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實習學習筆記總結

來源:文萃谷 3.47K

藝術設計系 專業實習讀書筆記

個人實習學習筆記總結

《城市設計新理論》讀後感

《城市設計新理論》一書系統的描述了作者在1978年所做的關於城市設計的實驗,併為我們構想了一套全新的城市設計理論和方法。在這套新的理論中,他們強調了一種整體性的建立。“建立城市整體性的任務只能作為一個過程來處理,它不能單獨靠設計來解決。而只有當城市成形的過程發生根本性變化時,整體性的問題才能得以解決”。顯然,“最重要的是過程創造整體性,而不僅僅在於形式。如果我們創造出一個適宜的過程,就有希望再次出現具有整體感的城市”。同時,作者將這本書稱作定義這一過程的第一步。

的確,在我們分析歐洲過去城市發展的歷程時,會發現許多城市如威尼斯、羅馬等,都具有一種親切的整體性,在這些城市中,無論是大的飯店、商店和公共花園,還是小的陽臺和裝飾物,在外觀的各個方面都表現出有機的統一。然而,在現代城市的設計、規劃似乎都忙於解決單個結構或執行法規的規定,難以產生有機的整體感。書中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一種以“單一”來創造整體性的過程,即“single makes wholes”。

建築師與規劃師於一身的C.亞歷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和他的同事提出一種新的城市設計理論,其目的是為了再現城市有機發展過程。為了找到建立日益增長的城市整體性發展所需要的各種法規,作者提出了一套初步法則,共七條,它們體現了實際發展的過程,與城市日益發展要求相吻合。

1. 漸進的發展。任何建築專案都不可過大,要確保一種合理的大小混合比,保證在漸進發展中有一種合理的功能分配。

2. 較大整體性的發展。每個建設專案必須有助於在城市中形成至少一種更大的整體結構,它比起該專案自身要更大更重要。經營某項工程的每個人必須清楚的知道這項工程將試圖幫助哪一種更大的正在出現的整體結構,並知道它將如何有助於產生這些整體結構。

3. 構想。這條法則確定單個建築專案的內容和特點,要求建築是“由健全的現有建築的構想中產生,而不是由頭腦內的某個概念產生”,“每個專案都必須先被感受和體驗,然後才能將其表達為一種構想”,即它是什麼,建在哪?

4. 正向城市空間。 “每座建築在其附近都必須建立既有機聯絡又優美典雅的公共場所”,保證行人空間、花園、街道、停車場由周圍的建築物形成,同時建築的體量必須是簡潔美觀的。

5. 大型建築物的佈置。“入口、主要通道、各建築模組的主要分隔、內部露天廣場、日照以及建築物內部的運轉都應與該建築物在街道和周圍街區的位置協調一致”。從而使得建築的佈置顯得有條理。

6. 施工。包括了兩個層次的內容:建築的總體和細部。就是說,要求建築的整個施工和外觀上形成整體性“,保證建築構造和細部的完整特徵。

7. 中心的形成。這條細則如作者所說,目的在於解決不同規模真題的集合形狀問題,它要求每個整體不但要自成中心,還要在它周圍發散成一箇中心體系。

隨後作者對這些法則進行了試驗,並與許多研究生一起,對舊金山高密集區進行模擬城市再設計。啟動了一項涉及大約90種不同的設計問題的專案,包括倉庫、飯店、漁用碼頭、音樂廳和公共廣場。這種大範圍的實驗都按工程順序一個個記錄存檔,並用樓層平面圖、立面圖、街道網路、立體投影圖和按比例縮小的模型照片對各項工程如何滿足這七條法則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城市設計新理論》一書為城市問題的討論提供了一種完全新型的理論框架,極大地彌補了今天的城市所存在的缺陷。

強調城市的整體性,其實是強調一種系統性—系統內的因素之間都是緊密相關的。這個是最近一直的閱讀的書籍的當代城市理論的共同方向,即:將城市作為一個複雜自適應系統來看待,將城市作為一種擁有多連結的網狀結構來看待。

提倡一種小規模、漸進式的城市建立和發展、更性的方式。這個應該和北京當下舊城更新的“微迴圈”是一致的。當代城市觀點不是一種或者說不贊成一種無政府主義的自由態生長,而是強調以一種更合理的、反而是更富有深層秩序和組織性的方式來進行。其實是在強調一種更緊密合理的.組織性。一種民主制度的組織性。

但是作者有一定的對於農業時代小型城鎮的迷戀,這個會造成其一定的偏差。他的東西更適合進行小型區域的具體的城市設計,似乎還不能夠被稱之為一種整體性的完成的城市思想。

作者的設計組織方法、設計過程思路有個非常新的、好的東西:如何將個人的“拍腦瓜”創造納入城市的發展中來,使城市更加富有人性色彩

作者其實強調了個人感性創造的重要性,而且創造了一種類似於民主選舉、三權制衡民主國家體制的設計制度來篩選和融合這種創造力,而且作者還強調了將街道和廣場等城市開放空間設計為積極空間、蘆原信義所謂的“p”空間的重要性。此外還強調了圖底的緊密關係。城市開放空間成為了整個城市的足夠的”粘合劑“,成為了組構元素,正是這些開放空間將一個城市一層一層的逐步組構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