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春節家鄉的作文10篇

來源:文萃谷 1.57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家鄉的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春節家鄉的作文10篇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1

春節,是一個熱鬧的節日,家鄉的春節,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息。

街道上,有許多穿著鮮豔衣服的人,小孩手拉著手,在路上蹦蹦跳跳,中年婦女挑著擔子,趕著去寺廟,老年人走在街上,熱情地與人寒暄。

繁華的商店街道東西應有盡有:臭豆腐、豆花、冰糖葫蘆、四果湯、奶茶、麻辣燙等等都令人垂涎欲滴。

家家戶戶換上了紅紅的春聯,貼上了象徵吉祥的“福”字,掛上了又大又圓的紅燈籠。人們提著禮品走訪親友,小孩子歡喜地緊拽著鼓鼓的紅包。大人們忙著洗菜、切菜,準備著豐盛的晚餐,小孩子則在一邊目不轉睛地盯著,爭當第一個品嚐的人。

傍晚便是更加熱鬧的時刻,大人們買來了煙花爆竹,小孩子們則躲在門邊,捂住耳朵看著天上美麗的焰火,發出一聲聲驚歎。

小孩子們此刻聚在一起,討論著一些有趣的事情:今天得到多少壓歲錢,父母一起去哪裡玩,改天一起去找一個祕密基地……

夜晚的街道熱鬧非凡,村裡傳出一陣陣熱鬧的鑼鼓聲——原來是廣場上開始演戲了,人們如潮水般地“湧”向廣場。一時間,廣場上聚滿了談笑風生的婦女,說悄悄話的小朋友,嘮叨家常的老人們……

到了深夜,戲劇結束了,可是街上的火紅春聯仍舊彰顯著濃濃的春節氣息。

如此熱鬧的場面,組成了一副家鄉圖!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2

春節到了,天一亮我就起床了,我換上新衣,吃過早飯,準備和爸爸、媽媽還有姐姐一起去拜訪外公和外婆。

媽媽早早地把禮品放進後備箱,我和姐姐也迫不及待地上了車。一路上歡聲笑語,不一會兒就到了外婆家。我把禮品一個一個地搬到了外婆家裡,這時外公和外婆走了過來,我連忙對外公、外婆說:“祝外公、外婆春節快樂,健康長壽,福如東海。”外公和外婆笑眯眯地對我說:“昊昊你長大了,越來越懂事了,也祝你春節快樂,學習進步。”這時不知外婆從哪裡拿出一個紅包給我,我接過紅包對外婆說:“謝謝外婆。”

外婆留下我們在家裡吃午飯,吃過午飯我們就準備回家了。臨走之前外公外婆給了我很多好吃的零食。

在回家的路上,我很開心,心裡想著外公外婆對我這麼好,等我長大了,我也要像爸爸媽媽那樣孝敬外公外婆。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3

派過年的景象。除夕之夜像一股團圓風把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吹在了一起。總之,它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夜晚。

這天,我們一家很早就吃過晚飯,起身到街上觀夜景。哇!街上的人真多呀!簡直是人山人海,好熱鬧吖!

街邊的人,有的在談天說地,有的在賣東西,還有的人正在放鞭炮呢!鞭炮的聲音似乎把我的心炸的沸騰!讓我感受到了除夕這一夜的快樂,我繼續走下去,來到了正街,只見兩旁的樹枝上都掛滿了彩燈,五顏六色的燈使我眼前一片璀璨。樹幹上還纏著五光十色的晶條,如同一條條美麗的小蛇盤繞樹幹上。

這一個除夕夜晚,我感受到了無比的快樂!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4

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與別處相比有自己的不同之處。

大年七年級,很多地方都是大魚大肉,我們這就不同了。大年七年級早上六點,村裡每個人必須到村裡輩分最大的祖爺爺家的院子裡吃素面條和"發財菜"。所謂"發財菜",其實就是木耳,這還不能買,必須由村裡人在枯枝斷木上親自摘來。

據說有這麼一個傳說。很久以前,一個大年七年級,村裡來了一個乞丐,可誰都不肯給他東西吃。直到中午,他也沒有討到任何東西。村裡的人認為,大年七年級把自己的東西給了別人,財氣和好運就都給別人了。就在乞丐失望地準備離開時,有一個家境不怎麼樣的孕婦大方地給了他一碗素木耳麵條。乞丐吃下素面感激地說:"你不嫌棄我是一個乞丐,把自己家的早飯給我吃,相當於一年的財運都給了我。"臨走前,乞丐對孕婦說:"我把好運還給你,你肚子裡的小孩,長大以後必定成狀元。"說完,乞丐一下子就不見了。原來,乞丐是一個神仙。後來,這戶人家慢慢地富裕起來,小孩長大以後果真中了狀元。從此,為了求得來年好運,家家戶戶都會在春節的前一天上山採"發財菜",每年大年七年級的早上,必須到村裡輩分最.大的祖爺爺家裡去吃素面,祈求神仙賜福。

七年級中午,每家每戶都會準備一大盤果點,裡面裝著糖果、花生、豆子由小孩子端到祠堂門口的大桌上,然後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開開心心舉起杯子,吃著果子,天南海北地暢所欲言。平常大部分勞動力在外面打工,只有春節全村男女老少才聚在一起,在祠堂門口品嚐果點。這是為了更好地讓祠堂裡的祖先看到大家,更重要的是告訴在座每一位:無論你走到哪裡,無論你是幸福,還是多麼不如意,你永遠是這個村裡的一分子,這個村永遠是你的家

初七早上,家家戶戶都會在七點鐘左右起床,煮上一鍋"七寶粥"當早飯。什麼叫"七寶粥"呢?它主要是用大米、豆子、瘦肉、芋頭、豆腐、芹菜葉和自己家裡做的米果七種東西熬成。而且"七寶粥"必須在早上八點鐘左右吃完。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按我們這裡的規矩:從大年七年級到初六,家家戶戶都不會出外做工,再多的事情都必須放下,等到大年初七才會開工。在開工前,吃上幾碗營養豐富的"七寶粥",幹活就會特別有勁,一定能順心順意,事半功倍。

到了正月十五,就像輪值日一樣,每年都會選擇一戶院子較大的人家,擺上幾桌臺子,叫上七八個人一起來包湯圓。湯圓是用雪白的糯米做成的,有綠豆餡兒,有豆沙餡兒,一個個揉得滾圓滾圓的。大家邊包邊煮,每一個碗裡都有四到六顆湯圓。四顆代表四季平安,五顆代表五穀豐登,六顆代表六六大順。吃湯網時,老人必須先吃,等老人們吃完碗裡的湯圓,其他人才能動手。吃了湯圓,意味著大家都可以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家鄉的春節真是別有特色,歡迎你們親自來感受一下我的家鄉春節習俗!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5

今年的春節我又可能不回家了,我已經好幾個春節沒回去了,不知家鄉今年的春節還會不會裝故事,不知今年的故事會不會裝得比以往更熱鬧。每個不在家鄉的春節,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家鄉熱熱鬧鬧的裝故事風俗,那是一種美在其中、樂在其中、薰陶在其中的風俗,至今想來都回味無窮。

裝故事就是以一種亮相的形式裝扮歷史或書籍中的人物或事件。在家鄉,裝故事的風俗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XX後一直延續著,每年從七年級晚上開始。那時我們那個小縣城只有兩條主街道,叫東關街和南關街。實際上是一南一北的兩條街。不知從哪一年開始,其中的一條街裝了臺故事到另一條街,於是另一條街第二天就裝兩臺故事回敬這條街。一來一往,故事越裝越多,一直裝到正月十五。兩條街就在無形中比賽故事的多少和精緻。但不管怎麼變,每年的故事都是從姜太公釣魚開始,一些耳熟能詳的故事每年都會出現,改革開放以後又增加了一些現代的故事。

一到七年級晚上,市民們都會在火爐旁邊一邊吃著東西一邊閒聊一邊側著耳朵聽外面的動靜。大約在九點左右,鑼鼓、鈸聲便會從東關街或南關街的方向飄來,於是人們紛紛朝聲音的方向跑去。走到近處,你就可以看到,前面一位老翁打扮的人穿著古裝,頭上挽著髮髻,手裡握住一根沒有鉤子的釣魚杆。敲鑼打鼓和點燈的兩三個人都跟在後面。觀眾這時就會議論開來:看,姜太公來了,這個姜太公扮得還真不錯,手勢很準之類的。這一行人一直要把整個對方的街走完才息聲回去。第二天,對方街道或許就裝出峰火戲諸侯和管仲、鮑叔牙兩臺故事。這樣就進行完了第一個回合的較量。接下來兩條街道的競爭就一晚不止以一臺的數量遞增了。大部分的故事人物都以小孩來裝扮:把小孩固定在四方桌上,站著或坐著,由幾個身強力壯的人抬著,不用說唱,只通過道具、服飾、身姿和音樂來表現人物形象和事件。道具也很豐富,惟妙惟肖,比如打鐵的會一路打出火星來。在這延續半個月的XX中,人們可以看到化蝶飛舞的梁山伯、祝英臺,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多愁善感的黛玉葬花,忍辱負重的蘇武牧羊……這一行行的XX隊伍在短短的半個月裡就把歷史的神話的天上的人間的故事演繹了一遍,像一條歷史的河流在人們眼前有聲有色地流淌過去。人們就在看故事的過程當中走過了上下幾千年。

記得有一次我那9歲的小妹也被“借”去裝了一回故事。她裝扮的是穆桂英,在家早早地吃了飯就去化妝。小妹穿著一身笨重的衣服,身後插著幾面旗,樣子挺威武的,可是她被固定在桌子上不能亂動。一個晚上下來,她腳都站軟了,一回到家就叫苦。不過過後我們再問她這事時,她卻說挺有趣的,站在桌子上比誰都高,真威風。

幾年前的一個春節,縣裡面也開始重視起裝故事這民間風俗來了。那一年我正好在家,正月十五的晚上從七點鐘開始,兩條街的近百臺故事都匯在一起XX,燈火通明,照得白晝一般。隊伍拉了一公里多遠,在國道上把過往的車輛都堵住了。不過那些車上的人也一個個好奇地觀看整個XX,並無厭煩之色。聽說後來為了不堵塞交通就不再游到國道上去了。每年正月十五的那一場都由縣裡組織,還發獎呢。

幾年了,家鄉的“故事”只有在思念和夢裡不時地出現,遠方的我只能在那想象的壯觀場面裡數著一臺臺熟悉的故事,數著家鄉人們一張張喜悅的臉。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6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到過年我都想起王安石的這句詩,馬上又快過年了,它可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的節日。

說起春節,大家知道春節的來歷嗎?相傳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它長著長長的觸角,巨大的身子,樣子非常凶猛,愛吃動物和人。它特別愛睡大覺,一覺就有三百六十五天,睡醒起來肚子餓得咕咕直叫,它就下山找食物。每到這時,人們都很害怕。這不,又到了“年”甦醒的時候,桃花村村民正準備上山避難,從村東頭來了一個乞討的白髮老人,一位老婆婆給了他些饅頭,並讓他一起避難去。白髮老人卻說他要在村裡待一夜,還要把“年”趕走,大家都不相信,並紛紛勸說他一起離開。白髮老人毫不所動。大家剛走,白髮老人就在家家戶戶的門上貼上了大紅紙,掛上了紅燈籠,還放起了炮。晚上,果然“年”來覓食了,它看見滿村的紅色和火光不知何物,嚇得逃回了山谷。第二天,村民們才知道白髮老人原來是位神仙。從此以後每年的這一天,大家都會貼大紅春聯,掛紅燈籠,放鞭炮,久而久之成了今天中國最隆重的節日----春節。

每一年的春節都是我最期待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會帶我回老家吃團圓飯。大娘準備了一桌非常豐富的飯菜,桌上有鮮美的魚,有香氣誘人的燒全雞,還有表示團圓的四喜丸子......真是太美味啦!吃完飯之後,我拿著媽媽給我的壓歲錢帶著表弟去買了炮,這可是在城市裡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砰”隨著一次次炮竹的爆炸,我和表弟決定比一比誰放的炮更響。我先把炮放在地上,再用打火機小心翼翼的把它點燃,然後迅速跑開,捂起耳朵。只聽哧的一聲,緊接著一聲巨響,炮在空中畫了半弧線,然後開出了一朵“花”來,發出了光彩奪目的色彩。我和表弟高興得直拍手!炮的聲音太大把村裡的小狗嚇得汪汪大叫,逗得我和表弟哈哈大笑。

過年真好玩呀!我真想天天過年。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7

過年了,在我的家鄉過春節時,冰糖葫蘆、年糕、火炮、這些小玩意兒都成了春節的專屬“特產”。

除夕那天早上,我和媽媽都快忙炸了,但仍然是樂在其中,媽媽在大門上貼著春聯,我呢?則幫媽媽貼“福”字。

膠水都已經抹好了,剛要貼門上時,媽媽急忙阻止我,並且說:貼反了,貼反了,“福”就應該倒著貼嘛!這樣就表示福氣臨門,聽媽媽這麼一說,我便馬上將“福”字倒過來,彷彿一刻都不想怠慢了“福大人”。

晚上,該是吃年飯的時候了。客人們都到齊了。桌子上瀰漫著各種菜的香味。外公也不惜拿出了自己最寶貝的酒,看樣子是準備大幹一場呀!菜都上齊了!大家都歡歡喜喜地坐在桌子前,津津有味兒地品嚐著年夜飯,一大家子都其樂融融,有說有笑的。

最讓我激動的時刻到來了。自小我就有兩大夢想:一是睡覺睡到自然醒;二是數錢數到手抽筋了。只要我面帶著微笑向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說幾句吉祥話,財源就滾滾而來。真可謂是:“錢來了,擋都擋不住哇。呵呵!”

有句歌詞唱得好:“找點時間,找點空閒。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過年了,一定要回家看看吧!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8

在我的家鄉阜陽,過春節也是挺有意思的。從臘八起,人們就開始忙碌了,忙著採購許多的年貨,如:春聯、年畫、飲料、鞭炮、雞、鴨、魚等,在三十這天下午,人們也就把許多的東西都買好了。

除夕晚上,人人都守歲,吃完餃子。在八點鐘左右開啟電視,看春節聯歡晚會,欣賞著驚心動魄的雜技,觀看著有趣的小品,然後靠在沙發上,吃瓜子,春節聯歡晚會一放完,到凌晨0點時,家家開始放炮。放完炮在把沒有吃完的餃子吃完。

七年級早上就忙著貼春聯、年畫、拜年等。七年級至初五不動刀,就把試先切好的菜拿出來。到了中午吃飯時,家家又開始放炮。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團圓飯,真是其樂融融。下午,大人們坐在一起談話,嘮起家常。我們小孩子則到外面放炮,此後幾天,天天如此。

正月十五那天,燈火通宵。家家又圍坐在電視機旁看電視,看完了電視,大家出去賞月,那時,天很冷,可大夥兒一點感覺不到,仍然鎮定自如,若無其事。觀了一會兒月亮,大家又都感覺到累了,又回家吃起元宵,一大家坐在一起,仍是那麼無休止講話,笑聲又開始在每一家裡傳開了。

正月十六,人們又進入了工作之中,小孩去上學了,大人去上班,人們又恢復了原來的生活。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9

一鄉一風俗,每個地域的人對於傳統節日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故而風俗習慣也不盡相同,其中滲透了當地的文化與風土人情,有著自已獨特的魅力。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寄託了人們對新年的希冀。我的老家湖南也有對春節獨有的表達方式,從祖輩開始,一直傳承至今,可謂底蘊深厚。

春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開始準備年貨。打餈粑是必不可少的。老家的風俗:說起得越早打餈粑代表來年豐收就越大。所以每家每戶都會早早起來製作餈粑,他們用石器將糯米飯搗碎打成粘狀,放在模型裡壓制成圓圓的餅,外表光滑、美觀。吃法可以煎、烤、煮、炸、蒸都行。但平日,我們喜歡把餈粑放在微微明滅的炭火上慢慢烘烤,火氣不能太大,要不外皮焦糊,內裡卻生硬。而且還要不停的翻烤,讓它兩邊受熱均勻,餈粑在火氣下漸漸鼓脹,表皮微黃並隆起,外皮噴著熱氣裂開笑口,餈粑就大功告成了,喜歡甜的在裡面放上沙糖裹起來,那吃味真是別具一格。一到過年,當地人都要用紅糖拌好煮熟的餈粑來招待客人,象徵家庭甜甜蜜蜜、圓圓滿滿,以表吉利。還有豬血丸子、臘魚、臘肉、臘板鴨、甜酒等等也是當地人過年必備的食物。

大年三十拜祖宗,這是本地特有的習俗。焚香送亮,家宅祭祖,大人們攜著小孩,帶著鞭炮、香燭、紙錢等,上祖墳祭祖。鞭炮“噼噼啪啪”地響著,煙霧瀰漫中,大家將紙錢大把大把燒與於祖先墳前,點兩根燭,燃三根香,跪下虔誠磕三個頭,以示對他們的懷念。

祭拜完祖墳回來,往往是下午四五點,天近黃昏。這時,留在家裡的女人殺雞宰魚,農村家裡有條件的還會殺豬宰羊,準備豐盛的飯菜,桌上的菜愈豐盛表示這一年愈豐收,看的孩子們那叫一個口水直流。當然在吃年夜飯之前,拜堂屋是免不了的。在農村,每家都會有一個地方留作供奉祖先,這便是堂屋了。除夕夜的雞鴨魚肉肘子等大碗大碗在上餐桌前,必須先放置到堂屋供奉祖先,在祖宗牌位前的桌上擺滿佳餚和酒水,大人小孩認認真真、恭恭敬敬地拜過了,才移到餐桌上開始吃年夜飯,這代表了湖南人尊親敬祖的美好品德。大家許下美好的願望,將新的希冀告與祖先,望他們在天之靈能保佑自己平安喜樂、事業順利。

吃年夜飯是春節中最重要的一環,這代表著闔家團圓。一大家子人圍在飯桌前,敬著酒說著吉祥話。飯菜蒸騰的熱氣模糊了他們的臉,但親情卻點亮了他們的笑容,讓他們的面容看起來是那樣生動、真切。而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完,一定要留到七年級再吃,這象徵著年年有餘、五穀豐登之意。

吃完年夜飯後,全家老少圍著電火桌打牌、一邊吃著糖果一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等待新年的到來。而我的奶奶總怕我們守歲餓著,喜歡在新年到來時架上水壺,燒起柴火,在柴火灰裡悶上桐子葉粑粑,香氣撲鼻時粑粑也烤好了,將外面的葉子撕掉,粑粑外表焦黃,裡面鬆軟,非常香脆。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長輩們相互給壓歲錢,大大小小都有,給完壓歲錢後燃放爆竹。頓時,大街小巷鞭炮齊鳴,硝煙瀰漫,震耳欲聾,到處洋溢著辭舊迎新的氣氛。

一到七年級,老習俗是不許掃地和倒垃圾的,如果非掃不可時,掃的垃圾不能往外掃,掃到外面說是把財往外送。湖南人特別重禮節,拜年地方也有講究“七年級崽,八年級郎,九年級初四拜姨娘。”老人到了什麼日期會有哪些人來,算無遺漏真正是料事如神。新年大家紛紛提著禮物走出家,串門拜年,互祝吉祥。

到了元宵燈節,還能看到舞龍舞獅。它們的外形惟妙惟肖,十分威武,獅子表演時而閃轉騰挪,時而歡騰跳躍;龍舞得猶如飛龍騰空,又如深海翻浪;真是滑稽風趣,十分壯觀,為春節增添了不少喜慶和熱鬧。有些人家為消災降福,驅邪鎮妖、保佑家人健康平安。常常會讓長龍往家裡的每個房間遊走一遍,祈望辟邪消災,生活能吉樣如意,健康平安,當然也少不了打賞。

這就是我家鄉湖南的春節,有著濃濃的地方特色,處處洋溢著年的味道。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10

每年春節回老家時,高速公路上都會堵成長長的車龍,成了低速公路。但今年春節我們提前三天回老家,避開了車流的高峰,只用了二個小時就輕輕鬆鬆地回到了老家。

除夕那天,爺爺奶奶為年夜飯忙碌著,媽媽負責帶小妹妹,而我和爸爸則開始貼春聯。從國小一年級開始,每年春節都是我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我一直是爸爸的小助手,我計劃著等我長到一米六時,讓爸爸當我的助手。春聯貼好燈籠掛好後,滿院都是紅通通、喜氣洋洋的。我再往巷子裡瞅瞅,發現不知什麼時候左鄰右舍全都貼好春聯掛好燈籠,整條巷子頓時映紅了天空,讓上覺得渾身暖洋洋的。晚飯後,我們開始敬香、放鞭炮,整個村子不時傳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天空也不時亮起絢爛的煙花。八點整我們全家開始收看春節聯歡晚會,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節目就是開車子那個小品,我們全家都被逗的哈哈大笑。當然,睡覺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會給我我小妹妹每人包一個大紅包,並叮囑大年七年級見人一定要講吉利的話。

大年七年級我被鞭炮聲吵醒了,便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新鞋,給爺爺奶媽爸爸媽媽拜年,講了好多吉利的話,然後洗臉刷牙後開始敬香、放鞭炮。吃過早飯後,我便把爸爸媽媽的手機搶過來開始搶微信紅包、發紅包,忙得我的手痠痛痠痛的。

大年九年級,爸爸媽媽帶上妹妹和我一起去外婆家拜年。外婆、舅舅、舅媽每個人都給我和妹妹妹包了一個大大的紅包。我呢?當然少不了講了許多討人喜歡的吉利話。大我十五歲已經工作的哥哥也給我買了一大堆我愛吃的零食,我可開心呢!一晃就大年初九了,這個年過的可真快,我多麼希望每天都在過年啊!

我眼中的春節就是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跟家裡的人團聚在一起,喜氣洋洋,開開心心的玩、吃好吃的、收長輩的紅包、拜年。哈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