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会考选考数据曝光

来源:文萃谷 2.66W

每年的会考招生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考生的真实情况去变动的,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2018年会考招生最新政策,希望能帮到你。

2018年北京会考选考数据曝光

  2018年北京会考选考数据曝光

2018年是北京会考改革的元年,从一开始是也备受家长、老师和考生的关注,截止到目前,北京新会考选课的数据还没有公布,不过窥一斑而知全豹,从2017-2018海淀期会考试各科参考人数可以看出2018北京会考生的选课比例。

01

2018海淀(北京)会考选课比例

2018海淀会考选考比例,物理选考的人数最多,占所有考生的86.9%,这一数据与以往会考物理为必考科目,并且高校普遍重视物理学科有关。值得关注的有两个数据,一是化学和生物的选考人数达到了近80%,这与此前预测有比较大的出入,因为北京会考选课的规定,选考化学的学生,必须同时选考物理,这也就意味着选考化学、生物的学生比其他考生要学习一门,学习压力较大。除此之外,历史和政治这两门学校的选考比例比较接近,也都比较低,基本上是在30%出头,这两个科目,国中阶段,更偏向于背诵,选考比例反而小,值得深思,但其实这也与传统的教育重理轻文有一定的关系。

02

北京会考改革后选考的组合

北京会考选课原则:物理与生物(化学)至少选考一门,可以两科都选;历史、政治、地理至少选考一门,至多选考两门。这样的选课安排,主要是为了文理均衡,确保文科和理科都必须得选考一门。

03

2019/2020会考生的选课建议

1、物理

物理作为理科的第二大学科,一直也是很多孩子的软肋。但物理到大学联考时,仍然是属于大学录取的必选科目,所以对于今后大学想向“理工科方向”发展的孩子,国中不太可能放弃物理。

而对于今后大学想走“文科”的孩子来说,他们就可以在国中免受物理的'“折磨”了。

2、生物/化学

如果化学or生物单列学科的话,可能也会成为大多数孩子的选择。但这两门合为了一张卷子考试,就需要孩子准备两科,才能保证得到高分。

因此,即使有孩子想上大学走理科道路的话,也会在会考时妥协一下,而不选这科,等高中再补回来也不晚,反正知识点是几乎脱节的(尤其是生物)。

3、地理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选考地理,一举两得:人文地理专注培养文科素养,自然地理重在提升理科思维。新大学联考将不再文理分科,所以学生既要具有文科素养又要具备理科思维,国中地理的学习,为高中学习加油助力!

地理其实不会比政治难。教委明确提出避免战术性选课,不会把地理出的比政治难。

4、历史&政治

历史和政治,在以前的会考中从来没有考过,一向属于“副科”,虽然就2018年海淀选考的数据来看,选择历史和政治的学生还相对比较少,但历史是高校人文社科类招生重点的考察科目,政治也是哲学等专业的必考科目,是以未来这一局面可能会有所扭转。

此外说到这两科纯文科的科目,很多的学生和家长也有所误解,觉得是送分题,只要被就考好了,其实不是,从历年的大学联考真题可以看出政治出题是越来越灵活。既需要了解政治,又需要熟知历史或者其他学科知识,你才能把题做对。

最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选课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各个科目的属性、考虑大学联考招生的要求,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学生的兴趣!

  西宁市会考改革实施步骤主要变化公布

西宁市根据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的指导意见,经过充分论证、研讨和多次征询意见建议,制定了《西宁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省教育厅、教育部审核备案,得到同意的批复后,在2017年新入学七年级开始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西宁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建立多元录取机制,努力构建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高中学校优质、多样、特色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试评价机制为指导思想,遵循育人为本、公平公正、减负提质、改革创新、普职并重的原则,形成符合西宁考试招生工作实际,科学规范、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系。

1。西宁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步骤为:

第一阶段:2017年9月,在西宁市城区(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国中阶段学校起始年级全面开始实施。

第二阶段:2018年9月,在西宁市三县(湟中县、湟源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区国中阶段学校起始年级推广实施。

第三阶段:2020年6月,初步形成基于国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

◆国中学业水平考试: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规定,原来的“会考”,以后统一改为“国中学业水平考试”。它是检测国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国中学业水平的水平性考试和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是国中毕业证发放的必要条件。考试科目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学科全部列入国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

2。此次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变化有:

◆考试科目全覆盖。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含实验操作)、化学(含实验操作)、生物(含实验操作)、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全部纳入国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范围。

◆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及科目分值(呈现方式)(见下表)

◆升学成绩构成。考生升学成绩由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10个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构成。

◆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秋季新入学的七年级起,依托“西宁市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系统”,从思想品德(德)、学习态度与能力(智)、身心健康(体)、艺术素养(美)、实践与创新五个评价维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等级的形式呈现,作为国中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升学时将等级折算成分数后计入升学成绩,每个评价维度各占10分,满分为50分。每学期各校综合素质评定结果,A等占学生总数的50%,B等占学生总数的45%,C等占学生总数的5%左右,D等不超过学生总数的1%。

3。回宁生、历届生考试升学办法

回宁生、历届生须参加升学当年西宁市组织的各考试科目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由原就读学校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证明,作为升学重要依据。

  海南省会考改革 坚持全科开考重视综合素质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昨天(11月10日)正式印发,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义务教育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到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国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此次改革以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普职并重、坚持公平公正、坚持全科开考、坚持因地制宜为基本原则,以实施国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探索和规范自主招生、加强考试招生管理、推进考试命题改革为主要任务。改革后,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美术、音乐12门科目均将被纳入国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过早过度偏科,确保达到国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录取中也将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意见》明确,高中学校将根据国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即会考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作为门槛,“省一级学校”和经省教育厅批准面向全省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实验班只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达到A等或B等级的考生。

据悉,此次改革也是我省首次支持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制定自主招生方案,探索建立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制度。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收具有体育、艺术等学科特长以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要求。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