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5.49K

(一)

名家散文讀後感

好的書讓人受益匪淺,有可能終生受益。讀散文集,更是能讓你的情操在相應的時間裡得到陶冶。在眾多的散文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畢淑敏了。她的作品,一掃20世紀80年代末文壇瑣碎平庸的文風,被人稱讚為是“對當代小說的一種拯救”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從事醫學工作20餘年,拯救過無數垂危的生命,幫助過無數來訪者走出生命的低谷,被譽為“文學界的白衣天使”。

故事的起伏,精湛的文筆,讓我不得不讀了一遍又一遍,感受了一次又一次,其中有一個片段讓我感悟至深:

“為什麼不讀書”?夏導問。“沒錢”“為什麼沒錢”?“因為錢在我媽媽那兒”。“你媽媽在哪兒”?“我不知道,我媽媽跟著人跑了,她不要我了,她把家裡所有的錢都卷跑了。就剩下我和爸爸,爸爸說他一個人也要供我讀書,他就上山挖藥材,他在最陡的崖上看到了一兜貝母,人家都看到那兜貝母了,可是誰也不敢去採,只有我爸爸上去了,他就再也沒回來。”這篇《源頭朗》在描寫火石到大城市生活、求學的同時,亦表現了苦難人物心中理想和現實壓迫的種種矛盾。

著名作家賀紹俊曾經說過“畢淑敏與其說是一位作家,不如說是一位心理學家,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針對我們的心理疾患而開的心靈處方,這源於她的善良和對人的心裡隱祕的洞悉。”

讀畢淑敏的書,能體會到一種特別的愛,讓我沉思許久……

(二)

最近我在讀秋雨主編的'《名家散文集》,其中有好幾篇是描寫秋天的散文,所以讀來感覺親切。在我看來,散文就是要用最平實的語言表達最深切的情感,我看的這幾篇都是抒情散文,意境很美。

郁達夫筆下的《故都的秋》,不寫皇家宮殿、園林,不寫優美自然風光,他寫的是與老百姓生活很近的秋味、秋色,我被文章裡那種濃濃的秋意所吸引,那裡的秋雨,那裡的秋蟬,那裡的秋,那麼迷人,那麼富有韻味,令人遐想無限。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雨聲“息列索落”,使人置身於雨境,下雨後,都市閒人在雨後的斜橋影裡,遇見熟人,說一句“唉,天可真涼了”作者在此描寫得非常細膩,從他們那“緩慢悠閒”的聲調中,我們不難品出一個“閒”字來,那是一份閒適,一份瀟灑。從那簡短的對話中,便開始了感情和心緒的交流。一個“唉,天可真涼了”另一個“一層秋雨一層涼啦!”從彼此的嘆答中,使我們感覺到他們已陶醉在彼此說話的腔調和韻味中,陶醉在彼此感情契合的落寞和感傷之中。

林語堂筆下的《秋天的況味》,描寫的也是身邊的瑣事,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讀來卻能品出作者的人生態度。“然而秋確有另一意味,沒有春天的陽氣勃勃,也沒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於枯槁凋零。我所愛的是秋林古氣磅礴氣象。有人以老氣橫秋罵人,可見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時中,我於秋是有偏愛的,所以不妨說說。

秋是代表成熟,對於春天明媚妖豔,夏日的茂密濃深,都是過來人,不足為奇了,所以其色淡,葉多黃,有古色蒼蘢之概,不單以蔥翠爭榮了。這是我所謂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是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薰熱的溫香罷了。”從這段文字中,我品味出作者是以一種怡然的心態,寫秋的綿延細節的意味,我們也看出了“人的一生無論成敗,他都有權休息,過悠哉的日子”這一人生格言在文中灑脫地飄逸出來。

名家筆下的秋自有他們的韻味,讀來總能引起我們的共鳴,我們暫不去研究作者的寫作背景,單從文字上就能領略名家的寫作功夫,這一點值得我們去賞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