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二年級上冊教案

來源:文萃谷 1.86W

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蘆》二年級上冊教案

這篇課文是一個寓言故事。講一個種葫蘆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蘆,卻不管葉子上長的蚜蟲,結果蚜蟲把葉子吃光了,剛長出來的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聯絡的,如果只顧葫蘆不管葉子,最後葫蘆也長不成。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

第一段講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不久葫蘆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那個人心裡非常高興,每天都要去看幾次。這一段講葫蘆先伸藤長葉子,後開花再結果。這說明葫蘆藤能結出小葫蘆,跟長滿了綠色的葉子有關係。葉子能製造充分的養料,莖葉長得好,才能開花結果。

第二段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長了蚜蟲,不以為然,眼睛只盯著小葫蘆。

第三段講鄰居勸那個人治蟲,他不肯治。他認為葉子上的蚜蟲與他要的葫蘆沒關係。

第四段講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一個個都掉落了。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語言樸實,用詞準確。如,“長滿了綠葉”,“滿”是說葉子長得很多,鬱鬱蔥蔥,十分茂盛的樣子。“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掛”就是“結”的意思。這裡用“掛”比用“結”更準確,因為葫蘆的柄長,從藤上垂落下來,就像掛在那裡一樣,十分可愛。“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盯”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用“盯”突出了那個人只要葫蘆的形象。

本課還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畫的是課文第一段的內容,種葫蘆的人盯著可愛的小葫蘆,非常高興。第二幅圖畫的是課文第三段的內容,鄰居勸他治蟲,種葫蘆的人表現出滿不在乎的樣子。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認識事物之間是有聯絡的。要抓住第一、四兩段中寫葫蘆的句子,使學生知道葫蘆長得好是因為有綠油油的葉子;葫蘆變黃了,都落了,是因為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把葉子吃光了。從而使學生知道葉子和果實之間的關係。要抓住寫種葫蘆人所想、所為、所說的句子,使學生在具體感受故事中的形象之後,知道不了解或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絡,光顧葫蘆不管葉子,是得不到葫蘆的。

二、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的關係,初步懂得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每天”、“可愛”寫句子。

3.會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4.能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三、教案

(一)課時內容安排。

第一課時:學習兩個生字,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理解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從整體上進一步理解課文,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學習本課其它六個生字,進行口述故事,用詞造句等課堂訓練。

(二)課時教案。

第一課時教學要求:從整體上大致瞭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能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學習生字“葫蘆”。

出示實物“葫蘆”,提問:這是什麼?(板書:葫h* 蘆l*)指導分析字形和書寫。

讓學生看第一幅插圖聽簡介葫蘆。告訴學生:葫蘆的莖又細又長,會繞著竹竿或木杆向上爬,這根莖也叫藤。藤的兩側長著許多心形的`葉子,開的花是白色的。結的果實叫葫蘆。它的形狀像兩個球連在一起,中間細,表面光滑。它可以用來盛東西,也可以放在櫃子裡供人們觀賞,多可愛啊!

引匯出:今天我們學習第9課,“我要的是葫蘆”板書:我要的是葫蘆

(二)初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1.自己輕聲讀課文。

讀第一遍,要注意讀準生字的音,不丟字,不添字。

讀第二遍,要注意把句子讀通讀順,不好讀的句子可多讀幾遍。邊讀邊畫出自然段的序號。

2.聽範讀,理解課題。

聽範讀時要注意,“我要的是葫蘆”這句話是誰說的?什麼意思?聽後回答。

指導讀課題,“我要的是葫蘆”帶圓點的詞要重讀,強調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

(三)按自然段理解課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看看有幾句話,想想每句話是什麼意思,讀後說一說。

2.自己讀讀第二、三句話,找一找句子中寫了葫蘆的什麼?(板書:藤、葉、花、葫蘆)用了哪些詞語寫藤、葉、花、葫蘆呢?(板書:細長的、滿了、綠、幾朵、雪白的、小、幾個),用上這些詞語後你知道了什麼?引導:用上了“綠、雪白的”你知道葉子和花的什麼?(顏色)用上“細長的”、“小”,你知道藤、花和葫蘆的什麼?(樣子)用上了“滿了”、“幾朵”、“幾個”,你知道什麼?(葉子茂盛,開幾朵花,就掛幾個果,這棵葫蘆長得很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