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隨筆彙編15篇

來源:文萃谷 1.75W

在學習、工作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學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學隨筆彙編15篇

語文教學隨筆1

新大綱在訓練上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同學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景,讓每個同學無拘無束地進行交流;要鼓勵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鍊交際能力。”

說到同學能力的培養,這對於每一個年齡段的同學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並且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難點。作為低段的小同學來說,能力培養的難度更大,更富有艱鉅性,而對於農村低段的小同學來說,這似乎更是難上加難。現將學習的一些資料並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對交際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同學的交際能力

利用訓練低年級同學的交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剛入學的兒童,說話經常不完整,不規範。因此,在同學剛入學學習時,就要開始進行說話訓練,並規範同學的口頭語言,逐步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如:在教學四聲音節時,學習ye的四聲:ye子,海南島有椰子樹。ye爺,爺爺在家裡給我講故事。ye豬,森林裡有許多野豬。樹ye,秋天到了,樹葉變黃了,一片一片往下落。同學可以根據四聲,組不同的詞,造不同的句子。這樣既豐富了同學的詞彙,又便於理解字義,並練習運用。既掌握了“ye”的四聲,又進行了語言訓練,而不是單純地學。

在識字教學中訓練交際,最掌用的方法就是擴詞、造句。此外,讓同學自身說說你如何記住這個字或說說某類字的構字規律,也可以訓練同學的說話。如在教學形聲字“蜂,峰,鋒”時,先讓同學懂得聲旁協助記字義,形旁協助辨字形,再讓同學說出這個字如何寫,如何記,如何造句,同學通過分析,知道“蜂”是蟲字旁,它與昆蟲有關,組詞“蜜蜂”,造句:蜜蜂會採蜜;知道“峰”是山字旁,與山有關,組詞“山峰”,造句: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像猴子在觀海;知道“鋒”是金字旁,與金屬有關,組詞:鋒利,造句:獵狗有一嘴鋒利的牙齒。這樣既有利於同學記憶生字,把知識掌握得更靈活,又發展了同學的思維和語言。

在教學中訓練同學交際,主要是教師通過描述課文與同學的“對話”,教師與課本,課文與同學,同學與教師這三者的交際。如《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既是一則充溢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進行交際的好。課文最後是這樣寫的':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看吧。”這段話留給了同學一個極大的想象空間。教師根據這段話設計相關訓練,讓同學順著課文的情節,展開豐富的想象,將課文內容作適當延伸。比方,讓同學想一想,說一說,小鳥飛走以後,青蛙有沒有跳出來呢?假如跳出來的話,它會看到些什麼呢?又會說些什麼呢?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同學暢所欲言,描繪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畫面,一個又一個富有創意的構思從小朋友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級同學以想象見長,給同學創設一種寬鬆的表達環境,讓他們不拘形式、自由表達,是提高交際能力的一個好方法。

語文教學隨筆2

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我認為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xfj,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

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xfj,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

語文教學隨筆3

時間如行雲流水,我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也半個學期了,這半個學期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學習,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鑄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稱號。現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如下:本學期,我堅決落實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狠抓教學常規,努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運用新課標理念:

在教學中,認真學習《國小語文新課標》理念,根據新課標精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真制定“語文教學計劃”,做到教學有目標,有方法,有反思。通過學習和實際教學,我瞭解到這個階段的兒童感性多於理性,對於外界事物,側重於主觀認識。為此,在教學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直觀事物來指導教學,讓學生能迅速接受知識。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相互學習的夥伴兒,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和關懷,知道老師就是他們賴以信任的朋友。

2、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的學生可塑性強,有人說他們是“一張白紙”,看教師怎樣在這張白紙上落墨。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作為今年的新老師,又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

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剛開學的幾個星期裡,我不斷向學校資深教師學習,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課前準備,要求學生上課前,要把上課的書、本、文具準備好,不要上課了再手忙腳亂的掏書包。課前,還要把鉛筆削好,把鉛筆屑扔到垃圾桶裡,養成有備無患,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二、上課起立時,要整齊站好,一切服從指揮,落座時,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不要左顧右盼、交頭接耳說話,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

三、做到“三個一”,胸離座一拳,眼離書一尺,筆尖離手指一寸。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

四、回答問題時,要大膽發言。聲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話,要“因為、所以”把問題說明白、講清楚。別人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聽,當別人回答完畢時,可以補充自己的觀點,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與自己沒有關係似的。

五、老師講課時,注意聽講,記住老師講的知識和有關的學習方法,要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但要舉手,獲得老師的同意後,才能發言。

六、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書寫要認真規範,不敷衍老師。

七、課前要養成預習的習慣,老師要提前做好“預習提示”。

八、每學完一課,要做好複習,有疑必問,要達到全知全解,不能留下不懂得問題。

上面的要求看起來,對學生有點苛刻,過於嚴肅,但我認為這樣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我自己也注意要多接觸學生,做他們的朋友,讓學生知道老師嚴格要求他們是對他們的人生有好處。還感受到老師和藹可親,易於接近。我經常用李大釗的一句話教育學生“學就學個踏實,玩就玩個痛快!”。

3、認真備課:

這前半學期學校讓我收穫頗豐。我明確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圖解對活動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4、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建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是非常主要。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列如一年級的主要任務就是學會拼音和識字。在學拼音時運用形象的教學幫助學生認識拼音,如:l像什麼?n想什麼?在識字時,運用古代的造字法幫助學生識字。提前教會學生查字典,運用字典學習拼音、字詞。學完拼音後,讓學生用寫日記的方式學習寫作,想什麼寫什麼?拼音、漢字都可以。一學期末,大部分學生能寫出100多字通順易懂的所見所聞了!

5、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作為一位新教師,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經驗不足,努力不夠,教學基本功不夠紮實。在教育教學中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從拼音抽測到古詩背誦再到考試,我發現班上幾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

握得不夠紮實,這還需要在後半學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幫助。家長配合不夠。說明我與家長的溝通還不夠,這將是我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向身邊的老師學習。

語文教學隨筆4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育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潛力,閱讀潛力,寫作潛力,口語交際潛力。使他們構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作為重中之重。

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每個語言文字都是一顆跳動的生命,都具有必須的感情色彩,豐富的內涵。花能使你百花盛開,那是五彩繽紛的大花園;還能使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卻那樣堅韌,在風雪中傲立的小花。百合花讓你感覺清純、淡雅;玫瑰花則讓你感覺豔麗芬芳,熱情似火。百合與玫瑰僅僅是兩個字的差別,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不一樣的刺激、感受。這就是我們的'母語所賦予我們的空間、靈感。也就是唯有我們的母語才有如此的魅力。每個跳動的音符都會激起孩子們的遐想,給以美的享受。都會是你產生豐富的聯想,都會讓你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作為一位語文教師,我們應指導孩子們賦予每個文字以新的生命,賦予它變化的色彩,使它盡顯英雄本色,盡其使命。讓孩子們盡情享受語言文字給他們帶來的歡樂,用孩子們特有的童音,用他們特有的理解,讓他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種境界。讓每個中國人都喜歡我們的母語,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肩負的職責。

語文教學隨筆5

我們如果細心不難發現,新課改的每一篇課文在學習目標中都有一點,那就是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就要強化朗讀能力的基礎訓練,逐步提高國小生的朗讀水平。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朗讀能力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措施。1. 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要求學生達到愛讀、善讀、自己照著讀的境界。2、教師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學生朗讀的慾望。3、 採取激勵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4、 經常進行各種朗讀比賽

二、經常進行朗讀基本功訓練

要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打好朗讀基本功。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複,不唱讀,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那麼把課文讀流利也就水道渠成了。

三、範讀領略,模仿入境

學生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並不難,但要達到有感情,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老師範讀,當然,範讀是隨機的,要選擇好時機,我一般不再初讀課文前範讀,而是當學生讀得不盡人意時,我才範讀。

四、採取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願讀,樂讀

朗讀的形式有:齊讀與知名讀;輪讀;男女輪讀、小組輪讀等。配樂讀;分角色朗讀對話 較多,故事性較強,語言生動的活潑的課本可以分角色朗讀。比如:《松鼠和松果》的教學中,我讓同學們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我讀旁白,這樣反覆讀了兩遍,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而且起到了示範作用。接著我又讓學生換角色讀課文,這樣學生的興趣更濃,讀的投入,對課文的理解也很有幫助。

五、注重朗讀評價

我們要善於聆聽,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多給恰當的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微笑和鼓勵,少一些單一的`評價。學生們樹立了能讀好的自信心,會讀的更精彩。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愛說的是:“你讀得非常好。”“你讀的真不錯”之類的話。其實,我們應用心聆聽學生的朗讀,切實發現他們朗讀中的優點,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都給與肯定。學生們在我們的鼓勵中會樹立自信心,讀的興趣就會高。

六、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初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品讀

在教學中要充分給予學生讀書時間,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把課文讀熟。邊讀邊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帶著對文章的情感讀文,讓自己的情感在讀書中流淌。

總之,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正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只要我們有耐心,有恆心,採取科學的訓練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那麼,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語文教學隨筆6

儘管現代漢語取代文言文已有近百年的時間了,但是由於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和我們偉大祖先所創造出的燦爛文化需要後人的傳承與發揚。因此,文言文仍然佔據著中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比重。然而,傳承這些不朽的文化遺產卻成為師生們的心腹大患。甚至還有人編成順口溜說: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據調查顯示:當今中學生中有高達86%的孩子討厭文言文。原因何在呢?其一是因為沒有了文言文的語言環境。今天人們的交流和寫作都充斥在現代漢語的語境之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文言文幾乎消失殆盡。加上文言文與現代漢語在詞、句以及表達方式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而,讀不懂就成為欣賞文言文最大的障礙,正如大多數人不喜歡讀外文和科學著作一樣。理解這關過不去,其他感情就無從談起。其二是由於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現在的文言文教學往往只側重於對文章重點字、詞、句的記憶性積累。彷彿只要背過了這些,解讀、欣賞古文便會不成問題。其實則不然。對文言字詞的積累與理解古文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真正理解了文字,才能有效地記住字詞,進而擴充套件閱讀範圍,達到更好地鑑賞古文的目標。那麼,在現實的教學中該如何教好文言文呢?許多專家給出的建議便是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

何為文言文的語感?其實就是對文言文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人們常說:形成語感是學好一門外語的關鍵。對於文言文來說也是如此。對文言文語感的形成程度,王寧先生做出了三個階段的劃分:片段語感--斷續語感--全面語感。其中,全面語感是指可以“暢通無阻”地閱讀古代任何典籍,這隻有當今的古漢語專家們才做的到。而大多的學生往往只能達到第一階段的水平。通過不斷的學習、積累才能逐漸向第二個階段過渡。由此觀之,幫助學生實現這兩個階段的跨越,引導他們喜歡上文言文是現代語文教學不可迴避也是至關重要的責任。

如何培養學生對於文言文的'語感呢?

首先,在指導學生翻譯的過程中要堅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因為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積累文言知識的過程。所以,只有堅持直譯為主,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和語言風格才能不斷加深對文言字詞句,尤其是文言虛詞和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鞏固。

其次,要鼓勵學生多查多思。正因為文言文和現代漢語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在閱讀文言文的時候才不能憑空地望文生義。否則,對古文的閱讀能力不但不會得到提高,反而會走入誤區,甚至鬧出笑話。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養成運用工具書的好習慣。與此同時,在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探究,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只有這樣做,才能讓學生的文言天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再次,重視對學生進行文言文的閱讀遷移。在講授課文的同時,精心選擇一些文章立意、語言風格、寫作背景相似的文章作為補充。讓學生在比較閱讀中加深對所學文言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同時還可以擴大學生的古文閱讀面,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

最後,引導學生多讀多背。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今天的學生之所以對文言文感到陌生和恐懼,就是因為他們“囊中羞澀”。著名語言大師王力先生說:“我們必須多讀古文,最好是熟讀幾十篇佳作,涵泳其中。”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幫助學生在他們的思維世界中創造一定的文言文的語言環境,從而形成文言文語感。

語文教學隨筆7

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國小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國小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國小生對教師的某些習慣的培養還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對於國小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衝: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範、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範、整潔地寫字。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範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語文教學隨筆8

新課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課程總目標要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一二年級寫話目標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由此可知,寫話在語文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寫話剛入門,這是一個難點,學生一提到寫話就感到頭疼,無從下筆。有的學生為了應付,隨便寫幾行字,或從某些書上抄幾句。有的學生寫的話咋一看還不錯,書寫工整且有一定篇幅,但只要仔細一看,問題就出來了,文不成句,前言不搭後語。關於寫話教學,我在教學中認真摸索,認為寫話教學首先在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這是重點;其次是重視閱讀、說話,加強積累;再次是加強指導與訓練。具體措施如下:

一、加強閱讀,重視積累

我要求學生堅持天天讀書,讀我們所學的語文書,同步作文,讀適於學生讀的課外書,如紅領巾報、故事會、童話系列、優秀作文、連環畫……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在讀的過程中積累好詞佳句,專門準備一個收集好詞佳句的筆記本,每週在班上進行一次交流,為寫話打好基礎。

二、重視說話訓練

除了課堂上進行說話訓練外,利用活動課,朝會時間來對學生進行訓練。朝會時間除了教師必須講的事情外,其餘時間留給學生自己,說自己看課外書有何收穫,說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生活趣事趣聞……先小組交流,講給同伴聽,再推薦幾個在班上講。對膽小的同學,先讓他們在自己座位上講,逐漸到講臺前面向大家講。學生在說話的時候,要求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努力尋找他們成功的地方,熱情地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形成一種寬鬆、和諧、積極的氛圍,使學生從不敢說———能說———樂說———會說,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都得到了鍛鍊,從而為寫話打下基礎。

三、寫話從最簡單入手,循序漸進

(1)從造句入手。根據一個詞寫一句話,要求把話說完整。下一次在這個基礎上把話說具體。如用“書包”造句,有的學生寫:我有一個書包。在這基礎上引導學生:我有一個什麼樣的書包,這個書包怎麼樣。以擴句的形式,逐漸訓練學生寫話,由淺入深,逐步提高。

(2)堅持寫日記。我要求學生把每天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哪怕只能寫一句完整的話也行,要求無錯別字,句子通順。只要堅持天天寫,天天反思,一定能提高。例如:今天受到了批評,要寫出為什麼受到批評,是自己的問題還是老師冤枉了你,你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後來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如看了電影《自古英雄出少年》後,將你心目中的英雄寫出來,寫出你為什麼敬佩他。

(3)學生在能寫出一句或幾句通順的話後,要求有所提高,就規定寫某一方面的主題。如給出一幅畫,以回答問題的形式寫話(什麼時間,有哪些人,在什麼地方做什麼);春天你有什麼發現(你發現天氣有什麼變化,動植物有什麼變化,人們的穿著、活動有什麼變化)。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能把句子恰當地聯絡起來,表現一個主題。

四、細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學生寫話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是成功的'祕訣。對學生寫話的評價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以讚賞的眼光來看學生的作品。儘量找出他們的優點,並大力鼓勵,把寫得好的大力表揚。對學生的評語一般不用A、B、C或優、良、中、差這些字眼。在對日記的評價我是這樣做的:先是學生自評,再是同桌互評,找出錯別字和語句不通的地方,找出寫得好的地方,使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再交給老師評。為了鼓勵學生,採用了積分制,完成一篇記多少分,寫得好的再加多少分,一週公佈一次,對積分高的進行獎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日記或寫話作業後經常用到這樣的評語:“從你寫的可以看出你是一個善於觀察和思考的孩子。”“老師很欣賞你寫花的顏色的這一段,如果在最後寫出你的看法,你的感受,這將將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我發現你進步非常快,再努點力,老師相信你會更好!”“老師非常高興看到你寫的這段話,只要你努力,你一定能成功!”……

通過這些方法對學生進行寫話訓練,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當然對學生的寫話訓練方法多樣,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相應措施,將在今後工作繼續努力探索。

語文教學隨筆9

語文教師批作文,天經地義,義不容辭,不容推脫。

可是,當您經歷了280名學生以各種藉口轉學120名後,且這120名學生在全級280名學生的前二分之一以內,您會是怎樣的心情。

當今教育的無奈與悲哀。

剩下的這160名學生無疑是我們這些走不出去、調動不了、蟄居鄉鎮的教師的`教育教學物件了。

不用細說您也知道,這些學生又平均分成四個班,每個班中寫作文能打眼、比較通順的只有不到10篇,其餘的簡直說是慘不忍睹或目不忍睹。但是,偏偏是這樣的學生,還要讓你拿出成績。不是妄想,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我不管,你一定要出成績。不出成績為你任課教師試問。

於是乎,我就拼了命的教,從拼音的聲母韻母;從寫字的先橫後豎;從上課有問題要先舉手,老師同意後才可說話等等等等,國中的老師又當了一回幼兒園教師,蒼天眷顧啊蒼天眷顧!

牢騷歸牢騷,學生的作文還是要認認真真地批閱。

誰讓咱是有良知有良心的教師呢?

耐下性子,皺著眉頭,強忍怒火,細細披閱。

從一個一個的錯別字,從不通順的句子,從字跡潦草中,一點一點,一處一處,慢慢批改,慢慢訂正。

這其中的辛苦可是一般教師所能體會得到的?

語文教學隨筆10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相信,尊重每一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同時又是支援和幫助者,既要在前引導,又要從旁幫助,和學生一起合作、探究實現和諧的互動,共同達成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層次小有差異的學生,把目光注視到每一個學生身上,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發展。上完這節課後,感覺比較成功的有一下幾點:

1.我在第13課《坐井觀天》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坐井觀天》一詞,我把學生分成6個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讓他們通過朗讀來感悟,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剛開始,有幾個同學怕,不敢參加,讀書很小聲,讀不出青蛙和小鳥對話時爭論的語氣,後來我在旁邊引導,並鼓勵他們。通過引導,同學們開始由一人讀,到兩個讀,最後到4個小組讀。漸漸地終於有幾個小組爭著要上臺表演,氣氛熱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了,他們不但能大膽地分角色朗讀,而且還能用不同的語氣邊讀邊做動作,讀出反問句和感嘆句,為了讓學生到更好地理解“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我讓學生把一本薄薄的作業本捲起來觀看天的大小,讓他們嘗動手的樂趣,使他們融入班集體中來,使這些學生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由於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表現自己的平臺,學生們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觀察時所看到天的大小,以及對“坐井觀天”一詞的理解。並從中悟出道理來,知道此成語的意思是:“比喻見識有限,眼光短淺。”學生想像力豐富,真令人驚訝呀!

2.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三十個孩子就有三十隻青蛙,三十隻小鳥。他們可以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獨特感受,他們的朗讀就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理解、體會和感受。老師拼棄了以前那種刻意去追求“標準答案”,哪必須得讀重音,哪必須讀拖長音或讀輕聲,而是充分的'給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該怎樣讀才會讀好,讓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建構,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3.評價應注意促進學生的發展

評價是一個認識、教育、提高的過程,把評價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評價他人的同時進行聆聽觀察、分析反思、組織表達,從而加深學生的體驗,促進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老師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尤其是讓生生之間進行賞析性的評價,這使被評價的孩子得到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在讚賞別人的優點時,也是在主動學習,積極接受。當然,賞析性評價還可以是學生自我進行評價,例如,孩子這樣自我評價:“我覺得我讀‘我天天坐在井裡,不會弄錯的。讀得好,我特別注意讀出‘天天’,可以看出青蛙是多麼自信。”這同樣可以激起孩子們的自我反思。

但是,朗讀訓練時,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不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我想,這永遠是我得課堂上要努力克服的一大難題。

語文教學隨筆11

堅持每天寫日記不僅能積累大量詞彙、豐富語言素材,還能鍛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記憶力。很多事情你不一定會說出口,但是用筆記錄下來就很簡單。學習、生活中所受到的教育、感悟和成長中經歷的一些不愉快的事、開心的事,都用日記真實地寫出來了。自然而然,也就鍛鍊了自己。語言組織能力增強了,寫作水平也就不斷地得到了提高。堅持寫日記還能開闊學生思路,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他強調了堅持不懈的重要性。同樣,一個人堅持幾天寫日記並不難,難的是一生堅持寫日記。北京有一個著名的特級教師就稱寫日記是一種“道德長跑”。因為,一方面,寫日記必須持之以恆,一曝十寒,時斷時續,意志薄弱,沒有恆心和毅力,只憑心血來潮,是寫不好日記的,將來也必然是個無所作為的人;另一個方面,它還要求我們每天總結自己的思想,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因此堅持每天寫日記,可以豐富自己的思維、磨練自己的意志,寫一篇日記容易,堅持下來難,而一旦堅持住了,便產生了心理慣性,便是堅持道德長跑,便是交上了一位品德高尚的朋友,能使人心靈求真、求實、向善、愛美。所以學生要堅持每天寫日記,要把寫日記看作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不是一項任務。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善於積累、積極思考、多練多寫。這樣,不但能夠學會寫日記,也為寫好作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語文教學隨筆12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把自己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晒晒",希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助。

在我個人認為,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比較枯燥乏味,還記得我上國小時就經常在語文課堂上"溜號"或睏乏了。但是,如果能把音樂,美術和表演帶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小孩子生性活潑好動,他們對音樂和表演的興趣遠比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

一、巧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音樂能發展人的思維,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聯想空間,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新增些音樂元素,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歌曲,就不僅能調動課堂氣氛,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教學《鋤禾》這一課中,我教學生改讀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繪畫加深直觀認識。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教學《雲房子》這一課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印象畫出心中的"雲房子",加深了學生對"雲"的直觀認識和這一課的理解。

三、即興表演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孩子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慾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秋姑娘的信》這一課中,我讓孩子分角色進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課堂的內容如果換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將會更地深刻留在學生腦海。

教育呼籲創新,打破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加強語文與音樂、美術等學科的聯絡,把讀與唱、畫、演等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動"起來,是一個重要的趨勢。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語文教學隨筆13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語文教學隨筆14

以前聽到過什麼“語文味”啊、“人文性”啊、“工具性”啊等等。一直以為,語文教學應該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教學,其實也沒錯,不是這個語文學科的教學觀念表述有錯,而是自己對這個概念想得太簡單,太簡單!人文性是一個共性的概念,工具性亦然。我曾經的思想當中,覺得人文性大抵如內涵、敘事說理、人物精神,工具性大概像寫作手法、修辭手法、用詞造句等等。而且平時以這樣的觀念來解讀課文,分析課文,設計教學,執行教學,也能上得完一節課。但是,我覺得如果我這樣去解構,還是停留在表面上,肯定是在原地踏步,不會進步的。

“內容人人看得見,涵義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對於大多數人是一個祕密。”還有,“內容”是第一邊界,“涵義”是第二邊界,而“形式”則是第三邊界。回想自己曾經的課堂教學,好像一直徘徊在第一邊界,有時拾級上一臺階,大概也在教學“涵義”的這一邊界,驀然回首,自己也無非在“第一邊界”和“第二邊界”之間兜圈子,還是停留在教課文識大意明道理這樣的平臺上。當然也不是說這些不需要,否則學生無所得。而語文作為存在,本身就是語言的形式存在,形式表現內容,我感覺在自己初讀課文時還是以“第一邊界”、“第二邊界”的視角來讀的,仍然浮在表面地瞭解的主要內容,大致含義。這樣的學習課文,本身就不深入、本身就沒有真正意會作者寫作形式上、語言表現上的特點,怎麼能夠設計出好的教學思路來呢?怎麼能夠更好地執教於課堂呢?

“形式”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祕密”,也就意味著大多數人是看不見的。有些時候也不是不想去看見獨特言語表達形式,但靠著純化的語文素質,憑著一雙鈍感的眼睛,想要發現卻發現不了。缺乏一雙“語文的眼睛”,“語文”在我們面前就不成其為“語文”了,它只是“內容”、“含義”,只是我們大都數時候都能夠感知的“第一邊界”、“第二邊界”。一想到自己曾經乃至現在仍遊離在正確賞析文字形式方法之外,感覺語文真的是白學、白教了,內心陡然充溢萬般惆悵。

一個例子可以說明語文意識習慣是多麼的重要。朱光潛先生“近年來的習慣”——“第一步就留心它(文學作品)的語文”,恰恰是我們很多語文老師現在還沒有養成的習慣,而語文的“獨當之任”恰恰就在這個習慣上。要養成這個習慣,很難,因為它“需要尖銳的敏感,極端的謹嚴和極艱苦的掙扎。”反觀自己,確實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沒有好好留心它的“語文”,一方面是受基本的學習方式、大腦接受習慣的影響,往往是拿到一篇就先看主要內容,這與平時讀書看報瞭解快餐文化的習慣有關,而且大腦在接受新知時往往是表面的、新鮮的、易接受的知識先入為主。至於言語形式,要分析、靜觀、體味得之,確實不易發現其特點。要培養這個習慣,要很尖銳的敏感,這對個人的語文素質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彷彿要像扁鵲神醫似的,看一人面相便知病之輕重,這是多麼難啊!而且,這種習慣的培養需要極端的謹嚴和極艱苦的掙扎,這對我們的'學習提出了更嚴峻的考驗,非一日之功可成。想著想著,我心裡便覺壓力沉重。學習似登山,確實如此。原以為看一篇,是件舒服、愜意的事,要展開課堂教學,只要應用一些教學方法和手段就行,殊不知教師自己要領會一篇是需要極端謹嚴的和極艱苦的掙扎的過程才可有所為,唉,教學真不簡單啊!想要擁有語文意識真的是難啊!

語文意識,不僅要關注文字“怎麼寫”,還要關注“為什麼這麼寫”。“怎麼寫”是“話語形式”問題,要了解這一點仍要有極端嚴謹的和極艱苦的掙扎才行,仍需要尖銳的敏感才能發現別人之未發。而“為什麼這麼寫”是作者的“話語意圖”、“表達意圖”、“創作意圖”,這是“境感”問題,需要良好的境感素養,這又對我提出更嚴苛的要求。

想著想著,便覺要樹立語文意識,擁有語文意識真是難啊,要面壁十年圖破壁麼?我的心裡仍壓著一塊石頭。但是,我們要樹立堅定的信心,只要樹立了堅定的信心,語文意識一定能形成。

語文教學隨筆15

本課的教學,也使我有了有趣的發現,突然發現班裡的孩子的思維其實是很活躍的,尤其是在得到了大力的表揚和鼓勵之後。

學習本文的第一自然段,依然讓學生來讀讀課文,看看自己能讀懂什麼。很多學生依照過去慣性的思維,第一自然段有幾句話,根據句子自己提問自己回答,在大家回答幾乎差不多的時候,一生依然躍躍欲試,為什麼呢?請他回答時,使我驚喜不已,他說:“大家的問題我也讀懂了,不過,我在想,達爾文到底是怎樣才成為著名的科學家的呢?”是啊,更多的孩子的思維只能就事論事,不會超脫文字的表面來理解和感悟,而這孩子的思維則不然,他能在讀懂中挖掘問題,我忍不住大力表揚了一番,並獎勵了一顆閃亮的智慧星。因這樣一個問題的提出,下面的課上得更加生動了,當學到第三自然段“達爾文捉來許多昆蟲,反覆觀察比較,終於找到了答案。”時,另一位學生有來了一次點睛之筆:“達爾文找到了怎樣的答案呢?”這正是下文的內容。於是,我改變的原來教案的設計,讓學生趕緊往下讀,看看答案是什麼。然後又請學生分句讀讀達爾文找到的答案,並找出每一句中所寫的昆蟲型別,然後逐句使用多媒體出示,讀讀想想,把課文中“死”的句子在腦筋中變成“活”的'動畫片,再用自己的語言介紹出來,第一句似乎有一些困難,舉手的只有兩三個,但到第二句話的時候,許多學生學會了思考和表達的方法,爭先恐後的舉手描述自己腦中的動畫片,收效甚好。最後連下課鈴響了都沒有理會,教室裡依然交流熱烈。

這樣的一篇課文,在其他班級上課的情況看來,學生學習起來比較累,但我在這節課上卻有了意外(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的發現,學生一旦真正成立學習的主人,那麼,即使有些看起來索然無味的課文,也能因為學生的主動參與而變得精彩紛呈。

下面簡單地記錄下這一節課的過程:

一、讀第一自然段,看看自己讀懂了什麼?

在學生讀懂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問題:達爾文究竟是怎樣才成為了科學家的呢?

教師:讓我們趕緊往下學習,看看達爾文是怎樣成為科學家的?

二、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交流自己讀懂了什麼的基礎上教室引導根據第二自然段質疑。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交流你讀懂了什麼?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自主質疑:達爾文究竟找到了什麼答案呢?

學生自讀,找到答案後交流並數數有幾句話,然後看看三句話中介紹了哪些昆蟲,用“~~”標出來,最後分別出示三句話,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腦中根據句子內容播放動畫片,並介紹給大家,比一比誰的動畫片最精彩。

四、讀懂第四自然段,然後使用課件連線到有關達爾文的研究的網頁,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課後自己在網頁上尋找自己疑問的答案,並利用集會等時間結合科學家故事的介紹進行交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