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來源:文萃谷 2.98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1

一、 課前自學,預習要求

1、 看:課本P1-5,例1‘例2

2、 想:圖中人們在幹什麼?“冰天雪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多少人?你是怎麼知道的?

根據圖中提供的資訊,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麼解決?

“照這樣計算”是什麼意思?

3、 做:列式計算,並說明運算順序

246+83-157 357÷3×59

嘗試做第5頁做一做

二、自學反饋

1、 檢查預習作業

2、 提出不懂的問題

3、 交流討論

三、關鍵點撥

1、自學例1

(1)出示主題

問:圖中人們在幹什麼?“冰天雪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多少人?你是怎麼知道的?

問:根據圖中提供的資訊,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麼解決?

學生提出問題嘯聚交流,然後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答,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問:你是怎樣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麼意義?

學生列分步和綜合算是都可以

對比分步和綜合算式

問:綜合算式按什麼順序進行運算?

總結: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

2、自學例2

出示例2

學生讀題,問:“照這樣計算”是什麼意思?

問:3天接待987人怎樣用線段圖表示?

6天裡接待多少人又怎樣用線段圖表示?

學生自己嘗試畫圖,組內交流

學生在畫圖的基礎上解答問題

全班交流

問:你是怎麼解答的?每一步計算結果表示什麼實際意義?

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總結:乘除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

3、檢查嘗試練習

第5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訂正時說明解題思路和運算順序。

四、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1題

學生口算,全班交流時說明各題的運算順序

2、練習一第2題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弄清便宜與貴的含義後獨立解答,訂正時說明思路,並強調運算順序

3、練習一第3題

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注意學生所列綜合算式是否正確,說明解題思路,強調運算順序。

五、小結。

學生就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彙報。

這節課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都有什麼收穫?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報選擇性地板書。(尤其是關於運算順序的)

運算順序為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進行回憶概括。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一)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

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如果只有加、減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反思與感悟:

第二課時

含有兩級運算

教學內容:課本6-9頁例3,課後“做一做”,練習1第3-9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掌握沒有括號的乘除、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嘗試自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嘗試,獲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2

一、課前自學,預習要求

1、 看:課本6-9頁例3

2、 想:圖裡有哪些資訊?什麼是半價?

你是怎樣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麼?

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3、做:脫式計算並說明運算順序

467-240+129 624÷3×2

嘗試做第7頁做一做

二、自學反饋

1、檢查預習作業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交流討論

三、關鍵點撥

1、學習例3

出示掛圖

問:圖裡有哪些資訊?什麼是半價?該怎樣解答?

強調列綜合算式

問:你是怎樣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麼?

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總結運算順序: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問: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麼?

學生提出問題,全班交流解答。

2、檢查“做一做”

第1題:學生說明運算順序

第2題:學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時說明解題思路,並說明運算順序。

四、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題:學生先估算再筆算,培養學生估算意識。

2、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說運算順序,再脫式計算。

3、練習一第6、7題:是例3的鞏固練習,再審題的基礎上,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4、第9題: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理解“養鴨的`指數是雞的一半”這一條件,然後獨立解答。

5、第10題:解題思路是先求上、下兩層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層各有多少本。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二)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 天地”遊玩,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

(1)24+24+24÷2 (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有乘、 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反思與感悟: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3

一、課前自學,預習要求

1、看:課本第10頁例4

2、想:60位遊人要派幾位保潔員?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潔員?

你是怎麼想的?根據什麼?

3、做:嘗試做第11頁做一做

二、自學反饋

1、檢查預習作業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交流討論

三、關鍵點撥

1、學習例4

出示例4,學生讀題

問:60位遊人要派幾位保潔員?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潔員?

你是怎麼想的?根據什麼?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並用綜合算式解答

問: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交流思路時啟發學生用第二種方法解答,並使學生明白為什麼要先算括號例的,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強調:加減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減法,必須打括號

學生上臺板演。

總結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檢查“做一做”

本題貼近生活,學生會用兩種方法解決,訂正時學生說思路和方法,為什麼要使用小括號。

四、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1題:先口算,再豎著對比上下三題的異同點,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重要性。

2、練習二第2題:同桌相互說運算順序後獨立練習,教師指出算式中有兩個小括號的可以同時脫式。

3、練習二第3題:要求學生用綜合算式解答,說出小括號裡算式表示的實際意義,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二)

上午冰雕區有遊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遊人需要一名保潔員,下午要 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1)270÷30-180÷30 (2)(270-180)÷30

=9-6 =90÷3

=3(名) =3(名)

運算順序:算式裡有括號,要先算括號裡面的。

反思與感悟: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4

一、課前自學,預習要求

1、看:課本第11頁例5,

2、想:兩題的結果一樣麼?為什麼?

第一小題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為什麼先算減法?

第二小題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為什麼?

3、做:嘗試做第12頁做一做

二、自學反饋

1、檢查預習作業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交流討論

三、關鍵點撥

1、總結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畫出順序線)

兩名學生板演。全班學生進行檢驗。

上面的兩道題數字、符號以及數字的順序都沒有改變,

學生獨立解答

問:兩題的結果一樣麼?為什麼兩題的計算結果卻不一樣?

第一小題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為什麼先算減法?

第二小題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為什麼?

這幾天我們一直都在說“四則運算”,到底什麼是四則運算呢?

學生針對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說明概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板書)

學習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幫我們大家來總結一下

學生自由回答

2、檢查“做一做”

第一題先讓學生用術語和、差、積、商說說運算順序。

第二題要求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

3、 小結

問:這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總結運算順序

全班交流討論結果

教師總結:在沒有括號的情況下先算乘除再算加減,同級運算是從左到右計算,有括號的最先算。

四、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4題:學生做完後,引導學生豎著比較上下三個小體的異同點。

2、練習二第5題:先讓學生估計平均每組做的個數,再計算精確數,通過估算和筆算結果的比較,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3、練習二第6題:學生用一個算式解答後,要引導學生將具體情況與除法意義聯絡起來,說說為什麼兩步都用除法解答,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倍的含義。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四)

(1)42+6×(12-4) (2)42+6×12-4 運算順序:

=42+6×8 =42+72-4 (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如果

=42+48 =114-4 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有乘、

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裡有括號的,要先算括

號裡面的。

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

反思與感悟:

第五課時

0的運算

教學內容:P13例6(0的運算)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關於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0不能做除數及原因。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5

一、課前自學,預習要求

1、看:課本第13頁例6,

2、想:你知道哪些有關0的運算,運算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3、做:(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自學反饋

1、檢查預習作業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交流討論

三、關鍵點撥

將上面的口算進行分類

請你們根據分類的結果說一說關於0的運算都有哪些。

學生分類後進行概括總結關於0的運算。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關於0的運算你還有什麼想問的或想說的嗎?

學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數。

小組討論:0能否做除數?

全班辯論。各自講明自己的理由。

教師小結:0不能做除數。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為找不到一個數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四、學生小結關於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總結有關0的`運算

問:你知道哪些有關0的運算?應該注意些什麼?

學生舉例說明關於0的運算。

重點講解0不能作除數

出示5÷0和0÷0

問:能不能找到商?有沒有含義?

說明:0作為除數不能找到確定的商,也沒有含義,所以0不能作為除數。

板書設計:

關於“0”的運算

100+0=100 235+0=235 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 0能否做除數?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數。

99-0=99 154-0=154 一個數減去0,還得這個數。

0×29=0 0×78=0 一個數乘0或0乘一個數,還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

49-49=0 128-128=0 被減數等於減數,差是0。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內容: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二、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能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出示:

口算:

73+27、138×100、100-64、64×1、8×9×125、(4+40)×25

(二)、新授

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繼續研究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

出示102×()

學生任意填上一個兩位數。

老師迅速說出它的得數,而不用筆算。

出示:計算102×43小組討論完成。

學生可能出現:

(1)(100+2)×43、(2)102×(40+3)

在對比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題目的特點,以及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從而使學生明確:兩個數相乘,把其中一個比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數與一個數的和,再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練習:

(1)計算102×24

出示:9×37+9×63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2)9×37+9×63

=333+567

=900

(3)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進行板演。

引導學生對比兩種方法,重點理解、說明第二種方法。

小結:這類題目的結構形式的特點是算式的運算子號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兩個積的和。

在兩個乘法算式中,有一個相同的因數,也就是兩個數的和要乘那個數。

另外兩個不同的因數,一般是兩個能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練習:(80+8)×25、32×(200+3)、35×37+65×37、38×29+38

討論:這個題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結構形式嗎?你能把它轉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嗎?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訂正時,說明怎樣運用運算定律簡算的。

引導學生小結:我們運用乘法分配律間算時,一定要認真審題,觀察算式的特點,有的不能直接簡算,只要將題型稍加改變,就能進行簡算。

(三)、鞏固練習

1.師生對出題。

我們運用剛才學過的知識對出題,你出一個乘法算式,我出一個乘法算式,但這兩個算式合起來要能應用乘法分配律簡算。

2.根據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連線起來。

23×12+23×88、(35+45)×12、(11×25)×4、25×(4+40)

討論:2、3題為什麼不相等?要使等號兩邊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應該怎麼改?

3.P38/5

(四)、小結

談收穫。

(五)、作業:P38/6—8

課後反思: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內容: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

二、教材簡析: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在本學期裡學生將系統的學習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重點學習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學習列出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打下基礎;運算定律則主要是在學生已有的直觀認識的基礎上對有關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加以概括和總結,並學習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三角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難點或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特性,進一步瞭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學習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製作單式折線統計圖,學會看懂此種統計圖並學習根據統計圖和資料進行資料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計算內容,教學用所學的整數四則運算知識和小數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實踐活動----“營養午餐”和“小管家”,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

背景的探索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資料進行資料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瞭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學情分析:

從上學期瞭解的情況來看,由於本班學生學習基礎存在著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達到該冊的目標要求。但仍有少數同學,由於智力、學習態度的問題,有待於今後積極引導,以引導他們達到學段目標。

五、方法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絡,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

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六、教學重點: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資料進行資料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瞭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七、教學重點: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計劃教學時數:64節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生的頭腦中強化小括號的作用。

3.習中總結歸納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重 、難點:

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教學用具:

四則運算運算順序歸納.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憶前兩節課的學習內容,回顧學習過的四則運算順序。

前面我們學習了幾種不同的.四則運算,你們還記得嗎?誰能說說你在前面都學會了哪些四則運算順序?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二、新授

出示例5(1)42+6×(12-4) (2)42+6×12-4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畫出順序線)兩名學生板演。全班學生進行檢驗。

上面的兩道題數字、符號以及數字的順序都沒有改變,為什麼兩題的計算結果卻不一樣?這幾天我們一直都在說“四則運算”,到底什麼是四則運算呢?

學生針對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概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板書)

誰能把我們學習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幫大家來總結一下?(學生自由回答。)

三、鞏固練習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師巡視糾正。)

四、作業 P14—15/2、3、5—7

板書設計: 四 則 運算

(1)42+6×(12-4) (2)42+6×12-4

=42+6×8 =42+72-4

=42+48 =114-4

=90 =110

運算順序:

(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裡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裡面的。

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出植樹問題模型的過程,掌握種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2.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悟構建數學模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髮現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並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答題卡。

課前準備:

首先讓我們伴隨著歡快的音樂來學做一節手操,好嗎?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間隔的含義

1.匯入:剛才,在做手操的過程中,我發現同學們的小手特靈活,哎,你們知道嗎?在咱們的小手中,還藏著數學知識呢?想了解一下嗎?

請你們伸出右手,張開,數一數,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空格?在數學上,我們把空格叫做間隔,也就是說,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4個間隔是在幾個手指之間?

2.其實,這樣的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你們看,這是同學們利用課餘正在彩排節目呢?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每2個小朋友之間牽著一根綵帶,用了幾根綵帶,把一根綵帶看成一個間隔,那6個小朋友之間是幾個間隔?

過渡語:在畫面上我們看到春天桃紅柳綠,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你們知道嗎?3月12日是什麼日子,這一天全國上下到處都在植樹,為保護環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瞧......

3.再次感知,找到規律。這裡從頭到尾栽了幾棵樹,數一數,它們之間又有幾個間隔呢?你發現了什麼?誰來說一說?同時板書。

那麼8棵樹、9棵樹之間又有多少個間隔呢?

你能像這樣用一個圖表示出來嗎?請你們選擇一種動手畫一畫吧!

誰來彙報一下?

邊板書邊說:畫了8棵樹,他們之間有7個間隔數,9棵樹之間有8個間隔。

(停頓)那你們想象一下,如果從頭到尾有10棵樹,他們之間又會有幾個間隔呢?

那20棵樹呢?

看來,告訴你們植樹的棵數,讓你們說出間隔數已經難不倒大家了,接下來,如果一排樹之間有22個間隔,你知道有多少棵樹嗎?

那30棵呢?(2人說)

像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很多......

仔細觀察,你發現植樹棵樹和間隔數之間有什麼規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夥伴們互相交流一下)。

反饋:誰來說說你的發現?評價:哦,這是你的發現......你還能用一個算式來概括。

邊板書邊說:同學們都發現了從頭到尾栽一排樹時,植樹棵樹比間隔數多1,(指表格),也可以寫成兩端要栽時,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

小結:同學們不僅會觀察,而且還能發現其中蘊含的規律,真不錯,那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數學廣角,運用這些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吧!

二、新授:

例1,同學們自由地小聲地把題目讀一讀。

1.從題目你們知道了什麼?(說一說)

2.題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麼意思?

3.題目中有什麼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嗎?(兩端要栽)

4.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你能自己想辦法找到問題的答案嗎?有困難的同學還可以藉助線段圖畫一畫。

5.交流。

6.反饋。

(1)請你們兩人把你們的方法寫到黑板上展示給大家看看,好嗎?

(2)學生分別說想法。

(3)聽了他們說的,你們想對他們說些什麼?

剛才,這兩位同學畫線段圖和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都是很善於動腦筋的。

三、聯絡實際、拓展應用

1.基本練習:

師:近幾年南昌市容有了巨大的變化,隨著一個個休閒廣場的建立,一條條街道的逐步亮化,南昌市已成為一座具有內涵與魅力的花園城市。最近,我瞭解到有關勝利路步行街有這樣一些資訊。

那同學們能根據題中資訊解決這個問題嗎?第二步為什麼要加1?

師:剛才這道題同學們解答得很順利。

師:現在把這道題做了一些改變,看看你們是不是還能很順利的解答?

師問:第一步求到的是什麼?

師:雖然鄧老師對這道題做了一些改變,但是還是沒有難倒同學們,那剛才在做這兩題的時候,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兩題解題思路有什麼不同呢?(同學們可以先思考再討論)。

咱們班的同學們不僅會解答,而且還能比較它們的不同,的確這兩道題都運用了今天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第一題是根據總長找到間隔數,再利用間隔數求出路燈的盞數,而第二題是根據路燈的盞數找到間隔數,再利用間隔數求出總長,它們的關鍵都是要先找到間隔數,正因為它們問題不同,所以解題思路也不同,以後大家在解決這類問題時可要注意審題喲!

2.變式練習:

師:20xx年最受關注的'兩個人物,你們知道是誰?他們就是航天英雄聶海勝和費俊龍,神六號的成功發射,讓人們歡心鼓舞,作為一名中國人也為之自豪。你們知道嗎,宇航員叔叔他們是每2小時(師讀題)。

聽了這3位同學的想法,你們會支援誰?說說理由!

3.綜合練習。

師:中國的體育界也有一位英雄,猜猜他是誰?此時此刻讓我們一起重溫一下那精彩的瞬間,再一次為他助威、吶喊!根據資訊,學生討論,藉助計算器算出劉翔一共跑了多少米?

四、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穫?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與間隔有關的數學問題,在數學上我們統稱為植樹問題,(板書)那植樹問題只在植樹當中才有嗎?學生說一說,植樹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像......等現象中都含有植樹問題。

今天我們學習的植樹問題僅僅是兩端都栽時的情況。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還會學到兩端不栽,一端栽,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科書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第120頁例3及部分練習。

教學目標:

1.藉助圍棋盤探討封閉曲線(方陣)中的植樹問題;

2.初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從封閉曲線(方陣)中探討植樹問題。

教學難點:

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於與人合作,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

教具準備:

3×3格、4×4格、5×5格方格紙、圍棋子若干粒、4×4格條形吹塑紙貼在地下。

課前準備:

課桌圍成“回”字形。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課件出示)

猜謎:十九乘十九,黑白兩對手,有眼看不見,無眼難活久。(打一棋類名稱)

[設計意圖:用謎語引入,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愛好。]

二、探索新知

1.教學每邊擺放3粒棋子的方法。

(1)課件出示圍棋格子圖,最外層每邊能放3個棋子。最外層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2)搶答:讀題後,讓學生口算出答案。(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答案。)

(3)動手驗證:請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擺放棋子,驗證剛才答案。

(4)彙報交流(著重請學生說出方法。)

可能會出現以下方法:

3×2+2=82×4=8

3×3-1=83×4-4=8直接點數。

教師表揚學生的創新擺法,並獎勵“智慧星”。(教師隨學生回答,用課件出示擺放方法。)

2.教學每邊擺放4粒棋子的方法。

(1)課件出示圍棋格子圖,最外層每邊能放4個棋子。最外層可以擺放多少棋子?

(2)動手操作:請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擺放棋子,寫出算式。

(3)遊戲:讓一學生當“小老師”,其餘學生當“圍棋子”,請小老師邀請“圍棋子”按上題要求站在老師設計的大棋盤上。

[設計意圖:這一遊戲的方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擺放方法,讓每個學生參與活動,把所學知識運動到遊戲中。]

(4)彙報交流(著重請學生說出方法)

教師隨學生回答,用課件出示擺放方法。

(5)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3.教學每邊擺放5粒棋子的方法。

(1)課件出示圍棋格子圖,最外層每邊能放5個棋子。最外層可以擺放多少棋子?

(2)動手操作:請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擺放棋子,寫出算式。

(3)彙報交流。(教師隨學生回答,用課件出示擺放方法。)

(4)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法?和同桌說一說。

[設計意圖:讓每位學生都參與活動,通過搶答、驗證、分析、交流等一系列活動,藉助圍棋盤探討封閉曲線(方陣)中的植樹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實現知識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發展。]

三、總結規律

(1)師:你覺得再用棋子擺,方便嗎?你能根據前面我們擺放的方法,填寫下列表格,總結出規律嗎?(小組合作完成)

每邊放的個數

最外層總數

3

4

5

6

...

18

你發現了什麼規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學例3:出示圍棋格子圖。問:圍棋盤的最外層每邊都能放19個棋子,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2)總結規律::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

間隔數×邊數=最外層的總數

(3)學生根據規律,獨立完成例3。

四、運用規律

1.如果最外層每邊能放100個,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如果最外層每邊能放200個,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如果最外層每邊能放300個,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拓展思維:如果一個五邊形,怎麼算?一個三角形呢?(集體口答)

2.做第121頁第三題。

[設計意圖: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學生為主歸納問題;教師在關鍵之處疏通點撥,引導學生加深理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3.請你參加:

12名學生在操場上做遊戲,大家圍成一個正方形,每邊人數相等。四個頂點都有人,每邊各有幾名學生?(在教室內圍一圍。)

4.請你思考:(課件出示同學開聯歡會時的歡樂情景。)

“六一”兒童節即將來臨,四<1>班同學準備開聯歡會。大家圍坐在一起,如果每邊做14人,(如下圖),這個班一共有多少個同學?每邊都有8張課桌,一共要多少張課桌?

5.請你設計:(課件出示美麗的校園情景。)

學校為了慶祝“六一”兒童節,改變校園環境,想全校範圍內徵集校園花壇設計方案。有以下三種,請每組同學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圖形,算一算如果每邊放三盆花,一共可以擺放多少盆花?再動手畫一畫,展示在黑板上,看哪一組做得又好又快!

[設計意圖:整個練習從現實生活中出發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遊戲中,在具體情境中充分動口、動手、動腦,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和科學探究精神。]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生動具體地敘述了小貓的淘氣可愛和大貓的古怪性格,激發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

2.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段意,並用串連各段段意的方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生動具體地敘述了小貓的淘氣和大貓的古怪性格,激發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

教學難點:

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段意,並用串連各段段意的方法歸納課文中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啟發談話,匯入課文。

有誰養過小動物,你喜歡它們嗎?為什麼喜歡?你注意過它們的生活習性嗎?(學生議論一下)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指數名生分段朗讀課文。

2.指認生字,注意讀音;說說自己是怎樣把它們的樣子記住的。

3.齊讀課文,注意讀得正確、通順。

三、整體把課文,分清層次。

1.自由輕讀課文,想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意思相近,試著用“‖”劃分段落,並思考各段大意。

2.小組交流分段意見和段落大意。

第一段(13):介紹了貓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寫滿月的小貓可愛。

3.請你用串連各段段意的方法歸納主要內容:(主要寫貓古怪的性格和剛滿月的小貓更可愛。)

四、課堂練習

1.書寫生字、組詞。

性( ) 憂( ) 職( ) 凝( )

姓( ) 優( ) 織( ) 疑( )

癢( ) 稿( ) 淘( ) 耍( )

樣( ) 搞( ) 掏( ) 要( )

跌( ) 闢( ) 跤( ) 憑( )

秩( ) 僻( ) 校( ) 算( )

2.多音字組詞:

de( ) zhé( )( )

的 dí( ) 折

dì( ) shé( )( )

3.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4.熟讀課文,讀得正確、通順、流暢。

5.按課後提示預習思考課文。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數學廣角——烙餅問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簡單的烙餅問題,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讓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尋找合理、快捷的烙餅方案。

教學難點:

初步培養學生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三張圓片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課件多媒體出示圖片:雞蛋。

師:孩子們,請看,這是——雞蛋。煮熟一個雞蛋大約用5分鐘的時間,煮熟5個雞蛋大約用多長時?(學生作答)

師:孩子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要講究策略,今天我們就用數學的眼光來研究烙餅的策略。(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探究烙法

(一):解讀資訊,理解烙餅規則

課件出示情境:你瞧,媽媽已經開始烙餅了,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數學資訊?(生答)

師:每次只能烙兩張餅是什麼意思?兩面都要烙呢?(生答)

(二)觀察法,探究兩張餅的最優烙法

1、明確烙一張餅的時間。

師:想一想,如果烙一張餅,需要多少時間?(生:6分鐘)

為什麼是6分鐘?(生答)

師:為了交流方便,老師用流程圖把剛才這位同學說的烙餅過程記錄下來。

板書:一張: 正 反①②③

3 3 6分

2、研究2張餅的最優方案

師:想一想:如果烙兩張餅,怎麼烙?有幾種可能?

生:12分鐘

師:你是怎麼烙的?(生答,師板書)

板書:兩張:①正 ①反 ②正 ②反

3 3 3 3 12分

師:還有不同意見嗎?生:6分鐘。

師:你是怎麼烙的?(生答)師:你能來給大家演示一下嗎?(生演示,師板書)

兩張:①正②正 ①反②反

3 3 6分

師:孩子們,現在烙兩張餅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答案,哪種烙法最快?那為什麼第一種烙法多用了6分鐘?

師:也就是說本來可以兩張餅放在一起烙,而第一種每次只烙了一張,浪費了空間,也就浪費了時間,所以多用了6分鐘。現在如果要儘快的把餅烙熟,你會選擇哪種烙法?(生答)我們給第二種烙法取一個名字,就叫兩餅同烙。(板書)

(三)動手操作,探究3張餅的最優烙法

師:孩子們,請看大螢幕,現在媽媽要烙幾張餅。(3張)看看小精靈提的什麼問題,誰來讀一讀?(生讀)那怎樣才能儘快吃上餅呢? (生答)

師:說得真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動手操作一下,看看怎樣才能把3張餅儘快的烙熟,在動手之前,請看清要求。課件出示數學資訊,探究要求。

師:請小組長拿出3張圓片,就當3張餅,小組合作,現在開始。(生擺,師巡視)

師:同學們,你們的餅烙熟了嗎?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烙3張餅用了多少時間?(生:12分鐘)

說說你是怎麼烙的?(生說,師板書)

3張 ①正②正 ①反②反 ③正 ③ 反 12分

師:還有不同意見嗎?(生:9分鐘)請你來說說是怎麼烙的?(生邊說邊演示,師板書)

3張 : ①正②正 ①反③正 ②反③ 反 9分

師:同學們,請同學比較這兩種不同的烙法,為什麼都是烙3個餅一種需要4次,另一種需要3次?

引導歸納:常規的烙法,先把兩個餅放進去,正反面烙完後,再烙第三個。第三個餅的兩面得一面一面來,浪費了其中一個位置。經過合理安排,烙餅的.時候儘可能使鍋裡有兩張餅在那裡一起烙。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最省時間。也就是說我們在平時解決問題時,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像這種輪流交換著烙確實快。這個烙法幫我們解決了數學難題,你能給她取個名字嗎?(交替烙、輪流烙)板書:交替烙

同學們,不管做什麼事情,事先作好合理安排,這樣就能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所以,生活中我們要合理安排時間。

三、總結方法,探究規律

師:接下去要研究4個餅,還是這幾個條件,不過要求提高了,你能不能不動手擺就知道怎麼烙最節省時間?先靜靜的想一下,怎樣講解讓大家能聽明白?實在想不出來的只好藉助學具幫忙幫忙。

1、反饋烙4個餅的方法。

師:如果烙4個餅,怎麼烙?(生答)師板4分成2個2個。能不能說得更簡單一些?你可以說2個2個烙。最少花幾分鐘?如果老師請一個同學上來烙一烙,我們幫她數烙餅的次數,就會發現4個餅最少烙幾次?

2、反饋烙5個餅

師:如果烙5個餅,怎麼烙?你能不能馬上說出烙5個餅最少烙幾次嗎?最少花幾分鐘?(生答)

烙6、7、8、9、10個餅出示課件

師:請你們仔細觀察大螢幕上的表格,如果要烙6、7、8、9、10個餅,分別最少要烙幾次,需要多長時間?(生答)

師:請仔細觀察這個表格,你發現了什麼?

得出:最短的總時間=烙餅的次數×烙每一面餅時間 (1除外)

烙餅的次數=烙餅的個數(1除外)

師:找著了規律解決問題就容易多了,接下來我們運用這條公式來解決一個問題。如:如果要給我們班的每一位同學都烙一個餅,最少需要幾次?最少需要幾分鐘?

所以,在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的社會裡,我們更應該合理安排時間,去做更多的事。

四、結合生活、實踐應用:

五、課堂總結

師:學了今天這節課,你想說什麼?

師小結:老師也希望大家能夠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提高效率,做一個珍惜時間的人。

教學反思

數學廣角中的《烙餅問題》, 其教學目標主要是使學生通過簡單的例項,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烙餅”是一節滲透統籌優化思想的數學課,它通過簡單的優化問題滲透簡單的優化思想。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我以“烙餅”為主題,以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為主線,圍繞“怎樣烙餅,才能儘快吃上餅?”展開教學,設計了烙1張、2張、3張----單張,雙張餅的探究過程。以烙3張餅作為教學突破點,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佳方案的意識,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利用手中小圓片代替餅,經歷了從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建構數學模型的過程。感覺效果不錯。

重點:優化的思想——“同時”“節省時間”

國小生關於“烙餅”並無過多的生活經驗,大多數都侷限於“一張一張地烙”。因此,在教學中我藉助所給的條件“一口平底鍋內可以放兩張餅”,讓學生進行比較,明白“同時烙兩張”會“節省時間”,從而滲透“優化的思想”。同時也為後面探究“三張餅”“四張餅”……的“最優方案”打好基礎,使學生“保證每次都能烙兩張餅”。

難點:規律的得出——“餅的張數×烙一張餅的時間=烙餅所需最少的時間”

突破這個難點時,我把“力氣” 都使在“烙三張餅”的問題上。確實,在讓學生認識到“同時烙兩張餅可以節省時間”後,三張餅的問題是教學難點的“突破口”。在此,我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藉助手中學具試一試,探究“烙三張餅最少用多長時間”。之後組織學生交流彙報,教師相機引導,使學生認識到“保證鍋內每次都能烙兩張餅”才是最優方案,所用時間“9分鐘”才最少。

“兩張餅”“三張餅”的問題做為重點,讓學生弄清楚後,在後面的探究中,學生自然會認識到“張數為雙時,兩張兩張的烙”“張數為單時,先兩張兩張烙,剩下的三張同時烙”,那麼烙再多張數的餅學生也不再會有問題。同時,根據烙2、3、4……張餅所用的時間,學生很快會得出“餅的張數×烙一張餅的時間=烙餅所需最少的時間”的規律,所有的問題迎刃而解。

數學廣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親近生活的機會,一個體驗生活的平臺。但因為大多數學生缺少生活經驗,所以學起來比較難。我們老師應發掘更多的生活數學問題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解決。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在解決問題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在一個有括號的算式裡,先算括號裡的必要性。

過程與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加強小組合作。

情感態度: 靈活運用所學計算方法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含有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順序。

教學難點:掌握含有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順序。

教學準備:微視訊、微練習題

課前準備:

1、將《含括號的四則運算》微視訊釋出到班級QQ群,請家長督促孩子觀看學習。

2、根據微視訊內容進行學習,並完成微練習題。

課堂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根據對微練習第一題1、2、3小題的講評複習已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關內容。

2、在四則混合運算中,為改變運算順序,需要用到什麼符號?(小括號),如果用到了小括號,還是不能達到理想的運算順序的話,我們就需要引進一個新的數學符號,那就是中括號“[ ] ”。今天我們在大家已自學了《括號》微視訊的基礎上來深入學習《含括號的四則運算》相關知識。(板書課題)

二、新課學習

(一)利用微練習第二題,教學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小組討論,說說計算順序

2、學生彙報計算順序

3、教師小結

4、總結計算順序

一個算式裡,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先算小括號裡面的,再算中括號裡面的。

(二)深入學習,根據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1、計算上述算式

2、教師提示:要先算小括號裡面的,再算中括號裡面的。

3、學生小組討論,計算

4、學生展示

5、師生共同總結

(三)提升訓練

根據微練習題第三、四題進行訓練,使學生能準確列出文字題的算式,能根據分部算式列出綜合算式。

三、課堂作業

四、課堂總結通過學習,談談收穫。

五、課後作業

通過反覆的計算訓練,使學生對計算有一個好的熱身過程,方便後面的學習。

板書設計: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第三單元:簡便計算(複習)。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運算定律的含義及其適用,準確、熟練進行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簡便演算法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感受簡便計算帶來的`喜悅心情。

教學重點:

準確、熟練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選擇合理靈活的方法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匯入

同學麼能通過我們的學習,你學會了那些運算定律呢?(學生自由說)

歸納整理加法和乘法運算定律、減法和除法的性質。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路

1、回憶你所學習的運算定律,並把它整理下來吧。小組內交流。回報。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 c

減法性質:a-b-c=a-(b+c)

除法性質:a b c=a(b c)

師:同學們真棒,我們一起總結了這麼多。那來看看同學們應用的怎麼樣呢?

三、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1、加法、乘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75+29+25+171連續加,結對子

25134 2連續乘,找朋友

2、減法性質的應用。

221-35-65

221-35-21

221-(21+24)

連續減,減去和減去和,可連減

3、除法性質的應用。

4700 25 4

4700 25 47

4700(475)

連續除,除以積除以積,可連除

4、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8(125+7)

8896+88 4

88102-88 2

乘和差,分別乘積加減,莫慌張公因數,提出來

5、特殊數的拆分。

75102

7598

1253225

特殊數,巧拆分

6、總結簡便計算的記憶方法(三字經)。

做簡算,是享受。細觀察,找特點。連續加,結對子。連續乘,找朋友。連續減,減去和。連續除,除以積。

減去和,可連減。除以積,可連除。乘和差,分別乘。積加減,莫慌張。公因數,提出來。特殊數,巧拆分。合法理,任我行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1、請你做法官:

3516=3528

326-72+28=326-(72+28)

8899+88=88100

73 37-73 37=0

73+37-73+37=0

8399=83(99+1)

2、解決問題:

學校準備為田徑運動會購買一些獎品。

玩具三輪車25輛,每輛24元,摩托車25輛,每輛26元,小汽車25輛,每輛80元。

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下面是運動會跳繩比賽的場地,每塊小方形的長都是15米,寬都是8米。你能求出它的周長和麵積嗎?

4、評價完善

這節課我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我學得開心嗎?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第105頁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學具模擬烙餅過程,讓學生感悟統籌思想,初步瞭解統籌的含義,掌握烙餅問題的統籌方法,並能實際應用。

2、在問題探究中,動手模擬、交流爭辯等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規律探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3、使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化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用優化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難點:在烙餅優化的過程中三張餅的烙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形紙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直奔主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圖(條件中只出示:每次最多隻能烙2張餅,兩面都要烙,每面3分鐘)。師問:“從中你獲取了什麼資訊?”學生口答。

2、研究烙一張餅需要的時間。

師問“烙一張餅需要多長時間?”學生口答說想法。

3、研究烙兩張餅需要的時間。

師問:“烙兩張餅需要多長時間?”學生口答說想法。

[設計意圖:在烙三張餅前鋪墊烙一張餅和兩張餅的方法,利於學生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思考問題,為新知的探究奠定基礎。]

4、對比烙一張餅和烙兩張餅需要的時間。

師問:“為什麼烙兩張餅和烙一張餅所需要的時間相同呢?”

生口答可能有:烙1張餅時,鍋裡空出1個位置,烙兩張餅時,鍋裡沒有空位置。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比烙1張餅和烙2張餅的最短時間,旨在讓學生明白“同時烙”的優勢在於節省時間,從而為下一步的繼續探究提供思維支撐。]

5、研究烙三張餅所需要的時間

師問:“烙三張餅需要多長時間呢?請同學們用手中的三個圓片代替三張餅來烙一烙,想一想。”

[設計意圖:學生先自主嘗試烙,不但給學生提供了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而且利於學生暴露自已的真實想法,為教師進一步調控課堂提供了依據。]

學生藉助手中的圓片擺、思考、小組交流、彙報,可能有:先同時烙兩張需6分鐘,再烙1張需6分,6+6=12分。師對此啟發引導:“第二次烙1張餅時鍋裡有空位置,這樣會浪費時間,怎樣才能做到每次都烙兩個面,不讓鍋閒著?”學生再次擺、思考、交流,得到最節省時間的烙法。

學生先演示,師再示範擺。

小結並強調:每次總烙兩張餅,別讓鍋閒著,這樣最節省時間。

[設計意圖:三張餅的最佳烙法是本節課的重點。重點問題重點處理,學生有了透徹清晰的理解才能為接下來的學習掃清障礙。]

6、研究烙四——七張餅所需要的.時間。

教師依次提出問題,生或口算或演示。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了前面的學習方法的“扶”,四——七張餅的烙法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去嘗試交流,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7、尋找規律

師:認真觀察上面的表格,你能發現什麼?

學生可能有:除了一張餅,無論餅的個數是雙數還是單數,所需的時間都等於烙餅的張數*烙一面餅所需的時間。

8、點明課題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烙餅問題(板書課題)

在學生解釋圖意的基礎上用投影整理出以下三條:

生1:每次最多隻能同時放兩張餅。師:什麼意思?

生2:一個餅的兩面都要烙,烙一面需要花3分鐘。

2.思考烙2個餅

那兩張餅你準備怎麼烙?請用手勢說明一下。很好,在學數學時可以藉助我們的身體和動作,來幫助我們思考。還有別的想法嗎?

這時,來了一位顧客,他要買3張餅。怎樣才能儘快把3張餅都交給顧客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烙餅的問題。(板題:烙餅問題)

二、合作實踐,探究新知

實踐活動(一):探究烙3個餅(13分鐘)

(1)小組合作,擺一擺。

師:同學們,請你來當大廚,你想怎樣烙?

先獨立思考,然後4人小組討論交流,說說你是怎樣安排的,你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長時間烙完,可以拿出烙餅卡,把書本當平底鍋烙一烙。開始。(師巡視)

(2)說一說。指名彙報本組是怎樣安排的。為了讓大家看得清楚,我把每次烙每張餅的正反面的情景都展現出來。 預設

1.一張一張烙。(板書用時)

2.先烙兩張,再烙一張。

(最優方法沒有出現)

師;我想採訪一下大家:對這兩種方法,你有什麼看法?為什麼第二種比第一種省時間?

生:第一次放兩張餅,更好的利用了鍋的空位。 師:那烙第三張餅的時候呢?引導發現有一個空位沒利用起來,這裡可能浪費了時間。

師:想一想,會不會還有更好的方法呢?

啟發學生髮現:讓鍋裡每次都烙2張餅。

同桌合作探究最優烙法,彙報(交替烙)。

1.一張一張烙。(板書用時)

2.先烙兩張,再烙一張。

3.用三張餅的最優方法烙。(交替烙)

師:誰還能再說一次這種烙法?(課件演示)

你們有好幾種烙餅的方法,真是愛思考的孩子,這說明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板書:方法多樣)

但是我想採訪一下大家:對這三種方法,你有什麼看法?

師小結:看來,充分利用鍋的空間,不留空位,就能節省時間。

其他同學也能像這樣用9分鐘烙好3張餅嗎?

同桌兩人合作,用這種方法再試一試。師巡視

理解並掌握烙3張餅的最優方法。

小結:同學們通過思考、操作,不但想出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會通過比較,找出最優的方法,真是愛動腦、會動手的好孩子!你們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我想給它接下半句——可能有條路最近。最節省空間、時間的路,就是最近、最優的路。(板書:尋求最優)

實踐活動(二):探究烙4、5張餅(6分鐘)

這時又來了兩位顧客,分別要買4張、5張餅,怎樣儘快把餅給他們呢?小組合作,討論一下怎樣安排,需要的時候也可以用卡片擺一擺,把相關的內容填入表格中。

1.請同學上臺,展示烙4張餅的過程。還有沒有別的方法?(板書用時)

師小結:4張餅,能兩張、兩張的同時烙就不交替,是最方便的方法。

2. 說說怎樣烙5張餅,(板書用時)引導明確:先同時烙兩張再交替烙三張,即分成2+3,最方便最省時間。

師:剛才我們邊活動邊把學習成果整理成了一個表格,同學們,相信你們已經找到了解決烙餅問題的鑰匙。 (課件出示)

實踐活動(三):算出烙6、7、8、9、10張餅的時間(6分鐘)

1.填表。接下來,烙6、7、8、9、10張餅的最短時間,能與小組成員合作直接填在這張表中,並說說怎麼烙嗎?彙報最短用時,並說烙法。

2.優化。我要向你們請教一下,為什麼你們填得這麼快?你們發現了什麼?

那現在,誰能快速地說出烙15張餅最少需要多長時間?怎麼烙?20張餅最少需要多長時間?怎麼烙?真是反應迅速的小機靈!

三、結合生活,知識拓展。(2分鐘)

剛剛我們找到了3張餅的最優烙法,可有人覺得把餅拿來拿去太麻煩,還想出了更好的辦法,知道是什麼嗎?噹噹噹當,就是它——電餅鐺。上下兩面可以同時加熱,實現了1個餅只需烙3分鐘。對工具進行改造,也能更好的利用空間,節省時間。希望你們將來也能創造出節省時間的新發明,那我會很高興的!

四、課堂總結(4分鐘)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麼體會和收穫?

小結: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類似的問題,例如出門旅行要考慮選擇怎樣的路線和交通工具,才能使旅行花錢更少或者花的時間最短;在各行各業,選擇最優的方法也能大大提高效率。這種想法是我國數學家華羅庚爺爺提出來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後繼續去了解和研究。

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用自己的慧眼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好的利用時間。下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