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化學知識點必考梳理

來源:文萃谷 4.97K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數學的知識點除了定義,同樣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為知識點。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聯考化學知識點必考梳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聯考化學知識點必考梳理

大學聯考化學知識點必考梳理 1

1、儀器的洗滌

玻璃儀器洗淨的標準是:內壁上附著的水膜均勻,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試紙的使用

常用的有紅色石蕊試紙、藍色石蕊試紙、pH試紙、澱粉碘化鉀試紙和品紅試紙等。

(1)在使用試紙檢驗溶液的性質時,一般先把一小塊試紙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測溶液的玻璃棒點試紙的中部,觀察試紙顏色的變化,判斷溶液的性質。

(2)在使用試紙檢驗氣體的性質時,一般先用蒸餾水把試紙潤溼,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試紙放到盛有待測氣體的導管口或集氣瓶口(注意不要接觸),觀察試紙顏色的變化情況來判斷氣體的性質。

注意:使用pH試紙不能用蒸餾水潤溼。

3、藥品的取用和儲存

(1)實驗室裡所用的藥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蝕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時一定要嚴格遵照有關規定,保證安全。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特別是氣體)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注意節約藥品,嚴格按照實驗規定的用量取用藥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應按最少量取用:液體1~2mL,固體只需要蓋滿試管底部。實驗剩餘的藥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隨意丟棄,更不要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或交由老師處理。

(2)固體藥品的取用

取用固體藥品一般用藥匙。往試管裡裝入固體粉末時,為避免藥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試管傾斜,用盛有藥品的藥匙(或用小紙條摺疊成的紙槽)小心地送入試管底部,然後使試管直立起來,讓藥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塊狀的藥品可用鑷子夾取。

(3)液體藥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體時可用膠頭滴管吸取;取用較多量液體時可用直接傾注法。取用細口瓶裡的藥液時,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後拿起瓶子(標籤對著手心),瓶口要緊挨著試管口,使液體緩緩地倒入試管。注意防止殘留在瓶口的藥液流下來,腐蝕標籤。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裡傾注液體時,應用玻璃棒引流。

(4)幾種特殊試劑的存放

(A)鉀、鈣、鈉在空氣中極易氧化,遇水發生劇烈反應,應放在盛有煤油的廣口瓶中以隔絕空氣。

(B)白磷著火點低(40℃),在空氣中能緩慢氧化而自燃,通常儲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揮發,需盛放在磨口的細口瓶裡,並加些水(水覆蓋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D)碘易昇華且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盛放在磨口的廣口瓶裡。

(E)濃硝酸、硝酸銀見光易分解,應儲存在棕色瓶中,貯放在陰涼處。

(P)氫氧化鈉固體易潮解且易在空氣中變質,應密封儲存;其溶液盛放在無色細口瓶裡,瓶口用橡皮塞塞緊,不能用玻璃塞。

4、過濾

過濾是除去溶液裡混有不溶於溶劑的雜質的方法。

過濾時應注意:

(1)一貼:將濾紙摺疊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餾水潤溼,使濾紙緊貼漏斗內壁。

(2)二低:濾紙邊緣應略低於漏斗邊緣,加入漏斗中液體的液麵應略低於濾紙的邊緣。

(3)三靠:向漏斗中傾倒液體時,燒杯的尖嘴應與玻璃棒緊靠;玻璃棒的底端應和過濾器有三層濾紙處輕靠;漏斗頸的下端出口應與接受器的內壁緊靠。

5、蒸發和結晶

蒸發是將溶液濃縮,溶劑氣體或使溶質以晶體析出的方法。結晶是溶質從溶液中析出晶體的過程,可以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結晶的原理是根據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種溶劑裡的溶解度的不同,通過蒸發溶劑或降低溫度使溶解度變小,從而析出晶體。

加熱蒸發皿使溶液蒸發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動溶液,防止由於區域性溫度過高,造成液滴外濺。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的固體時,即停止加熱,例如用結晶的方法分離NaCl和KNO3混合物。

6、蒸餾

蒸餾是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餾原理進行多種混合液體的分離,叫分餾。如用分餾的方法進行石油的分餾。

操作時要注意:

(1)液體混合物蒸餾時,應在蒸餾燒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體暴沸。

(2)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與支管口下緣位於同一水平線上。

(3)蒸餾燒瓶中所盛放液體不能超過其容積的2/3,也不能少於1/3、

(4)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從上口出,使之與被冷卻物質形成逆流冷卻效果才好。

(5)加熱溫度不能超過混合物中沸點物質的沸點。

7、昇華

昇華是指固態物質吸熱後不經過液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利用某些物質具有昇華的特性,可以將這種物質和其它受熱不升華的物質分離開來,例如加熱使碘昇華,來分解I2和SiO2的混合物。

8、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兩種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體分離開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裡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選擇的萃取劑應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對溶質的溶解度要遠大於原溶劑,並且溶劑易揮發。

在萃取過程中要注意:

(1)將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劑依次從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過漏斗容積的2/3,塞好塞子進行振盪。

(2)振盪時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頸部,並用食指根部壓緊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時用手指控制活塞,將漏斗倒轉過來用力振盪,同時要注意不時地開啟活旋塞放氣。

(3)將分液漏斗靜置,待液體分層後進行分液,分液時下層液體從漏斗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裡的溴。

9、滲析

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紙、玻璃紙等)使膠體跟混在其中的分子、離子分離的方法。常用滲析的方法來提純、精製膠體。

大學聯考化學知識點必考梳理 2

1、由於發生複分解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氣體產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揮發的弱酸的酸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澱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與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與OH-大量共存;Pb2+與Cl-,Fe2+與S2-、Ca2+與PO43-、Ag+與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電解質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與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與OH-大量共存;NH4+與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發生水解的離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條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須在鹼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須在酸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這兩類離子不能同時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離子間能發生“雙水解”反應。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於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較強還原性的離子不能與具有較強氧化性的離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鹼性的介質中由於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與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鹼性條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由於發生2S2-+SO32-+6H+=3S↓+3H2O反應不能共在。H+與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陽離子跟能水解的陰離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雙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與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發生絡合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與SCN-不能大量共存;Fe3+與不能大量共存。

5、審題時應注意題中給出的附加條件。

①酸性溶液(H+)、鹼性溶液(OH-)、能在加入鋁粉後放出可燃氣體的溶液、由水電離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離子MnO4-,Fe3+,Fe2+,Cu2+,Fe(SCN)2+。③MnO4-,NO3-等在酸性條件下具有強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條件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題目要求“大量共存”還是“不能大量共存”。

6、審題時還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溶液的酸性對離子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影響。如:Fe2+與NO3-能共存,但在強酸性條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與Cl-在強酸性條件下也不能共存;S2-與SO32-在鈉、鉀鹽時可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不能共存。

(2)酸式鹽的含氫弱酸根離子不能與強鹼(OH-)、強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鹼時進一步電離);HCO3-+H+=CO2↑+H2O

大學聯考化學知識點必考梳理 3

(一)鈉的反應

1、鈉跟氧氣常溫下一般認為生成氧化鈉,加熱(或點燃)生成過氧化鈉、(鈉的儲存)

2、鈉跟硫研磨能劇烈反應,甚至爆炸

3、鈉跟水反應(現象)

4、鈉跟硫酸銅溶液反應(現象)

5、鈉跟乙醇反應(與跟水的反應比較)

(有機物中的醇羥基、酚羥基、羧基都跟鈉反應生成氫氣,但劇烈程度不同。)

(二)氧化鈉和過氧化鈉

1、都是固態物,顏色不同。氧化鈉是白色,過氧化鈉是淡黃色;

2、氧化鈉是典型的鹼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應都符合鹼性氧化物的通性;

3、過氧化鈉不屬於鹼性氧化物。(電子式,陰陽離子個數比)

過氧化鈉與水反應: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用作供氧劑):※作呼吸面具上述兩個反應均存在過氧化鈉有漂白作用(強氧化性)

(三)氫氧化鈉的性質

1、白色固體,易潮解,溶解放熱,強腐蝕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稱量時應注意哪些)

2、強鹼,具有鹼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應;跟某些鹽反應生成沉澱;跟銨鹽反應生成氨氣(實驗中製取氨氣用消石灰)

3、氫氧化鈉跟兩性氧化物(Al2O3)反應;跟兩性氫氧化物[Al(OH)3]反應

4、氫氧化鈉與金屬鋁反應生成氫氣和偏鋁酸鈉、

5、腐蝕玻璃、陶瓷等矽酸鹽製品,特別是熔融態的氫氧化鈉強腐蝕性。(儲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時間過長;熔化氫氧化鈉的容器選擇等)

7、氫氧化鈉跟氯氣等非金屬單質反應(用NaOH溶液吸收殘餘氯氣);實驗室製得的溴苯有紅褐色(溶有溴單質),可用氫氧化鈉除去。

8、氫氧化鈉跟苯酚(酚羥基)反應(用於苯酚與苯等有機物的分離)(醇羥基沒有酸性,不與氫氧化鈉反應)

9、酯的鹼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應(制肥皂)

根據生成沉澱的現象作判斷幾例:

①、加氫氧化鈉生成白色沉澱,繼續加氫氧化鈉沉澱不消失—可能是鎂鹽

②、加氫氧化鈉生成白色沉澱,繼續加,白色沉澱逐漸消失—常見為鋁鹽

③、加氫氧化鈉生成白色沉澱,沉澱迅速變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亞鐵鹽

④、加鹽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澱,繼續加,沉澱逐漸消失—偏鋁酸鈉

⑤、加鹽酸,生成白色沉澱,繼續加,沉澱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銀或矽酸鈉或苯酚鈉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澱氫氧化銀(或黑褐色沉澱—氧化銀)繼續加,沉澱消失—硝酸銀(制銀氨溶液)

⑦、加氫氧化鈉生成紅褐色沉澱—鐵鹽;生成藍色沉澱—銅鹽

⑧、石灰水中通入氣體,能生成沉澱,繼續通時沉澱逐漸消失,氣體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澱,繼續通,沉澱能逐漸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氫氧化鋇溶液;繼續通二氧化碳時沉澱不消失的有矽酸鈉溶液,苯酚鈉溶液,飽和碳酸鈉溶液。

(四)、既跟酸反應又跟鹼反應的物質小結

1、金屬鋁

2、兩性氧化物(氧化鋁)

3、兩性氫氧化物(氫氧化鋁)

4、弱酸的酸式鹽(如NaHCO3)

5、弱酸弱鹼鹽(如(NH4)2S;NH4HCO3等)

6、氨基酸、蛋白質

大學聯考化學知識點必考梳理 4

(一)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10個)

①阿伏加德羅常數及氣體摩爾體積和物質的量濃度計算。

②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方向、數目及運用)。

③化學用語:化學式書寫、化學方程式書寫、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

④溶液、離子共存、非水解離子濃度大小比較及其轉變(守恆原理的運用),中和滴定。

⑤元素週期律“位—構—性”,即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結構和性質。

⑥化學鍵、電子式。

⑦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平衡移動(重點是等效平衡)——要求巧解,近幾年都是等效平衡的解決。

⑧鹽類水解——離子濃度關係(包括大小比較,溶液PH值及酸鹼性)

⑨電化學、原電池和電解池(現象、電極反應式,總反應式等)

⑩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和應用

(二)常見元素的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以考查出現的概率大小為序)

①金屬元素:鐵、鋁、鈉、鎂、銅。

②金屬元素的化合物:Al(OH)3Fe(OH)3、Fe(OH)2、Mg(OH)2、NaOH、Cu(OH)2、Na2O2、Na2O、Al2O3、Fe2O3、CuO、NaHCO3、Na2CO3

③非金屬元素:氯、氮、硫、碳、氧

④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NO、NO2、SO2、CO2、HNO3、H2SO4、H2SO3、H2S、HCl、NaCl、Na2SO4、Na2SO3、Na2S2O3

⑤結構與元素性質之間的關係

(三)有機化學基礎(6個)

①官能團的性質和轉化(主線)

②同分異構體

③化學式、電子[轉載]20xx年大學聯考化學複習指導:大學聯考經常考查的知識點式、結構式、結構簡式,化學反應方方程式

④幾個典型反應(特徵反應)

⑤有機反應型別

⑥資訊遷移

(四)化學實驗(7個)

①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主要是原理)

②實驗的基本操作(主要是原理)

③常見氣體的實驗室製法(包括所用試劑、儀器、反應原理、收集方法)

④實驗室一般事故的預防和處理方法(安全意識培養)

⑤常見的物質(包括氣體物質、無機離子)進行分離、提純和鑑別

⑥運用化學知識設計一些基本實驗或評價實驗方案。(這一型別題遲早會考)

⑦根據實驗現象、觀察、記錄、分析或處理資料,得出正確結論。(分析處理資料這幾年沒考,但要關注這個問題)

(五)化學計算(7個)

①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

②有關溶液濃度的計算

③氣體摩爾體積的計算

④利用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⑤確定分子式的計算

⑥有關溶液pH與氫離子濃度、氫氧根離子濃度的計算

⑦混合物的計算

大學聯考化學知識點必考梳理 5

1.內容:在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氣體含有相等的分子數。

即“三同”定“一等”。

2.推論:

(1)同溫同壓下,V1/V2=n1/n2

(2)同溫同體積時,p1/p2=n1/n2=N1/N2

(3)同溫同壓等質量時,V1/V2=M2/M1

(4)同溫同壓同體積時,M1/M2=ρ1/ρ2

注意:

(1)阿伏加德羅定律也適用於混合氣體。

(2)考查氣體摩爾體積時,常用在標準狀況下非氣態的物質來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質結構和晶體結構:考查一定物質的量的物質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時常涉及稀有氣體He、Ne等單原子分子,Cl2、N2、O2、H2雙原子分子。膠體粒子及晶體結構:P4、金剛石、石墨、二氧化矽等結構。

(4)要用到22.4L·mol-1時,必須注意氣體是否處於標準狀況下,否則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團在水溶液中能發生水解反應,使其數目減少;

(6)注意常見的的可逆反應:如NO2中存在著NO2與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數當成相對原子質量,也不能把相對原子質量當相對分子質量。

(8)較複雜的化學反應中,電子轉移數的求算一定要細心。如Na2O2+H2O;Cl2+NaOH;電解AgNO3溶液等。

大學聯考化學基本知識

化學史

(1)分析空氣成分的第一位科學家——拉瓦錫;

(2)近代原子學說的創立者——道爾頓(英國);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羅(義大利);

(4)候氏制鹼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紅三角”牌純鹼獲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金獎);

(5)金屬鉀的發現者——戴維(英國);

(6)Cl2的發現者——舍勒(瑞典);

(7)在元素相對原子量的測定上作出了卓越貢獻的我國化學家——張青蓮;

(8)元素週期律的發現,

(9)元素週期表的創立者——門捷列夫(俄國);

(10)1828年首次用無機物氰酸銨合成了有機物尿素的化學家——維勒(德國);

(11)苯是在1825年由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發現;

(12)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定為單雙健相間的六邊形結構;

(13)鐳的發現人——居里夫人。

(14)人類使用和製造第一種材料是——陶

大學聯考化學知識點

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夠獨立存在並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1)分子同原子、離子一樣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2)按組成分子的原子個數可分為:

單原子分子如:He、Ne、Ar、Kr…

雙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確切地說,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核不變,只有核外電子發生變化。

(1)原子是組成某些物質(如金剛石、晶體矽、二氧化矽等原子晶體)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質子)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3.離子

離子是指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1)離子可分為:

陽離子:Li+、Na+、H+、NH4+…

陰離子:Cl–、O2–、OH–、SO42–…

(2)存在離子的物質:

①離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電解質溶液中:鹽酸、NaOH溶液…

③金屬晶體中:鈉、鐵、鉀、銅…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類原子的總稱。

(1)元素與物質、分子、原子的區別與聯絡: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巨集觀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微觀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單質(性質、結構不同)—同素異形體

(3)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質量分數各不相同,佔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間互稱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同一類原子互稱同位素。如H有三種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質量數、原子序數和核能態,而且其壽命足以被觀察的一類原子。

(1)同種元素、可以有若干種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種元素的各種核素儘管中子數不同,但它們的質子數和電子數相同。核外電子排布相同,因而它們的化學性質幾乎是相同的。

7.原子團

原子團是指多個原子結合成的集體,在許多反應中,原子團作為一個集體參加反應。原子團有幾下幾種型別: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團(有機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質特殊性質的原子團,如—OH、—NO2、—COOH等)、遊離基(又稱自由基、具有不成價電子的原子團,如甲基遊離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質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團,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團後剩下的原子團。

(1)有機物的官能團是決定物質主要性質的基,如醇的羥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個氫原子後剩餘部分(· CH3)含有未成對的價電子,稱甲基或甲基遊離基,也包括單原子的遊離基(· Cl)。

9.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僅是物質形態的變化。

化學變化:變化時有其他物質生成,又叫化學反應。

化學變化的特徵:有新物質生成伴有放熱、發光、變色等現象

化學變化本質:舊鍵斷裂、新鍵生成或轉移電子等。二者的區別是:前者無新物質生成,僅是物質形態、狀態的變化。

10.溶解性

指物質在某種溶劑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鈉易溶於水,卻難溶於無水乙醇、苯等有機溶劑。單質碘在水中溶解性較差,卻易溶於乙醇、苯等有機溶劑。苯酚在室溫時僅微溶於水,當溫度大於70℃時,卻能以任意比與水互溶(苯酚熔點為43℃,70℃時苯酚為液態)。利用物質在不同溫度或不同溶劑中溶解性的差異,可以分離混合物或進行物質的提純。

在上述物質溶解過程中,溶質與溶劑的化學組成沒有發生變化,利用簡單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質與溶劑分離開。還有一種完全不同意義的溶解。例如,石灰石溶於鹽酸,鐵溶於稀硫酸,氫氧化銀溶於氨水等。這樣的溶解中,物質的化學組成發生了變化,用簡單的物理方法不能把溶解的物質提純出來。

11.液化

指氣態物質在降低溫度或加大壓強的條件下轉變成液體的現象。在化學工業生產過程中,為了便於貯存、運輸某些氣體物質,常將氣體物質液化。液化操作是在降溫的同時加壓,液化使用的裝置及容器必須能耐高壓,以確保安全。

12.金屬性

元素的金屬性通常指元素的原子失去價電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電子,該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它的單質越容易置換出水或酸中的氫成為氫氣,它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鹼性亦越強。元素的原子半徑越大,價電子越少,越容易失去電子。在各種穩定的同位素中,銫元素的金屬性最強,氫氧化銫的鹼性也最強。除了金屬元素表現出不同強弱的金屬性,某些非金屬元素也表現出一定的金屬性,如硼、矽、砷、碲等。

13.非金屬性

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應中得到(吸收)電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應中越容易得到電子。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該元素的單質越容易與H2化合,生成的氫化物越穩定,它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強(氧元素、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潑的非金屬元素。它與氫氣在黑暗中就能發生劇烈的爆炸反應,氟化氫是最穩定的氫化物。氧元素的非金屬性僅次於氟元素,除氟、氧元素外,氯元素的非金屬性也很強,它的最高價氧化物(Cl2O7)的水化物—高氯酸(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強的一種酸

大學聯考化學知識點必考梳理 6

一、氧化還原相關概念和應用

(1)借用熟悉的H2還原CuO來認識5對相應概念

(2)氧化性、還原性的相互比較

(3)氧化還原方程式的書寫及配平

(4)同種元素變價的氧化還原反應(歧化、歸中反應)

(5)一些特殊價態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還原反應

(6)電化學中的氧化還原反應

二、物質結構、元素週期表的認識

(1)主族元素的陰離子、陽離子、核外電子排布

(2)同週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徑大小比較

(3)電子式的正確書寫、化學鍵的形成過程、化學鍵、分子結構和晶體結構

(4)能畫出短週期元素週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構—性”。

三、熟悉阿伏加德羅常數NA常考查的微粒數止中固體、得失電子、中子數等內容。

四、熱化學方程式的正確表達(狀態、計量數、能量關係)

五、離子的鑑別、離子共存

(1)離子因結合生成沉澱、氣體、難電離的弱電解質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發生氧化還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雙水解、生成絡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不能與強酸、強鹼大量共存

(5)題設中的其它條件:“酸鹼性、顏色”等

六、溶液濃度、離子濃度的比較及計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恆判斷(電荷守衡、物料守衡、質子守衡)

(2)電荷守恆中的多價態離子處理

七、pH值的計算

(1)遵循定義(公式)規範自己的計算過程

(2)理清題設所問的是“離子”還是“溶液”的濃度

(3)酸過量或鹼過量時pH的計算(酸時以H+濃度計算,鹼時以OH–計算再換算)

八、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

(1)能計算反應速率、理解各物質計量數與反應速率的關係

(2)理順“反應速率”的“改變”與“平衡移動”的“辯證關係”

(3)遵循反應方程式規範自己的“化學平衡”相關計算過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觀點來解題

九、電化學

(1)能正確表明“原電池、電解池、電鍍池”及變形裝置的電極位置

(2)能寫出各電極的電極反應方程式。

(3)瞭解常見離子的電化學放電順序。

(4)能準確利用“得失電子守恆”原則計算電化學中的定量關係

十、鹽類的水解

(1)鹽類能發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型別之鹽類發生水解的後果(酸鹼性、濃度大小等)。

(3)鹽類水解的應用或防止(膠體、水淨化、溶液製備)。

(4)對能發生水解的鹽類溶液加熱蒸乾、灼燒的後果。

(5)能發生完全雙水解的離子反應方程式。

十一、C、N、O、S、Cl、P、Na、Mg、A1、Fe等元素的單質及化合物

(1)容易在無機推斷題中出現,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徵反應

(2)注意N中的硝酸與物質的反應,其體現的酸性、氧化性“兩作為”是考查的的重點

(3)有關Al的化合物中則熟悉其兩性反應(定性、定量關係)。

(4)有關Fe的化合物則理解Fe2+和Fe3+之間的轉化、Fe3+的強氧化性。

(5)物質間三角轉化關係。

十二、有機物的聚合及單體的推斷

(1)根據高分子的鏈節特點準確判斷加聚反應或縮聚反應歸屬

(2)熟悉含C=C雙鍵物質的加聚反應或縮聚反應歸屬

(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間的縮聚反應

十三、同分異構體的書寫

(1)請按官能團的位置異構、類別異構和條件限制異構順序一個不漏的找齊

(2)本內容最應該做的是作答後,能主動進行一定的檢驗

十四、有機物的燃燒

(1)能寫出有機物燃燒的通式

(2)燃燒最可能獲得的是C和H關係

十五、完成有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有機代表物的相互衍變,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轉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質的結構簡式、表明反應條件、配平方程式

十六、有機物化學推斷的解答(“乙烯輻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條線”)

(1)一般出現以醇為中心,酯為結尾的推斷關係,所以複習時就熟悉有關“醇”和“酯”的性質反應(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團的醇類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