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數學備考總結

來源:文萃谷 2.07W

一、存在的問題

大學聯考數學備考總結

1、數學思維比較直接,習慣於機械記憶,習慣於老師講,自己記,複習背。而數學是最重要的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的靈活運用,著重於對知識的推理、聯想和轉換,對於簡單的記住每一個數學題的解法步驟是遠遠不夠的。

2、數學運算能力差。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時候,大多數學生是因為數、理、化基礎較差而選讀文科,加上長期的文科意識造成對培養數學運算能力的動力不足,對於一些基礎的題目往往因為運算能力不足而得不出答案。

3、推理概括能力比較弱。由於文科學生的數學“悟性”較理科生弱,在接受和消化新知識的速度慢,反應也比較遲鈍,特別是對於一些知識零亂,條件比較多的問題往往感到無從下手。

二、問題形成可能的原因

1、文科生普遍數學基礎薄弱,學習習慣較差。他們在高中分科的時候大多數的學生是因為成績較差而讀文科的,學習的習慣較差,好動,不能靜下心來學習,注意力相當分散。

2、文科學生女生居多,她們一般學習比較刻苦,注重過程,思維比較規範,但依賴性較強,靈活性和創新意識較差。女生性格較為內向,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對數學的學習缺乏信心和毅力。

3、長期的文科“重文”思想,總是把數學劃為理科範圍,對數學成績差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更缺少爭取數學高分的動力。

三、教學策略

1、傾其師,信其道。作為教師,應對他們多關心,多鼓勵,多與她們交流,使之樂於跟老師相處,對老師產生親近感、依賴感,有利於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提高她們的學習興趣。

2、找準定位。不是每個學生都需要考150分的,有人考個100分左右就已經對他本人的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了。

3、從基礎數學開始教學。以課本例題和練習題為起點,從選擇、填空、較簡單解答題的訓練人手,讓文科學生在要求相對較低、難度相對較小的題目中樹立信心。

4、鼓勵學生勤反思。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反思每節課學到了什麼知識,有什麼樣的方法。對於每個題不僅要記住解題步驟,而且還要反思做了一步後為什麼下一步就要這樣做。反思是最能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5、注意審題的多樣性和規範解答。審題要細,通過審題可以從條件中採取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解答的規範性,在嚴謹的解題中讓學生拿到應該得到的分數。

大學聯考數學備考總結 [篇2]

一、建議考生仔細研讀《考試說明》,把準方向。

在複習的過程中,首先要弄清考試內容和要求,把握好複習思路和複習方向以及要達到的目標。要知道“考什麼”、“怎麼考”、“考多難”,仔細琢磨歷年大學聯考試題,熟悉大學聯考命題的題型和要求,瞭解命題的'走向,做到心中有數。

二、立足課本,夯實基礎適量訓練,及時補缺。

近幾年大學聯考數學試題堅持“新題不難,難題不怪”的命題方向,並且一些大學聯考試題能在課本中找到“原型”。儘管剩下的複習時間不多,但仍要注意迴歸課本,查漏補缺,只有深刻理解課本例題、習題所涵蓋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方法,及時歸納總結(尤其是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三、梳理知識,鎖定重點,精編專題。

建議考生以更大的中學數學觀審視學科系統,擺脫傳統“主幹”的框框限制,整合成“學科通用基礎、廣義函式體系、幾何體系、統計與概率體系”的大體系,建立完備的知識體系,注意自己的薄弱環節,並針對性地做專門的訓練和突擊,鎖定重中之重,把最重要的知識掌握到較為熟練的程度,不做難題、偏題、怪題,注重典型題型積累。對於大學聯考中重點考查的三角函式與解三角形、數列、統計與概率(理科為隨機變數及其分佈列)、立體幾何、解析幾何、函式與導數、平面幾何等模組要重點複習。注重科學練評,有效提升實戰技能,切忌過分依賴“拿來主義”,要認真反思專題複習的有效性。

四、歸納題型,融會貫通。

高三複習,各類試題做了幾十套,挑選5至10套有代表性的好試卷歸類整理,將試卷中既能考查重要的基本概念,又能考查考生能力的好題再熟悉一遍。單獨看某一套題還看不出命題規律和解題規律,如果將這些試卷放在一塊進行比對分析,就能發現命題規律,也能發現同類題目的解題規律、方法技巧,從而達到弄透一題、旁通一類的目的。

五、重視模擬考試,提高實戰能力

考生要把平時考試當成大學聯考,看成是積累考試經驗的重要途徑,從心理調節、時間分配、節奏的掌握以及整個考試的運籌諸方面不斷除錯,逐步適應。每次考試結束試卷發下來,要認真分析得失,總結經驗教訓。特別是將試卷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分類,找出原因,消除遺憾。

六、加強審題指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知識是基礎,審題是關鍵,方法、技巧是保證,這是解答問題的三要素。在審題能力上,要養成仔細審題的好習慣;注意命題設問的指向性要求;要學會讀懂材料中的顯性要求和隱性要求。

七、保持平靜心態,消滅常規失分。

要有題序變化的思想準備、高選拔性試題位置變化的思想準備。做數學試題,心情越不平靜,就越做不出來,或越容易出錯,要能保持平靜的心態,從容應對、自信應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