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3.2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1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豐富而深刻。它有“憂國憂民”為民清命的愛國精神:它有“默默奉獻,本求索取”的高尚境界:它有“力盡萬難的愛國精神”振興中華的堅定信念:它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道德模範:它有立志勤學自強本息的拼搏精神:它有“見利思義”。助人為樂的崇高情操:它有“恕己寬人,懲惡揚善”的準則:它有,“誠實可信,質樸說法”的生活信條:它有“自尊自淨”和和睦相處的禮節風範等等。

我給你講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東漢人黃香,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於是他把他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了父親身上。冬夜寒冷,黃香就鑽到了父親的被窩了,用自己身體把被子溫熱,夏夜炎熱,黃香就用扇子把父親的枕頭扇扇涼。人們都稱他所一個孝順的兒子。黃香長大後,擔任魏珺太守。有一年,魏珺遭受特大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救濟災民。百姓非常感動。稱讚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千百年來,父慈子孝。兄弟所中國人崇拜的家庭倫理準則,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家庭社會的細胞。在現代社會的變化父慈子孝,夫妻和睦仍然所人們應該信守的道義。

大前世界,紛繁複雜,即景彩紛,有說信怪陸離。美與醜,善與惡對於錯是與非,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善惡美醜所非丟錯,有所候哪怕差之毫裡。也會失之千里。

我讀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知道了,人要一點情趣,多一點高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高尚的人。

要維護公平。追求正義,分清所非,作一個半是公道,為人正直的人。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2

在《中華傳統美德》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句格言的意思是:誰說小草的心意,能報答得了春天的陽光呢?這一句話來自“遊子吟”這首詩裡。我們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撫養成人,父母的愛既溫暖,又偉大。父母往往是那麼令人敬佩。無論發生什麼事,父母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父母的愛是那春天的陽光,不讓我們受到刺骨的寒風給我們帶來的寒冷;父母的愛是一把傘,這把傘不讓傾盆大雨淋溼我們;爸爸是船,媽媽是帆,他們讓我們遊遍大江南北。我們在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逐漸生長。父愛是一棵大樹,讓我們在舒適的環境下長大,母愛是一滴清水,滋潤著我們的身心,讓我們不受一點汙染。

長大後,我們應該好好地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是,有些人不懂得潔身自愛,經常因一點小事而想不開,想放棄自己的生命,想放棄自己的前途。就在這個時候,你又沒有想到你的父母。常言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果沒有父母,世界上就不會有這麼多個你、我、他。這使我想起了一首歌。“世上只有爸媽好,有爸媽的孩子像快寶,投進爸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是啊,有父母多好!只是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父母對孩子總是心軟的,對孩子的乞求總是有求必應的。即使一開始鐵定了心,但過不了多久,還是會答應孩子的。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是那樣的任性、放肆。但是,我們的父母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我們,而是加倍努力地教導我們。

但我們的父母生病時,還堅持去上班,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父母並沒有想那麼多,只是想到:我要讓我的孩子幸福。爸爸媽媽,您們辛苦了,謝謝您們對我的養育之恩。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深沉的父愛與母愛。我們要以最好成績的成績,來報答父母。

願天下的父母倖幸福福,開開心心!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3

我是家裡的獨生子女,爸爸媽媽對我百依百順,一家人總是圍著我轉,漸漸的,我的身上有了驕嬌二氣,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只考慮對自己好不好,想要幹什麼就幹什麼,從不管別人的感受。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本書之後,我才真正明白了這就是自私!

這本書告訴我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無私地關愛與照顧我們,使我們健康成長,對此,我們要感恩;朋友帶給我們真摯的友情,給了我們無私的幫助與鼓勵,使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與快樂,對此,我們要感恩;挫折磨練了我們的毅志,使我們更加堅強地迎接生活的挑戰,對此,我們要感恩……

讀了這本書,我也想到了我的老師。她總在我迷惘時,指引我方向,她的一個笑容,一次誇獎,總是給我前進的動力。在我生病時,她總細心地照顧我,並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家長。在我犯錯時,她總是既嚴厲而又耐心地教導我,使我及時改正缺點,做一個優秀的'學生。我曾經讀過一個故事:一個學生大學聯考前,他在英語課上看武俠小說,老師很生氣,便對他說:“你真是沒出息,不僅糟蹋爹孃的錢,還耗費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學,全世界就沒有文盲了。”他簡直要氣炸了,“噌”的跳起來,指著老師說:“你不要瞧不起人,我一定會考上大學的!”那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被名校錄取。四年後,他回到自己的母校,得知那位老師患了骨癌。他懷著複雜的心情去看老師。老師對他說:“有的學生,一般的鼓勵是沒有用的,關鍵是用鋒利的刀子去做他們心靈的手術。很多時候,別人的歧視能使我們激發出心底最堅強的力量。”他這才真正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淚流滿面。兩個月後,老師離開了人世。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生命因愛而美麗,愛因感恩而昇華。”我以後要努力學習,報答他們的愛,報答給予我愛的所有人。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4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千古流傳。今天,我翻開《神童點子故事》,看到了小孔融拿著梨送給爸爸的圖片,我迫不及待地讀起了《孔融讓梨》故事。呵,孔融是一個非常有孝心的孩子!四歲的一天,爸爸從集市上買來了一些金黃的鴨梨,他讓孔融先吃一個,可是孔融在籃子裡挑了許久,卻撿了一個最小的留給自己。原因是自己年紀小,應該吃小的。

讀到這裡,我才知道,“年紀小,應該吃小的”,說得太好了。以前,我總覺得,我是小孩子,應該多吃點。每次媽媽讓我選吃的,我總會比了又比,選了又選,哪怕只大一點點,也是好的啊!上學期,我被評為“有孝心的好少年”單項獎,我逐步改正了自己的缺點。每一次餐桌上有什麼好菜,我就先夾給媽媽,對她說:“媽媽,請吃!”每次中午學校發餐點時,我總是迫不及待地遞給媽媽,對她說:“媽媽,你吃吧。”直到看著媽媽吃下,我才放心地離開。每天晚上,我總是把熱水袋衝足電,交給媽媽,對媽媽說:“媽媽,請你捂腳。”

在姐姐十五歲生日的宴會上,服務員端上了一大盤烤鴨。我拿起一塊麵,夾了一些鴨肉和蔥,蘸了醬,把兩頭裹起,卷好。大家都眼巴巴地看著我。我想:你們可別以為我是個“饞嘴貓”,我可不是做給自己吃的!我放下筷子,用雙手將烤鴨遞給媽媽,大聲地說:“媽媽,您吃!”在眾目睽睽之下,媽媽接過網我遞給她的烤鴨,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一桌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讚不絕口,說:“高梵晟真孝順啊!”“我也要讓我的孩子向高梵

晟學習。”我聽了,心裡美滋滋的:看來,我都成為大家學習的“有孝心的好少年”的榜樣了,我一定要做得更好!

現在,我才知道,孔融四歲時就懂得謙讓,而我新年都九歲了,這麼做也是完全應該的。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後,我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關心、愛護身邊的每一個人,要做一個當代的小孔融。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5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許多的小故事都蘊藏著深刻的含義。《范仲淹斷齏劃粥》的故事,卻一直映在我的心上,是它讓我知道了人要有恆心、有毅力。

這一篇小故事主要寫了北宋著名學者、政治家、軍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時期酷愛讀書,但因家境貧寒,上不起學,十歲時住進寺廟讀書。他從早到晚一個心思地讀書思考,經常忘記吃飯,別人送來又覺得不好意思,便在夜晚量好米,添好水,一邊讀書一邊煮米粥。煮好了,時間也已過了子夜,他才睡覺。第二天,米粥涼透了,凝固了,范仲淹就用小刀劃開一個十字,分成四塊,早上吃兩塊,傍晚吃兩塊。在去山洞讀書時,採幾種野菜切成碎末並拌入鹽,佐餐的菜便成了。他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讀到這裡,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是否也是這樣有恆心、有毅力呢?

有一次,我吵著鬧著對媽媽說養一盆花,媽媽對我說:“那你要自己給它澆水、施肥哦!”“好的!”我爽快地答應了媽媽的話,媽媽也給我買了一盆小花。開始幾天,我很努力地每天給它澆水。過了幾天,我開始放棄了,只是偶爾澆一澆。後來,我完全不管它了。

漸漸地,小花收起了笑臉,慢慢地垂下頭去,原本那些光滑的花瓣,也一片片落了下來,最終完全枯萎了。媽媽見狀,教訓了我一頓,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小寶,一件事只要你有恆心地做,一定是會成功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做事一定要有恆心。”

這一個小故事使我受益終生,它使我懂得了做事要有恆心、有毅力。我們應該要向范仲淹學習。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6

在中華傳統美德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刻且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句格言的意思是:誰說小草的心意,能報答的了春天的陽光呢?

我們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撫養成人,父母的愛既溫暖,又偉大。父母往往是那麼令人敬佩。無論何時,無論何事,他們都會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父母的愛是那春天的陽光,不讓我們受到刺骨的寒風給我們帶來的寒冷;父母的愛是一把傘,這把傘不讓傾盆大雨淋溼我們;爸爸是船,媽媽是帆,他們讓我們遊遍大江南北。我們在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逐漸長大,母愛是一滴清水,滋潤著我們的身心,讓我們不受一點汙染。

長大後,我們應該好好地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是,有些人不懂得珍愛自己的生命,經常為一點小事而想不開,想放棄自己的生命,放棄自己的前途。這時,你們可曾想到父母。常言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果沒有父母,世界上就不會有如此唯一的你,我,他。這使我想起一首歌:“世上只有爸媽好,有爸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爸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是啊,有父母多好,但有些人卻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高興時,對父母是何其的任性,放肆。即使如此,父母也從未有一絲放棄我們的念頭,而是加倍努力的教導我們。他們一心只想著:我要讓我的孩子幸福。

在我們中國,孝順是一種傳統美德。我們不能讓祖國失望,不能讓父母失望!我們要發揚這種美德就要從生活中的種種孝順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難道我們只有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嗎?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孝敬我們可親可愛的父母,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吧!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7

中華文明是我們共同的驕傲,共有的財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是中華文明的受益者、承載者、傳播者,有責任、有義務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使照耀中華數千年的文明之光在當代中國發揚光大。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其實,文明禮儀是從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

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紮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集中體現,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我們每個人的道德修養之上,所以,個人文明才是根本。魯迅曾說過:“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舉。”所以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人的文明修養斌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垃圾,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讓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8

近日,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部好書,它向我們講述了許多歷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勝,它既增長了我的歷史知識,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啟發,《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浩翰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可圈可點的歷史人物。這部書通過一個個歷史人物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勤奮好學、熱愛祖國、自強不息、誠信不渝、勤勞節儉、尊師敬老等種種中華傳統美德。 書中《勤奮好學》篇講述了一些歷史人物勤學苦練、刻苦讀書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個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個謙虛好學的學生,讀後感《《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後感》。他向師襄子學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練呀練呀,連續幾個月,從清晨練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後終於領悟到樂曲的深奧之處,連老師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戰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每次讀書到深夜,倦意襲來時,就拿起錐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發奮苦讀,使學業大進,終於成功地說服六國君主,合縱攻秦。還有西漢大學者匡衡鑿壁借光、元代大畫家王冕痴狂學畫、明朝文學家宋濂抄書苦讀,等等。這些故事我很喜歡,也從中知道了一個道理:只有勤學苦練,付出艱辛的汗水,才能獲得成功。 歷史上那些很有學問、事業輝煌的人,都具有勤奮好學的優良品德。他們在生活很困難、條件很惡劣的情況下,能夠咬緊了牙關,克服許許多多的困難,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讀書,這難道不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學習和發揚的傳統美德嗎? 勤奮好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品德。我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的過程中,要發揚孜孜不倦、勤學好問的精神,才能讀好書,才能自強、自立,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書山有路勤為徑”,我們只有艱苦跋涉,奮勇攀登,才能到達一個又一個知識和品德的高峰!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9

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許多多感動天地的故事,這些故事被人們廣為流傳至今,而故事的主人公更是被人們讚不絕口。近日來,我一直在讀《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本書。書中的故事,使我懂得了受益終身的道理。

當我讀完了《金孝拾銀》的故事後,我感觸很深,故事主要講了,賣油郎金孝拾到一包銀子,在母親的勸導下他返回到原處找到失主,而失主卻賴他偷拿了部分銀子。相持不下時,縣官來到。最終銀子被判給了金孝母子。我很是佩服金孝母親的品質,自己的兒子拾到了一包銀子,她並沒有為銀子而動心,反而教導兒子返回原處找失主,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多可貴呀.在當今社會這樣的人已經屈指可數。有的人甚至去偷東西,這樣的人更應該向金孝的母親學習。故事中的縣官也很是讓我佩服他沒有私吞銀子,而是公正無私地判了案。在如今,像他這樣這樣兩袖清風、正直無私的官人又有幾個呢?讀了這個故事後,我學到了人要正直無私、不貪心、誠實,才會有更大收穫。

讀了曾子的一個故事後,我感觸頗多。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曾子的妻子為了不讓兒子跟著她去買布,而對兒子說:“兒子,你不跟我去買布,回來後就讓你吃豬肉”兒子一聽有肉吃,就不跟著去了。妻子回來後,看見曾子在殺豬,妻子很捨不得,哭著求他不要殺,而曾子卻很堅定地說:“人不可言而無信,你已答應了兒子,不能反悔,”最後曾子還是把豬殺了。是啊,人就要像曾子一樣言而有信,不可出爾反爾。作為大人,更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在今天這樣的社會裡,在這樣社會裡的人們,更應該向曾子學習,人不可因為一己私利,而丟掉了人生中寶貴的東西---誠信。在這個故事中,我學到了人要言而有信,才能在社會中立穩腳。

同學們,古人們都有這麼美好的品德,何況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呢?讓我們攜手一起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鑄就輝煌明天吧!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10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輝煌歷史的國家,閃耀著人們以勤勞和智慧所創造出的燦爛文明。中華美德,也在我們發展與進步中漸漸散出光芒,於是中國便有了“禮儀之邦”這樣的美稱。而當一個文化之都發展到今天這樣繁榮時,中華美德的光芒卻因受到外來文化和不良思想的衝擊,被人們忘卻。我們應該繼承這傳統美德。

古往今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故事,教給我們一個又一個的中華美德:從孔融讓梨到一字千金,無疑都是在告訴我們孝敬與誠信。我認為誠信就是誠實守信,是我們做人的基本規則。人要是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沒有立足之地,什麼事也做不成。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

我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名字叫《曾子殺豬》。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於孩子不停地哭鬧,曾子的妻子就跟孩子說回來後殺豬給他吃。後來,曾子的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後,看見曾子正要殺豬,妻子忙阻止道:“我不過是哄哄孩子的,你怎麼能當真。”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以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分明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便把豬殺了。事後,他告訴妻子:“說到就要做到,這就是誠信。”

曾子深深懂得,做人應該誠實守信,如果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是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當今社會,有許多不守信用的人,他們不懂得在一切道德品質中誠信才是世界上最需要的。不論你學歷多高,真誠與樸實才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品質。席勒說過:即使你衣衫襤褸,也不要忘記穿上誠信的衣裳。因為生命是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惟有誠信使你看清真正的自己。

所以,讓我們向著傳承傳統美德這個目標,一起努力!讓他發揚光大。

中華傳統美德讀後感11

中華傳統美德具有悠久的歷史,愛國、明志、自強、誠信、改過、好學、敦親、務實等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每一個國小生都要學習。

從古至今,每個中國人都有愛國精神,岳飛精忠報國,主要講了岳飛的母親在岳飛的背上刻了四個大字,“精忠報國”,體現了岳飛的愛國。我們不僅要愛國,更要明志,後漢書裡說的,有志者事竟成,石成金說:“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意思是:有志不在於年齡的高低,沒有志氣和志向的人,即使活到了一百歲,也等於白活了一百歲。所以,我們要求自己要有志氣和志向,這樣,長大了才能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20xx年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5.12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在這次7.5級大地震的災難中,體現出了中國人民團結自強、眾志成城和不怨天,不尤人的民族精神。

在《老子》第三十三章裡說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在中華傳統美德里最重要的就是誠信,《論語-子路》中說過:“言必信,行必果”。我們做為一個國小生在和同學、朋友們交往的時候,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要一諾千金,不能不講誠信,要學習《論語》裡的學而第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中國為什麼有悠久五千年的歷史,是因為中國人在慢慢見善則遷,有過則改。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所以我們要學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中華傳統美德里還有厚仁、貴和、敦親、好學、勤儉、務實、修身,這些都是傳統美德的精華,我們現在還小,以後還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至乎沒而後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