不是那麼理直氣壯。

最終會使自己處於一個從業狀態

處於從業狀態,就意味着自身本來可能有100%的能力,但可能就是因為這種狀態,貢獻出來的能力只有自身能力的60%~80%。但是很多人或許會覺得,自己只盡了60%~80%的努力,薪水卻沒少拿,就感覺自己佔了便宜。但他所不知道的是,他貢獻給企業和團隊的60%~80%,同時也是在貢獻給自己的人生價值,實際上他也只實現了自己人生價值的60%~80%。

還有更可悲的一種程度,使自己處於怠工的狀態

很多人沒有團隊意識,眼裏只有自己。他們恃才傲物,自命不凡,遇到問題只會抱怨,不思解決。因為他覺得事情不一定要由自己來做,所以他遇事遇人牴觸,沒有團隊合作的意識。不相信別人,對團隊工作三心二意。有時還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在公司中總會有一些搗亂的員工,經常會鬧不愉快,有時甚至鬧到了仲裁的地步。其實,在其最初的意識形態中就有這種不合作的情緒存在,所以才會導致最後的矛盾越來越大,這就使得這些人處於怠工的狀態。怠工意味着這個人原本有100%的能力,但最終貢獻給企業和團隊的能力卻只有自身能力的10%~30%。

很多人有極強的阿Q精神,覺得得了大便宜,只為企業付出了10%~30%,結果薪水按照原先商定好的,一分不少給。其實這背後藴含的是:他貢獻給企業的能力是他自身能力的10%~30%,換句話説,他處處有所保留的同時,這10%~30%其實也就是他貢獻給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很多人會在若干年後發現,以前和自己同時起步的人,會有一種階梯性的成長,而且很快就得到重用,得到提拔了,但自己最終什麼都沒有。

【案例】

同學畢業後的差異

大學的同學在走出校門的時候,大家都是處於一個水平線上的,幾乎沒有什麼差異。但是畢業後3年左右,其間的差異就凸現出來了。也許別人有了很多成長和磨練的機會,但自己最終什麼都沒有,這最終一定會影響到自己人生價值的實現。

點評:這足以説明,如果在沒有團隊精神的意識觀念下工作,企業在給團隊打分的時候,同時也會給個人打一個分數,結果自己會發現是一個很低的分數。毋庸置疑,如果一個人沒有合作精神,這個人的自我價值一定不會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二)如果不合作,將會造成與組織關係不和諧

不合作會使個人與組織的關係不和諧。

【案例】

拉繩實驗

每8個人為一組,有若干組,每個人都拼盡全力去拉同一根繩子,而且每個人都要拼盡全力。然後記錄下每個人用的力,也就是100%能力的時候,所施加給這個繩子的力。若干人都做同樣的實驗,分別記錄下每個人所貢獻給這根繩子的力。

然後將8個人進行自然組合。首先,每2個人為一組,同時用力。1個人施加給繩子1份的力,2個人就是2份力。每個人的情況有所不同,但是實驗結果是,當2個人去拉這根繩子的時候,產生的力是應該有的2份力的95%。接着往下做,每3個人為一組,再去拉繩子,3個人都要用盡全力,最終得到的力是3份力的85%。如果8個人全上,最終得出來的結果是8份力的49%。

點評:當組織的人數增加到一定規模時,組織成員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保留實力,或者説沒有貢獻出自己的全力,甚至一半的力都沒有用出來。

西方的工業文明出現得要早得多,企業人數不多的時候,經營很順暢,很賺錢。但是隨着規模的壯大,利潤卻不成正比。西方的工業家們通過拉繩實驗的數據深刻地瞭解到,人是有惰性的,人會自覺不自覺地偷懶。因此僱傭與被僱傭關係的矛盾的癥結是:如果僱員已經貢獻全力了,老闆會很開心;但老闆如果知道這個僱員本身很有能力,卻不發揮出來,就會與之產生矛盾,繼而會造成組織關係不和諧。所以,西方國家的生產線故意分成很多段,這一段由你來做,那一段由他來做,這樣就從某種程度上避免了偷懶,也是企業為了規避偷懶所進行的探索。

目前,國內的企業一定要外求經營,內求管理。管理就是要使得每個人都發揮其價值。

  第二講 團隊實現合作的方法

一些員工偷懶的現象,不管在西方國家還是在我國都存在,企業必須要探索出有效的辦法來解決。在國內,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認識到這些矛盾,並開始注重管理。管理就是要使得每個人都發揮價值,減少內耗。

成為規章制度的迎合者

既然企業裏員工偷懶現象確實是個現實問題,不容迴避,那麼對於員工的這種惰性,企業應該怎麼辦?讓團隊實現合作的治標方法有不少。

(一)分裂繁殖制度

【案例】

格蘭仕的“分裂繁殖制度”

格蘭仕是做微波爐的企業,今天已經是中國微波爐市場的冠軍。格蘭仕有一個特殊的制度,即“分裂繁殖制度”。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產品要打入國際市場,但面臨着很多限制:其一,企業的資源、人才能力等方面不盡如人意;其二,人力資源發展水平有限,不可能馬上找到一些外貿人員直接來做這件事。所以,當時基本上是一些根本不懂外貿的人來做。雖然受到一些自身條件等方面的限制,但企業通過摸爬滾打也獲得了一些經驗,也漸漸把產品賣到了海外。那麼最初的這些人就變成了師傅。人手畢竟還是有限,但市場還需要繼續打下去,所以引進來一些新人,這些新人就由師傅們來帶。當這些新人徒弟被師傅帶出來,能獨當一面了,這時師傅就完成了“繁殖”任務,同時也意味着“分裂”的開始。也就是師傅這時一定要離開,完全把這個市場交給自己的徒弟來做。

這種“分裂繁殖制度”使有的人可能覺得自己吃虧了。但是在企業中存在着這樣一個現象:很多人當他有資格的時候,最容易發牢騷、自以為是,越是成為老員工的時候,這些特質就越明顯。當一個人有這些特質的時候,他已經變成了一個從業狀態的員工了。這時,他只貢獻給企業10%~30%的力量,實際上吃虧的就是員工自己了。有的員工開始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也就迎合了這種制度,很多人也就從開始的不分裂到後來的被分裂,離開了以前的市場。

格蘭仕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在逐步完善這個制度,即不同的員工,不同的營銷人員,去打不同的市場,薪酬的計算也會有所不同。也就是分成若干市場,若干級別的業務員,拿不同的提成。在最開始設計這個制度時,是基於員工背後偷懶的現象。現在來看,企業在建立規章制度的時候,一定是基於團隊精神,從這個角度來進行管理制度的建設。

作為一個有智慧的員工,一定要迎合“分裂繁殖制度”。可能當時這個制度看起來不是那麼完美,但是任何一個企業的制度在初建立的時候,都是不完善的,不完美的。員工只有迎合這個制度,才能夠成為當下制度的受益者。有的人願意吃虧,離開先前的市場,這也就意味着有一個更新更大的市場要去磨練他、鍛鍊他。例如在格蘭仕,有60歲的老員工,依然可以去開拓新的市場,而且去開拓國家級貧困縣這樣的市場,因為他覺得這是一個挑戰。

【案例】

旁觀者心態

一個工人把產品的正負級裝反了,如果下一個工序的工人善於合作的話,就不會是以一個看熱鬧、瞧不起的心態來對待。相反,他就會告訴出錯員工,提醒他注意,而不是在一旁笑話別人:還有笨成這樣的人,也配在這企業工作,讓他錯去吧。

點評:這就是典型的沒有和不如自己的人合作的觀念。

一個團隊重要的是整體的競爭力。不要以高姿態來對待不如自己能力的員工,應該提攜他,使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藉助自己的力量,得到成長。同時,在提攜他人的過程中,自己的領導能力也得到了成長。領導人就是領導不如自己的人,所以説,合作更需要勇氣。

成為企業文化的推動者

除了依靠規章制度,還要進一步地在企業文化上做一些探究,培育不偷懶的文化。有些企業就是從培育團隊精神的角度來建設和推進企業文化的。

【案例】

公平、光明、團結、自由——追求完美

一家企業以前是生產治療儀的,現在做櫥櫃,在它的生產線上曾經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個工人把治療儀的正負級裝反了,然後又流到下一個生產線上,最終流向了市場。幾個月後,客户發現這治療儀有問題,就要求退貨。產品返回來後,經過檢查原來是正負級裝反了,就開始追究。

其實這個工人的下一道工序的工人是知道的,當時他就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傻,正負級這麼簡單的事都給裝反了,但是他就沒想到要去告訴那個出錯的工人。他覺得,你傻你的,誰管你啊。所以原本可以在這道工序得到糾正的機會也失去了。在對這件事情進行處理時,企業開除了這個出錯的工人,因為他給企業帶來了經濟和聲譽上的損失,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根據企業相關制度的規定,他被開除了。但在處理的同時,又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制度中沒有任何一條説,發現同事的錯誤而不提出來就要被開除,或怎麼樣處理。結果企業雖然覺得那個明知道出錯卻未盡提醒之責的工人有問題,但就是開除不了他。

這家企業1994年開始進入櫥櫃行業時又發生了一件事情。因為剛剛進入新的行業,大家不清楚該怎麼做。他們曾購置了一批不鏽鋼盆,回來之後,發現這些盆跟他們看到的樣板不一樣,所以把貨又重新裝箱,拉回去退貨。對方一看,説你們是做這種不鏽鋼櫥櫃的,怎麼連去鏽拋光都不會。這説明企業在創立之初,很多小事都在制約着自己的發展,每個細節都要靠自己去突破。在這些過程中,企業無暇去做什麼文化,沒有什麼文化建設,只是要求把產品生產出來賣出去。

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這家企業有了新的做法,制訂出了“公平、光明、團結、自由”基於團隊合作的八字方針。當他們的“公平、光明、團結、自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遇到新的瓶頸時,又不斷地修正完善。就這樣企業文化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中,最終找到“追求完美”的文化。

點評:有時企業的規章制度不太管用了,這時就迫使企業的文化變為“追求完美”。當企業文化倡導“追求完美”時,它應該是深入每個員工的骨髓、心靈的。當有這種追求的時候,員工就會覺得為了讓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完美,就應該將同事的錯誤指出來。最終,企業文化會幫助避免類似錯誤的再次發生。

企業要基於團隊精神的考慮來制訂企業文化,而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推動企業文化的建設,不要牴觸。企業中有很多員工認為,企業文化太虛了,老總制訂企業文化只是在玩虛的。所以從開始的不理解到漸漸牴觸,慢慢地,就會跟企業越來越格格不入,導致一個員工由敬業員工中變成一個從業員工,最終會演變成一個怠工員工,最後連自己也覺得待着不舒服了,可能就離開了。

一個企業,創業階段的門檻是最低的,員工這時可能很容易就進去了。企業在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之後,可能業績就翻番了,到那時,員工就能得到更大的利益,實現更高的個人價值。前提是員工要迎合它的制度,尊重它的制度,然後融入企業文化。只有這樣,當這個企業繼續往前穩定發展的時候,員工才可能是最終的受益者。

(一)合作是一種智慧

【案例】

雁 陣

大雁是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來飛翔的。一字形用於在風和日麗、沒有壓力的時候。但天氣越來越涼,要飛到南方去,就要講究效率,要人字形飛。當人字形飛時,領頭雁在前面飛翔,它猛烈地煽動翅膀,在翅膀下邊形成一個相對真空的環境,這樣跟在它後邊的一隻大雁就會佔領這個位置,飛行的阻力就小了。跟在後邊的大雁,相繼都會藉助到同樣的力量。

這樣一來,前面的大雁給後面的大雁營造了一種環境,使得它們在飛翔過程中,要克服的阻力要比原來單飛的時候要小得多。每隻大雁都藉助到前面的大雁的力量,唯獨領頭雁沒有。但是在雁陣中,領頭雁是交換的。那也就意味着在這個團隊中,每一隻大雁都藉助到了前一隻大雁的力量。科學家的風動實驗表明,當雁陣成羣往前飛的時候,它是單隻大雁飛行速度的1.71倍。

點評:可見,藉助別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長,在大雁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案例】

天堂和地獄分粥的故事

在天堂和地獄裏,有同樣的一桶粥,同樣長的一個勺子。在地獄裏,每個人爭前恐後地去拿這個勺子取粥給自己吃。可這勺柄太長了,無論如何也吃不上自己喂的粥,結果是誰也吃不到粥。

在天堂裏,一個人拿勺子取到粥餵給另一個人,這樣大家互相喂對方,結果是每個人都有粥吃。

點評:相同的資源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這表明,合作的背後意味着雙贏或多贏。

能夠把一個人的贏,變成雙贏或多贏,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實現。如果不合作,即使能贏也就是一個人贏,不可能雙贏,更不可能多贏。

只有合作才有機會

1.合作就是藉助別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長

合作是一種智慧,就是藉助別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長。不要認為成長僅僅是關係到自己的事情,當一個人藉助別人的力量的時候,他可能得到更快的成長。

如果一個人還沒有藉助到別人的力量,這可能就意味着他合作得還不夠。這就需要用大雁的精神來訓練團隊。

2.合作的好處

只有合作才能實現雙贏或多贏

合作很重要,因為只有合作才能實現雙贏或多贏。

只有合作才有機會

【案例】

螞蟻的故事

螞蟻個頭比較小,但腿比較多,所以很多人以為螞蟻爬得比較快,但事實上不快。當森林大火來臨的時候,螞蟻再怎麼快,也快不過大火的蔓延。但是一場大火過後,人們會發現還有螞蟻活着,為什麼呢?

因為當森林大火蔓延過來的時候,這些螞蟻會迅速地抱團,滾成一個球,滾出火場。當發大水時,螞蟻也是這樣迅速地抱團,然後就跟着洪水隨波逐流。有可能碰到一顆大樹的樹墩,爬上去了,也就獲得了生存的機會。

點評: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只有合作才有機會。

生活中為什麼要加入到團隊中呢?為什麼一定要加入一個公司呢?從事實的角度上來講,每個人都可以打工,每個人也都可以創業,但是不一定每個人創業都能成功。

企業的平均壽命也就是兩年多。這意味着有很多企業,創業初期成功後,還可能再面臨死亡。創業機會不是每個人都有的,生存競爭是非常殘酷的。那麼該怎麼辦呢?怎麼獲得生存呢?要加入團隊,只有加入團隊,才有機會。

當一個人意識到只有加入團隊才有機會的時候,他可能開始加入到一個企業中去了,當認識更清楚的時候,他就可能不再患得患失了。現實中有很多人容易患得患失,認為自己在公司幹都是給老總幹,這樣想的時候,人的私心就重了,就會患得患失了。千萬不要忘了,貢獻出100%,回報給自己的價值就是100%。

只有合作才能夠實現1+1>2

如果不合作,1就是1,2就是2。只有合作,才能夠實現1+1>2。

【案例】

馬的故事

通過無數次的實驗,得到這樣一個數據,一匹馬拉重物的極限就是3000磅。給馬吃得再飽一些,喝得再足一些,換一個更優秀的馬種,極限還是3000磅。但是當把兩匹馬捆到一塊時,它們拉重物的極限卻超過了6000磅。

人們不知道為什麼兩匹馬待在一塊兒後,它們拉重物的極限就會超出它原本單幹的總和。但它們確實做到了1+1>2,這就是驗證。

  第三講 讓團隊實現合作的治本方法(一)

【案例】

蒼蠅父親和三個兒子的故事

有一隻生活在室內的蒼蠅,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在它臨死前,它的三個兒子都想知道它的生存之道,因為生活在室內的蒼蠅能夠活到壽終正寢是一件非常難的事,一不小心就會被拍死。這隻蒼蠅就告訴它的兒子們説,我之所以能活到現在,是因為我儘可能地待在蒼蠅拍上。言外之意就是,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説完後蒼蠅父親就死了。

奇怪的是,沒多久它的三兒子就到天堂跟父親相見了。父親很好奇,説我把生存祕笈都告訴你了,你怎麼這麼快就來這了呢?三兒子説:父親,您的教誨我確實聽了。但我又一想,這一生多麼短暫,怎麼就不能落在白牆上呢?那白饅頭上怎麼就不能待呢?於是,我就被拍死了。父親聽後對三兒子説:兒啊,你的思想太冒進了!

又沒多久,二兒子也來天堂跟父親見面了。小弟就問了:二哥,你怎麼也來了呢?二哥説:我聽了父親的教誨,時刻都待在蒼蠅拍上,結果我餓死了。父親聽後對二兒子説:兒啊,你的思想太保守了!

大家只有保佑老大多活些日子了,不曾想老大很快也來天堂了。大家都爭着問它怎麼回事,老大説:我聽從父親的教誨,時刻待在蒼蠅拍上,只是我餓的時候,我才飛離蒼蠅拍。但是有一天,一個人拿着像瓶子一樣的東西,晃了一下向我噴射,我就來這了。原來這老大是被毒死的。父親聽後對大兒子説:兒啊,你怎麼沒有跟上潮流啊!

點評:這個故事的啟示是,企業在建立規章制度時,一定要與時俱進,不能冒進,也不能保守。

作為聰明人,作為有智慧的人,一定要迎合企業的制度,但不是説做老好人。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夠是這個制度當下的既得利益者。同時,既得利益者一定要做文化建設的推動者,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融入團隊環境。

植入正確的團隊合作觀念

有些事情當制度管不了,文化也管不了的時候,實際上就是管不了人心了。也就是説制度和文化能約束人的行動,卻管不了人心。例如“拉繩實驗”的背後是人心在作祟,導致沒有用盡全力去拉繩子。所以對人心的訓練,不是別人能訓練的,而是要靠自己訓練。

一個人要給自己植入正確的團隊合作觀念。觀念很重要,有沒有這樣的觀念將會直接影響到這個人的行動。

【案例】

生孩子的觀念

在生活中,有人有重男輕女的觀念,這導致一個行動,那就是生了女孩相當於白生,所以要繼續生,直到生了男孩為止;而有人有多子多福的觀念,這就導致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生一大堆。

點評:一個人因為秉持一種觀念,才會影響到自己的行動。

團隊合作的觀念深入骨髓時,就會影響行動。否則,只是簡單知道或瞭解,對行動的影響不大。那麼,要植入的正確的團隊合作觀念到底是什麼呢?

(二)合作需要勇氣

合作是智慧,同時合作也是勇氣的一種體現。也就是説一個人敢不敢有團隊精神,是一種勇氣的體現。人往往做不到的是與不如自己的人合作。

【案例1】

增 援

在解放戰爭時期,共產黨和國民政府大大小小的戰爭打了上萬次,無論是紀錄片還是故事片,演的都是一個結果,就是共產黨的部隊總會在限定時間內到達指定的地點。也就是共產黨的部隊千方百計克服重重困難,哪怕有傷亡,也一定要在黎明時分到達目的地,每次都做到了。

但是國民政府是不是這樣呢?讓他們去增援已陷入包圍圈、腹背受敵的部隊,他們想的是這會牽制自己的力量,會削弱自己的兵力,自己也會有傷亡,所以他們總是慢吞吞地去,儘量拖延時間。所以國民政府的部隊並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合作,結果自然是共產黨贏了。

點評:通過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國民政府為什麼不願意跟其他兄弟部隊合作的原因,因為他們覺得兄弟部隊現在很弱,已經差不多完了,還救他們幹什麼呢!可見,國民政府部隊不善於跟不如自己的人合作,這就是其失敗的根源之一。

雁陣理論解讀(一)

雁陣理論的解讀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步驟:

要認清團隊的目標不可動搖,對目標做一個合理的解釋

合作和協作是完成團隊目標的必由之路

如果做狹義上的區分,合作就是分工,協作就是協助。一件事情從制度上或者是從工作職責的角度上來講,這不是該自己做的,自己可以不做;但是可以協助別人做這件事情,配合他人做好,合作和協作就是這樣一種關係。

在工作中,目標的實現就是要通過兩種手段:一是合作,通過分工,各自幹各自的.;另一個是有需要磨合、協助和配合的地方,怎樣通過協作最終把事情做好。合作和協作,是完成目標的必由之路,是兩種手段。

對團隊承諾

對團隊的承諾其實是對自身的承諾,而不是別人要求的。如果能做到的話,就會覺得自我得到了改善和提升,同時也會獲取既得利益。

(一)認清團隊目標不動搖

1.不因環境的變化而喪失對目標的追求

【案例】

大雁的習慣

北方是大雁的故鄉,但大雁為了覓食,為了避開嚴寒,被迫南遷,去尋找温暖的地方。後來氣候雖然轉暖了,但是在進化的過程中,大雁形成了遷徙的習慣並保留下來,年復一年從沒有動搖過。到了秋天它就飛走,春天又飛回來。可見,大雁對駕馭目標已經達到了一個境界。大雁實現目標的過程,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

大雁100%地去實現目標,到秋天就飛走,到春天就飛回來,這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冰川時代已經過去,現在天氣已經沒那麼寒冷了,如果大雁不到南方去過冬,它也能生存,但是它沒有動搖,沒有因為這個目標可以不實現,而不去追求;沒有因為這個目標可以定得低一點而改變,如只需要飛到稍微暖和一點的地方不至於凍死就行。

點評:人在設立目標時,往往不做那麼高的追求,而是基於現有的條件,把目標定得低一點。但是大雁不是這樣的,今天的大雁甚至有條件改變目標,可以不再去遷徙,在北方也不會被凍死。但大雁沒有選擇放棄,沒有因為環境的變化而喪失對目標的追求。

大雁,即使它可以做一個喪失目標的選擇,它也不會做,因為如果一旦喪失目標的選擇,可以預言這些大雁雖然可以活着,但是它飛翔的能力會逐漸減弱,有可能不會飛翔,最終喪失了本性的東西。同理,在團隊工作中,一旦訂立了一個目標,就要排除一切艱難險阻,向着目標努力。

2.目標管理

建立目標

對目標的理解是要深入骨髓的,學習了管理,就一定要對自己進行目標管理。目標管理的第一個步驟是建立目標。

建立目標時,如果個人目標趨向於與集體目標相吻合的話,個人的目標在集體目標之下,屬於集體目標,個人就會更容易藉助到別人的力量。如果在團隊中,個人還打着自己的小算盤,個人目標與集體目標相背離,那麼個人目標實現的過程就會更艱難,因為得不到周圍人的幫助。

對於任何目標,要想提高其實現效率,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還需要藉助別人的力量。有的人年年定目標,月月定目標,反反覆覆定,卻未能實現。這時就要檢討自己的目標是不是切合實際,是不是在集體大目標的利益之下。

但是有人認為:反正我就隨波逐流,到了這家企業,給我3000塊錢,我就朝九晚五地來上班,也安安全全地過了這麼長時間。但是事實上,沒有目標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身心健康,這一點有時是自己察覺不到的,但它確實存在。

【案例】

雪盲症

在某個階段,美國的一些士兵患上了雪盲症,大家開始探究雪盲症是怎麼得的。開始時想當然地認為,士兵的眼睛長時間受雪面反射光的影響,可能傷害到眼睛了。於是他們採取了保護措施,給每個士兵都配上了雪鏡,但是依然有士兵患上雪盲症。這就説明,反射雪的光的説法是不科學的,但是如果探究不到背後真正的原因,可能就會傷害到美國的軍事力量,問題已經被提高到這個層面來看待了。

經過不停地探究,最終發現,患雪盲症的原因是,當下了大雪到處白茫茫一片的時候,這些軍人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他們的眼睛沒有落點,即找不到所謂的假想目標。在完成這個軍事任務的過程中,他們的眼睛需要有落點,而當雪完全覆蓋了這些村莊、土地、橋樑時,到外都是白的,這些軍人空降到那裏時,就會產生一種緊張感,正是這種緊張導致他們患上了雪盲症。

最後的解決之道就是,由先遣的部隊首先空降,把房子上的雪掃一掃,露出一點房頂,撣一撣樹上的雪,露出來點綠。這樣後來部隊的士兵的眼睛就有了落點,就使得自己不緊張,自然就不會患雪盲症了。

點評:案例説明,沒有目標,易使人感覺緊張,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卻又不易被察覺,但其危害確實存在。

一個人沒有目標,隨波逐流,在衣食不愁的情況下,在短時間內,幾乎不會給他的生活造成什麼本質的影響。但是當他有了進一步的需求,要求被人尊重的時候,他就會發現自己好像並沒有得到這些。於是,他就會惶惶不安,就會有一些變化。為了避免有一天身心受到影響並真正暴露出來,就需要制定目標。每個人都要制定目標,都要對自己有個規劃。目標要求有一定的高度,還要具備一定的科學性。

目標制定出來後,要執行目標不動搖

大雁已經把目標的執行做到一定境界了,它不會因為外界條件變化找藉口,不訂立目標。相反,它對自己始終有要求。

同理,一個人到了新的企業時,要有一個磨合期。往往老總或一線經理也是這樣想的,新人到一個新的企業,先磨合再具體安排工作。這時新人就要清楚,要儘快找到自己的目標,儘量做到對自己有要求。否則磨合來磨合去,團隊的內耗就產生了。

  第四講 讓團隊實現合作的治本的方法(二)

(二)協作和合作是完成團隊目標的必由之路

1.協作

協作是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的一個手段,要實現目標,就需要藉助協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