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考古代文学考点汇总

来源:文萃谷 1.1W

桐城派:是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国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散文理论。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2014年自考古代文学考点汇总

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带的重要戏剧流派。它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二白等。他们彼此交往密切、经常合作写剧,以至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他们都来自社会的中下层,大多毕生从事戏剧创作,多写关注现实的政治剧和时事剧,他们既精通音律,又熟悉演艺优人,其剧作适合搬上舞台演出,具有较强的市民色彩

湘乡派:曾国藩是咸同时期桐城文派的中兴缔造者,他对桐城文派的承续和改造,可谓适逢其时、因势利导、深中肯綮。桐城派的中兴既表现于曾国藩本人的创作中,也体现于曾门弟子对其古文理论的实践。曾文大体以学识宏能、持论坚劲、入情切理、骈散杂厕、声采炳焕、雄奇瑰伟为特色,在当时腾播人口,为其门弟子所膺服,其古文理论也成为衡文标准,造就一时风气。桐城派衰而复振,又因曾氏文自成一家而列籍湘乡,故有“湘乡派”之称。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和吴汝纶为主力。

小说是相对于“旧小说”而言的,专门指拥护“小说界革命”的作者创作的各种类型、各种面貌的小说作品。其涵义有二:一是“使小说新”,即刷新小说,一新小说之面貌,一;一是指新面貌的、新样式的新质小。前者是“小说界革命”的任务之一,后者即是小说界革命的直接产物和主要结果。“新小说”五花八门,品类繁多,文白杂陈,雅俗共存,风格各异,显示了一代文人空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中以政治小说、谴责小说和科学小说最为引人注目。

阳湖派: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和张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又对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他们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随者都是阳湖人,故被称为“阳湖派”。他们有散文理论方面有两点不同:一是取法六经语孟和唐宋八大家之外,兼取子史百家;二是把骈文笔法引入古文,使散文具有博雅工丽之特点。

晚明小品:“小品”一词原为佛教用语,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以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不专指某种文体,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内。晚明时期,这种文章风格正好适应了当时人们抒张个性、追求自由的社会心理和公安派“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于是便在社会上普遍流行起来。公安三袁、陈继儒、王思任、祁彪佳、张岱等均为著名的`小品文作家,其中以袁宏道和张岱成就最高。

西昆诗派:是北宋初年一个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当时一批文人奉命编撰《册府元龟》,他们在秘阁里吟诗唱和,切磋诗体。后由杨亿将这些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一书,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的诗作二百五十首,全为近体律诗。他们以李商隐为宗,讲究声律文采、藻饰、用典,人们称这个诗歌流派为西昆诗派。

王荆公体: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王安石晚年居住在江宁之半山,写诗主要用七绝体。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诗风由早年的奇险劲峭而变为闲淡沉郁,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句”。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在宋代诗体中列有“王荆公体”,实则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亦即“半山诗”或 “半山绝句”。

永嘉四灵:指的是南宋后期永嘉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号灵渊;徐照,安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他们都是永嘉人,字号中又都有一个“灵”字,诗风又极为相近,故谓之“永嘉四灵”。他们都是由叶适的鼓吹而闻名于世,视为同一诗派,谓之四灵诗派。

小说界革命:是晚清文学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并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正式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重点论述了小说界革命之必要,指明小说界革命的中心意图是“改良群治”,认为“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它适应了晚清社会文化与文学求新求变的内在要求,促进了新小说的诞生和兴盛,取得了比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更大的成功。

宋末元初四大家:张炎、王沂孙、周密和蒋捷,都是由南宋入元代的词人。张炎、王沂孙、周密均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蒋捷词虽较少束缚,有自然之趣,且时有豪放,风格多样,但在炼字、求声律及追求隽婉方面,仍不脱姜夔、吴文英的影响。由于他们词风有相近之处,又都是宋末元初词坛上的佼佼者,故清人称他们为“宋末元初四大家”。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