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發展方案

來源:文萃谷 1.73W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才發展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才發展方案

人才發展方案1

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現狀

企業核心競爭力本質上是結合戰略、人才、管理、技術等基礎上形成的保持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能力,獲得人才優勢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企業為了獲取人才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往往會選擇大規模的外部招聘,以滿足人才的需求,而忽略了內部人力資源的培養和選拔、導致了人力資源部門面臨這樣的難題:一方面,外部招聘的員工由於缺乏對企業文化和業務狀況的瞭解,難以在短期內發揮其所在崗位的組織效能,並且外部招聘新入職的員工忠誠度較低,可能會進一步導致企業人才的流失、

另一方面,在企業的內部員工看來,他們的能力積累和提升被上級和企業管理者所忽視,極有可能挫傷內部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員工難以看到自己職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與上升空間,從而影響企業人力資源的穩定,這樣的企業對於人才恐怕很難有長久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在於人才使用和培養機制方面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企業軟環境、在中國這個講究“人情關係”的社會氛圍影響下,有部分員工認為,企業人員的引入和晉升大部分依靠與領導的關係,形成了員工之間缺少信任,甚至因利益相爭而導致內部人際關係緊張;此外,“大鍋飯”的傳統思維,也導致不少員工缺乏動力、不思進取、

第二,缺乏長遠人才培養規劃、通常企業中主要靠員工的“師帶徒”模式或自己邊摸索邊學習培養工作技能,缺少高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的知識的更新與補充、

第三,如今科技資訊發達,職場生力軍多為80後、90後大學畢業生,這一職場人群心眼活、想法多、膽識大、企業在管理人才的過程中,80後、90後常由於新入職場不受看中而跳槽、一旦,企業人才流失,後備人才培養不足,則會出現人才青黃不接,甚至出現人才危機、

所以,關注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的培養和選拔,建立企業內部後備人才梯隊管理機制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如何留住後備人才

後備人才問題是當今企業面對市場競爭與未來發展的關鍵問題、如何用好新生員工與如何把新生員工培養成優秀的後備人才,是這個問題的癥結所在、企業要想能夠百年長青,需要不斷地增加新鮮血液,並擁有培養優秀接班人才的良好機制、

1、招聘遵循“最適合”原則

在開展招聘工作的過程中,對於人才的引入既要考慮企業現狀及發展需要,又要考慮人才自身的需求,綜合各項主客觀因素,選擇人才,講究適用、匹配原則、的人才不一定最適合企業現階段崗位的需求,只有適合本企業、本崗位的人才,企業才應該聘用、

2、良好的工作環境

良好的工作環境是穩定和平衡員工心態的重要條件、對於人才來說,輕鬆愉悅工作的環境、可以接受下屬建議的上級、患難與共的同事也許比任何事物都重要、

3、適度的成就感

企業要使人才感到值得留下,並且甘願付出他們的才華與智慧,就必須給予能幹的員工更多的機會,給予工作成績優異的員工應有的收穫與報酬、

4、知人善用

給有能力和發展的員工更大的發揮空間,是讓員工心存感激的良方、有了這種感激做基礎,就不必擔心員工會離開了、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和歸屬感,長久以來都是留住人才的好辦法、

三、後備人才培養模式

企業後備人才包括管理型與技術型兩大類,其培養模式也不盡相同、

1、管理型後備人才的培養機制

(1)管理培訓生計劃、是企業對經過篩選的、富有管理潛能的一批新員工,採取系統的、專門的培訓、輪崗、導師輔導等培養措施,迅速有效提升其管理技能和工作技能素質,並逐漸安排其進入企業管理類崗位承擔管理職責、這種方式適合於急需人才的企業大批地培養新人、

(2)企業接替規劃、也稱“接班人接替規劃”,是企業通過內部人才評價與篩選確定、並持續關注那些可能成為中、高層崗位管理人才的高潛質員工,對其在工作技能和個人綜合素質上進行培訓與開發,通過內部晉升的方式,安排他們逐步接替企業重要管理崗位、

(3)人才加速儲備庫計劃、是從總體上為高管崗位發掘和培養高潛質的後備人才、通過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和任務,為這些後備人才提供學習的機會,加速後備人才的成長速度、通過設立領導力中心,崗位分析、模擬測試、觀察和評估、反饋和評估報告等四個步驟,對候選後備人才現有綜合能力與崗位所需要的實際能力進行全面對比,進而確定具體的培養計劃、

2、技術型後備人才的培養機制

(1)崗位技能培訓、分為崗前、在崗和轉崗三個階段、崗前培訓可以使新員工瞭解企業的歷史沿革和文化制度,掌握入職必須的崗位基本知識和技能、在崗培訓主要是明確各個崗位的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實踐知識、轉崗培訓則是當員工進行內部調動時,為適應新工作崗位而進行的培訓,以補充新知識、新技術、新能力、

(2)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要制定規劃,對年輕的技術人員通過培訓給其以深入基層的機會,學習一些與未來技術開發工作相關的基本技能;對於中老年技術人員,要不斷地更新知識,擴大知識視野,保持不斷創新的活力、

(3)建立技能鑑定制度、隨著培訓機制的逐步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術鑑定制度也應建立起來、有關鑑定內容、工種物件、證書發放以及主持鑑定的主體部門、監督部門及其資格認定、約束機制等也都應隨之完善、補充或修訂,實現用制度來規範技能教育、

四、後備人才培養計劃的建議

1、建立人才發展通道

企業應該為後備人才建立良好的發展通道,通過人力資源部門與員工個人的面談溝通確定其發展目標和通道,激勵員工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實現個人職位提升、通常,企業應為員工設定管理類和技術類通道,員工可依據自身崗位和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通道、

2、完善人才選拔機制

明確的選拔標準,包括企業文化的認同度以及與企業核心能力素質的契合度等方面、具體標準是針對各類後備人才的入庫標準,包括員工基本條件(學歷、經驗、年齡等)、知識、技能、能力素質、個人績效等方面、

3、完善培養管理機制

選擇合適合理的培養方法,包括培訓、輪崗、導師、掛職等方式、各種培養方式適用性也不盡相同,因此對於不同類別的人才企業應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培養、做好培養考核工作,對後備人才培養效果進行評價,明確後備人員能力提升情況,及時發現其在培養過程中的問題,通過面談溝通為後備人才確定新的培養目標、

4、完善人才退出機制

為保證企業秀或潛力的員工能夠進入後備人才梯隊進行加速培養,應建立合理的退出機制,使人才梯隊管理與企業內部選拔和晉升機制相對接,對後備人才產生良好的激勵作用、一方面,表現優秀的後備人才,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在企業出現空缺崗位時,可以獲得優先晉升的機會、當然,企業應建立並完善內部選拔和晉升機制,明確任用原則和任用標準,完善選拔任用流程,明晰相關責任人,保證晉升選拔公平、公正地進行、另一方面,對於表現較差的後備人員,依據後備人才梯隊淘汰機制進行淘汰、企業應制定合理的淘汰機制,以此充分調動培養物件的積極性、

人才發展方案2

一、目的

為認真貫徹集團人才發展戰略規劃,加快人才培養、使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制定有效的人才培養與開發計劃,合理地挖掘、開發培養公司戰略後備人才隊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隊,滿足公司乃至集團“十二五”發展規劃對人才的需求,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資本支援、

二、原則

堅持“內部培養為主,外部培養為輔”的培養原則,並採取“滾動進出”的方式進行迴圈培養、

三、人才培養目標

公司人才培養目標始終堅持“專業培養和綜合培養同步進行”的人才培養政策,即公司培養專家型的技術人才和綜合型的管理人才、專家型的技術人才指在某專業領域內掌握較高技術水平的人才,綜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單位或本部門工作領域具備全面知識,有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四、人才培養組織體系

公司建立“統分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職能部門和生產單位及專案組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負責人才培養物件的初步甄選和人才培養計劃的具體實施,人力資源部作為公司人才培養的組織協調部門,負責人才培養規劃、人才甄選標準和程式的制定、培養物件的確定和培養計劃的統籌安排、

五、主要內容

本方案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人才培養體系的構成、人才的甄選、人才培養模式、人才的培養方法、人才的淘汰與晉升、

(一)人才培養體系的構成

公司人才培養體系由“啟航工程計劃”、“育英工程計劃”、“菁英工程計劃”、“卓越工程計劃”四個部分組成、由這四個部分共同構成公司戰略人才庫、

1、啟航工程計劃:該計劃旨在對有上進心、樂於學習、積極進取的新入職大學生的培養,使其逐步成長部門技術骨幹、業務骨幹、

2、育英工程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對公司現有的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優秀班組長進行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為各車間或職能部門及生產單位負責人、

3、菁英工程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對公司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核心技術人員及中層管理人員進行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為公司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為公司後備崗位儲備人才、

4、卓越工程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對公司現有的後備幹部和技術帶頭人的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為全面的人才,為公司今後的戰略擴張作好準備、

通過上述四個計劃,逐步將培養物件培養成為關鍵崗位繼任者和公司後備人才、關鍵崗位主要指公司根據當前或根據未來發展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級和高階崗位、後備人才主要是指公司因應未來發展變化而儲備的一些可替代高階崗位的人才、

(二)人才的甄選

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科學測評,慎重地甄選,選拔出真正具有領導或專業潛質的後備人才,以樹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晉升理念、

1、甄選條件:進入人才培養隊伍的員工必須是大專以上全日制學歷,一年以上工作經驗,能夠勝任現有崗位工作,有強烈進取精神,有一定的'培養潛質、

2、經過職業生涯規劃、科學測評,由部門或生產單位推薦、

3、由人力資源部根據甄選條件篩選人員名單,然後由公司領導批准入選人員名單、

(三)人才培養模式

為適應不同崗位的需要,結合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公司對人才採用下列兩種培養模式:

1、複合型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公司採取寬口徑培養模式,即採用:一線輪崗工作(不同系統)時間為一年;掛職鍛鍊從副班長到班長(不同車間或部門)時間為一年;掛職鍛鍊從車間副主任到主任(不同車間或部門)時間為一年;掛職鍛鍊從中層副職到正職(不同部門)時間為一年;培養期間採用繼續教育+內外培訓+雙師培養制+分段式多模組培訓體系、

2、專業技術及業務管理型專才,以專業技術為主線進行叉培養模式,即採用:專業或業務領域內輪崗+專案鍛鍊+內部指導+繼續教育+內外培訓模組訓練等多種培養方式進行培養、

(四)人才培養方法

為了保證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效性,公司對列入培養計劃的各級人員採用不同的培養方式,按照“技術、能力、素質”協調統一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綜合素養教育的基礎上,以提高大學生的技術素養為目標,以培養學員的技術創新能力為重點,努力培養“適應公司發展需求,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創新性”的應用人才、

1、入職開始跟蹤管理:由人力資源部組織各部門單位負責,定期跟進大學生工作的進展情況、入職2周的脫產軍訓、培訓;現場流程培訓;跟班鍛鍊;年終優秀選拔、

2、建立保障機制,為大學生快速成長搭建平臺、啟動職業生涯規劃,為了讓各專業大學生看到發展的希望和潛力,安心留在企業施展才華,從20xx年起,啟動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工程,其有利於引導大學生確立人生奮鬥目標,充分發揮潛能,提高綜合素質,同時有利於組織選拔使用和培養適合崗位人才、

3、輪崗:前提必須勝任本職工作;公司不同部門間的輪換,主要是使其能夠熟悉不同部門、單位及各崗位主要職責和相互協調配合情況;由輪換期間部門或單位管理;輪崗週期原則上分為三個、六個月和一年三種,具體輪崗時間根據培養計劃及實際情況確定、

4、納入內部培訓師:為了滿足中層崗位所必須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以及知識自主積累總結能力,凡列入“菁英工程計劃”的必須根據公司《內部培訓師管理辦法》參加內部培訓師,並完成相應的講課工作、

5、加強培訓:內部培訓公司安排一系列的基礎培訓、技術培訓、管理培訓、能力提升培訓、素質培訓等多種形式;外部培訓安排到有色行業同類礦山現場培訓、參加諮詢機構組織專項培訓、提供技術交流機會,有計劃地選送到合作單位進行學術交流、參觀學習,取長補短,開闊他們的視野、

6、委培:根據專業、管理需要與高校和有色行業培訓機構合作,委託進行深造、培訓為半脫產和全脫產形式,畢業後報取得畢業證,公司給予報銷學費、入學通知前需簽訂委培協議,畢業後為公司服務10年以上、

7、雙師制:過去,以師帶徒、以老帶新、安排有經驗的同志擔任指導老師、表面上很重視,事實上這些師傅根本履行不了職責、在此基礎上考慮大學生剛踏入社會,充滿激情和動力,思想還未真正成熟,自律和心裡承受能力比較小,碰到挫折很容易產生想法、實施“雙師制”,即主要組織相關專業具有較高職業技能和較好職業道德的骨幹或比新入職學生早2年“學姐學哥”,班組長為目標責任人、沒有身份地位的差距,建立實習情況反饋機制,幫助指導大學生樹立職業理想,這樣讓大學生能迅速融入集體、切入工作、當掛職鍛鍊到車間主任階段期間,安排廠級領導一帶一專人負責指導、管理、考核、

8、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在每一段鍛鍊期間安排有設計性、研究性的內容,面向生產執行存在複雜疑難課題、技術攻關、例如去年在xx鍛鍊的xx公司xx、xxxx,在生產技術部副經理帶領下,進行爆破引數優化專案和凍土爆破專案研究,經過分析討論提出方案,開展研討,選定試驗爆區,通過爆破效果分析各項指標,確定優化引數,開展專項爆破試驗,最終試驗成功解決了大塊產出率和根底率偏高和影響鏟裝效率的問題、經北科大、設計院等專家認證達到預期效果,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

9、構建分段式、多模組、相互銜接方法:從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整體出發,在強化基礎訓練的基礎上,先壓擔子,後幫帶,先試用,後定職、按照“加強基礎、重視應用、開拓思維、提高素質”的指導思想;以“培養學員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建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分段式、多模組、相互銜接的培訓課程、

10、掛職管理能力提升:縱向逐級掛職,橫向多維度鍛鍊、基層一線班組長掛職階段,主要是自我完善,豐富知識和積累工作經驗、同時,要以身作則,勇挑重擔,辦事公道更要顧全大局,鍛鍊職業道德素質、文化技術素質、管理素質,掌握計劃、生產、安全、裝置、成本等管理知識和技巧、掛職鍛鍊關鍵在第二、三階段,在車間主任和中層崗位上鍛鍊時,必須給予施展平臺,放開管理許可權,明確管理目標,獨立處理解決問題,嚴格按照計劃方案實施、

11、保障體系:師資隊伍結構人才培養基地以內部培養為主,現有經驗豐富的各專業兼職老師40名、其中教授級高工7名,首席工程師1名,高階工程師13名,工程師18名,高階技師1名、此外,基地還根據培訓需要聘請一些教授和教員,分別是國內高校和行業界高階技術人員,指導團隊進行創新教育,科學研究、技術訓練、使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

12、增強企業凝聚力: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業餘文化生活,滿足青年人才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組織各種演講、書法、籃球比賽和技能比武,積極參加公司舉辦大型文體活動、

13、考核體系:考核分為季度考核和年度綜合考核、季度考核:學員要有工作小結及自我評估改進意見、指導老師和主管負責人對其評價、年度綜合考核:採取“三結合”方式,即結合工作總結進行民主測評、帶班指導老師,輪崗單位或部室負責人的意見進行評分、

按照人才培養體系四個部分,不同培養時期,不同的層次,分別制定不同考核指標;考核主要測重於思維能力、專業素質、個人特質、綜合能力,同時著重參考其工作業績、

綜合考評採取問卷打分方式,分別由帶班指導老師、民主測評、輪崗單位負責人進行打分,然後按照30%,30%,40%的比例計算出加權得分、以此得分作為衡量綜合考評結果的依據、

(五)人才的淘汰與晉升

為了保證公司人才培養規劃的有效實施,促進公司人才積極進取的精神,公司人才將實行動態管理,每年根據考核進行調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條件的人員,並吸收新的優秀人才加入、

1、淘汰:根據年度綜合考核結果,考核評為不合格的淘汰、評為基本合格的在原掛職崗位繼續鍛鍊,連續兩年評為基本合格的,經人力資源部確認沒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將不再作為公司人才進行培養、

在培養過程中,未按本實施方案要求程式參加培訓的或外委培訓不簽訂培訓協議的,違反公司員工管理辦法的,經人力資源部確認不再作為公司人才培養、

公司將根據《培訓管理辦法》對各層次人才的培養進行評估,在評估過程中凡不配合評估工作的個人,人力資源部將根據具體情況考慮淘汰出局人才管理庫、

2、晉升:根據年度綜合考核結果,評為合格的晉升一級掛職鍛鍊、另外,當公司出現崗位空缺時,將優先從公司人才庫中選拔適合人選,或集團公司選拔人才時優先推選、

人才發展方案3

一、背景

根據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08級新員工,組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新團體、但是,由於剛進入公司不久,及員工的性格和潛力等方面的差異,大家的優勢並沒有到達化發揮,工作潛力沒有充分展現出來,用心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計劃開展公司企業人才培養方案,透過一系列的'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用心性和展現員工的才能,實現公司人力資源的優勢互補和有效利用,進一步增強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個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目的

1、透過鼓勵機制,調動員工的用心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透過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發揮員工的才能,到達人力資源利用的化;

3、透過合作機制,讓員工在與本部門員工或其他部門員工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進一步提升自我、

三、實施方案

1、引入競爭機制、每月評出“公司標兵“及”優秀小組長“一名,並頒發紀念品、

2、在全面發展員工各方面潛力的基礎上,根據員工本身的優勢,重點培養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資管理方面,組織潛力方面,及創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強團隊精神、不定期的部門餐會,戶外活動(體育運動),部門小聯誼及與其他部門的聯誼等,進一步增強員工的團隊精神、

4、員工參與制、多讓員工參與到一些條例或者重要事項的商討過程中,充分思考員工的意見,讓其更好地關心本部門及整個協會的發展、

人才發展方案4

1植物保護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和應用情況

1.1植物保護是保證農業增產增收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

技術支撐據統計,我國由於有害生物(病、蟲、草、鼠害等)造成植物生產的損失約30%,植物保護作為一項重要的技術措施,在保障農業生產穩定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為農業生產與自然生態環境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關係,所以農業生產一定要根據環境與有害生物的相互關係,採用適合的植物保護措施來保證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把有害生物造成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使農業生產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植物保護工作的目標必須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緊緊圍繞農業可持續發展;植物保護工作關係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公共安全,更關係到農業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植物保護工作在我國農業發展的各歷史階段都發揮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其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具體表現在:一是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二是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三是推動了農業科技進步;四是初步形成了與農業發展基本相適應的植保體制和機制;五是保障了生產和生態安全。

1.2植物保護技術措施的研究和應用

我國自從第六個“五年計劃”開始以來,一直把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列入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由農業部組織國內科研、教學單位等眾多的科學家參加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協作攻關研究。最初是以每個有害生物(病、蟲、草等)為防治物件,逐漸發展為以每種作物的有害生物(病、蟲、草等)為防治物件,在多年的研究過程中取得了很多有價值的成果,對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和農業增產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八五”到“九五”這期間又進一步完善了已有研究成果,發展為以特定生態區的特定作物組建多種有害生物防治體系,通過示範大力推廣好的單項技術。從深度、廣度及規模都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為從理論上深入研究有害生物的災變規律。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展了糧棉主要病蟲害的災變規律和防控技術的基礎研究,從有害生物的發生發展規律、致害因素、生理生態機制、有害生物與寄主的互作到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如在棉鈴蟲、麥蚜、小麥條鏽病、稻瘟病的成災機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有害生物的持久控制提供了科學依據。近年來,綜合防控措施中的利用抗性品種和使用化學農藥防治有害生物在保證農作物穩產高產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據初步統計,每年利用抗性品種和使用化學農藥防治平均減少農作物損失20%,許多重要作物的病害,如小麥鏽病、小麥赤黴病、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等常給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由於生產上利用了抗性品種,這些病害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別是由於種植結構的調整,病蟲草害等問題日益突出,利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草害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如蔬菜的霜黴病、灰黴病、疫病和果樹上的一些病害,都主要是靠使用化學農藥得以控制的。更可觀的是除草劑的應用不但解決了雜草的危害,更是解放了勞動力,不但帶來了經濟效益,也帶來了社會效益。

1.3在農業生產中如何加強植物保護工作

首先,加強領導,健全機構,確保植保工作有序開展。各地已基本形成植物保護工作網路,每個省或直轄市都設有植檢植保站,各地區在農業總站裡也設有植保科(室),縣、鄉級也有植物保護工作人員。其次,加強培訓,普及植物保護知識,把植保培訓班辦到田間地頭,辦到農民的家裡,使每個農民都懂得植保知識並能掌握基本的植保技術措施。再次,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防控和預警體系,做好預測預報工作。總之,植保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公益性防災減災事業,各級政府應該要加大資金投入,保證開展植保工作必需的實驗裝置、辦公場所和經費,充分發揮植保工作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2新時期對植保工作的要求

綜合防治(IPM)是我國控制農作物有害生物的長期有效措施,即“運用各種綜合技術,防治對農作物有潛在危險的各種有害生物。”這對合理使用化學農藥、減少環境汙染起了積極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就其本質而言,其指導思想仍是以針對有害生物防治物件設計的。因此,新世紀要想擺脫人類的根本困境,遏制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在植保模式上務必有個新跨越,即以植物生態系統群體健康為主導的有害生物生態治理(EPM)取代現行的有害生物綜合治理(IPM)。EPM強調維持系統的長期穩定性和提高系統的自我調控能力,在管理的基礎上維持生態的平衡,防治手段以生物防治為主。EPM概念有利於發展可持續的植物保護。對新時期的植保工作,要牢固樹立植保工作新理念,一是公共植保理念,就是把植物保護工作作為農業和農村公共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植物保護工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植物保護工作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檢疫和農藥管理等本身就是執法工作,屬於公共管理;農業生產上許多重要農作物病蟲都具有遷飛性、流行性和暴發性,其流行規律的監測和防控技術的應用需要政府統一組織甚至需要跨區域的統一監測和防治;如果病蟲害和檢疫性有害生物監測防控不到位,將會對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必將會危及國家糧食安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應納入公共衛生範圍,作為農業和農村公共服務事業來支援和發展。二是綠色植保理念,就是把植保工作作為人與自然和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其對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保障和支撐作用,植保工作就是植物衛生事業,要儘量採取生態學控制、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在化學防控上要儘可能選用低毒高效農藥,應用先進施藥機械技術,減少殘留、汙染,做到安全用藥,生產出“綠色產品”;植保工作還要防範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和傳播,確保環境安全和生態安全。

321世紀植保工作迫切需要高素質植保人才

現代農業正朝著高新技術方向發展,農業是現代生物技術應用最廣闊的領域,隨著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從理論、方法、技術手段上加速更新了傳統的農業科學,現代農業科學在學科分化、分工與更新同時,將走向新的綜合與聯合。植物保護學科的發展也必將跟上新的技術發展需要,要把現代生物技術、資訊科技、計算機技術、遙感技術等迅速溶入植保領域,以實現植物保護的產業化和商品化。要達到這些目標,必然急需一批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素質的科研、開發、推廣、管理的植保人才;需要一支從事植物檢疫、植物有害生物測報、防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農資營銷的高效、開拓、創新的人才隊伍。我國是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較嚴重的國家之一,病蟲害常見的種類有1600多種,是影響我國種植業發展的重大制約因素,平均每年因病蟲損失糧食3000萬t,棉花接近100萬t。因此,加大對農作物病蟲害控制,對我國種植業持續穩定發展意義重大。這不僅需要開展農作物重大病蟲成災機理和調控基礎研究、開展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和調解機制研究,加強植保技術理論與實踐研究,更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植保科技人員隊伍。

4植物保護學科建設規劃與人才培養方案

4.1學科建設規劃

4.1.1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對學科建設進行認真的規劃制定出長遠的發展規劃和切實可行的近期發展目標,走內涵發展之路。對目標任務進行細化分解並以相應的措施加以監督,以確保各專案標任務落到實處。4.1.2加強專業課程教師隊伍建設將幾年來一直從事植保專業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員集中到植保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上來,同時,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繼續引進高職稱高學歷的人才,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選送中青年教師到知名院校作訪問學者,以增強中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鼓勵符合條件的中青年教師到地方市縣掛職鍛鍊以增加社會經歷及實踐能力。有計劃引進教師,以改善師資隊伍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從而形成一支年齡、學歷、學緣、技術職稱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4.1.3加強專業課程建設強化專業主幹課程,將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驗課和實踐課進行合理佈局,保證專業課程設定的方向性、連貫性、科學性和有序性。做到“課堂教學與創新意識培養相結合”,“基礎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綜合實踐與就業單位相結合”;“畢業論文與導師科研相結合”;“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與創業教育相結合”。4.1.4積極加強專業課教材建設和科研立項工作儘快提升本專業的學科地位和科研能力,在選用人才上很下功夫,多出有較高理論水平和社會應用價值的科學研究成果。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與聘請著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不斷更新觀念、拓寬思路、收集資訊,掌握植保專業的發展現狀,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與科研能力,努力追趕國內國際植保專業發展的前沿水平。

4.2人才培養方案

4.2.1確定思路植物保護學科作為農學門類中4個與種植業有關的`一級學科之一,具有明顯的跨學科特色。它與農學門類中的作物學、園藝學和農業資源利用等一級學科有密切的聯絡。它與生物領域中的大多數二級學科,如動物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生態學、分子生物學以及工學中的化學工程與技術等學科也有著密切的關係。植物保護學科屬於生命科學範疇,它與其他學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關係。它的發展既積極、合理利用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同時又不斷豐富和發展生命科學的內容。植物保護學科中植物病理和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2個二級學科分別在巨集觀和微觀上研究病蟲等有害生物與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探討病、蟲致害機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機理,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論和技術基礎。當前有害生物與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成為植物保護學科中的新興領域,形成了以識別、訊號傳遞和防衛基因表達3個環節為主的理論體系。而農藥學二級學科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有力的武器,它以傳統化工產品為基礎,在新產品研製和農藥的使用方面更加重視吸收有害生物與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進一步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新產品,對有害生物治理和綠色農業的發展將發揮更大的作用。4.2.2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植物保護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林業、海關及其它相關部門從事植物保護方面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應用型高階專門人才。在教育層次上分為科學研究型、技術推廣型、生產經營型。4.2.3培養要求畢業生應掌握植物保護工作所必需的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生物科學和農業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鑑定、識別、監測和控制的方法與技能;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獲取相關資料的基本方法,並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備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基本知識,瞭解農業生產和植物保護學科的科學前沿與發展趨勢;熟悉與農業生產和植物保護相關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獨立獲取知識及資訊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4.2.4專業特色側重有害生物綜合治理,以“生物防治,綠色植保”為主線,突出生物安全保護,形成綜合性大學農學學科的辦學優勢。結合黑龍江省有害生物發生的特點和生產“千億斤糧食”、建設生態大省的契機,辦出學科和專業特色,在省內發揮重大作用,並逐漸在全國佔有一席之地。4.2.5培養模式本專業採用“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的模式培養學生,側重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緊跟社會發展需求,實施“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個性差異,注重學生的學術水平、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4.2.6教學要求(1)理論教學環節:通過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等專業課程的講授,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把最新理論、最新成果展現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奠定基礎。(2)實踐教學環節:通過通識實驗課和專業實驗課等課程的設定,使學生掌握實驗基本操作技能並提高綜合能力。通過設計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和實習等環節,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科研能力並對農業生產有基本的瞭解。(3)創業教育環節:通過設定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食用菌栽培等創業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使學生獲得初步的創業知識及經驗。

5植物保護專業未來發展思路

5.1符合農業發展趨勢,明確發展目標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出路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一是不斷增加糧食產量和改善品質;二是有效控制生物災害、減少損失。科學合理地控制糧食作物的生物災害是我國植物保護研究任務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新時期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的研究和防控工作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一是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耕作制度變革,農作物有害生物發生危害規律更加複雜多變,這為植物保護基礎理論研究提出了許多新課題。二是隨著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的融合,農業外來生物頻繁入侵、植物疫情事件不斷髮生,這對植物保護科技工作提出了許多新挑戰。隨著國際市場的融合和交流合作的頻繁,外來生物入侵我國的風險日益加大,2015年中央一號檔案明確提出加大防範外來有害生物力度,保護農林業生產安全。三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食品安全備受關注,這對農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控策略和技術措施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因此,植物保護專業的發展要符合農業發展大趨勢。

5.2淡化專業界限,拓展發展空間

植物保護專業本來是屬於植物生產類一個技術環節,植物保護專業將緊密地融合到植物生產的育種和栽培管理等具體的實踐環節中去,現在農業的發展將需要全面的掌握生物技術、資訊科技和植物生產原理及方法的專門人才。植物保護作為一項專門技術將更多的採用生物技術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如通過基因工程技術以某種菌或植物病毒為載體,把目的基因插入載體,通過菌或病毒感染植物,使目的基因整合到受體植物的DNA上覆制和高效表達,還有抗病、抗蟲、抗除草劑育種等都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得以實現的;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通過花粉粒作為外植體進行培養,獲得植株的單倍體,利用單倍體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培育出新的、高純合材料,從而誘導、篩選出具有抗性的植株;微生物發酵生產的抗生素已在植物保護上的廣泛使用,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井岡黴素和阿維菌素生產國,井岡黴素是防治水稻紋枯病的當家農藥。分子生物學技術在對有害生物進行診斷、檢測和鑑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採用的方法主要有由ELISA衍生出來的血清學方法,由PCR衍生出來的核酸檢測。總之,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為從根本上保護植物,解決環境問題提供了無限的希望。

5.3豐富植物保護內涵

傳統的植物保護研究的物件是影響植物正常生長髮育的有害生物,研究內容是它們的生物學特性、發生發展規律、預測預報和綜合治理等措施。而實際隨著植保科研和技術的發展應該是從生態學、分子生物學角度揭示有害生物與植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研究可持續調控技術,以“安全、環保”的生態抗災、生物控害、物理防治、作物抗病蟲品種等技術為主體的“綠色植保”必將替代傳統的單一依靠農藥防治手段。為了改善植物保護環境條件,扭轉土地環境退化趨勢,必須依靠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生態農業。對於植物保護工作來說,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最後達到一種病蟲害在可接受範圍,使作物在自然生長的情況必然要脫離農藥的使用,於是必然脫離了所謂的現代植保技術。

參考文獻

[1]王嘉啟.生物技術在植物保護中的應用[N].科技創新導報,2012(13):13-143.

[2]姚安慶.植物保護專業的發展方向及其人才培養方案的理論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04,1:51-52.

[3]車先禮.山東省植物保護科技人才需求變化與培養模式的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05.

[4]趙志鴻.農業工程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1998(11).

[5]樊東,趙奎軍,張偉,等.新世紀植物保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2,3.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