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96W

教學設計簡單的說就是對教學過程,教學目標進行安排。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內容僅供參考。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編者的意圖,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能借助工具書獨立識字,與人交流識字 記字的方法。正確 規範地書寫生字。

採用喜歡的方式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簡單複述。

通過學習,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而成的。

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做合理的想象,與人交流。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

創設情境 由鮮明意象匯入新課(這個環節分為兩個小點)

教師藉助多媒體或圖畫也可以是課文插圖,匯出“矛”和“盾”。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講述對圖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後小結:“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為後續的教學做鋪墊。

揭示課題:

教師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兩樣武器,它們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設想,如果把它們的優點集合在一起會有什麼結果呢?

第二環節:

藉助識字工具閱讀課文,交流識字(這個環節分為3個小點)

1 學生自行閱讀課文,藉助字典 工具書查閱生字,認字。(這個活動也可以放在學生預習時就完成)

2 採用“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可聯絡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字義,在學習夥伴間交流識字方法。(因為學生已經有兩年多的識字經驗,到了三年級上學期末,學習課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讓學生自由識記。)

以“摘蘋果” “抓鬮認字” 組詞等遊戲形式檢查認字情況。

第三環節:讀讀畫畫,瞭解坦克的由來(這個環節分為8個小點)

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故事)

再次默讀課文,並思考“發明家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中在一起發明坦克的?”要求默讀時找出有關段落,畫出關鍵詞語。

(本訓練旨在讓學生在閱讀課文1——4自然段的同時,勾畫具有總結性的詞語:“比賽 想法 發明”,勾畫完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再讀課文,小組討論,課文是怎樣從這三方面寫發明家發明坦克的?

學生在交流中學習詞句。

學生交流時側重於兩個訓練點:

(1)理解這幾個段落中較難理解的詞語“難以招架” “緊張危急”。

(2)體會比喻句的妙用。這個訓練點分為如下幾個步驟:

首先,教師出示兩個句子,學生比較a b句子的不同點,體會用上打比方句子的好處。

A:對方的矛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B: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通過比較,引導學生髮現,因為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進攻得非常激烈,發明家才會感到“難以招架” “緊張危急”,才會產生髮明坦克的想法。

在這裡,結合對比喻句的體會,理解詞語“難以招架” “緊張危急”。

5 讓學生思考比喻詞替換及用法,懂得替換了比喻詞,比喻句的意思不變。(這個練習可以結合《同步訓練》中的習題進行訓練。)

“對方的矛雨點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6 讀書作畫,理解發明家想法。

學生邊讀書邊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畫出坦克的樣子,注意畫出坦克既能攻又能守的特點,結合作畫,指導學生說說矛和盾與坦克有什麼聯絡,或議一議發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

學習第五節,理解內容,記憶詞語。

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五節,找出喜歡的詞語和同學交流一下理解 記憶詞語的方法。

(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合作學習諸如“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龐然大物”的詞語等)

學生讀了課文後,想想哪句話對自己的啟發最大?聯絡課文內容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在學習最後一段時,更深化理解課文的中心)

第四環節:

拓展思路,展開想象,進行說話訓練(這個環節分為3個小點)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或課外查閱到的知識舉例說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也可以結合《同步訓練》中最後一題“互動天地”進行說明。

質疑:讓學生指出課文裡不明白的地方。

解釋:引導學生尋求答案。

第五環節:

總結:同學們,讓我們也像發明家那樣,開動腦筋,仔細觀察,成為新事物的發明者吧。

作業設計:(1)抄寫生字 詞。

(2)選用“…如…般…”或“…像…一樣…”寫一句比喻句。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①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③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關於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學習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聽過自相矛盾的故事嗎?

老師簡單講故事,介紹矛和盾的由來與歷史。

①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

②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開口,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麼樣呢?那還是不是我們的故事裡頭的人物那樣自相矛盾了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自由地讀一讀,聽清老師的要求。

出示生字,開火車請學生讀。

師:我相信同學們很快就會掌握生字的讀音,而且能讀得很標準,你自己一個人試試能不能行?

那麼你幫生字寶寶戴上音節帽。戴錯了可要哭了。

學生注音。

師:除了生字,你敢不敢挑戰一下課文中挺難的`字呢?誰願意來領讀?

指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

師:會讀生字,那能把課文讀通讀順就更好了。我們來輪流讀課文,聽好了,也許老師很快會叫到你的名字。所以你不可以分心。/

④自己把課文再默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①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對於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④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啟發?

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指導寫字

①出示要求會寫的14個字。

②重點指導7年左右結構的字。

持般攻炮坦戰神

a.引導學生觀察這7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佔的大小有什麼不同。

b.多媒體演示這7個字的佈局。

③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五、實踐活動

蒐集能說明課文最後一句話含義的事例,準備交流。

二課時

一、複習問題,揭示目標

上節課我們提出了哪兩個問題?教師出示問題:

①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②“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啟發?

這節課我們就來討論這兩個問題。

二、學生討論,交流感悟

①學生自己先帶著以上兩個問題自主閱讀課文,可以適當作點批註。

②小組內交流。

要求每一個同學都發言,並且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小組發言。請這個同學做好記錄,整理其他同學的意見。

③全班交流。

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相機請學生朗讀有關內容。

④感情朗讀全文,讀後讓學生繼續質疑、釋疑。

三、聯絡實際,加深理解

①師出示課文的結尾。

②齊讀這段話。

③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課前蒐集到的事例,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四、寫字抄詞

①練習其他7個生字。

②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五、實踐活動

①摘抄你認為課文中用得好的詞語。

②蒐集一些發明家的故事,開一個故事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