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大班數學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來源:文萃谷 6.44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大班數學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時間對我們的生活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大班幼兒邏輯思維能力開始發展,充滿探究慾望,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時鐘正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之一,他們已經有了認識時鐘的經驗,但對於如何記錄時間並不是很清楚,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記錄,此時開展一個數學活動讓孩子們學習記錄時間是比較適合的。對於記錄時間,孩子們必須先學會認識時鐘,而認識時鐘包含的內容還是比較多的,有認識整點、半點,有認識時針、分針、秒針,有讓幼兒知道15分鐘等於一刻鐘的……只有在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夠學習記錄。對於大班下學期的幼兒來說,他們到底應該掌握哪些,我們的教師有點迷茫;對於如何讓孩子認識時鐘、記錄時間,教師也不是很清晰,所以,我們策劃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明確大班幼兒認識時鐘的目標,研討記錄時間的教學策略。

2.願意發表自己的看法,積極參與研討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樣品;有關認識時鐘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丟擲問題。

主持人:大家認為認識時鐘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在幼兒園階段,在哪個年齡段學習比較好?

答:

1.認識時鐘包括認識整點、半點;認識時針、分針、秒針;知道15分鐘等於一刻鐘;鐘面上有12個數字,兩個數字之間的間隔代表5分鐘……

2.大班的.幼兒邏輯思維能力開始發展,充滿探究慾望,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時鐘正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之一,而認識時鐘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主持人:那對於大班幼兒來說,認識時鐘可以到哪個程度?

答:對於大班下學期的幼兒來說,可以從認識整點、半點,逐漸過渡到認識15分、45分,知道一刻鐘是15分鐘,半小時有2個15分鐘,一小時有4個15分鐘。

二、如何記錄時間

主持人:在孩子們能夠準確認識時間後,我們該如何讓孩子們學會記錄時間呢?

答:

1.首先要認識符號“:”,知道這是記錄時間的關鍵,“:”之前記錄的是幾點,“:”之後記錄的是幾分。

2.教師應該先進行示範,讓幼兒瞭解。

主持人:你們覺得我們可以選擇哪些內容讓幼兒學習記錄時間?

答:

1.看時鐘記錄時間

2.看時間畫時鐘

3.看畫記錄時間

三、具體課例研討

1.目標是否合適?

2.環節設計是否層層遞進?

3.材料準備是否既簡單又為完成目標服務?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圖形的二次分類,(既按某一特徵分類後,接著按另一特徵對已分的兩類圖形再做一次分類)體驗類似包含的關係。

2.啟發幼兒說出圖形的兩個層次的特徵。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二次分類板,特徵標記,圖形片若干。

學具:二次分類板,圖形片,幼兒操作材料,筆,蘋果圖,點圖等。

活動過程:

1.學習二次分類

(1)出示二次分類板的上半部分說:“我們會按標記分圖形,一起來看看這是什麼標記?誰會按標記來分?

幼兒操作第一次分類略作評價。

(2)出示二次分類板的下半部分說:“看看下面是什麼標記,表示什麼意思?誰能按這些標記來分?(把紅圖形、綠圖形再按形狀標記分到下面的四個空格里)

幼兒操作,並請他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

幼兒一起說說四個大格子裡放的是什麼樣的圖形?(引導幼兒說出兩個層次的特徵,如:紅的圓的……)

2.幼兒操作活動

(1)二次分類

“這個活動和剛才我們玩的是一樣的,分好後說說看每個格子裡放得是什麼樣的.圖形?”

(2)看圖列算式

“這組的活動誰來介紹?”

(3)看實物記錄分合

老師提示重點,看清楚記錄圖上的標記,在實物圖上按標記找出每種有多少,再記錄。

(4)分合點圖

3.活動評價:

針對在二次分類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幼兒分析、解決、幫助幼兒獲得層次分類的經驗。

活動建議:

(1)在二次分類的操作中,可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提供兩種形式的分類板,能力一般的先按某一特徵將圖形分到中間的兩個大格子,再按另一特徵分到下面的四個格子裡;能力較強的提供總的,無須如此。

(2)在講述分類結果時,要讓幼兒結合兩個層次的特徵,說出四個格子裡的每一個圖形的二個特徵,如:紅圓、紅方、綠圓、綠方等,通過語言的講述,對二次分類有一個較完整的認識。

活動反思:

在數學《圖形的二次分類》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的實際情況,準備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了對二次分類的認識,大班幼兒學習按物體兩個以上特徵或特性進行分類,按某一特徵的肯定與否定進行分類,學習層級分類和多角度分類,我選擇了其中的一個點按某一特徵的肯定與否定進行分類,重點是觀察分類板、看是否標記嘗試把圖形二次分類。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數學:分禮物

目標:在二等分的活動中培養幼兒愛媽媽和長輩的情感,幼教大班數學教案-分禮物。

初步嘗試把圖形或物體等分成兩份,知道部分小於原來的那一份,原來的那一份大於部分。

準備: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背景圖、幾何圖形紙4張、剪刀漿糊、巧克力糕、糖、巧克力、筆、抹布。

過程:小朋友很喜歡自己的媽媽,媽媽也有自己的.媽媽,媽媽的媽媽叫什麼?爸爸也有自己的媽媽,爸爸的媽媽叫什麼?爸爸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養大,幼兒教案《幼教大班數學教案-分禮物》。

熊媽媽有兩張圓形紙,兩張圓形紙一樣大。她拿一張給兩隻小熊,要小熊把圓形紙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一份給奶奶,一分給外婆。

小朋友猜一猜,兩隻小熊用什麼辦法分這張紙?幼兒講述

講解:小熊把紙對摺後開啟,中間有一根折線,沿著折線剪成兩分,再放在一起比一比,兩份是不是一樣大?再拿其中的一份和原來的一份比,分出來的一份比原來的小。

熊媽媽還有四張漂亮的紙片,熊媽媽請小熊把每張紙片都分成一樣大小的兩分,一份送給奶奶,一份送給外婆。請幼兒示範剪好後貼上在背景圖上。小朋友想不想幫小熊一個忙。幼兒操作,老師指導,動作快的幼兒在形上加根線再等分。

熊媽媽又拿出小螃蟹的畫,小螃蟹畫了什麼形?幼兒說一說。熊媽媽請小熊用看一看加一根線的辦法,把圖形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

熊媽媽有四粒糖,四粒糖怎麼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

熊媽媽有八粒巧克力,八粒巧克力怎麼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

熊媽媽有一塊巧克力,一塊巧克力怎麼分成一樣大小的兩份?

幼兒講述,老師按照其中的一種方法切糕。

熊媽媽把兩塊巧克力糕給小熊吃,兩隻小熊一起說,問小熊說什麼?送給奶奶外婆吃。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產生背景:

遊戲,是幼兒最愛的活動;動手操作,是幼兒最願意幹得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遊戲、動手操作的恰當運用,將會收到不同凡響的效果。我班幼兒對於自己身邊的事物特別關注,總願意把自己覺得新奇的事物與大家一起討論、分享。生活中的夾子,也是孩子們關注的物體,在收集的過程中,孩子們把自己收集的夾子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中發現了我們身邊的夾子千姿百態、各有所用。在整個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遊戲、動手操作的方法,配上色彩絢麗的花兒圖卡、形象地故事情節,讓幼兒在感受美的同時來達到我的教學目標,使整個過程緊緊相扣、環環相連。

目標:

⒈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理解數的實際意義,複習9以內的加減。

⒉探索有規律地排序,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⒊通過“玩夾子”遊戲,激發幼兒對感知、分類、排序活動的興趣,使幼兒能關注生活中的一些數學現象,感受其中的奧祕。準備:各種夾子若干、花蕊圖卡若干、動物卡人手一份(動物卡上面分別貼有9以內的加減算式),規律圖表卡、數字卡一套。

過程:

一、觀察夾子,說說夾子的不同特徵。

二、玩夾子游戲,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理解數的實際意義。遊戲:花兒變變變。(看算式,算得數,夾夾子。)教師任意出示一個10以內的`加減,幼兒按得數在花蕊圖卡上夾相同數量的夾子寶寶。

三、給夾子排隊,探索有規律地排序。

⒈幼兒自由給夾子寶寶排隊,感受探索的樂趣。

⒉請幼兒按要求給夾子寶寶有規律的排隊,並說一說是按什麼規律給夾子寶寶排序的。

四、幼兒遊戲,複習9以內的加減,練習分類、按數排序。

遊戲1:“找花” 請幼兒手持動物卡,(卡上有9以內的加減算式),算一算算式,把得數用夾子寶寶夾在花蕊圖卡上,使得數跟夾子數量相同。

遊戲2:“郊遊”⑴排排隊。⑵開火車出活動室。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9的分合,知道9分成兩份可以有8種分法,並記錄結果。

2、在探索操作活動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數字,在觀察中發現兩部分數之間的增1減1的關係。

3、會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教具: 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學具:購物券、水果卡片,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複習8以內的加減師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二、學習9的組成

1、情境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小兔水果店開業了,這個水果店裡的水果都賣9元錢。小兔水果店還為我們小朋友每人準備了8張購物券呢。

2、介紹購物券。

師:購物券上有什麼圖形?(圓形)一個圓形表示1元錢,兩個圓形表示2元錢。這張購物券是幾元錢?(5元)為什麼?(因為上面有5個圓)想一想,哪兩張小圓片合起來是9元錢,正好可以買一樣水果?等一會你能買幾樣水果?

3、分組進行活動。

(1)每組一個營業員(掛牌),其他幼兒去營業員那買水果,營業員一定要嚴格驗證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錢。

師:營業員一定要把好關,看看買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錢,不然會賠錢的。

顧客買了水果後,要將自己用的是哪兩張購物券、買的是什麼水果記錄到記錄卡上,記錄好後,再去買,看看誰買的多。

(2)幼兒把自己買的情況記錄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錢和8元錢買了桃子。

4、展示個別幼兒的記錄卡,發現互換關係。

師:誰來告訴大家,用哪兩張購物券合起來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種分法。

師:哦,原來9有這麼多的分法呢,讓我們一起來按順序說一說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幾種分法呀?(8種)

6、操作活動。

師:剛才我們玩了水果店遊戲,玩的時候我們小朋友了9的八種分法,小朋友真聰明。現在小兔的媽媽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個忙,小兔在幼兒園學了9的組合,可還是不會做,請我們小朋友做給他看,你們願意嗎?

(1)出示操作材料,介紹做法。

(2)幼兒做, 教師指導。

師:做完後請小朋友檢查,檢查對了再交給我,我送給小兔媽媽,讓她的孩子們看看。

課後反思:

一、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充分體現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理念。

本節課我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幼兒開展看一看、說一說、遊戲、擺一擺、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動有趣的活動,注重幼兒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在數學活動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2、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把思維過程“融”於情景中,幼兒就會對數學活動產生直接、強烈的興趣,而興趣是幼兒主動學習的源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著的追求;有了興趣,幼兒才會去積極探索,才能積極地提出問題,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為樂。要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就要讓數學教學充滿魅力,就要求教師組織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為學幼兒創設積極思維的情景,這樣能使教學過程對學生始終有一種吸引力,這樣的課堂也才生動又味。從幼兒們在課堂上興趣盎然、積極投入的表現看出,他們是這麼喜歡這樣的課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創設教學情景也是激勵、喚醒、鼓舞的一種藝術。為此我在課一開始就設計了“請歌星小企鵝為大家唱歌,但必須學會9的組成”這樣一個有趣、又具有挑戰性的情景,(並將這一情景貫穿著節課的始終)緊緊“拴住了”幼兒的心,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

3、以賽為動力,引導幼兒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兒直接獲取經驗知識的最好的途徑,它可以啟發幼兒積極參與思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與探索慾望。(文章出自。幼兒園學習網教案網)在教學這一節課時,我讓幼兒拿出9根小棒,把9 根小棒分成兩份,要求兩人一組合作進行,一人分,另一人作好記錄,找一找一共有幾種分法,看一看哪一組完成的最棒。通過操作、合作交流活動,使幼兒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處。

1、在“擺一擺、填一填”這一環節,給了幼兒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機會,教師引導不夠、組織不到位,沒有向幼兒講明要求,致使有幾組的活動未正常開展,沒有突破難點達成學習目標。幼兒的學習過程是圍在一個屋子裡進行的,通向這個屋子的路有許多,而老師不僅是幼兒前進路上的出謀劃策者,更是一個帶幼兒走向這個屋子的引路人。教師只有扮演好這樣的角色,才能讓幼兒走向成功。

2、在“看一看、說一說、填一填”這一環節,由於設定的內容較多,用時過長,影響了後面的教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