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尋訪西湖散文隨筆

來源:文萃谷 2.59W

初春三月,來到杭州,住在浙江工商大學招待所。早晨,從陽臺上望出去,路邊飄過幾把雨傘,地面溼漉漉的。這雨從昨天就在下,沒想到今天還是沒完沒了。雨給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卻也把這個世界沖洗的潔淨了。房內空間太狹小,很想出去走走。在床上展開一張杭州地圖,尋找一個要去的地方,看來看去,最醒目的景點仍然是西湖,於是決定再去西湖看看。

雨中尋訪西湖散文隨筆

上次去西湖是在八月份,乘一輛計程車,很快就被載到了湖邊,總覺得西湖來之太易;也許是路上游玩了太多景點,已經造成審美疲勞,從蘇堤走到白堤,除了水面上幾座鬱鬱蔥蔥的小島和一些大大小小的船隻,似乎什麼也沒有看到,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這次去西湖,我打算乘坐公交車,一是路費便宜,二來可以讓節奏慢下來。查閱地圖和一本當地交通小手冊,得知我住的地方位於西湖東邊幾十公里的下沙區,靠近錢塘江,而此處並沒有直達西湖的公交車,仔細尋找,終於確定出一條路線,途中需要轉車,還需要步行,雖然有些周折,卻能夠讓我在一種陌生的環境中體驗到一種尋找的樂趣。

舉一把雨傘出門,小心避開人行道上的積水,很快辨清眼前這條又寬又直的路是東西方向,路邊的高樓和綠樹變換著角度反覆看過幾次之後,漸漸不再陌生。於是想到,初到一個地方,要想盡快熟悉環境,最好的辦法就是步行。步行可以在慢節奏中讓心安靜下來,這樣才有機會隨心所欲的與周圍的景物進行多方位的交流,而眼前的細雨又把這種交流帶進了溼潤而清新的境界。

路上行人不多,都是些大學生。打聽了幾個人,步行了幾條街。雨時大時小,風時緩時急,終於找到了車站。候車亭裡已經排起長長的隊伍,快走幾步加入其中,雨傘垂下,水滴滑落,發現鞋子、褲腿和一邊的臂膀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溼透,浸著幾分涼意。

上了公交車,心情頓時放鬆了許多。車在雨中走走停停,時快時慢。車上大部分是年輕人,都安安靜靜坐著,有的看書,有的帶著耳機聽歌曲,有的兩眼盯著手機上網,每人一把雨傘,都放在腳邊,漫出一攤水跡。我不停地往車窗外面看,玻璃上蒙著一層霧汽,只能看到沿途一些模模糊糊的建築物,而西湖了無蹤跡。

在武林廣場下車後,本來是要先轉車去浙大附中,再步行去西湖的。可是卻找不到去浙大附中的公交車。打聽了幾個人,都說不清楚。見路口那兒站著一位交警,跑過去詢問,交警得知我非本地人,要去西湖遊玩,馬上建議我坐計程車,方便快捷。我卻不想改變初衷,悵然走到路邊,又從揹包裡找出那張杭州地圖檢視,很快確定自己的位置是在西湖的東北方向,離西湖已經不遠,只因為高聳的樓房擋住了視線,才導致不知西湖藏身於何處。

我決定步行前往。

從地圖上找到一條最近的路線,按圖索路,穿過車流人流,向西尋找而去,走到一個路口,再向南沿著武林路一直向前尋找。每到一個路口,總會產生些疑惑,拿出地圖檢視,地圖被雨水淋得漸漸有些溼軟,邊角有些磨損,我小心呵護,唯恐上面那些小米一樣的點和頭髮絲一般的線會變得模糊不清。從一個叫“六公園”的地方再向西拐,遠遠看到高樓之間有一片樹林,一直走進去,穿過林間小徑,前面出現一座小樓,轉過小樓,一片廣闊的水域出現在眼前。

西湖到了。

雨停了,而探到湖面的柳葉還在不停地滴水。眼前的湖水微微盪漾,溫柔而豐盈,恬靜而雅緻;遠處白霧濛濛,小島和遊船若隱若現。沿著湖岸緩步前行。前面一群遊客正圍著一組塑像拍照,上前細看,中間一位清瘦官員,一位慈祥老者,都雙手合攏,相互施禮,官員後面是一個脖子粗、肚子鼓、牽著馬的粗壯僕人,老者後面有一壯年雙手捧碗,還有一小孩雙手提壺,原來是白居易離任杭州時百姓送行的場景。我從小喜歡白居易,他的詩歌淺切質樸,明白曉暢,據說每寫成一篇,一定會讓家中一位老婆婆讀,如果老婆婆理解,才會記錄下來;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間,重修六井,改善居民用水條件,加高堤壩,利用西湖水灌溉農田,深受杭州人民愛戴。我面對白居易的塑像雙手合攏,深施一禮。

前面就是白堤。上次遊西湖是從蘇堤走到白堤,這次要反其道而行之了。

走上斷橋,雨又淅淅瀝瀝下起來。腳下石頭縫裡碧綠的小草連成細細的長線,頭頂垂下的柳枝上已經長出小小的苞芽。迎面走來幾個年輕人,其中一個情不自禁唱起來:啊啊啊,啊啊啊,西湖美景三月天哎,春雨如酒柳如煙哎。眉皺眼眯,神情陶醉。我看過《新白娘子傳奇》,對冗長的故事情節興趣不大,對片尾曲《渡情》卻深深喜愛。

孤山,一座小丘而已,因為緊靠西湖,就顯得非同尋常,數位皇帝曾在此大興土木。我是沿著一側的臺階走上去的.,怪樹,巨石,門洞,崖刻,水池,涼亭,古塔,一切都是那麼精巧雅緻,畢竟這裡曾經顯赫過,如今雖然回到了尋常百姓中間,卻依然氣度不凡。向下經過幾個錯落有致的院落,從一個小門走出來,回頭一看,門上方有四個字:西泠印社。腦海裡出現一群藝術大師的身影,溫文爾雅,鶴髮童顏。

走過西泠橋,是蘇小小墓,被一個亭子罩住,我走進去避雨。蘇小小墓修得極為清麗典雅,讓一個千載流芳的悽婉愛情故事在這裡得到歸宿,顯然令人心慰,亭內有十二位著名書法家題寫的十二副楹聯,從內容到形式,文化氣息都非常濃厚。只是裡面人太多太擠太熱鬧,不便久留。再往前,是大畫家黃賓虹的塑像,一個精神矍鑠的瘦老頭,身著長袍,渾身溼漉漉的,鼻尖、耳垂、鬍子都掛著亮晶晶的雨珠,正面對西湖凝神作畫,我把雨傘舉到他的頭頂上,他卻不為所動,引得不遠處幾個遊人朝我多看了幾眼。

大約百餘步,便到了蘇堤。此時天近晌午,肚子開始咕咕作響,於是就近走進一個小飯店。

飯後,雨還在下。繼續前行,抬頭注意到蘇堤上生長著一種身軀特別高大的樹木,枝葉繁茂,氣度不凡,向一個保安詢問,知道那是香樟樹,四季常青,能散發出一種特殊的香氣,驅趕蚊蟲。走過一座橋,又注意到一種還沒有長出葉子的樹木,光禿禿的枝幹像理了光頭的年輕人,精神外露,個性張揚,又向一位廚師打聽,廚師熱心地告訴我這是皁角樹,果實可以當肥皂用。我從地上找到了一枚小小的果實,黃色,半圓狀,果然很像一塊小肥皂。

走進一個小亭,忽見臺階上有一隻小鳥,渾身溼透,掙扎著剛站起來,卻又跌倒了。我上前小心把它捧起來,放在灌木叢下面的草地上,卻發現那裡有許多小鳥,它們時而在雨中瑟縮著,時而跳來跳去地覓食。我不由地把雨傘慢慢伸過去,它們卻紛紛驚恐地躲開了,我只好與它們保持距離,遠遠注視著這些弱小而頑強的生命。有一對年輕的戀人走過來,看到灌木叢裡的小鳥,也停下了腳步。男孩的舉起相機拍照,喀嚓一聲。女孩的輕聲說:別嚇著它們。

沿著一條旁逸斜出的小徑,我闖進了一個無人的院落,驚訝地看到一些高大的塑像被隨意擺放在一片空地上,靠近了觀察,見它們動作各異,表情不同,其中一位氣宇軒昂者顯然是個官員,而餘著都是百姓,有挑著擔子的,又拿著食物的,熱情洋溢,我猜測這些塑像表現的應該是蘇軾離開杭州時百姓送行的場景。總覺得蘇軾對於西湖的影響過於濃重,一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一道風景宜人的蘇堤,已經足夠遊人享用了,如果再附加上這些塑像,似乎有些畫蛇添足之嫌。

回到蘇堤,湖邊停著一條小船,船工在大聲吆喝,招攬生意。我忽然感覺腿腳有些乏累,腦袋有些鼓脹,似乎該回去了,同時不免又生出幾分遺憾,幾分無奈。遊西湖就像逛一個很大的書店,裡面有太多好書,每拿起一本,都有些愛不釋手,而短時間裡往往只能草草翻看而過;遊西湖又像是面對著滿滿一桌豐盛的大餐,雖然每道菜都很有滋味,因為胃口有限,吃多了,也會食慾大減。遊西湖還像是走進了一條輝煌的歷史文化長廊,眾多名人接踵而至,站在我面前,張口欲言,卻深感知識貧乏,見識淺薄,只有凝神注目,輕移腳步,揮手作別。總之,我要離開了。

西湖,再見,我還會再來的。

雨還在淅淅瀝瀝下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