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陶行知的讀書筆記

來源:文萃谷 7.84K

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意識到所進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從本學期開始,我們明確提出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踐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踐行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對這一理念有正確地認識,不能“掛羊頭賣狗肉”,這就要求我認真研讀有關陶行知的教育理論。《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就是我選擇研讀的第一本書。

關於陶行知的讀書筆記

1.生活教育理論體系

生活教育的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他給生活教育下的定義是:“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到處是生活,到處是教育。這是一個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則和基本途徑構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具體表現為一個目的、三大原理,七條原則,七項措施。

1)生活教育的目的:

生活教育是“為生活而教育”,“為生活的提高、進步而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大眾為生活解放而辦的教育”。

2)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是滿足人生需要,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務的。第二,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意義是生活的變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內容是伴隨人類生活的變化而發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種終身的與人生相始終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認為,“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教育;不瞭解社會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他指出,傳統教育在“學校與社會中間造了一道高牆”,學校好比是一個“大鳥籠”。提倡“社會即學校”,就是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牆”,衝破鳥籠式的學校束縛,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學校中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學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釋,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裡,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又是一種生活之三個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 “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麼做就怎麼學,怎麼學就怎麼教。” 陶行知對教學做合一的效用作了歸納闡釋:要想營利人類全體的經驗必須教學做合一方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不但不忽視精神上的自動,而且因為有了在勞力上勞心,腳踏實地的“做”為它的中心,精神便隨“做”而愈加奮發。

3)生活教育七大原則: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物質》一文中提出:生活有六大特質,即生活的、行動的、大眾的、前進的、世界的、有歷史聯絡的。結合其他教育名篇,可以確定生活教育的七大原則,即:實踐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前進性原則;全民性原則;終生性原則;創造性原則;全面性原則。

4 )生活教育七項措施:

第一,要改造城鄉教育,以培養學生“征服自然改造社會”的活本領;

第二,要普及全民教育,以達到個個識字,人人明理;

第三,要普及科學教育,推廣現代科學技術;

第四,要改革舊的傳統教育內容和方法,“教人發明生活工具,創造生活用具,運用生活工具”;

第五,創辦新型的試驗學校,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

第六,要培養一大批立志改造社會,改造鄉村的新型教師隊伍,他們是一批“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是一批“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愛滿天下”,“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的人;

第七,創造適合國情,適合生活需要的大教育體系,使社會與學校打成一片,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打成一片。

2.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的區別

陶先生在《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麼區別》一文中,非常精闢地對兩者進行了比較。

1)傳統教育是吃人的教育

首先,它教學生吃自己。傳統教育教學生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它消滅學生的生活力、創造力;它不教學生動手、用腦。在課堂裡,不許提問;好一點的,在課堂裡允許提問了,但不許學生到大社會裡、大自然裡去活動。從國小到中學到大學,十六年的教育下來,等於一個吸了煙的蟲;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黃肌瘦,弱不禁風,在加上要經過那些月考、學期考、畢業考、會考、升學考等考試,到了一個大學畢業出來,足也癱了,手也癱了,腦子也用壞了,身體的健康也沒有了。大學畢業就進棺材,這叫做讀書死,也就是教學生自己吃自己。

其次,教學生吃別人。傳統教育教人勞心而不勞力,它不教勞力者勞心。更明白一點,就是教人升官發財,發誰的財呢?就是發農民工人的財。因為只有工人才是最大多數的生產者,他們吃農民、工人的血汗,生產品使農民、工人自己不夠吃,就叫做吃人的教育。

2)生活教育與傳統教育完全相反

首先,生活教育不教學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學生做人。生活教育反對殺人的種種考試,教人讀活書、活讀書。

其次,生活教育也不教學生吃人,不教人升官發財。生活教育只教中國的民眾起來做自己的主人,做人中人。

在其他教育篇章中,也不時可以看到陶先生關於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的比較。比如說:傳統教育注重的是人才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卻是平民教育,普及教育;

傳統教育把教育和訓育分離開,生活教育卻把智識與品行,思想與行為,課內與課外,做人做事與讀書相聯絡;

傳統教育以文化為中心,偏重傳授文化知識,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而生活教育重在運用、發明、創造,提倡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傳統教育使學校與社會脫節,生活教育則要求把整個的社會當作學校;傳統教育只講“天理”與“禮教”不講“人慾”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卻追求“天理”與“人慾”“打成一片”;傳統教育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而生活教育卻主張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的生活為中心;傳統教育堅持的維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卻是開放、發展、創造的教育……

讀這本書,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難發現,儘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儘管我們的教育改革已經推進了那麼多年,但我們真實的課堂教學還是那樣像陶先生所描述的“傳統教育”,離他倡導的“生活教育”還差的很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