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課後反思(通用14篇)

來源:文萃谷 1.26W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麼什麼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課後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課後反思(通用14篇)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課後反思 1

前兩課時主要從作者的寫作背景、字詞的認識以及課文的內容、重點語句的分析上來講解。前兩課時的重點放在對文章的語句分析,從而來解析作者的寫作意圖。

而第三課時的重點放在對文章的結構、寫作特色、寫作方法上進行講解。因為作為七年級學生即將面臨著作文的挑戰。雖然國小的作文有一定的基礎,但國中的作文卻在量上有了較大的提高。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題。因此,在開學初就應加強這方面的知道。這樣就可以結合課文作者的寫作思路來為學生找到一條寫作的路徑。

一、寫作結構:

這部分主要針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乏條理性而言可以規範學生的'寫作。因此我根據《紫藤蘿瀑布》的寫作方法入手然後再從作者看到盛開的藤蘿花引出對文章結構的分析。通過賞花——憶花——思花的過程來使學生掌握一般的寫作順序。在這方面我重點對段與段之間的聯絡進行了指導性的分析,主要讓學生知道每一段落間存在著怎樣的聯絡。自己在寫作中應怎樣安排自己的文章段落。

二、在寫作特色上

重點對文章的寫作方法以及語言特色上進行分析。通過講解借物抒情這一表現手法以及讓學生找出由景入情的語句的分析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文章的寫作可以通過眼前的物或景鋪開場面的。可以豐富他們的寫作技巧。

三、修辭方法:

這篇文章在修辭的運用方面也比較有特色。是初中學生轉變寫作技巧的最好的教材。我就利用它的分析來擴充套件他們的練句水平。可以豐富語句的生動性。

通過對文章的閱讀,結合三方面的分析即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又把學生的寫作結合。這樣為他們的文章的寫作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課後反思 2

實際的課堂教學的把握卻是不盡人意的,甚至凌亂。比方匯入課題後,沒有及 時地板書課題,後來才補上 (這是一個失 誤)。板書設計沒有突出文字的脈絡,主要 內容的概括,不盡合理。由於緊張的緣故,沒有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去,把老師學生割裂了 開來,沒有和學生、課堂很好地融為一體。時間 的把握上,拿捏不住尺度,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 目標。

這堂課值得思考的就是:一堂課的把握上,究竟該怎樣設計,定立什麼樣的教學目標,最後 又究竟生成了什麼樣的教學效果。我的這堂課, 在目標的設計上,有點“貪多嚼不爛”的感覺, 目標設定的模糊和不確定性,導致這堂課的時 間不夠用,沒有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最後一個 環節關於“人生意義 ”的思考,只能留待下一節 課。

總之,學習《紫藤蘿瀑布》,我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訪了作者,走進了紫藤羅的心靈。雖然,這種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但畢竟是我對語文課堂探究的一次嘗試。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課後反思 3

《紫藤蘿瀑布》是作者宗璞在經過紫藤蘿花之前的一段情感的歷程,我們可以把這個情感歸為兩類,一是對花的情感,花是本文主要主要描寫物件,用的是工筆。二是寫人,而寫人的情感是放在歷史的大背景中,主題句是“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是寫花和寫人的匯聚處,作者認為,對於個體的人和話來說,他們的生命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苦難,有些苦難像她的弟弟那樣,是沒辦法挺過去的,但對於歷史來說,它都穿行在險灘平原之間,它總是向前進的,個人要獲得生活的意義,就要把個人的生命意義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聯絡起來,雖然說個人生命生命隕落,但因為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應有的一筆,後人的美好的生活裡有他留下的痕跡,個人的生命就因此有了意義。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之所以獲得高度的張力和作者對紫藤蘿以及她的賞花的心情和對歷史事件的回顧和描述是有很大關係的,這就是說,前邊的敘事和描寫的充分的抒情和議論的基礎。

備課時我想到這基礎問題我又想到一個“基礎”問題,學生能理解這一篇文章嗎?他們理解這一篇文章有基礎嗎?根據以前教學,我感覺到學生理解這一篇散文有困難,這些閱讀困難來自學生缺乏宗璞那樣的經歷的共鳴點。我認為學生缺乏的共鳴點有。

一、紫藤蘿是什麼樣的植物?大家覺得這個問題可能很好笑,我不這樣想,因為我也不知道紫藤蘿是一種怎麼樣的植物,我這兒沒有紫藤蘿,後來我問學生,全班沒有一個人認識紫藤蘿,前邊的插圖其實離“瀑布”太遠了,還好,我上網去查閱,看了許多有關紫藤蘿的圖片,是一大片一大片,近似於課文中說的“瀑布”的.紫藤蘿,我還下載了許多圖片,可惜的是,上課的時候沒到多媒體教室裡去,就沒用上,不過,我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想象看“層層疊疊”的三角梅花牆,三角梅我們這兒很多,學生用三角梅的層層疊疊的其實來想象有穗子垂下的紫藤蘿,果然理解“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的紫藤蘿變得相當容易。

二、宗璞的弟弟是什麼樣的人,他和宗璞之間的事是什麼?本文比較含蓄,學生閱讀時是不太可能很敏銳地發現“生死謎,手足情”的本文的背景。因此,我花了許多時間講宗璞弟弟和宗璞的關係,對於現在不少獨生子女來說,“手足情”的理解不是那麼容易,而且這個年齡的學生更難理解了。

三、文革和改革開放。這也是妨礙學生理解宗璞感情的一大問題。因此我從“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係”說起,講了許多文革和這相關的故事,學生聽了大為驚訝,他們完全無法理解那個瘋狂年代瘋狂的事,他們認為文革那個年代,生活應該和現在是差不多的,甚至還不知道文革是什麼年代。

缺乏了這些理解共鳴點,朗讀能讓學生理解本文主題嗎?如果能理解的話,我認為也可能遠離了宗璞的原意甚遠,不過,你問學生理解了嗎?我相信,學生會高聲回答:“理解了!”只是此理解和彼理解是有很大的差距,這差距不是用“個性化閱讀”的解釋所能解釋的。

我們能假裝學生已經理解了以上幾點共鳴點來“硬教”下去,雖然“硬教下去”可能會讓課程完結用時少,可真正的效益未必是大於這樣提供背景迂迴的教。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課後反思 4

對這篇課文深層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學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為學生的智慧和潛力的發揮創造條件,不為不同的學生進行選擇提供可能”的話,那課堂上的“個人智慧”和“集體智慧”就無從體現了。我總是先給學生一些時間看書預習、獨立思考,再激發他們相互糾正、相互討論、相互評價,他們就會有話可說,並且從中學到一些自己沒思考的東西,他們互相學習到的東西比從老師那裡學到的東西要來得深刻。還能改變學生期待老師最後給個正確答案的傳統思維

散文好讀不好教,這是許多語文老師的共識,在我看來,借景抒情散文的教課就象是跳水運動員做高難度的跳水動作,成功了滿堂喝彩給人美的享受,失敗則成殘缺品全部變味,教的人不是滋味,聽的人更是無聊。該怎麼上好一堂借景抒情的散文課呢?準備《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時,我著重思考這一問題。以學懂一篇課文為目標轉變為進行某項語文能力訓練為目標明確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目標在教學中起導向、激勵和檢測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學活動都必須先有明確的目標。這是已被教學實踐所證明了的。我在《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中設定的目標是學會品味文章的優美語句,體會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課後能夠模仿課文寫描寫景物的小文章。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把課堂的主動權給學生,我採取了合作與獨立思考相結合的學習教學方式:在學習課文前,先讓學生預習解決生字詞,掃清教學障礙,這樣才能讓學生上課專注品味文章的語言,做到有的放矢。掃清文章生字詞障礙,對於整堂課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學生可以通過課文生字詞的自習,對課文有初步的瞭解,這樣也就達到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個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

新課標特別注重語文教學的`實踐能力培養,強調口語交際,上課一開始我就設定了一個回憶性的啟發匯入,要學生將國小時學過的,《望廬山瀑布》背出來,回憶其中描寫瀑布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想象瀑布的形態和氣勢,接著我問學生喜歡什麼花,描繪一下自己曾經見到過的最難以忘記的花開的情景,包括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什麼環境中見到的開著什麼顏色什麼樣子的花。接著我又要他們想象,自己喜歡的花象瀑布一樣是什麼景象,該用什麼語言來形容最合適,學生沉默了,我讓他們翻開課文。簡單的將課文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況介紹了一遍。課文的匯入應該是比較成功的,學生聽的很認真,積極的參與了課堂的討論,講述自己曾經歷過的感動一刻。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課後反思 5

真正的“自主學習”,應該是從學生心底出發的。無論他們多麼幼稚,只要是從他們的“昨天”走過來,就會有層次,有深度,就會留下進步的痕跡。我讓學生在預習課文後再觀看教材上相關的彩色圖片,這種“看圖說話”是他們熟悉的活動,很容易進入;學生在閱讀課文時無意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行文順序和觀察順序,反饋到“說話”時自覺地講究“敘述的順序”,這不是“一小步一小步”的嗎?這不就是“探究”的開始嗎?。語文教學中,反覆地拿“體驗”說事,常常是一種濫用。課堂上,我們更多的時候,需要的是“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我要學生比較圖片與課文的區別,也是一種“調動”。“比較”的能力,學生原本就“有”,不是某一節課上從無到有、憑空建構的。課堂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是為了啟用它,使之浮出水面,參與到新的學習中去。我因勢說出“文字的表現力、感染力比顏色、線條、聲音等更全面、更豐富,也更準確、更深刻,更有利於智慧的發展”一番話,則是現身說法的教化。對於現在“卡通的一代”來說,國中語文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與卡通爭奪孩子的眼球。而對“生死謎,手足情”以及“宗璞”的解讀,包括《尋找我的名字》的寫作練習,正好有利於展示漢字的內涵和魅力。我一直覺得,漢字是漢語文教學的根本憑藉。

還需要說明,我對“教學姿勢”的體會是,教師要作為一個“學習者”出現在課堂上,面對文字,他必須有一種“初讀”時的新鮮感。只有這樣,他才能容許學生的閱讀活動作為一種“真實的閱讀”來發生,而不是教學程式的一個點綴。教師只有是“學習者”、“初讀者”,才會遭遇真問題,在問題面前發愁傷腦筋,把思考作為“勞動”來經歷,從而為學生提供切實的.幫助。

我們在課堂裡對“宗璞”的理解,很可能是一廂情願的解釋,但我們藉助工具書完成了一次探究,而且是一次“意外”的探究。當然,意外是相對我而言的,在提出問題的學生那裡,它是來自真實閱讀、自主思考之後的意料中事。我和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訪了作者的心靈,雖然這種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卻畢竟成就了一次真實的探究。讓我感觸頗深的是,在這次探尋途中,我一直就站在學生的身邊,他們不時地提醒我,他們所在的位置在哪裡;我鼓勵他們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我們就是這樣攙扶著,一路走過來的。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課後反思 6

《紫藤蘿瀑布》這一篇文章寫於1982年,創作背景離現在的學生很遙遠,但是隻有聯絡創作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安排了課前預習,找來宗璞的《哭小弟》這篇文章,讓學生了解背景,為深入學習課文,準確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鋪墊。

本篇課文擬用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重點是朗讀和整體感知課文,同時留下充裕的時間讓學生默讀課文,醞釀閱讀感受,發現問題。第二課時,學生交流感受,提出並研討問題。然後,將本文同前面的幾篇課文作簡單比較,讓學生了解、認識本文“借景抒情”(或“託物言志”)的寫作特點,最後佈置作業。

在教學本文之後,我發現第一課時匯入很自然,以圖片談話匯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匯入課文之後,按照常規檢查預習情況,讓學生談談初讀課文的整體感受,一方面我可以瞭解到學生對此文理解的層次深淺,另一方面自然過渡到對紫藤蘿的印象提問,進而找出描寫紫藤蘿的語句進行品味,感受紫藤蘿之美,邊讀邊品味。學生學習興趣濃,整節課也上得比較流暢自然。

而第二課時,我發現自己忽視了給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也不不按計劃給學生質疑的時間,而是直接過渡提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也很短暫,對於“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的理解,沒有讓學生充分解讀,合作交流,所以學生的理解也浮於表面,主要由教師講解了。由於擔心學生理解的不夠深,不夠透徹,所以,第二課時教師講得過多了。

我曾在網上讀到這一段話:對一篇課文深層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學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為學生的智慧和潛力的發揮創造條件,不為不同的學生進行選擇提供可能”的話,那課堂上的“個人智慧”和“集體智慧”就無從體現了。從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來看,在這一方面我做得還不夠。

新基礎教育理論的學生觀是:把學生看作年齡雖小但同樣具有主觀能動性、有可能參與教育活動的人,是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時刻關注這一點,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做下去。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課後反思 7

我參加市優質課比賽,執教了七年級上第16課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一文。現將準備及授課情況總結如下:

一、根據文體特點與文字特點確定教學方向。

這次市優質課比賽,主辦方要求參賽教師呈報三篇散文和一篇詩歌作為參賽課題的備選。我理解主辦方的意圖是要考察參賽教師對“散文”和“詩歌”兩種文體的教學把握情況。因此在準備過程中,我首先思考對於這兩種文體在教學中應該把握哪些重點,從哪些角度展開教學。其次,根據呈報的課題,再研究結合文體特點,具體的文字應該分別把握哪些教學重點。尤其是在這種多篇準備,抽取一篇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把“文體”和“文字”有效結合起來思考。

二、在反覆試講中加深對文字的理解。

試講不僅是預測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同時還是教師調整授課思路的過程,更是教師不斷加深對相應文字理解的過程。在試講中,經過和聽課教師的反覆探討,對文字的理解越來越深入,重點把握越來越準確。每次試講後,我都會利用晚上的時間仔細琢磨聽課教師反饋的意見,因為聽課教師大多著眼於一個點的不足,我需要把不足改正後能很好地設計成一個整體,這樣調整後我再試講。正是在反覆的試講和討論中,我對文字的理解才越來越深刻。

三、授課中的優點

1、授課設計思路明晰。眼前紫藤蘿對作者的感染,與十多年前紫藤蘿的對比中明白的道理,心情放鬆後的.振奮前行。

2、難點把握準確,分析到位。文字的難點在於分析眼前的紫藤蘿如何讓作者的心情發生了變化。在這個環節,我抓住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分析理解紫藤蘿對我的吸引。

3、板書設計較為合理和新穎。本書我設計成一個張滿帆的船形,既符合作者振奮前行的心理,又比較新穎。

四、授課中存在的不足

1、在難點部分——紫藤蘿的什麼吸引了我的學習中,對學生引導不到位,或者設計的問題不太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導致學生幾次卡殼。應該採取小組討論或者學生默讀課文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2、給學生的思考時間不夠充分。同樣是在難點部分的學習中,我急於推進課堂,問題丟擲後在學生沒有反應的時候,沒有給學生更多的深入思考時間,在這種情形下,只是自己過多的引導了。

3、課件設計簡單。課件中環節比較全,但在文字解讀的環節,只是設計了幾個大框的問題。課件過於簡單,不利於引導學生思考。

4、沒有結合背景對文字做深入解讀。文字中作者對“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一道理的感悟是藉助紫藤蘿表達出來的,但他對這一道理的真正感悟是從自己和家庭的遭遇中領悟到的,因此,適時適度的介紹這些會對主題的理解更加深刻。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課後反思 8

通過本次的課堂教學實錄,我認為有許多環節還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完善:

1、師生互動開展的還不錯,但生生互動方面有所欠缺,今後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和學生對話。設定場景,讓學生融入情景,從而真正的學以致用。

2、學習過程同時也是發現歸納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但要跟隨教師學習,也應該在學習過程中善於歸納總結,自己得出結論,我在總結時,沒讓學生自己發現總結出來,而是直接出示給他們。使學生直接記憶,效果欠佳。

此外,我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具備熟練駕馭課堂的能力,標準的語音語調,有益於開發學生心智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師除了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外,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處理好教學的各個環節。要開啟學生髮散思維的昇華,尊重學生多元的.思維能力,促進創新精神的形成。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成功的喜悅,分享合作的快樂。

通過本次課堂實錄,我深深的感到,教學永遠是一門無止境的藝術,無論怎樣構思教學,總有需要我們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因此,我們必須充分了解教材,瞭解學生,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考慮好每一環節,這樣每一節課才會是高效率的。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課後反思 9

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是一首讓人心動的歌,它讓那些身心遭受劫難的人,重新踏入了人生奔騰不息的長河。而曾文彥老師執教的《紫藤蘿瀑布》是一首扣人心扉的詩,它似涓涓細流注入了每個聽者的心田。

聽完這堂課,探尋它的美,首先是曾老師用“花語”定位,花便有了靈性,整堂課也似一下注入了活力。

其次是這堂課整體的設計思路,猶如一篇脈絡清晰的文章。它有自己的線索,曾老師用“花語”一詞串聯了整堂課:聽花語──品花語──寫花語──獻花語,讓這堂課有了一條主線。而且這一線路沿著目標逐步推進,讓整堂課具有了層次美。

探尋著這種靈性美、層次美,我又為曾老師高超的朗讀指導所折服。每品完一個句子,曾老師都會讓學生用情把這段文字讀出來。所謂文為心生,我們就要用讀把作者的心聲讀出來,不論哪一句的'讀曾老師都有精心的指導,而且指的精當,讀的有情。

探尋這堂課的美,其實在於曾老師將文字、將作者的思想、將學生都裝進了自己的胸中。用心靈去教學,用心靈去演繹文字,才讓我們領略瞭如此之美的紫藤蘿!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課後反思 10

整個上課環節總體我覺得比較順暢,可能是設計時抓住了“瀑布”這個比喻的緣故,當然,學生回答也比較踴躍,使我容易進行對話,七年級學生參與的熱情一向是較高的。

對於“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的含義分析,考慮到學生由於年齡和經歷的關係,不大好理解,所以用教師的'理解代替了學生的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加以某種程度的鋪墊或許學生也可以自己理解出來,但怎麼加,加什麼,我還沒有明確的思路。

對於先前比較得意的一個設計——讓學生說說“心上”和“心底”二詞的巧妙之處,雖然是可以比較順暢地引入“作者更深的感悟是什麼”這個問題,但事後想想,作者“心上”“心底”兩個詞真有這樣的用意嗎?真的是由淺入深嗎?“心上”和“心底”或許就是同一個意思,我這樣鮮明地加以區分,其實是過於技巧化的一種託詞,追求過程的順暢反而變得不順暢,做作了。

最後,仿句總結的形式好嗎?這種套路真的是太氾濫了,尤其是公開課。來點清新自然的好不好!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課後反思 11

薄暮時分,一個體弱多病的八歲小男孩,鼓起十二分的勇氣,爬到六七米高的懸崖上的時候,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他心驚肉跳,嚇得幾乎要暈到。是他的父親,鼓勵他、指導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試探著挪動身子,最後安全地回到了平地上。這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講述的關於自己成長的故事。作者從這番經歷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讓他一生受用。在和學生學完這一課之後,頭腦裡一直縈繞著他父親的那句話:“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

這句話也是師父鼓勵我的話。這個月的教研活動是我們學校承辦的,教研的主題是“《紫藤蘿瀑布》讀寫結合”,在師父和教研組其他前輩的鼓勵和幫助下,我終於鼓足勇氣報名參加了開課。這次難忘的經歷是對我一次很好的鍛鍊,讓我發現了平時自己上課時發現不了的問題:

1、課堂碎問

2、語言不簡潔,有口頭禪

3、對學生的回答不能進行有效的評價,不能就某一個問題再深挖下去,遇到有價值的問題也只好匆匆帶過。

整個課堂,能按照課前備課情況完整落實下來,這才是第一步。但在課前沒有對裝置進行檢查,導致在上課時音訊不能正常播放,耽誤了課堂時間,自己也有點著急。後面的過程有點太趕,課後評課的老師也說,在遇到突發狀況時,要更靈活一點,不能被多媒體等裝置綁住手腳。這是一篇經典美文,可以說是文質兼美,但是遺憾的是,我在進行第二環節精美語言的品味時,卻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倉促的結束了,學生沒有品出來的地方,我自己說了,這樣隔了一層,確實不如自己讀出來。汪老師總是和我講:“課文最美的部分是你自己講出來的。”是啊,學生的知識積累和認知能力也許還達不到自己品味出來,但老師的.解讀應該建立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定感知的基礎上。

到最後一部分感悟文章的主題句“花和人都會遇到更重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時,是與“寫”結合的,請學生寫一寫自己感悟到的紫藤蘿的花語。有的孩子真的寫得很好。這一部分的設計意圖在於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

一堂課很快就結束了,但給我的思考卻永遠不會停止,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前輩們的努力,為以後的努力指明瞭方向。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課後反思 12

我班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紮實,思想很活躍,自己設定的課堂匯入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沒有任何“壓力”的欣賞文章是他們以前所沒有體驗過的,覺得很新鮮,有與他人分享自己閱讀心得的慾望。願意主動去學習去思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完課文之後,他們很激動,很樂意借用這篇課文的描寫手法寫自己感興趣的景物。因此我較高質量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成功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學生討論很投入,有時沒有聽其他同學對文章句子分析的發言,只顧自己發表意見和看法,課堂有些亂。使學生學得更好,這應該是一切教學形式的最終目的所在。千萬不要只顧讓學生“自主”學習,追求形式上的課堂活躍,而亂了課堂,疏忽課堂老師的引導作用。今後的教學道路還很漫長。對於如何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更好的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兼顧課堂紀律,我將會去摸索,去總結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課後反思 13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一直思索如何才是“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上週和學生一起學習了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此文語言優美,所以我打算利用此文教給學生賞析句子的方法及答題的格式。於是教學時,在通過朗讀整體把握文章內容之後,先把賞析句子的方法教給學生,主要講了兩個方面。一、從修辭的角度,重點講了比喻、擬人、排比、誇張; 然後讓學生賞析本文的語言美,寫一段賞析句子的話。“通感”這種修辭學生沒有接觸過,我先舉了例子,再讓學生到文章中找。學生很快就找到了。二、賞析富有哲理的話,抓住關鍵的`詞語。這樣學生也很快地找到一些值得感悟的話。從中也就將本文的主旨也品味出了。第二個方面:此文寫作思路值得借鑑,由物到人再到意。也讓學生進行了一次小練筆。

整個過程,我想學生是有收穫的。但我又在想,這樣會不會太急功近利。那到底什麼才是最佳的用教材教呢?原以為隨著教學的時間越來越長,教學的工作會越來越輕鬆,可是出現的困惑卻越來越多。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課後反思 14

本文闡明作者從花中領悟的人生意義,是對花形、花色、花香的一個總體提煉和歸納,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說:“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裡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個一朵,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這是“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從這裡,作者領悟到了人生的意義,就是無論是人生的熱烈,還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對於萬物來說都有著頑強與美好,它是永恆的!所以作者“不覺加快了腳步”。這裡和文章開頭相呼應,從“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到“不覺加快了腳步”,其實是寫出作者思想的一個變化過程,對人生的思索過程,從迷惘、惆悵、痛苦到領悟、寧靜、喜悅。由此我們可以認為,一種對生命的新的認識已進入到他內心深處,他將為這新的生命現去創造更美好的人生。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鬥爭。’”這就是生命的意義,我們今天的學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義,努力學習,去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