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簡史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88W

1.發現我現在真的是看了某些書的時候,才特別有寫點什麼的想法。看看過去幾篇,貌似都是這個觸動的。這本書講述的是正在發生的歷史。改革開放30年的企業史。如果說看到哪怕2005年以前的時候,我都覺得有點遙遠的時候,看到05年以後,真正是讓我震撼。其實,震撼我的並不是這本書,而是那種生活在歷史中,特別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歷史中的感覺。

中國簡史讀後感

看歷史的時候,恐怕沒有誰不會去幻想自己穿梭於那個時空的。比如看《大秦》的時候我就喜歡幻想自己是秦王手下的某個牛人。然而,當我們真正看自己所處的這個時空的時候,難免不會覺得自己生活的平庸與無聊。日子一天一天的過,05,06,07等等彷彿一個個沒有意義的數字,除了感慨自己又老了,哼唧一下要奔三了,彷彿也不會對一個個年份有那麼多的觸動。

然而當有人細心的把我生活的世界記錄下來,然後展現給我的時候。我就驚訝了。換過一個視角,原來是這麼天翻地覆。浮淺的講,05年股票998的時候如果我把英國帶回來的800多英鎊投入股市,又或者在06年的時候,買一套房子,現在俺也許就真的戰勝CPI了。深沉的講,我一定錯過了社會利益再分配的一個階段,而利益分配的下一個階段,我也一定沒有太多的籌碼可以決定自己的利益。然而,回顧這段歷史,也同樣告訴我,一定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生活理想。改革開放30年來,這樣的機會應該是越來越公平的給我這種普通人。當然,現在的社會有很多不公平,可是,與70年代相比,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想到認識到這些不公平本身就是社會公平的進步。

不由得又讓我想起了中國簡史的觀點,歷史是人民推動的。改革30年,其實也是人民推動的。但是,精英階層往往能加速或者延緩這一過程。我肯定不會成為精英階層。但是,這樣的書看完以後,起碼我願意從井底向上爬一爬,再看看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然後思考自己如何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2.

在兩卷本《中國哲學史》中,馮友蘭將整個中國哲學史分成子學時代與經學時代上下兩篇。子學時代共16章,主要講先秦諸子。馮友蘭認為,自春秋迄漢初,在中國歷史中,為一大解放時代,於其時政治制度、社會組織及經濟制度,皆有根本的改變。這是一個大解放、大變動、大過渡的時期,所以出現了諸子並起的哲學發達時代。到漢武帝時期,推行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言論思想極端自由的空氣從此消失了。到此,子學時代終結,而經學時代開始。馮友蘭把從董仲舒到康有為、譚嗣同、廖平為止的時代稱為經學時代。清末年,中外交通,中國社會各方面又起根本的變化,經學時代也就結束了。這種劃分方法在當時具有開創性的意義。那時的馮友蘭還沒有接受社會發展史觀點,而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工具來觀察社會,但他通過廣泛而深入的科學實踐,感覺到這兩大時代的哲學有著本質的差異。子學時代的特點是建造,經學時代的特點是闡述。子學時代奴隸制解體,封建制尚在形成中,新興的階級及集團各有自己的社會力量,必須要有自己的代言人。秦漢以後,政權統一,政教合一的格局越來越完備,很多哲學家“以述為作”,借古代經典為招牌,裝進新的內容,馮友蘭稱之為“舊瓶裝新酒”,從而形成經學時代的特點。這兩大段落的劃分,今天看來,還是經得起考驗的。在《中國哲學史》中,馮友蘭著重於哲學家本人思想的重新整理。他認為,中國哲學在論證及說明上與西方哲學印度哲學相比,大有遜色。在中國哲學史中,精心結撰,首尾貫串的著作較少,往往哲學家本人或其門人後學,雜湊平日書札語錄,便以成書。所以中國哲學家的哲學思想在形式上無系統。但這並不是說,中國哲學家的哲學無實質上的系統,否則將不成其為哲學。而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在形式上無系統的中國哲學中,找出其實質的系統。每個哲學史家都是按照自己的哲學觀點來寫哲學史,重新整理歷史上哲學家的`哲學思想的,馮友蘭也不例外。當時西方哲學流行的看法,哲學包含宇宙論、人生論、知識論三部分,每一部分又可分兩小部分。馮友蘭認為,西方哲學,每一部分都發達,相比之下,中國哲學注重人事,注重內聖之道,注重修養,不注重知識。對宇宙論的研究也較簡單。中國哲學家除了一起即滅的名家外,都不重視邏輯。正是基於這種認識,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中首先注重的是人生論,其次是宇宙論,很少注意知識論。他對從《易經》以來中國哲學中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也沒有多少敘述。他對自己喜歡的哲學家思想敘述充分,如用整整一章介紹朱熹,而介紹朱熹,實際上是發揮他自己的思想。而他對明清之際的唯物論集大成者王夫之卻只是十分簡略地提到。兩相比較,顯出了當時馮友蘭思想的侷限性與黨派性。馮友蘭自己認為,就《中國哲學史》的內容來講有兩點可以引以自豪的。一點是把先秦名家的辯者區分成兩派,另一點是分辨出宋代程顥程頤兄弟思想的差異和各自特點。此二點均發前人所未發,已為中國哲學史界普遍接受。此外,《中國哲學史》還有許多令人稱道之處。如,它第一次把佛教哲學列入中國哲學史。再如,在魏晉時期重點介紹了王弼和郭象在哲學上的獨特貢獻。這種見識在今天看來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而在當時,卻算是一個創舉。總之,閱讀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可獲得對中國兩千餘年的諸多哲學思想較為廣泛與細緻的瞭解,亦能對這位中國現代著名的哲學家、哲學史家的早期思想,有一大致認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