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4篇

來源:文萃谷 4.81K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什麼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4篇

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學內容

學生認識了生活中的八個方向,能夠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還掌握了比例尺的知識。本單元綜合應用已有的經驗,用方向和距離比較準確地表示物體所在的位置。

編排3道例題和一個練習,把教學內容分成四段。

例1,理解新的方向詞,用方向和距離講述物體的位置;

例2,根據物體所在的方向和距離,在平面圖上指出它的位置;

例3,用方向和距離描述行走的路線;

實踐活動《實際測量》

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知道了物體所在的方向和距離,就能確定位置。

生活中用方向表示物體的位置不大精確,因為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的範圍比較寬,而且僅有方向,沒有距離。用方向和距離比較準確地表示物體的位置,涉及了方位、角度、實際距離三個具體內容。

·引出新的方向詞。本單元先後教學四個方向詞,它們是北偏東、北偏西、南偏東、南偏西,這些詞是人們約定的,不能隨意創造或變化。

例1聯絡原有經驗,航海情境圖上燈塔1在輪船的東北方向,燈塔2在輪船的西北方向。教材指出,東北方向叫做北偏東,西北方向叫做北偏西,引出了兩個新方向詞。在原有方向知識基礎上認識新方向詞,有助於理解詞的具體含義。北偏東即正北往東偏些,北偏西即正北往西偏些。理解了北偏東、北偏西,再認識南偏東、南偏西就容易了。

·用角度準確表示方向。北偏東仍然是較寬的範圍,用來表示方向還不夠精確。教材指出“從航海圖上可以看到,燈塔1在輪船的北偏東30°方向。”這裡的北偏東30°方向表示了輪船為端點的一條射線,燈塔1是這條射線上的一個點。因此,方向詞的後面添上角的度數,才能準確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教學這個知識,不僅讓學生學會如何表示方向,還要體會這樣表示的好處。

·用距離準確表示位置。北偏東30°講了方向,在這個方向上,哪裡是燈塔1?於是,量出燈塔1到輪船的圖上距離,根據比例尺,算出實際距離。“輪船北偏東30°方向6千米處”準確地描述了燈塔1的位置。

例1有序地安排三個知識點的教學,讓學生逐步體會方向和距離能夠確定位置。

2.在平面圖上指出物體的位置。

例2根據物體所在的方向與距離,在平面圖上標出它的位置。這道例題裡沒有新的知識,只是理解“北偏東40°方向2千米處”的基礎上畫圖。畫圖通常分兩步,先畫出北偏東40°方向,再在這個方向上畫出相應的點。教材讓學生先畫圖,再交流畫的方法與體會。

·用量角器畫射線。“北偏東40°”是以燈塔為端點的一條射線的方向,在圖上表示清涼島的位置,應該畫出這條射線。畫射線可以使用量角器,把表示燈塔的點作頂點,正北方向為角的一條邊,偏東40°角的另一條邊就是北偏東40°方向。

·算出圖上距離,在射線上描點。2千米是清涼島到燈塔的實際距離,在平面圖上表示清涼島的位置,需要這兩點間的圖上距離。平面圖繪出的是線段比例尺,“鳥”選用了比較方便的演算法求圖上距離。算出圖上距離4釐米,就能用直尺在射線上找到相應的點表示清涼島。

3.用方向和距離描述行走的路線。

例3說說李偉從家到學校的路線,在現實的情境裡應用方向距離確定位置的知識。

李偉家到學校的路線是三條線段組成的折線,描述行走路線要依次逐段地說,每一段都應說出行走的方向與路程。“兔”和“鳥”描述的共同點是都清楚講述了方向與路程,不同點在用的方向詞上。兩種講述都正確,要提倡像“鳥”那樣說,通過具體應用鞏固確定位置的知識。示意圖上有兩個60°角,其中一個用於描述上學路線,另一個描述放學路線。

4.測定地面上相隔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

受測量工具的限制,地面上相隔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往往不能一次就直接量得。這就需要先通過兩點測定一條直線,把兩點間的距離分成幾段,逐段測量並相加。實踐活動《實際測量》教學這種方法。

認識工具。測量較短的長度,有各種尺供選用。平整土地、興修水利、架橋鋪路......都需要測量較長的距離,僅用尺不能直接度量,還需其他工具,如標杆、測繩等。

測定直線。使用標杆在兩點之間測定直線,是這次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教材通過圖畫表達在A、B兩點間測定直線的方法,先在A點和B點各豎一根標杆,然後在兩點間的C點和D點豎標杆。要使所有標杆都在同一條直線上,一名男孩觀察,女孩在調整。這樣就把A、B兩點間的距離分成三段測量,各段長度的總和就是A、B兩點間的距離。

看懂圖示的方法以後,在操場上選擇相距較遠的兩點,實踐這種方法。

步測。沒有測量工具或者測量要求不高的時候,可以步測。步測需要知道一步的長度,教材指導獲得步長的方法,設計了求步長的活動。學生按教材的設計,就能算出平均步長。

目測。如果對測量結果的要求不高,還可以目測。教材講了什麼是目測,介紹了練習目測的方法。目測技術要經過大量練習才會逐漸掌握,國小生只能知道目測,進行的目測是很不精確的。

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學術情況分析:

這學期我教了五(3)個班和五(4)個班。大部分五年級學生都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可以在課堂上積極思考,積極創造性地學習。但是根據去年的知識質量驗收,仍然有少量後進生。5 (3)班5名學生,上課紀律差,作業一直沒寫完,不好溝通。這些孩子的父母要麼離婚,要麼在外面做生意,都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缺乏教育和監督,成績很不理想。5 (4)班也有這樣的情況。針對這些情況,本學年在注重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要加強後進生的指導和尖子生的指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材簡要分析:

本教材包括以下內容:十進位制乘法、十進位制除法、簡單方程、觀察物件、多邊形面積、統計與可能性、數學廣角、數學綜合應用等。

(1)在數字和代數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十進位制乘法、十進位制除法和簡單方程。分數乘除在現實生活和數學學習中應用廣泛,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繼續培養學生的小數四則運算能力。簡單方程是國小集中講授代數基礎知識的單元。本單元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數字、方程的性質、解簡單方程、用方程表示等價關係、解簡單的實際問題等內容,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解題能力。

(2)在空間和圖形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兩個單元:觀察物件和多邊形面積。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實踐活動,學生可以獲得探究學習的經驗,認識事物的形狀和特點

(3)在統計和概率方面,本教材讓學生了解概率和中位數。通過操作和實驗,讓學生體驗事件的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學會尋求某些事件的可能性;在平均數的基礎上講授中位數,讓學生了解平均數和中位數的統計意義、特點和適用範圍;進一步瞭解統計和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4)用數學解題,一方面教材結合十進位制乘除,教學用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廣角數學”的教學內容。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生已經滲透了數字編碼的初步數學思維方法,認識到數字的規則排列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資訊交流安全、有序、快捷,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觀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以及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5)本教材根據學生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次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使用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學期教學目標:

根據我對上述教材的理解,制定以下目標:

1、精通記數乘除。

2、在具體情況下,我們會用字母表示數字,理解方程的性質,用方程的性質求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價關係,解決簡單情況下的問題。

3、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

4、可以識別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5、理解中位數的含義,找到資料的中位數。

6、體驗事件的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要求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可以預測簡單事件的可能性,進一步瞭解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7、從現實生活中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瞭解數字編碼的思維方法,培養生活中發現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9、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工作,書寫工整的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

分數乘除、簡單方程、多邊形面積、統計和可能性是本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五、教學難點:

瞭解十進位制乘除運算,字母表示數字的意義,字母表示數字的公式,方程的意義,方程的基本性質,根據題意分析數字之間的等式,瞭解多邊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第六,上課安排:

根據《數學教師用書》課時的建議,上學期五年級數學教學安排了60課時。教學內容各部分的課時安排大致如下,會根據班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

1、十進位制倍增。(8課時)

第二,分數除法(11課時)

第三,觀察物體。(3課時)

第四,簡單方程(17課時)

1、用字母表示數字

2、求解簡單方程(13課時)

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1.“簡單的統計(一)”

2.“約數和倍數”部分的調整。

由於目前在實際教學中短除法的運用並不是很廣泛,根據教學反饋的情況來看,用圖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使學生理解分解質因數的原理,短除法在此的作用並不十分顯著。因此,此次修訂把利用短除法來分解質因數的'有關內容刪去了。但是在講約數、倍數、最大公約數等內容時,仍保留短除法的形式,幫助學生藉助直觀進行理解。

3.“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部分的調整。

根據《大綱(試用修訂版)》的要求,刪去“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單元中的“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但是,我們認為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仍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需要讓學生掌握,故把這部分內容移至本單元。

4.“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部分的調整。

(1)根據《大綱(試用修訂版)》的要求,刪去“同分母的帶分數加、減法”、“異分母的帶分數加、減法”、“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三部分內容(“分數和小數的互化”移至上一單元),並對有關例題和練習題中的資料進行修改。

(2)刪去“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中的“連加、連減”內容及相關練習題。

5.增加“數學實踐活動”。

高年級的數學實踐活動逐步轉向培養學生初步的課題研究能力。本冊教材中的兩個數學實踐活動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1)你喜歡什麼電視節目?

這個活動通過讓學生了解周圍的人喜歡什麼電視節目,初步體會到用收集、整理資訊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某些具有傾向性的現象,例如,男生比女生更喜歡體育節目,家長比學生更喜歡新聞節目,等等。

在這個活動中,首先要使學生通過調查,提高收集資訊的能力。其次,要讓學生學會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整理,並從統計的結果中獲得儘可能多的資訊。第三,要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提高數學交流的能力。

(2)數字與編碼

這個活動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首先,讓學生通過調查瞭解郵政編碼的有關資訊。其次,共同交流了解到的郵政編碼及生活中其他數字編碼的知識。最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給學校的每個學生編號的方法。

通過以上活動,學生可以進一步認識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收集、分析資訊的能力。通過讓學生探討一種全新的編碼規則,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簡單的課題研究能力。

二、課程目標:

全冊教學要求

1.結合本冊教學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整數、小數四則運算的熟練程度。

2.使學生掌握約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徵;會分解質因數;會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3.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假分數、帶分數、整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4.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

5.使學生認識常用體積和容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數、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夠進行簡單的名數改定。

6.使學生知道體積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7.使學生學會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會看和製作簡單的統計表,通過有說服力的資料和統計材料,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學會較複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8.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全冊教學要點

1.較複雜平均數的求法。

2.常用的體積單位間的互化。

3.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的計算。

4.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求法。

5.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6.約分和通分。

7.分數大小的比較。

8.分數的加法與減法。

三、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活潑可愛,多數學生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也有極少數學生反應較慢,思維遲鈍,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望。這個班是從三年級帶起的,上學期期末被抽到區裡調研,雖然取得全鎮第一,但幾個後進生還需努力抓一把,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四、全冊教學進度及活動安排(以單元為單位)

(一)簡單的統計(一)8課時

1.資料的收集和整理5課時左右

2.求平均數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實踐活動:你喜歡什麼電視節目?機動1課時

(二)長方體和正方體15課時左右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課時左右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3課時左右

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8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2課時左右

(三)約數和倍數17課時左右

1.約數和倍數的意義2課時

2.能被2、3、5整除的數3課時左右

3.質數和合數,分解質因數3課時左右

4.最大公約數5課時左右

5.最小公倍數2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2課時左右

(四)分數的意義和性質20課時左右

1.分數的意義6課時左右

2.真分數和假分數4課時左右

3.分數的基本性質2課時左右

4.約分和通分6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2課時左右

實踐活動:數字與編碼1課時

(五)分數的加法和減法10課時左右

1.同分母分數加減法2課時左右

2.異分母分數加減法3課時左右

3.分數加減混合運算3課時左右

整理複習2課時左右

(六)總複習5課時左右

合計大約80課時左右

五、減負提質措施

1、加強對比訓練和遷移能力的培養。

2、加大研究型學習的力度,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得知識經驗和能力。

4、加強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

5、加強對學生能力、良好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6、在教學中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7、重視實際測量,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並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

9、改進練習設計,促進學生的學習

10、注重教學方法的最優化,關心瞭解每一個學生,注意提優補差。

六、教學檢測及評價

每單元檢測一次,期中期末各檢測一次。

平時課堂表現,課堂作業,家庭作業採用評星辦法進行評比。

七、學生輔導

一幫一結對子單獨輔導

五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5、6班共有學生98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 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同學之間會交流合作,自主探討。 但有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 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本學期重點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學,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

二、綜合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聯絡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經歷探索和理解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徵以及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

3、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資料的過程,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

數學思考:在認識等式、方程,探等過程中,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認識公倍數、公因數等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3、在認識分數的意義等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

4、在學習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等過程中,鍛鍊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5、在學習統計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解決問題: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的方程、分數、數對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2、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用數對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和簡單的圖形變換等活動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應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與態度: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各單元主要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教學重點與難點等:

(一、方程 8課時)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係;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實際問題,會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 ,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符號感。

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係

會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確定位置 2課時)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定;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用數對描述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到用數對描述方格圖上點的位置的抽象過程,逐步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豐富對現實空間和平面圖形的認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經驗,感受數對與生活實際的聯絡,拓寬知識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

會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三、公倍數和公因數 6課時)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認識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2、使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一步培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培養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體會學習和探索活動的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認識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四、認識分數 10課時)使學生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探索並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用分數表示計量單位換算的結果,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知道帶分數是整數和真分數合成的數,會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2、使學生經歷分數意義的抽象、概括過程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探索過程,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