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大班數學教案四篇

來源:文萃谷 2.64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大班數學教案四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測量的方法,激發幼兒參與測量的興趣。

2、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測量工具來測量周圍物體,在探索比較中發現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係。

3、願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1、長度不同的筷子、鉛筆、吸管等。

2、若干張記錄表格。

3、粉筆若干。

4、魔箱和寶藏圖。

活動過程:

1、以遊戲“看誰跳得遠”引入活動,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2、學習測量方法。

(1)自主探索測量方法。

要求幼兒人人動手,運用測量工具(筷子),測量桌子的長度。

測量結束,鼓勵幼兒把自己的測量方法和想法與老師、同伴們交流。

(2)教師示範正確的測量方法。

測量時,筷子的一頭要對齊桌子的邊角,在筷子的另一頭用粉筆畫一條短線作記號,第二次測量的時候要從記號的開始處接下去量,邊量要邊數,一根筷子,兩根筷子,……最後就能記住桌子長度有多少根筷子長。同時強調測量工具(筷子)必須沿著邊測量。

(3)幼兒分組測量,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①幼兒兩人一組,用不同長度的筷子,測量活動室的門、窗戶及黑板的邊,並記錄測量結果。

②教師巡迴觀察、傾聽、瞭解幼兒測量的情況。

③請個別組幼兒交流測量時遇到的困難,並採取哪種辦法解決,再彙報測量的結果。

(4)引導幼兒分析討論:同樣的門、窗戶、黑板,為什麼都用筷子測量,而結果卻不一樣?

老師用與孩子一樣的測量工具(筷子)進行演示,引導幼兒觀察筷子的'長短,得出筷子長,量出的次數少;筷子短,量出的次數多。

3、遊戲:找寶藏。

幼兒從魔箱裡摸出一張畫有藏寶地點的標記圖,根據圖運用各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找出寶藏。

4、結束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各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還知道了測量的結果和量具的長短有關。出來今天用的量具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來測量呢?小朋友會去後找一找、試一試好嗎?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讓幼兒嘗試在操作過程中將一個物體等份成兩份,知道部分小於整體,整體大於部分。

2.鼓勵幼兒用(目測、計量、數數、摺疊)等多種方法大膽去嘗試、探索二等份的多種分法。

3.引導幼兒大膽講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教學材料:

教具:天線寶寶兩個、蛋糕一塊、二等份圖卡10張學具:長方形紙、剪刀、尺、毛線、包裝紙;吸管、圓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幣、蠶豆、雪花片、鈕釦、小碗;量杯6個、天平、蛋糕、番茄、豆腐乾、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教學過程:

1.幼兒將長方形紙進行二等份。

(1)班上請來了兩位小客人,看看是誰?它們還帶來了最喜歡吃的蛋糕,可是隻有一塊蛋糕,兩人都想吃,怎麼辦?

(2)請一位幼兒動手試一試,有什麼辦法知道這兩塊一樣大呢?(重疊)

(3)教師小結:把蛋糕分成一樣大的兩份,這種方法叫二等份。想想蛋糕除了這樣分,還有不一樣的分法嗎?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張像蛋糕一樣的長方形紙,請你想出和別人不同的方法進行二等份?

(4)幼兒動手操作,展示幼兒分法。(邊與邊對摺、對角折)請幼兒比較一下,分出來的圖形和原來的圖形有什麼變化?

(5)教師小結:小朋友用了對摺、對角折對長方形紙進行了二等份,把它分成了兩份一樣大的圖形。

2.幼兒分組操作,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二等份。

(1)天線寶寶邀請你們到寶寶樂園去參觀,願意嗎?參觀時小朋友應不推不擠,有秩序地參觀,看看樂園裡有什麼?教師介紹各種材料,請小朋友幫忙把裡面的東西進行二等份。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重點指導天平秤量、實物分法等。

第一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剪刀、吸管。

第二組:毛線、綵帶、尺、剪刀。

第三組:硬幣、蠶豆、雪花片等。

第四組:量杯、水。

第五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乾、刀、菜板3.幼兒講述操作過程、方法。

(1)小朋友分過很多東西,請你想一想你分了什麼?怎樣分的?

(2)幼兒講述各種分法,教師引導幼兒聯絡生活想想在什麼時候用過目測、數數法----

(3)教師小結:小朋友在樂園裡用了目測法、摺疊法、計量法、數數法等對樂園裡的東西進行了二等份。

4.遊戲“看誰說得對”

天線寶寶想和你們做遊戲,請你看圖形說說它是不是二等份?比一比誰說得又對又快?

5.延伸活動在生活中,除了進行過二等份,還可以分成幾份?以後我們還會繼續學習四等份、五等份注意事項:

1.教師事先應將天平除錯好,在幼兒操作天平稱量物體時,教師重點觀察、指導幼兒稱量物體時,要使天平保持平衡。

2.如果幼兒在操作中對樂園裡的物品進行了四等份,教師可請該幼兒說說自己的分法,鼓勵幼兒的'創新,自然引深到四等份。

知識背景的材料:

幼兒在園吃蘋果、蛋糕等點心時,有的幼兒常要求吃一半,我說:“怎樣才能分成一樣大的兩塊?”想想平時在生活中還對哪些東西進行過分塊?幼兒紛紛從家中找來了吸管、毛線、硬幣、紙、橡皮泥等多種材料,並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商討著具體的分割法,有時還爭論不休,看著孩子們有如此濃厚的興趣,便產生了二等份的課題。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20以內數的順唱和逆唱。(重點)

2、感知20以內數的順序,並且會按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排列。(難點)

活動準備數字卡、小皮球勾線筆。

教法設計操作法,遊戲法。

學法指導指導幼兒通過操作和遊戲來學習20以內數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

1、小朋友們好,今天我們來玩個報數遊戲吧。

2、你剛才報的數字是幾?為什麼每個人報的數字不一樣呢?

3、發給幼兒數字卡片,與幼兒報的數字一一對應。讓幼兒拿著卡片散開,聽口令按順序排隊。

4、你們是怎樣排隊的?手中的卡片對你排隊有什麼幫助?

二、探索20以內數的`順序

1、小朋友們,剛才我們通過排隊,瞭解了數字的先後順序。現在,老師請大家給這些大亂了的數字寶寶來排隊,誰應該排在最前面呢?接著應該是誰?下一個呢?教師引導幾個後,幼兒自己來排隊。

2、運用順唱、小段唱、接唱的方法練習20以內的數字順序。

(1)教師拍皮球,幼兒來數數。

(2)教師拍球過程突然停止,接著再拍,幼兒來數數,不能搶。

(3)教師拍球,男孩數幾個,女孩數幾個,輪流數數,不漏數。

:數數要注意前後順序,點數是要與實物一一對應,不搶不漏。

三、操作幼兒用書

1、看一看,月亮裡有些什麼數字?找一找數字1在哪裡?沿著數的順序尋找其他數字,並連線。

2、連完線後看看會出現什麼畫面?展示自己的畫面。

課後反思

這節課,孩子們在遊戲活動中理解了20以內的數序,並且會按順序來排列,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但也有部分孩子對10——20的數序有的不清,可能是遊戲的要求和不到位。

活動點評

本節活動環節過渡自然,幼兒參與性高,體現了教師“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轉變。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杯子的形狀分類,目測比較同一形狀容器內水的體積。

2、善於 觀察客觀事物和現象,提高觀察的準確性。

活動準備:

6個杯子、3個量杯。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引發幼兒產生比較的興趣。

師:今天是小明媽媽的生日,家裡來了幾個客人,客人分成兩桌坐下,媽媽給每人倒了一杯水,(教師揭開遮擋杯子的布)小明發現左邊桌子上有3杯水, 3只杯子是不一樣粗細,右邊也有3只杯子,這3 只杯子的水也不一樣,究竟那杯水多,那杯水少?小明特別特別的想知道,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幫小明猜猜看,到底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引導幼兒自由猜測)

二、嘗試根據杯子的'形狀分類,目測比較同一形狀容器內水的體積。

1、引導幼兒觀察,提出疑問。

(1)你們是怎麼比的呢?

(2)我們來看看究竟誰說得對。

2、教師演示引導幼兒瞭解比較的方法。

(1)將左邊3只杯子裝滿水,引導幼兒瞭解不同的杯子是很難直接判斷出來的。

(2)師:這3杯水哪一個裝得多,哪一個裝得少?(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3)拿出測量水杯,引導幼兒觀察水面到達的不同刻度,進行比較。

(4)師:現在可以說一說,那杯水多?(教師將三個量杯放在一起,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水面高的那個水多)。

我們只用眼睛看是,是不能準確地比較出多少的,得用測量工具來測量。

3、引導幼兒遷移經驗,對右邊桌子上的水進行比較。

(1)師:大家來看看右邊這3只杯子,這3只杯子是一樣大,但3只杯子的水不一樣多,哪一杯多?哪杯少?(引導幼兒先比較杯子的大小,再得出同種類的杯子中的水面高的就表示水多的結論。)

(2)師:相同形狀的杯子怎麼目測比較多少(引導幼兒說出水面高看起來滿的就是多。)

4、小結:

這節課,大家都知道怎樣比較哪杯水多,那杯水少了嗎?小明家的客人都渴了,我們一起請客人喝水。這節課我們就學習了新課《請喝水》。

在家裡嘗試找不同形狀的杯子和相同的杯子測量哪杯水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