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技術方案三篇

來源:文萃谷 3.04W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技術方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技術方案三篇

技術方案 篇1

本系統包括火災自動報警、聯動控制系統、消防電話對講系統、消防廣播系統。

(1)、配線

管內或線槽內的穿線應在建築抹灰及地面工程結束後進行。

穿線前應將管內或槽內的積水及雜物清除乾淨,對於管道可採用以下方法:

1)、採用0。25Mpa的壓縮空氣吹入已敷好的管子。

2)、採用綁以擦布成拖把狀的鋼絲在管內來回拉數次。

管路清掃後隨即向管內吹入滑石粉,並在管子端部安上護線套。

不同系統、不同電壓等級、不同電流類別的線路,不應穿在同一管內或線槽的同一槽孔內。

水平敷設的報警系統傳輸線路穿管敷設時,不同防火分割槽的線路不宜穿入同一根管內。

探測器的“+“線應為紅色,“一“線應為藍色,聯動系統的線,其顏色按功能用途區分,相同用途的導線顏色應一致。

導線在管內或線槽內不應有接頭或扭結,導線的接頭應在接線盒內焊接或用端子連線。

導線通過變形縫的兩側應固定,並留有適當餘量。

導線敷設後,應對每回路的導線用500V的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其對地絕緣電阻值不應小於20兆歐。

(2)、報警裝置的安裝

①、火災探測器的安裝

探測器應按設計要求區分的型別選用,並且要逐個進行模擬試驗,經試驗合格後才能使用

A、感煙、感溫探測器具體安裝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探測器至牆壁、樑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0。5米。

2)、探測器周圍0。5米內不應有遮擋物。

3)、探測器至空調送風口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1。5米,至多孔送風頂棚孔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0。5米。

4)、在寬度小於3m的內走道頂棚上設定探測器,宜居中佈置,感溫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0m,感煙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5m,探測器距離端牆的距離,不應大於探測器安裝間距的一半。

5)、探測器宜水平安裝,當必須傾斜時,傾斜角不應大於45度。

B、探測器底座應固定牢靠,並應使探頭報警燈面對從主要入口處便於觀察的方向。

C、探測器的端子應根據不同型別,按照功能與極性正確聯線,其導線連線必須可靠壓接,線頭搪錫時,不得使用帶腐蝕性的助焊劑。

探測器及底座的外接導線,應留有不小於15釐米的餘量,入端處應有明顯標誌。

探測器底座穿線孔宜封堵,安裝完畢後的探測器底座應採取保護措施。

探測器在即將除錯時方可安裝,在安裝前應妥善保管,並應採取防塵、防潮、防腐蝕措施。

②、模組的安裝

模組應按設計要求選用不同型別的模組。

模組具體安裝方式按要求可分:

1)、集中放置的模組箱內的安裝。

2)、現場就地模組盒內的安裝。

模組安裝應固定牢靠,其導線的連線應按訊號線、電源線之功能正確聯線,其導線連線必須可靠壓接,線頭搪錫時,不得使用帶腐蝕性的助焊劑。

模組在盒和箱內的安裝聯線後的穿線孔應封堵。

③、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安裝

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應安裝在牆上距地(樓)面高度1。5米處,應安裝牢固,不得傾斜,按鈕的外接導線,應留有不小於10釐米的餘量,且在其端部應有明顯標誌。

④、火災報警聯動控制器的安裝

A、裝置安裝前土建工作應具備以下條件。

1)、屋頂、樓板施工完畢,不得有滲漏;

2)、結束室內地面工作;

3)、預埋件及預留孔洞符合設計要求,預埋件應牢固;

4)、門窗安裝完畢;

5)、對安裝裝置有影響的裝飾工作全部結束。

B、火災報警聯動控制器在牆上安裝時,其底邊距地(樓)面高度不應小於1。5米,落地安裝時,其底端宜高出地坪0。1--0。2米,控制器應安裝牢固,不得傾斜,安裝在輕質牆上時應採取加固措施。

C、引入控制器的電纜或導線,應符合下列要求:

1)、配線應整齊,避免交叉,並應固定牢靠;

2)、電纜芯線和所配導線的端部,均應標明編號,並與圖紙一致,字跡清晰不易褪色;

3)、端子板的每個接線端,接線不得超過2根;

4)、電纜芯和導線的端部,應留有不小於20釐米的餘量;

5)、導線應綁紮成束;

6)、導線引入線穿線後,在進線管處應封堵。

D、控制器與主電源引入線,應直接與消防電源連線,嚴禁使用電源插頭,主電源應有明顯標誌。

控制器的接地應牢固,並有明顯標誌。其接地電阻應符合以下要求:

1)、工作接地電阻值應小於4歐。

2)、採用聯合接地時,接地電阻應小於1歐。

⑤、消防控制裝置的安裝

消防聯動控制裝置在安裝前,應進行功能檢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裝。

消防控制裝置的外接導線,當採用金屬軟管作套管時,其長度不宜大於2米,且應採用管卡固定,其固定點間距不應大於0。5米,金屬軟管與消防控制裝置的接線盒(箱)應採用鎖母固定,並應根據配管規定接地。

消防控制裝置外接導線的端部,應有明顯標誌。

消防控制裝置盤(櫃)內不同電壓等級,不同電流類別的端子,應分開,並有明顯標誌。

⑥、消防對講電話系統及消防廣播系統的安裝。

兩系統主機的安裝可參照火災報警聯動控制器進行安裝。

消防對講電話插孔的安裝可參照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安裝。

消防喇叭的安裝可參照消防控制裝置的安裝。

⑦、系統接地裝置的安裝

工作接地線應採用銅芯絕緣導線或電纜,不得利用鍍鋅扁鐵或金屬軟管。

當採用聯合接地時,應用專用接地幹線,由消防控制室引至接地體,其線芯截面積不應小於16平方毫米,在通過牆壁時,應穿入鋼管或其它堅固的保護管。

由消防控制室接地板引至各消防裝置的接地線應選用銅芯絕緣軟線,其線芯截面積不應小於4平方毫米。

工作接地線與保護接地線必須分開,保護接地導體不得利用金屬軟管。

接地裝置施工完畢後,應及時作隱蔽工程驗收。

(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除錯

①、除錯前的準備

A、除錯前應對系統裝置作以下查驗

1)、裝置的規格、型號、數量、備品備件是否符合圖紙設計要求

2)、檢查產品合格證、產品說明書、操作說明書、程式設計手冊等資

料是否齊全。

3)、檢查裝置外觀是否完好,插接件及連線有無鬆動與脫接。

B、按GB50166-92檢查系統的施工質量,檢查導線的連線、絕緣包紮、配線及金屬槽管間的接地跨接等施工質量情況。

C、檢查系統線路,對錯線、開路、短路和虛焊等進行處理。

D、進一步查對以下情況並作必要的妥善處理。

1)、竣工後的系統配置是否符合裝置的技術要求。

2)、檢查原測試的絕緣電阻與接地電阻。

E、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操作說明書、程式設計手冊等資料。

F、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除錯應在建築內部裝修和施工結束後進行。

②、除錯

A、除錯人員的組成。

除錯負責人必須由資深的專業人員擔任,所有除錯人員應職責分明。

B、除錯中應特別注意事項

注意強弱電結合部,防止強電竄入弱電,造成人員傷亡和裝置損壞事件。

C、除錯中應先進行單機通電檢查後作系統除錯。

1)、通過逐個單機通電檢測,剔除不報或誤報的探測器、手動報警按鈕。

2)、區域機、主機應作以下檢查。

通電前應作工作接地安全接地的檢查。

Ⅰ、自檢正常後方可接入報警迴路進行報警部分的除錯。

Ⅱ、聲光警報器等火災警報裝置先外接直流電源進行功能檢查。

Ⅲ、火災事故廣播可用外接揚聲器或監聽揚聲器作放音檢查。

Ⅳ、消防控制裝置可用三用表,外接燈泡、繼電器等進行檢查。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通電後,應按GB4717的要求進行相關功能檢驗。

E、單機除錯後進入系統除錯

1)、報警迴路逐個接入,一個迴路除錯正常後,再接入下一個迴路。

2)、對探測器、按鈕等逐個進行檢驗,排除錯號、重號。

3)、根據設計要求,進行控制功能軟硬體程式設計,並在檢查控制模組、聯動繼電器的動作符合程式設計指令後,接入控制物件進行聯動除錯。

4)、檢查主、備電分別供電時,各項控制和聯動功能是否正常。

F、火災事故廣播的除錯開通

1)、測量每個分路電阻,判斷和各式各分路是否短路,開路或未接入揚聲器。

2)、用磁帶播放音樂,由上往下或由下而上依次監聽相鄰層放音情況。

固定消防電話和消防電話插孔逐個與消防電話主機進行通話試驗。

妥善做好除錯完後設備的管理工作。

系統除錯完畢連續無故障執行120H後,填寫除錯報告,申請系統驗收。

技術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致力於緊貼一線課程和教學難題,同步乃至超前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實現網路教研和遠端研修的有機結合及常態化,有效化解工學矛盾和研修脫離實際的問題,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依託省、市(縣)級教研力量,通過網路課堂呈現,組織教師圍繞課堂教學開展討論和研究,增強學校集體備課和交流研討的力度,擴大學校的教研活動功能和影響,加強區域學校學科同行之間的交流,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科教育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探索教師網路研修與教研工作的常態化;

2.探索學校參與網路研修的工作模式;

3.促進學校教研組教研工作的常態化;

4.培養絡教研核心團隊,促進教師專業專長。

三、專案組織

1.市縣學科指導小組

組長:蔡x(xx中學)副組長:王xx(xx僑中)

2.學校學科實驗組

①xx中學專案小組

專案組長:計xx

②文西中學專案小組

專案組長:曾xx

③龍樓中學專案小組

專案組長:符x

四、研修流程

(一)研修流程設想

分三步走:課程團隊提出問題——實驗學校落實研討、探索——課程團隊組織研討、總結。

1、課程團隊提出問題

擬定若干教學問題,讓學校選一個問題進行教學實踐研討、探索。

2、實驗學校研討

就某一問題如何進行教學,科組選定一個課例進行備課、上課,研究、探索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和模式。科組共同備課、磨課、評課,並跟蹤錄影,記錄文字資料,上傳市縣教研網(與省學科教研部落格頻道連結),供同行觀摩、研討。

3、實驗探索總結

課程團隊專家跟蹤備課、上課、評課,並做出指導;網上組織研討;撰寫實驗總結(實驗小組總結、學校總結、課程團隊總評)。

(二)研修操作設想

1、實驗時間

一學期安排8個周,進行具體的課堂教學問題的研討、探索。考慮期會考和期末考、節假日及學校相關教育教學活動,時間不宜定得過緊。具體為哪8個周,學校自定。

2、實驗內容

8個周,實驗學校的實驗科組要完成包括:確定研討的教學問題,選定實驗執教教師,集體備課、磨課,實驗教師上課,集體評課,小結反思,再集體備課、磨課,實驗教師再上課,集體再評課,實驗小組總結,學校實驗總結等。

另外,在實驗過程中,如果教師有了新體會或新發現,也應該及時記錄下來,作為後階段的實驗研討問題資源。

3、實驗操作

市縣課程團隊作專業指導,學校組織實驗科組進行具體的實踐、探索、總結。實驗操作的主體是學校,是實驗科組,是每一位參與教師。要努力做到:規範學科教研活動形式,提高集體備課有效性,促進學科教師經驗分享。

4、實驗裝置

各校要爭取備齊電腦網路、攝像機、照像機等實驗裝置。

5、實驗評價

實行三級評價:實驗科組自評、學校實驗總結、課程團隊總評。

6、實驗協同

xx中學、文西中學、龍樓中學三校要加強聯絡,學科組要多溝通。三所學校可以選相同的問題進行異地研討、探索,也可以是各校自主選題,利用網路平臺進行同行交流,形成區域內的協同研修氛圍。

7、實驗管理

市協同研修專案辦公室負責全面管理工作。市學科指導小組負責專業指導,學校實驗小組具體實施實驗教學探索。

市協同研修辦公室將利用中學教研室部落格(9201)進行網上管理。各實驗學校要在學校部落格上建立“協同研修實驗”欄目,與中學教研室的部落格連結。

五、實驗計劃

(一)協同研修主題

時間

研修主題

負責實驗學校

9月

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確立和達成

1、教學目標的制定

2、教學目標的達成

xx中學

講課人:吳多浩

時間:9月29日10:00—11:00

地點:張xx科學館一樓電腦室

10月

資訊科技課堂上有效的教學方法

1、關於講授法

2、關於任務驅動法

3、其他

文西中學

講課人:曾xx

時間:10月11日

地點:學校電腦室

11月

資訊科技課堂上教學活動的組織

1、關於分組活動

2、以個體為單位

龍樓中學

講課人:符毅

時間:11月5日

地點:學校電腦室

12月

資訊科技課堂上作業(任務)的佈置

1、大任務

2、小任務

3、教材上的作業與教師另外佈置的作業

xx中學

文西中學

龍樓中學

說明:

1、根據分工,各實驗學校每一週教研組活動圍繞問題進行,每位教師以教學設計,或觀點文章,或自己的課堂視訊片段的方式,在網上呈現(省站和市縣站),每週每人要上傳一份;

2、各實驗學校根據安排要組織一次現場研討活動,綜合大家的研討結果,至少要有一節現場課加討論(要拍攝視訊)的形式,活動結束後,市縣學科團隊要總結和整理觀點,對本次現場活動進行評價。省學科團隊成員將派教師參加各市縣的現場活動;

3、根據各市縣的研修情況,省學科團隊每月組織一次線上研討(在省站上),總結大家的觀點;

4、每個月市縣要對各學校的研修情況進行檢查、在網上公佈,省學科組要對各市縣的研修情況進行檢查、在網上公佈。年末,省裡進行總結表彰。

技術方案 篇3

研修物件:實驗學校全體教師

研修內容:

“為用而學、為用選學、承前啟後,走向實踐應用和校本研究”是20xx中國小遠端研修的新特點新要求,為使具體人解決具體問題的技術應用真正成為遠端研修的出發點和歸宿,運用到我們的研修方案中,其具體要求如下。

一、研修前全體學員要做好個人研修任務規劃

請各位老師進入研修網思考本人“用技術改變教學”的所學和所用,填報《技術應用任務單》,做好個人研修任務規劃,然後依據自定的技術應用任務選課,並始終圍繞《技術應用任務單》的規劃,圓滿完成今年的研修任務。《技術應用任務單》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

1.描述自己參與研修後的技術應用指向及期望結果;

2.實現技術的教學應用,自己需要解決的困惑和問題;

3.本人對學習內容的選擇和所需要的專業支援;

4.新學期本人作業設計應用的初步打算和安排(大致的教學課題、教學周次等)。

研修安排和模式

20xx中國小教師遠端研修分為暑期集中研修(25學時)和開學後分散校本研修兩階段,集中研修任務完成後,新學期校本研修要在學期末完成並做好以下工作:

1.新學期校本研修主題要與集中研修設計性作業一致,設計性作業的應用實踐應作為各學校新學期主要的校本研修活動予以重視,精心做好安排。

2.新學期各校要組織教師親歷技術應用作業的實踐與反思完整過程。這個過程一般包括技術作品設計應用的“實踐與觀察”、應用過程與結果的“分析與發現”、實踐研討與反思後對設計作品的“調整與完善”等環節。各研修組擬按照這“三環節”做出校本研修計劃安排,對校本研修14個學時進行合理分配。每位參訓教師要將個人實踐應用三個研修環節生成的資源提交到平臺。提交材料主要包括:內含設計作品應用的教學設計(教案)、教學應用實錄(涉及應用的視訊或文字片斷)、課堂觀察報告或聽評課記錄、實踐後設計作品的調整修改及附上對修改的說明與反思等。

3.各研修組要選擇一個本組的技術應用優秀案例設計,以“技術應用”為主題,開展至少一次全組協同磨課。在研修方式上,採取線上線下混合式課例研究或常規教研方式均可。現有的研修分組已經平臺確定,為了方便平臺對應用實踐與研究的跟進反饋,校本研修不宜打亂現有的研修編組。

4.要將校本實踐應用列入成果的最終評價。即設計作品評選應該是實踐後經過調整與修改、並附有修改說明與反思的設計作品。

研修管理

要落實集中研修後校本研修的地市、學校的主體責任,做好校本研修階段的跟進指導與管理工作。要把技術作品應用的實踐研究任務和責任分解落實到指導教師、組長和學員。指導教師要承擔指導與督促各研修組制訂校本研修計劃,用親自參與(至少一個研修組的研修活動)和《學習園地》等方式進行跟進指導;研修組長要主持本組的實踐應用研究,確定研修方案和安排,小組研修要確定相關教學課題和上課老師。

考評機制

對組內教師要進行每週考評,每月抽查。學期末彙總,統一考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