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15篇

來源:文萃谷 1.7W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15篇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1

教學內容:

課本第8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欣賞、操作、交流等活動,發現圖形中的一些簡單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

3、在探究規律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感受到規律能創造美,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圖形排列的.簡單規律,掌握找規律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表述發現的規律,並會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利用比賽,感知規律

記憶比賽:男女生分別記憶兩組資料,得出有規律的好記,沒有規律的不好記。得出規律的重要性,引出課題:找規律。

二、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數學小精靈聰聰聽說我們學習找規律,也來到了這裡。他告訴我們一個好訊息。說呀,在這春暖花開、春暖花開的季節,光明國小一一班的小朋友去公園聚會了!他們把會場佈置得可漂亮啦!同學們又蹦又跳玩得可開心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麼?

生:小朋友、燈籠、彩旗、小花。

首先研究裝飾物是怎麼排列的。

三、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彩旗是怎麼排列的?(黃紅、黃紅)

我們就把這一面黃旗和紅旗看作一組。(板書:一組)

2、接下來講解小花、燈籠的排列方式。

3、小朋友隊伍的排列。

小結:像彩旗、小花、燈籠和小朋友的隊伍,都是按都是按順序為一組,一組一組重複排列的,而且至少要重複3次,像這樣的排列我們就說它是有規律的。

四、學以致用,擺出規律

小組合作,作品展示。

五、智力闖關,應用規律

六、聯絡生活,找出規律

七、情感教育,總結本課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2

一、教師自我介紹。

1、靜聽上課鈴聲,養成良好預備習慣(教師提前1分鐘,面帶微笑走上講臺。)

師:親愛的小朋友們,再過一分鐘,我們就會聽到上課鈴聲了,讓我們靜靜地等待吧。(孩子們靜靜地傾聽。)

鈴聲響過,師:這就是上課鈴聲,多響亮呀,它告訴我們:上課啦,上課啦,小朋友們坐好啦!身子快挺直,小手快放好,眼睛看前方,小嘴不吵鬧。(教師示範,表揚做得好的孩子)

師:小朋友們可真聰明,一聽就懂,一學就會,坐得多端正,聽得多專心,對啦,鈴聲響起來,我們的心兒靜下來,笑容露出來,快樂的學習開始啦!

2、通過識字,進行教師的自我介紹。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是數學老師。(故作神祕)想不想知道我叫什麼名字?我的名字裡有三個字,我把它寫在黑板上。(一筆一劃寫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這就是漢字,讀什麼呢?不認識?沒關係,我只要給它註上拼音,你們就知道讀什麼啦!(在名字上註上拼音)請幾個小朋友讀一讀。小朋友的拼音學得不錯呀!知道老師名字的小朋友舉手,都知道啦?真了不起!不過在我們中國,為了表示對長輩的尊重,我們不能直接喊長輩的名字,老師也是你們的這個長輩,你們平時應該怎麼和我打招呼呢?(孫老師好!)真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師生互相打招呼,例如:展鵬鵬,你好!孫老師好!)

3、教師展示自己的特長,給學生留下好的.印象。

師:孫老師和小朋友們一樣,平時也有很多愛好呢,請小朋友來猜猜看,老師喜歡什麼?(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點,畫一些簡單的符號。例如書(愛看書,說說自己看書的故事)音符(喜歡音樂)漂亮的字(愛好書法)

師:我還喜歡什麼呢?對啦,孫老師最喜歡小朋友們!小朋友們,願意和孫老師交朋友嗎?呀,我真是太高興啦,我多了那麼多的朋友啦!那你們願意跟著孫老師學本領嗎?好的,朋友們,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努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把自己變得更棒!

二、熟悉校園,班級,激起學生成為國小生的自豪感。

1、歌曲引線,讓學生體驗成為一名國小生的自豪。

師:現在,讓我們來聽一首歌,會唱的小朋友可以跟著唱。小朋友們的歌聲裡充滿了快樂,你們為什麼會這麼高興呢?是呀,我們現在已經從幼兒園畢業了,上國小啦,我們有一個新的稱呼,叫——國小生。開心嗎?老師祝賀你們!(很莊重很認真地)成為一名國小生,就會學到更多的知識,會寫字,會看書,會許多許多本領,多了不起!誰來神氣地說說這句話:我是國小生!(你來說,多自信的國小生!我真喜歡這位國小生!)一起說說。,

2、知道學校名稱、班級名稱以及所在位置。

師:小朋友,我們的學校叫什麼名字呀?(出示學校圖片,教師講解:位置,功能)我們是幾年級幾班呢?我們的教室在哪兒?

3、填寫表格(拼音)。(反面印兒歌)

學校:奎屯市三小

姓名:

班級:

教室所在位置:南一樓

我的老師:孫老師

(請幾名小朋友上來讀讀自己填寫的內容)

三、上下課基本規則訓練。

1、學習《上下課》兒歌。

上課下課歌

上課鈴響,快進課堂。下課鈴響,不慌不忙。

坐姿端正,專心聽講。做好準備,再出課堂。

積極動腦,發言響亮。走路輕輕,入廁及時。

自覺做好,人人誇獎。遊戲文明,爭做榜樣。

師: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國小生,上下課應該怎麼做呢?我們來學習一首兒歌。

2、解讀兒歌要求,細化上下課的規範。(注意時間安排,來不及可留待下節課再進行,切忌匆忙,每個規範要訓練到位,在進行下個規範的訓練)

下課鈴響,及時上廁所,課間不在走廊裡追逐打鬧,做好下節課的準備工作,書本文具擺在什麼位置,上課怎麼站立和老師打招呼,舉手發言姿勢、下課和老師再見等方面的要求。

四、總結。

師:小結:小朋友們,我們是國小生啦,我們的學校又大又漂亮,有美麗的花壇,乾淨的操場,寬敞的教室,還有可親的老師,可愛的小朋友,喜歡我們這個大家庭嗎?讓我們相親相愛,在這個大家庭裡開心地學習、生活吧!

其他要注意訓練的要點(可選用,時間允許的話,可加入第一課時):

一、小朋友簡單自我介紹(讓孩子們互相認識,知道這是一個受歡迎的新集體。)

二、知道養成正確的讀寫姿勢才能保護視力,初步學會正確的讀寫姿勢,初步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讀書看書姿勢,握筆姿勢,坐姿,站姿)

三、繼續進行坐姿訓練、聽課發言常規訓練、課前準備和下課時的常規訓練。

訓練要求:

1、坐姿要求:小手平方桌面(右手在上),雙腳平放地面,腰背挺直,眼睛看著黑板或老師。

2、聽課發言要求:聽課要專心,坐姿端正,不能教室裡隨意走動,不能同桌或邊上的小朋友隨便講話,眼睛跟著老師轉。別的同學發言,要認真傾聽,如果有話要說,要先舉起右手,得到老師的同意,起身,向右或向左輕移一步,站到凳子旁邊,雙手自然垂肩,腰背挺直,發言要響亮。

3、課前準備和上課規範訓練要求:根據課表安排,拿出相對應學科的課本、作業本以及文具,按大的在下,小的在上的順序整齊地擺在課桌的左上角(或右上角),動作要輕。師生問好,學生站姿參考發言時站立要求,坐下立刻端正坐姿。

4、下課訓練要求:老師說下課,小朋友們再見,小朋友起立,說老師再見。然後輕輕收好課桌上的東西,把下節課要上課的課本文具輕輕擺好。輕輕走路,輕輕說話,及時入廁,安全遊戲。

5、路隊訓練要求:安靜,快速,整齊,和前面小朋友對齊,不能走到隊伍外面,上下樓梯靠右行走,不能推擠。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3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第2頁~第5頁。

〖教學目標〗

1、初步經歷從場景圖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2、初步經歷運用點子圖表示物體個數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和一一對應的思想;

3、初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事物,滲透應用意識;

4、在他人的幫助下,初步體會數學的意義與樂趣。

〖教學重點〗

初步經歷從場景圖中抽象出數再用點子圖表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按順序數數的方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談話:1、小朋友,今天我們第一次上數學課,請大家想一想,你認為數學課會學一些什麼知識呢?

2、說得真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數數的知識。

小朋友,你有幾個手指頭?你們會從1數到10嗎?數數看。

3、同桌互相數數。

這節課老師要帶我們班小朋友到郊外遊玩。

學生閉上眼後再睜開雙眼的同時,課件出示郊遊情境圖:郊遊圖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學生對於第一節數學課,以郊外遊玩作引子,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從上課開始便能全心投入,進入一個學習狀態]。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初步感知

(1)提問:這是什麼地方?在郊外,你看見了什麼?

分小組交流後集體交流

(2)描述:藍藍的天空中有飄蕩著朵朵白雲,在燦爛的.陽光下,鳥兒展翅飛翔,風箏快樂的飛舞,綠樹成蔭,小兔子、小青蛙歡快的歌唱,鮮花怒放,這裡的景色可真美啊!

[情感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聲情並茂的語言渲染,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深切體驗教師的可親,課堂的可愛]。

2、數數交流

(1)提問:郊外有好多東西,你能數出它們各有多少個嗎

(2)學生先自己數一數,再數給同桌聽。

(3)選幾名學生做嚮導,帶領其餘小朋友按順序數數。

3、總結方法

(1)展開討論:怎樣數數才能又對又快?

分小組討論後集體交流

(2)小結並強調:一個一個按順序數。(從左往右,從上往下等)

4、搶答練習

(1)提問:1個……學生接:1個太陽;2朵……,學生接2朵白雲……

課件演示:從主題場景中逐個抽取10幅片段圖

(2)自己看圖說圖意如:3棵大樹……

5、點子圖表示數

我們可以用一些最簡單的符號表示物體個數,你想用什麼表示?我們就用點子圖表示好嗎?1個太陽用1個點子表示(演示出現1個點子)

怎樣表示白雲的個數?為什麼?怎樣表示大樹、風箏的個數?你還有什麼想法?(讓學生充分地說)

探索:什麼物體的個數用7個點子表示?8個點子表示的是什麼?怎樣表示小鳥的個數?10個點子表示什麼?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找朋友

課件出示:

要求:把同樣多數目的用直線連線,指名學生邊說,教師邊用直線隨機連線。

2、練練點子表示數

課件創設情境:練習

[創設學生熟悉的景物情境,學得生動,練得有味]

3、數身邊的事物。

教師:教室裡有幾扇門?幾扇窗?幾盞燈?每扇窗上有幾塊玻璃?

你左邊這一行有幾位同學?你右邊這一行有幾位同學?……

過渡:小朋友,美麗的校園就是我們的樂園,讓我們一起到校園中去玩吧!(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校園)

找找數娃娃

美麗的校園藏著許多數娃娃,你願意找到它們嗎?

找到後與好朋友(包括老師)交流。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談話: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每一個數學王國的成員都正眨著智慧的眼睛看著我們,你們想與它們交朋友嗎?你打算今後怎樣做?學生自由談論。

[第一節數學課,學習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學生愛學數學,願學數學,想學數學。達到延伸學生學習的數學的興趣的目的。]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4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學會簡單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類

出示例1

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可以怎樣分類呢?

揭示課題,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2、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怎樣記錄分的結果呢?

討論彙報。

板演分法。

還可以怎麼分?

二、鞏固提升發散創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1、2、3題,學生集體完成。

2、開放練習拓寬思路(分正方體)師: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另外一袋學具,請給這些物品分類。學生小組活動(4分鐘)彙報交流

三、課堂小結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你有什麼幫助?

四、板書設計:

分類

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

按顏色來分一分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5

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42~4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演示,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6、7,並會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2.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講衛生、愛勞動、愛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過學生觀察、操作、發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教學重、難點:

體會6、7的基數及序數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計數器、數字卡片。

學具準備:計數器、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學習情境

師:我們一。一班的`小朋友自從上國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家不僅認識了新朋友,還學會許多知識和技能,老師很為大家高興,不僅如此,咱們班有很多小朋友熱愛勞動,能夠積極主動的幫助老師打掃衛生,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小朋友打掃衛生的場面吧

二、6、7的基數含義

1.觀察主題圖。

師:他們分別在幹什麼?他們分工合作,幹得多起勁啊,同學們應該向他們一樣愛勞動,講衛生,熱愛我們的班集體

2.教學6和7

(1)、認識6

師:圖上有幾位小朋友在打掃衛生?還有數量是6的事物嗎?

6張桌子、6個小朋友,可以用幾個圓來表示?

像6個小朋友,6張課桌,6個圓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觀察一下,6像什麼?

(2)、認識7

師:圖上有數量是7的事物嗎?7個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幾個圓來表示?

像7個人,7把椅子、7個圓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觀察一下?7像什麼?

2、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2個新朋友,6和7

(出示課題):6和7的認識

3、擺一擺

師:請小朋友們先拿出6根小棒,請你用這6根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比一比看誰擺的又快又好(請一位小朋友上來擺)

師:請同學們指著自己擺的圖形數一數,你用幾根小棒?說一說你擺的是什麼?同桌之間互相欣賞一下

師:如果再添上1根是幾根呢?你能用7根小棒擺出什麼圖形呢?請小朋友們快速的擺一擺(請一位同學上來擺)。咱們一起數一數他用了幾根小棒,告訴大家你擺的是什麼?同桌互相說一說

4、撥一撥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培養,它叫計數器,計數器上面有很多漂亮的珠子,一會我們用這些漂亮的珠子撥一撥好不好?

師:請一位小朋友認真看,仔細數,看他撥的對不對

師:你能想他這樣撥出5顆珠子嗎,請你拿出計數器撥出5顆珠子,請同學再添上一顆,是幾顆?再添上一顆呢?請同學們快速的在心裡數一數你撥出的珠子

師:回憶一下你剛才撥珠子的過程,5添上31是幾?6添上1是幾?7比6多幾?……

同學們做的非常好,你能把這把直尺補充完整嗎?為什麼這樣填?

填完後讓同學拍著手讀一讀

5、比大小

請同學從5、6、7三個數字中任選兩個比較它們的大小,同桌互相說一說,看看哪個同桌說的多

三、教學6和7的序數

1、教學金魚圖

一共有幾個魚缸?每個魚缸裡的小魚條數都不一樣,請同學們在心裡數一數每個魚缸裡面有幾條魚?

提問:左數第一瓶有幾條魚?左數第六瓶有幾條魚

有6條魚的是第幾瓶?左數第7瓶有幾條魚

誰 能像老師這樣提出幾個問題?並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遊戲

師:請今天表現好的小朋友來前面扮演小動物

(1)、老師提問題,下面的同學注意聽,看誰回答的又對又好

(2)、老師提問題,讓這7只小動物做動作,如果他做對了,咱們就掌聲鼓勵鼓勵,如果做錯了,你舉手告訴老師

四、總結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哪兩個朋友啊?

五、教學6和7的寫法

同學們認識了6和7,那我們現在就來學習寫6和7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2、能根據要求自己操作學具。

3、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觀察圖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知識點是長方體的前面和後面一樣,左邊和右邊一樣,上面和下面一樣。左邊不知道,可以看右邊。

教學難點:

補磚塊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二、完成練習一第五題

出示完整的一面牆(圖片)

1學生觀察。

2學生交流發現。教師引導總結:每塊完整磚塊的長度是一樣的;每行的磚塊數是一樣的;單數行和單數行擺的一樣,雙數行和雙數行擺的一樣。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牆,“補磚塊”

(1)這兒缺了幾塊?你能用剛才的發現來猜一猜嗎?

(2)驗證猜想。

方法一:學生可能會用畫一畫,補一補的方法。

師可以提問:你想怎麼補?來告訴大家你的想法!

畫的時候,引導學生用行之間的關係來畫磚縫。

方法二:學生直接用數磚塊的方法,那就不用補了。

師:一行有幾塊磚塊?第一行缺了幾塊?

師總結方法:數出每一行缺的磚塊數,再加一加。

老師對於這兩種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揚。

(3)練一練。

完成P6補磚塊練習。1、提問:用哪個物體可以畫出左邊的圖形?請把它圈起來。

2、小組交流,全班反饋。

3、小結:如果物體的一個平平的面是什麼形,那麼它就可以畫出什麼形狀來。

三、獨立完成練習一第6題。

四、完成教科書練習一P7第7題。

先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上面、前面和右面,並懂得上下、前後以及左右之間的關係,然後進行正確的劃線連線。

五、完成教科書P7第8題

根據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讓學生想象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別標的是哪些數字,教師直觀演示。用後面書上提供的卡片。

(1)學生想象。這個卡片要做成正方體。數字4對著自己,1要往左邊折,2要往右邊折,3要往哪邊折?

(2)直觀演示,邊講解。4旁邊的數學在4的左邊和右邊,剩下一個數字在4的後面。

(3)觀察。先提問,4的'對面是?(3,師引導:和4隔著一個數字)3的對面是4,和3隔著一個數字。那1的對面是幾?

(4)總結。對面的那個數總是與原來的數隔著一個位置。

(5)應用規律。6的對面是?(隔著一個數字,是5)2的對面是幾?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長方形模型,提問:把一張長方形紙剪成大小相等的兩塊,你能想出幾種剪法。

2、請學生拿出若干張長方形,實際動手剪一剪

3、進一步啟發,激勵學生,這道題還有其它解法嗎?並再一次讓學生實踐剪一剪,結果有學生髮現了新的剪法。

七、單元小結

本單元結束了,你想說些什麼

板書設計

圖形的拼組整理與複習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拔蘿蔔》。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3.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過程:

一、動畫激趣

(多媒體播放動畫):又到了收穫的季節,小白兔和小黑兔到地裡拔蘿蔔(配《拔蘿蔔》這首音樂)。板書課題:拔蘿蔔

師:根據剛才的動畫情節,請你來提數學問題?

生:小白兔拔了20個蘿蔔,小黑兔拔了40個蘿蔔,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

師:你會解答嗎?

生1:20+40=60(個)

生2:小白兔拔了30個蘿蔔,小黑兔拔了6個蘿蔔,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

30+6=36(個)

師: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蘿蔔的個數剛好都不是整十數,你還能提什麼問題呢?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4+32 45-32。

12+21 26-13

…… ……

54+27 23-15

(除了進位或退位的兩位數加減算式外,教師把其餘的算式分別寫在口算卡片上,在最後的送禮物遊戲中可以用。)

【評點】:這樣的`教學,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一方面,孩子們可依自己的學習情況複習舊知,部分學生在理解和應用上還存在困難,那就要在這裡複習鋪墊;另一方面,又為孩子們學習本節課的新知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引發了積極參與的意識。對出現即將要學的知識,讓孩子根據自身學習水平,自己選擇處理辦法(或放進“問題銀行”,或由教師把它們分別寫在口算卡片上,放在課後解決)。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8

教材內容:

新課程第二冊教科書P9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藉助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4)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彩筆、水果圖片

教學預設:

一、創設情境,提供原始資料

大家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這兒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動畫片,你們想不想看?

電腦出示配樂動畫:

(畫外音)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住著一直叫聰聰的猴子。明天就是它的生日,有許多的好朋友來為它祝賀生日,你們想認識它們嗎?

二、探索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1、提問:聰聰的好朋友都是誰?它們各有幾隻?

2、(沒看清)電腦再放動畫片

3、提問

A、五種動物各有幾隻?誰同時數出來了?

B、沒有數出來(大家數的只數不一樣),看來光靠數還不行,還要用筆記一記,我再給大家放一遍,但你們要想出一個又簡便又好記的記錄方法把小動物的只數記下來,行不行?小組討論一下,比比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

4、報告整理資料的方法。

誰來說說你們組想用什麼方法記錄?

A、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記錄的方法,你認為哪一種方法好記就用哪種方法,好嗎?

B、下面就用你最喜歡的方法記下小動物的'只數,開始!

5、電腦再放動畫片。

6、展示整理資料的'方法。

A、請你說一說,你是用什麼方法記錄的?你能把自己記錄的結果說給大家聽聽嗎?

B、大家同意嗎?

C、還有不同的記錄方法嗎?

7、小結。

同學們真棒!想出了用各種符號記錄每一種動物的只數。大家知道嗎?這些方法,就是數學中的“統計”!(出示課題)

8、比較。同樣是用符號來統計,哪種統計方法更簡便?為什麼?

三、用統計圖表表示資料

1、出示統計表。

2、提問。

A、這個同學統計出的每種動物各幾隻?學生說教師在表中填出數:6、3、7、2、3

B、聰聰的朋友各有幾隻?這個同學統計得對嗎?你能來說一說嗎?

3、這樣一張用來統計各種資料的表格我們就叫統計表。

四、用條形統計圖表示資料

1、根據這五種小動物的只數,請你在這幅圖上塗上顏色表示出來。比一比,看誰塗得又對又快。

2、學生根據資料用水彩筆在條形統計圖上塗色。

3、展示條形統計圖,集體訂正。

A、你塗了幾個格子?為什麼這樣塗?

B、他塗得對嗎?

C、我這兒還有幾個同學的作品,請看!

D、他們塗得又對又漂亮!你們塗對了嗎?

4、剛才這樣的表格叫統計表,那麼這張圖叫什麼呢?觀察這幅統計圖,你能發現些什麼?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五、練習應用

1、明天就是聰聰的生日了,老師也調查了我們班小朋友的生日是在哪個月份,並製成了一張統計圖。從統計圖上,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3、大家幫了聰聰這麼多忙,聰聰非常高興,它想請小朋友們也去為它祝賀生日,你們願意嗎?

電腦播放聰聰的話:小朋友,很高興你們也能來我家做客。我想去買一些大家喜歡的水果來招待你們,可是我又不知道你們喜歡吃哪些水果,你們能幫幫我的忙嗎?

4、學生填調查表,在自己喜歡的水果下面做上記號。

5、老師讀資料,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填出統計表中的數量。再根據各類水果的數量,在統計圖中用塗色的方法表示出來。

6、展示、評價

(1)誰願意跟聰聰說說我們班小朋友喜歡吃哪些水果?

(2)看著圖,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六、小結

1、電腦繼續放動畫片

小猴聰聰:謝謝小朋友的幫助,我今天有好多的收穫。小朋友,你們有什麼收穫嗎?

2、生活中,我們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統計的知識,你發現了嗎?

3、別急,小猴聰聰還有話要說呢!(小朋友,你們可真厲害啊,今天就學會了這麼多,還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謝謝大家幫了我的忙,同時也歡迎你們明天到我家來過生日。再見,再見。)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9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和操作進一步經歷十幾減9的計算過程,比較熟練地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種計算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十幾減9的算式,滲透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能用“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解決現實問題,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解決現實問題。

三、教學難點:

經歷探究計算十幾減9的思維過程。

四、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口算題卡、小棒

五、教學過程:

(一)熱身賽

8+9= 15-9= 17-9= 6+7= 13-9=

7+9= 18-9= 9+5= 14-9= 11-9=

(1)集體訂正

(2)評講:請你說說17-9你是怎樣計算的?

(3)指名學生說自己的演算法,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4)師:剛才我們一起復習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幾減九的幾種方法,那麼老師希望大家在後面學習過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做題。好,下面就進入我們今天的十幾減九的練習課。(板書課題:十幾減九的練習課)

(二)匯入:

師:同學們喜歡喜羊羊嗎?

生:喜歡

師:老師也很喜歡,今天喜洋洋他們來到我們的課堂了,大家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生:你們好

師:今天一大早懶羊羊村長把大家召集了起來,交給他們一個重要的任務。原來灰太狼趁大家沒注意,把羊村的寶藏偷走了,現在任務就是要小羊們找回寶藏。當然這一路上困難重重,大家有信心幫他們奪回寶藏嗎?

生:有!

師:好,下面就進入我們的闖關活動。

1、速度大作戰

師:我們來和喜羊羊比一比誰的'速度快吧

12-9 = 16-9 = 14-9 = 18-9 =

17-9 = 11-9 = 16-9 = 13-9 =

用你最喜歡的演算法算算18-9= ( )

2.看圖寫算式

師:跑那麼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學們,我們來到了草莓地。

3、力氣大作戰

師:同學們吃飽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們比力氣呢(在圓圈裡填上大於號,小於號或者等於號)

4+3 〇 17-9 15-9 〇 5+9 7+8 〇 9+6

4-9 〇 15-5 16-9 〇 13-9 12-9 〇 9+4

4、地雷大作戰(想加算減)

師:同學們要小心了,可不要踩到地雷哦

9+( )=12 9+( )=18 9+( )=15 9+( )=11

12-9 = ( ) 18-9 = ( ) 15-9 = ( ) 11-9 = ( )

5.看圖講故事

師:我們安全的走過了雷區,現在休息一下來講故事吧

(三)活動

師:同學們,在你們聰明才智的幫助下,喜羊羊他們順利的奪回了寶藏,看,他們來向我們表示感謝了呢!為了慶祝一下,他們邀請我們一起跳舞,大家準備好了嗎?(音樂:找朋友)

(四)師:喜羊羊他們完成了任務,要回羊村去覆命了,他們想買一些禮品帶給大家,現在請大家一起去自選商場幫他們挑選禮物吧!

(1)媽媽給了你16元錢,你最想買什麼,還剩多少錢?

(2)如果可以買兩樣,你想買什麼?還剩多少錢?

(五)學習了十幾減九的幾種計算方法,你能不能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說說15-8和13-7怎樣計算?

(六)談收穫

這節課你收穫了什麼?

師:大家這節課學會了講故事,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等很多東西,還利用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推理出瞭如何計算十幾減八和十幾減七這些我們下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

(七)師:你喜歡灰太狼嗎?

生:不喜歡,他老做壞事

師:對,灰太狼總喜歡搞破壞,但是老師覺得灰太狼有一個優點,他雖然每次都失敗,但是卻從未放棄,這一點我們應該向他學習.那這節課靠我們大家的智慧,喜羊羊他們一次次戰勝灰太狼,灰太狼一次次失敗,我們勝利了,我們就是喜羊羊!

最後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大螢幕出示)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10

教學內容:

圖畫式應用題

教學目的:

1、學會用10以內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初步感覺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熟練口算10以內加減法,能正確解答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訓練學生根據掛圖正確表述語言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熟練口算10以內加減法,能正確解答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或掛圖

一、引入

今天咱們到郊外去秋遊,看看有哪些數學知識。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美麗的郊外風光]

師: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藍藍的天空,美麗的花朵,還有幾隻蝴蝶正飛來飛去呢。

課件出示左邊5只,數一數有幾隻蝴蝶?再出示2只,現在呢?

出示大括號和問號,師:現在有多少隻蝴蝶呢?你知道用什麼方法計算嗎?

美麗的蝴蝶可真漂亮啊,瞧,來了一群小朋友,他們是來捉蝴蝶標本的呢!課件分步出示:1、左邊4人2、右邊2人3、大括號和問號,小組裡互相說一說圖意

分組說圖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

誰來說說圖意,你知道怎樣算嗎?

三、課中操

四、減法圖式

那邊的小朋友玩的開心,這邊的農民伯伯正忙著呢?出示葵花,看,這是什麼?

先出示顆葵花,再演示農民摘了3顆,再出示大括號和7個最後出示問號。

問:你能說出圖意嗎?

想一想:用什麼方法計算?

農民伯伯摘完了葵花還要摘石榴。課件分步出示石榴圖,自己說出圖意後想一想怎樣列式。

五、練習可自己適當調配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11

預習要求:

看教科書第2—3頁,做一做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這兩個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初步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對圖形的空間想象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它們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圖形,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讓學生動手在釘子板上圍、用小棒拼平行四邊形。

教學用具:

長方形模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出示長方形問“小朋友們,誰願意來介紹一下這位老朋友?他介紹得對嗎?”接著出示第二個圖形(正方形),問:“這個老朋友又是誰呢?”再出示圓:“它叫什麼名字?這是我們已經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三位老朋友。我發現你們很喜歡摺紙,是嗎?今天我特意為大家準備了一個摺紙的遊戲,高興嗎?

二、啟發思維、引出新知

1.認識三角形

(1)教師出示一張正方形紙,提問:這是什麼圖形?

學生回答:這是正方形。

師:你能把一張正方形紙對摺成一樣的兩部分嗎?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瞭解學生摺紙的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你是怎樣折的,折出了什麼圖形?

師:我們現在折出來的是一個什麼圖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師:小朋友們一下就認識了我們的新朋友。對了,這就是三角形。出示並貼上三角形。

板書:三角形

(2)提問:這樣的圖形好像在哪兒也看到過?想一想?

先在小組裡交流。學生回答。

老師也帶來了幾個三角形。

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觀察,就會有更多的`發現。

2.認識平行四邊形

(1)這是一張什麼形狀的紙?(演示長方形紙)怎樣折一下,把它折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

(2)學生先想一想,然後同桌商量著試折。教師巡視

(3)交流。你們會像他一樣折嗎?

(4)摺好後把兩個三角形剪下來。要想知道這兩個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樣,你能有什麼辦法?(把它們疊在一起)這就是完全一樣。

(5)現在我們手裡都有這樣兩個一樣的三角形,用它們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麼圖形?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交流探討。同學們可能拼出以下幾種圖形:三角形、長方形、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每出現一種拼法,請一位同學在投影儀上向大家展示。

師:這個圖形真漂亮,它叫什麼名字呀!這個圖形就是我們要認識的另一個新朋友——平行四邊形。(出示圖形,並板書:平行四邊形)(板書)

出示一個長方形的模型,提問:“這個圖形的面是一個什麼圖形?”學生回答後,老師將這個長方形輕輕拉動,這時出現的是一個平行四邊形。提問:“現在這個圖形的面變成了一個什麼圖形?”

小結: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其實只要把它稍微變一變,就是一個平行四邊形了,你看:(演示長方形變平行四邊形)。對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邊形可以變的特點製作了很多東西,如:籬笆、樓梯、伸縮門、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體驗深化

(P3做一做2)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三、練習鞏固

(1)練習一第1題。教師在大螢幕上出示練習一第1題圖,學生分組找學過的平面圖形並塗一塗,最後全班交流;

(2)練習一第2、3題。學生獨立完成。

板書設計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12

一、班級情況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一年級2班數學課的教學任務。學生在幼兒園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養成不夠好。剛跨入國小,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要讓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二、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準備課:數一數,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後、左右;1-5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複習。

2、教材編寫特點:

(1)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己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是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8)安排實踐活動,是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二)能力方面。

1、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數感、符號感和初步的數學思想。

4、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成認真完成作業、書寫工整的良好習慣。

3、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與人生觀等。

四、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五、教學進度。

1、準備課4課時;

2、位置6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4、認識圖形(一),3課時

5、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5課時

6、1—20各數的認識,10課時

7、認識鐘錶,3課時

8、20以內的進位加法,20課時

9、總複習,10課時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狀以及特徵。

2、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七巧板,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能辨認和區別這兩種物體。

教學重難點: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徵

教法設計:

引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1、長方形的特點。出示一個長方形?讓學生說長方形的特點。結論?長方形有四條邊?是長長的。

2、正方形的特點。出示一個正方形?讓學生說正方形的'特點。結論?正方形有四條邊?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第7頁練習一第6題。

仔細觀察,用那個物體能畫出左邊的圖形?圈一圈。

2、第7頁練習一第7題。

出示長方體,誰來說一說:長方體有幾個面?

各個面分別是什麼圖形?

是不是長方體的每個面大小、長短都一樣呢?

3、第6頁練習一第4題。

昨天我們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圖形,拼出了自己喜歡的圖案,今天我們繼續來玩拼一拼的遊戲。

動手。彙報。

三、鞏固新知

第7頁練習一第8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

十幾減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9。

2.培養學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學過程

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號裡填上適當的數。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書P10的圖。

引導學生看圖,提問:誰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有15個氣球,買了9個,還有幾個?)

想一想,用什麼方法計算?該怎樣列式?學生思考回答後,教師板書:15—9=

提問:如果沒有圖,要算15減9等於幾,該怎樣想?

(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互相商量。教師可提示學生聯絡舊知識進行計算。)

學生彙報討論結果,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9加6得15,15減9等於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減9等於6;

(3)10減9等於1,l加5等於6;

(4)15減5等於10,再減4等於6。

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想法,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多思考。進一步提問:這麼多的想法都

是對的,那麼你覺得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勵學生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得15,15減9得6)同時板書得數“6”。

2.小朋友玩套圈遊戲,投了14個圈,有9個沒套中,套中了幾個?

提問:

(1)要求套中了幾個,該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4—9=)

(2)得多少?怎樣想的?教師板書得數“5”。

3.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麼內容?(十幾減9)教師板書課題。

該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教師指題,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的方法,同時也鼓勵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擺一擺,邊操作邊小聲地說想的過程。然後指名說,再在方框裡填上數。

2.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3.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3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任指幾題,讓學生說一說最喜歡用什麼方法計算。

四、課堂練習

1.完成教科書P11練習二第1、2題。

2、十幾減9的練習課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14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體驗與參與,使學生感知自然數序數的含義,知道自然數除了可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的樂趣和自信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教具學具準備

主題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設計

教學第18頁“購票圖”

1.創設動畫情境,引導學生觀察。

教師:暑假快要結束了,一個人在鄉下姥姥家玩的聰聰就要讀一年級了,為了不耽誤爸爸、媽媽的工作,聰聰決定一個人從鄉下乘車回家,不讓大人接送,於是他一個人來到車站買票上車……

[將數學與生活情境緊密聯絡,讓初入學的國小生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

a.教師演示“買票”課件。

b.學生觀察畫面,然後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個?

如果以紅衣服排第一,再說一說誰排第二,小聰聰後面的解放軍叔叔排第幾,最後一位叔叔排第幾?

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到處各組巡視、傾聽,並加以指導。

c.各小組抽代表彙報交流。

d.師:看到聰聰一個人排隊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外,你還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明白:

自己已經是國小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時候,要養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易於接受。]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買好票走了,後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師提問:“這時有幾個有在買票?誰排第一?小聰聰排第幾?聰聰後面的兩位叔叔呢?”讓學生再一次在具體環境中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同樣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師操作課件,出示正確答案,強調觀察的順序和方向。

鞏固練習,強化對自然序數的理解

1.多媒體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頁“做一做”),學生根據要求,自己思考,然後彙報結果。

2.出示第21頁的第4題,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共尋規律,完成填空。

[適時安排兩道基礎性的練習,強化和鞏固了學生對“第幾”的'感知和認識。]

動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學生拿出4個正方形學具片和1個圓片,先獨立擺一擺,把擺的結果在小組內與同學說一說,看看圓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師說要求,學生擺學具。

a.讓學生試試把圓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樣放?

b.學生擺,教師觀察、巡視。

c.對學生的以下兩種擺法,提出討論:為什麼把○放在第2位會產生兩種不同擺法?

□○□□□□□□○□

引導學生體會“第幾”的相對性。

[“第幾”是相對的。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讓其在具體的操作中感知和體驗“第幾”的相對性,使知識得以向縱深發展,同時鼓勵並肯定學生豐富多樣的拼擺,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

寓教於樂,拓展應用知識

師:剛才同學們學習很認真,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遊戲──開火車。選出幾名學生跟在教師身後,組成一列“火車”,圍繞教室內的過道緩慢“行駛”。

1.其餘學生觀察組成“火車”的人數以及教師和每位同學在佇列中的位置,並與同桌交流。

2.“火車”改變前進的方向,“火車頭”變為“火車尾”,觀察並說出這時老師和每個同學在佇列中的位置。

3.引導學生明白:數數時,數的方向不同,其結果也就不同。

[以遊戲為載體進行教育,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愉悅,從而實現學生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深化感知。]

全課小結(略)

執教:四川省郫縣犀浦實驗學校張玉強

評析:四川省郫縣教委教研室付強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案1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活動,初步瞭解學生的數數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2.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說明

教材說明

1.這部分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給初入學的學生展現校園生活,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並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知道,自己已經是一名國小生了,國小生要遵守紀律按時到校,要尊敬老師、愛護同學,還要好好學習、熱愛科學,鍛鍊身體。另一方面圖中的人和物的數量都用到10以內各數,使學生通過數這些數,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並體會到數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數是人類的好朋友。使教師初步瞭解學生數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後教學做好準備。

2.教科書第2~3頁是一幅“美麗的校園”圖。這是一個富裕的鄉中心國小,校園內有飄揚的國旗、高大的教學樓,還有和藹的老師、活潑的學生,還有小小氣象站等;校園外有高聳的大樓、飛翔的鴿子,路邊有蔥鬱的樹木,美麗的農舍等。圖中每種數量的事物不止一種(如數量是1的,有一面國旗、一位教師,還有一座教學樓等),為的是給數數提供儘可能多的資訊資源,通過讓學生數同一種數量的各種事物,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各種人和物的具體數量見下表。

數量

教科書第4~5頁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從“美麗的校園”中抽取出來的,每個集合圈的旁邊都標上了相應的數,讓學生認一認、讀一讀,使教師瞭解一下學生認數、讀數的情況,這裡還不是正式教學生認和讀這些數。

3.本單元只是讓教師初步瞭解一下學生數數、讀數的情況,還不是正式教學,所以沒有安排專門的習題。

教學建議

1.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學生剛剛結束幼兒園生活,邁進國小,對課堂學習還不適應,容易疲勞,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觀察能力有限。在觀察教材插圖時,往往只對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興趣。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激發他們的觀察興趣。如教學”數一數”時,教師出示插圖後,不要急於給出數數任務,分散他們觀察的興趣,而是給他們一定的時間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讓他們互相說說都看到了什麼。當他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以後,教師再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觀察、數一數各種東西的數量。

2.應充分利用教材的資源。教師提供的“美麗的校園”圖,每種數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種,教材只抽取了一種作為每種數量的代表。數數時,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訊,讓學生充分地觀察,充分地數。

3.應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觀察、數數的活動,都可以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觀察、數,再小組交流,最後全班交流。

4.應全面瞭解學生數數的能力。不僅要了解學生是否會口頭數數,還要了解每一個學生是否能正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來。要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發言,以便做到全面的瞭解。發現有困難的學生,可以適當給以幫助,但不必花過多的時間,在以後教學中,還可以繼續給以幫助。

5.應注意結合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單元蘊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師可以適時地加以滲透。如當學生觀察到圖中有一個小小氣象站時,教師可以及時引導:我們應該像這些小朋友一樣熱愛科學。

(三)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1課時進行教學。

2.開始教師可以用幾分的時間,仿照書前“編者的話”,選擇學生能夠聽懂的事例,言簡意明地講一講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以及數學的用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利用“美麗的校園”數數,提供以下幾點意見供參考。

(l)引導學生觀察教科書第2~3頁的插圖。也可將插圖製成多媒體課件,課件中先出示一位老師,再逐一出示一組一組的人和物。通過看圖,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教師可這樣表述:這是一個美麗的鄉村國小,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上學來了。大家來看看這裡都有一些什麼呢?

(2)讓學生先自己觀察,再指名說一說圖中都有什麼。在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逐一數出數量是1~10的人和數。可以按照一定的順序數,先數數目比較小的(如國旗、單扛、石凳等),再數數目比較大的(如垃圾筒、樓房、花等)。學生每數完一類物體,教師可以仿照教科書第3~4頁,將這類物體加上集合圈,並寫出相應的數。同一數量的物體可以集中排列。如,學生說“1面國旗、1位老師”,教師可用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出示1面國旗、l位老師的圖,並告訴學生,1面國旗、1位老師,都可以用數字“l”表示,周時在圖的左面出示“1”。 10個數都出示後,讓學生讀一讀,瞭解有多少學生認識這十個數。為了儘可能多地瞭解一些學生,還可以一個人接一個人地說讀。如果讀錯了,可讓學生數一數相應的集合圈裡的物體。如果有時間還可以跳著讀這10個數。

4.數過主題圖中的人或物後,還可以數學生身邊的一些實物(如教室的門窗、鉛筆盒裡的鉛筆、一行課桌等)。引導學生數實物時,可以有意識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詞。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麼?(1面國旗)左面有什麼?(4扇窗戶)等。逐步使學生分清方位,這對於以後教學中佈置學生看書、做作業,都有好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