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致網遊沉迷者書範文

來源:文萃谷 1.58W

每學期開學和期末考試前這兩個時間段,我會不斷接到家長電話,建議我禁止學生玩網路遊戲。家長的心情我很理解,但他們的建議我不完全認同。家長的聚焦點在於限制、禁止孩子玩遊戲,而我關注的是你們為什麼喜歡玩網路遊戲。

學校致網遊沉迷者書範文

在我眼裡,你們今天喜歡玩遊戲跟我學生時代玩泥巴、盪鞦韆是一樣的。而不同的是,我面對大自然,你們面對電腦網路。當我玩泥巴的時候,我得先找黏性強的泥土,澆適量水,攪拌揉捏後形成泥團,製作成各種小物品,置於陰涼處幾天,晾乾後塗刻上花紋字跡。我曾經用泥巴製作出多套中國象棋,當作禮物送給朋友。當我盪鞦韆的時候,我得先找兩棵合適的樹,把結實的繩子牢牢地綁在上面,然後反覆除錯、修改,直到夥伴們都滿意為止。雖然要花上半天工夫,但這鞦韆能陪我們度過整個秋天。自然,是一本永遠翻不完的神奇之書,田野、山坡、溝壑、溪流,接連不斷的新發現讓我不能停下玩的腳步。

今天看你們玩遊戲,只要按一下電腦開關,然後就可以坐上數小時,不吃不喝不睡,懸樑刺股。你為網遊付熱腸,網遊給你戳脊樑。它毫不客氣地給你們留下了近視眼、滑鼠手、頸椎病等後遺症。你們毫不猶豫地一頭扎進了網遊,走進一個由別人設計、受別人控制、被別人盤剝的程式陷阱、關卡叢林、利潤黑洞。曾有學生告訴我,“有些遊戲設計得很巧妙,跟真實情境一模一樣,你沒體驗過你怎麼會懂?”但我要說:“再逼真的情境也是人為設計的圈套。”我曾經讀到過這樣的文字:“那些矯飾的彈窗,那些吹噓的流水,那些浮華的軟文,那些美豔的代言,都是遊戲公司設下的障眼法,遊戲的本質就躲在它們背後,偷笑著數錢。”不管你為你所熱愛的`網遊寫下多少維護的理由,你都不能否認你付出了損害健康和損失金錢的代價。

走向自然,還是繼續沉迷在網遊的黑洞裡,這是個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

有同學曾在作文裡寫道:“放學回家,只看見一幢空蕩蕩的房子,爸爸媽媽不在,貓兒狗兒沒有,只有電腦還算是個活物。”但他後來發現,即使父母在家,他也已經對親情視而不見。也有同學說,作業比珠穆朗瑪峰還高,題海比太平洋更深,考試比腳鐐手銬還沉重,唯有遊戲才能讓人輕鬆快樂。可後來我們卻發現,即使把作業量降下來甚至取消,仍有人沒有停止對遊戲的過度堅持。網遊難道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枷鎖嗎?

我驚喜地發現,班裡喜歡玩網遊的男生往往也是喜歡打籃球的。玩網遊的時候,你們在校交流闖關經驗,回家上網協同作戰。家長以斷網懲罰,你們就以絕食相抗,除了好玩,不想被擠出團隊也是重要原因。打籃球的時候,你們有擋有傳,連突帶投,打配合行雲流水,投三分準如尺量,進攻求風馳電掣,防守必滴水不漏,這才是培養人的團隊,鍛鍊人的圈子。

走向籃球場愛上運動,迴歸家庭享受和睦,還是“拿著屠刀狠狠地殺戮”,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20xx級學生馮昊怡是個資深網路愛好者。他來自河南農村,為減輕父母的家庭負擔,他14歲時開始自學計算機知識,為一些小企業設計網頁,或者做搜尋引擎優化,或者給剛剛興起的網路商城做校園代理。他一邊讀書一邊“做生意”賺錢,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學費、生活費,還時不時為家裡添置大件。大學聯考結束後的兩個月內,他利用自己的頭腦、知識和技能賺了7萬元。他看不慣身邊那些痴迷網遊的同學,他說:“網遊是青春的墳墓。”在這裡,我要詰問大家一句:你願意做自己青春的掘墓人嗎?

有良心的網遊製造商也設計過防沉迷系統,這說明網遊的危害是與生俱來的。而網癮患者越來越多的現象也說明靠人為設計的程式根本無法挽救網遊沉迷者,不受網遊侵蝕的金鐘罩必須靠自己去打造。所以,我鄭重地給大家提出建議:遠離虛擬的網遊世界,脫離網遊的束縛,走向自然,走向運動場,迴歸家庭,塑造精神的美好,我們自然會擁有強大而天然的網遊免疫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