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通用9篇)

來源:文萃谷 1.79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通用9篇)

國小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 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著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迴圈”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並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瞭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衛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植物、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佈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佈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

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籤,絲綢製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國小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

氣溫計、體溫計、水溫計(測量範圍在一20 0C-}-110 0C)、自制溫度計模型(刻度範圍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溫度計;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溫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淺碟;雲、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掛圖或影像資料。

“磁鐵”單元

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註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迴圈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絡,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生活。

六、教學進度表:

國小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 2

教學背景分析:

指南針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他們只聞其名而並不太會使用指南針,更對其原理知之甚少。所以,我在進行本課的設計時,首先從找教室的方位入手,在同學們有爭議的情況下,引導同學們學會使用指南針來辨別方位。激起學生學習使用指南針的興趣。在學會使用指南針之後,讓學生了解指南針的發明,並對指南針的歷史及發展進行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認識指南針有指南指北的性質;

b)瞭解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

2.過程與方法:

a)會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b)培養學生會使用指南針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在瞭解指南針的過程中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指南針有指南指北的性質。

教學難點:

正確地使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條形磁鐵、水槽、泡沫板、記錄表、指南針等。

教師準備:司南、指南魚的圖片或影視材料。

教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新課

1.提問:同學們,我們來到自然教室已經很長時間了,你能辨認請我們教室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嗎?

2.談話:看來大家的意見並不一致,怎樣能較快地解決這個問題呢?

二.新知探討

一)指導學生用指南針辨認方向

1.談話:誰會使用指南針呢?請給大家演示一下。(如果學生不會用,教師講解操作方法:將指南針放在一個平穩的地方,等裡面的指標不再晃動,再輕輕地轉動下面的`刻度盤,將刻度盤上的“北”下面的三角與指標的三角重合,這時刻度盤上的東、南、西、北指示的四個方向就是正確的方位)

2.請同學們利用指南針再來辨認一下教室裡的方位。

3.觀看:指南針在航海、飛機等地方為人們服務。

二)指導學生認識磁鐵有指南指北的性質

1.提問:同學們看,這小小的指南針的發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多麼大的方便,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你知道指南針是怎樣被古人發明的嗎?

2.學生自由談。(學生說不清時放課件—指南針的發明)

3.談話:今天我們也來像古人一樣,運用兩種工具來研究研究,你也可能發現指南針的奧祕呢?請看,把條形磁鐵放在漂浮盒上,將它平穩的放在水面上。輕輕地轉動漂浮盒,當它靜止時請記下這時磁鐵兩端所指示的方向。(要求:1.同樣的實驗要操作3—4次。2.在記錄單上記錄每一次實驗的結果。哪個小組既快又安靜的完成實驗,就可以得到小紅旗。)

4.學生實驗、記錄。

5.指導學生彙報。

6.提問:從這個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7.講解:磁鐵指南的一端就稱為南極,用字母s表示,s是英文南的第一個字母。磁鐵指北的一端就成為北極,用字母n表示,n是英文北的第一個字母。這樣指南針就可以世界通用了。

8.提問:為什麼磁鐵總是指向南北方向,換個木棍、塑料棒可以嗎?你們試試。

9.學生再次實驗。

10.提問:為什麼磁鐵就能指示方向呢?這可能與什麼有關?

11.學生交流討論。

三)指導學生認識指南針的發明和發展

1.談話:通過了解磁鐵的這一性質,你知道這和指南針的發明有什麼關係嗎?

2.講解:自古以來,人們就利用磁鐵指南北的性質製出辨別方向的工具——指南針。它被充分利用在當時的旅行、航海等方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的指南針和它的發展。

3.提問:你還了解指南針的用途嗎?

4.談話:指南針的用途這麼廣泛,你想自己製作一個指南針嗎?下節課我們來學習。

國小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磁鐵能吸引鐵製的物體,這種性質叫磁性。

2、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過程與方法

1、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能吸引什麼,不能吸引什麼。

2、用磁鐵識別物體是不是鐵材料製作的。

3、根據材料設計實驗,研究磁鐵隔著水能不能吸鐵。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同認真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認識到磁鐵具有吸引鐵製品的性質。

【教學難點】

知道並理解用磁鐵可以辨別出不易辨認的鐵製品。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

1、磁鐵和被測試物品:銅鑰匙、鐵鑰匙、回形針、鐵釘、鋁片、銅導線、玻璃珠、木片或木塊、紙片、彈簧、布條等物品(材料的種類多一些,鐵材料製品要有多種,要有銅、鋁等非鐵的金屬物品,學生的學習用品,如:橡皮擦、鉛筆、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測試材料)。

2、橡膠皮(氣球皮)、杯子和水。

3、鐵盒(如罐頭盒)、鋁盒(如易拉罐)、茶葉筒(底和蓋是鐵製的,筒身是紙製的)、圓珠筆。

4、幾種不同材質的硬幣,如一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芯鍍黃銅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鋁幣。

【教學過程】

一、問題匯入:

1、我們認為磁鐵能吸引什麼?學生交流,師適當板書。(如:金屬?鐵?······)

2、怎樣檢驗我們的觀點?(做實驗)

二、磁鐵能吸引的`物體:

1、老師準備了這些材料,請看(實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樣)。我們先預測一下物體會不會被磁鐵吸引,然後再做實驗進行檢驗吧。(預測時說說理由或根據)

2、我們小組的桌子上就有這些材料,一會兒就要請大家來做做小小檢驗員了。實驗可不要忘了做記錄啊。(投影出現記錄表)檢測後把被測試物體按“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和“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分類填寫好,然後小組討論記錄下兩類物體在材料上的各自特點。(學生實驗並記錄填寫好表格)

3、交流彙報。

4、小結。

(1)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和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2)由此我們可以推知,磁鐵可以吸引什麼物體?

(3)與我們剛上課時的觀點相比較,原來的觀點是得到了確認,還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顧板書,修正板書。)

5、辨認鐵製品。

(1)這些物體中,哪些是鐵材料做的?(實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幣、茶葉筒等)

(2)學生觀察判斷並交流。

(3)對於自己的判斷有十足的把握嗎?想想辨認鐵製物體用什麼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鐵)

(4)那我們就用磁鐵來檢驗一下剛才的判斷吧!學生實驗。

(5)兩次判斷結果一樣嗎?哪一次判斷更能使人信服呢?從中我們收穫了什麼呢?學生彙報、交流、小結(教師小結:磁鐵都能吸引鐵一類材料做的物體,我們可以把磁鐵的這種性質叫作磁鐵的磁性。)。

三、隔物吸鐵:

1、引入研究。

(1)還記得老師上節課給大家帶來的遙控小車嗎?現在大家都知道老師能指揮小車是因為有磁鐵的原因,可當時知道嗎?為什麼?(紙包住了磁鐵)磁鐵被紙包住了,隔著紙,還能吸鐵嗎?

(2)學生猜測,教師演示。看到了什麼現象?學生交流彙報。

(3)原來隔著紙的磁鐵也能吸鐵啊!那擱著別的物體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體呢?學生列舉。

2、實驗設計。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這些物體(實物投影出示),怎麼做實驗呢?哪個小組先設計好了哪種物體的研究計劃,並口頭交流彙報獲得了我們的認可,就可以先領走該種物體了。(特別關注隔水實驗的設計)

3、學生實驗並做記錄。(相應的物體後面做好記錄)

4、彙報交流。

5、小結。

(1)通過實驗,你知道了什麼?

(2)教師補充介紹並演示:磁鐵隔著鐵片吸鐵。(讓學生領悟到書中結語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四、總結延伸:

1、今天的課,對我們的知識增長有什麼幫助?你有什麼收穫?

2、老師的鑰匙不小心掉到了井裡,不把衣服弄溼,怎樣才能把鑰匙成功撈上來呢?

國小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利用實驗驗證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種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實並不總是一致。

2、學會使用酒精燈加熱的技能,瞭解材料傳熱的效能。

3、培養重視實驗和證明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瞭解猜想、假設和事實的區別。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重視實驗和證明的'科學態度。

實驗器材

酒精燈、鐵架臺、紙杯、火柴、水槽、燒杯、鑷子、鐵棒、紙團、紙條等。

教學過程

1、激趣匯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幾個謎語,請大家猜一猜,看誰最聰明。(課件出示謎語)

(1)、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個黑葡萄。生:眼睛。

(2)、麻屋子,紅帳子,裡面住著白胖子。生:花生。

2、猜想和驗證

(1)、大膽猜想

你們想挑戰更難的嗎?(想)請同學們來猜想。

1、用酒精燈燒空紙杯的底部,紙杯會燒著嗎?

2、把空紙杯倒扣在酒精燈上,紙杯會燒著嗎?

3、用酒精燈燒裝水的紙杯底部,誰能燒開嗎?

生把猜想填入表格,指明說說自己猜想的根據。

(2)、學習使用酒精燈

我們進行了大膽的猜想,猜對了嗎?我們要設法驗證自己的猜想。要驗證自己的猜想,就必須學會安全使用酒精燈。請同學們開啟書第6頁,閱讀左下角的“安全使用酒精燈。”

(3)、驗證

小組討論所用實驗材料。小組組長到材料超市選取實驗材料,分組實驗,是巡視指導,生填寫實驗報告單。彙報實驗結果。

國小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 5

教學背景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知道磁鐵能吸引一些物體,有的學生可能也嘗試過磁鐵隔著物體吸鐵。通過本節課的實驗研究,讓學生知道磁鐵吸引鐵製的物體,學會用磁鐵辨別鐵製的物體,使學生進一步地(去掉“的”)瞭解磁鐵的性質,理解磁鐵有吸鐵的性質。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 知道磁鐵能吸引鐵製物體的性質叫磁性;

b) 知道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2.過程與方法:

a) 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是否能吸鐵;

b) 用磁鐵識別多種物體,尋找鐵製材料的物體;

c) 根據材料設計實驗,研究磁鐵隔著物體吸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 培養學生大膽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態度。

b) 初步使學生認識到實驗中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認識到磁鐵具有吸引鐵製品的性質。

認識到磁鐵可以隔著物體吸鐵。

教學難點:

設計磁鐵隔著物體吸鐵的實驗。

教學準備:

1.磁鐵和被測試物品:大頭針、鋁片、銅棍、木片、紙片、彈簧、布條等物品,記錄表,鉛筆盒。

2.杯子、釘子和水。

3.幾種不同材質的硬幣,如一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芯鍍黃銅硬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鋁幣。

教學過程設計:

一、問題匯入:

1.提問: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磁鐵的知識,你認為磁鐵能吸引什麼?

2.學生自由談

3.講述:你們說得對不對,一會兒你就會知道。

二、磁鐵能吸鐵

1.談話:老師在小盤裡準備一些材料,請看(教師指,讓學生認)。猜一猜哪些物體能被磁鐵吸引,將猜想的情況記錄在記錄表中。

2.學生猜想記錄。

3.彙報猜想情況。(實物投影上彙報)

4.談話:誰能被磁鐵吸引?讓我們實際操作看一看。

5.學生操作並記錄。

6.彙報實驗現象。

7.小結:

(1)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和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各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2)由此我們可以推知,磁鐵可以吸引什麼物體?

8.辨認鐵製品:

(1)在你的鉛筆盒中,哪些是鐵材料做的?在教室裡,還有哪些鐵製的物體?

(2)這些硬幣,他們是什麼材料製成的?猜猜看。怎樣證實呢?實物投影,出示多種硬幣。

(3)學生辨認鐵製硬幣。(用磁鐵)

(4)提問:用什麼方法辨認鐵製物體更可靠呢?

(5)小結:從中我們收穫了什麼呢?

三、磁鐵隔物吸鐵:

1.激趣實驗

(1)談話:在杯子裡有一根釘子,你能讓手不溼,讓水不灑,將釘子取出嗎?

(2)學生想辦法。

(3)彙報實驗的方法。

(4)學生實驗取釘子。

(5)提問:你發現了什麼?

2.實驗設計並操作

(1)提問: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自己設計一個磁鐵隔著物體吸鐵的實驗嗎?

(2)學生設計實驗並操作實驗。

(3)學生彙報實驗的過程及結果。

3.小結:

(1)通過實驗,你知道了什麼?

(2)教師揭示上次課福娃跳舞的原因,並小結:多個實驗讓我們知道磁鐵能隔著物體吸鐵。

四、總結延伸:

1.今天的課,對我們的知識增長有什麼幫助?你有什麼收穫?

2.思考:一位老奶奶不小心將大頭針掉到了小米中,請你想個辦法幫老奶奶將米和大頭針分開?

佈置作業:

思考:一位老奶奶不小心將大頭針掉到了小米中,請你想個辦法幫老奶奶將米和大頭針分開?

國小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 6

教材開發:

課題出自蘇教版國小《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固體和液體》單元,教材通過讓學生觀察固體在水中的表現出來的現象,瞭解固體的沉浮性質、溶解性質等,同時嘗試如何將水中的固體和水分離。著眼學生的興趣點和思維發展的慣性,我對教材作了調整,讓學生髮現物體在水中有沉浮現象、溶解和不溶解現象等,也通過一些特殊的有結構性的材料的實驗,讓學生髮現:固體的沉浮是可以改變的;固體的溶解是有限度的,必要時,不迴避“水多溶解的固體多” 。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經驗預測這些物體在水中的不同現象;

(2)學生能夠通過實做,驗證自己的想法;

(3)讓學生髮現:固體的沉浮是可以改變的;固體的溶解是有限度的,水多溶解的固體多 ;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在水中會有溶解現象、沉浮現象等;

(2)知道固體的沉浮是可以改變的,體驗改變的過程;固體的溶解是有限度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意識到經驗往往會靠不住;

(2)整理資料,細緻觀察會得到有價值的發現。

教學準備:

一類材料:石子、彈珠、玻璃、幹木塊、泡沫、白糖、沙 筷子 乒乓球

二類材料:花生 保險絲 西紅柿、桔子、粉筆、注射器、辣椒、雞蛋(有生有熟)食鹽

工具材料:盆8個、水槽1個、燒杯

教學過程:

一、認識一下這些物體(一類材料),如果把它們放入水裡,會―――?

板書:

如果把固體放入水中 浮

溶解

演示:學生猜,教師演示。

預測:把這些物體(二類材料)放到水裡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1、介紹材料

2、猜測,填表

3、實驗驗證

4、彙報交流。

教師板書沒有爭議的固體,把有爭議的挑出來。

抓住特殊材料粉筆,什麼時候浮,什麼時候沉?

抓住注射器沉浮現象引起的爭議,引導學生髮現“物體的沉浮是可以改變的”。

二、拓深:嘗試改變物體的沉浮現象

(a)物體的沉浮是可以改變的。還有哪些物體的沉浮是可以改變的'?(先說說)

(b)選1-2種物體試試,(如:改變辣椒、桔子、西紅柿、雞蛋等沉浮現象)

(c)彙報,交流方法。

必要時小結:原來物體的沉浮是可以改變的。沉的固體,吃一些空氣,個頭變大,可以浮;浮的固體,吃一些水後,身體變重,就沉下去了。

三、探究固體溶解多少的祕密

1、師巡視,發現有的組食鹽“沒溶解”(飽和了)。問:你們組的食鹽怎麼沒溶解?

2、找原因。為什麼別組的白糖全被水“吃”完了?是不是你們的方法有問題。

分析原因:

(1)杯子有大小,(杯子小它就不溶解嗎?)

(2)發現一個杯水多,一個杯水少。

3、學生派代表上臺實驗。

4、小結:引出“溶解是有限度的,水多溶解的白糖多” 。

5、如果把味精放到水裡,是否也是水多溶解的多呢?稍做思考,課後完成。

(3-4步根據教學時間調整為設疑。)

國小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會用自己的感官(眼、耳、鼻、舌、手)和簡單的器材來觀察水。

2.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認識水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特性。

3.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並能判斷什麼樣的物質是液體。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水的性質,能夠在多種液體中快速鑑別水。

2.能判斷什麼樣的物質是液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在觀察、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水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特性,並在認識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比較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水是會流動的,沒有固定形狀的,進一步認識水是怎樣的液體。

教學方法:

在學生已有的用感覺器官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微課課件,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觀察、猜測、探究等活動,發現水的基本特徵,初步得出結論,在獲得新知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細心分析的習慣,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過程:

一、液體與固體

1.教師倒水時故意灑一些,趕緊找抹布——怕水流了——引入液體與固體的概念。

2.同位交流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是液體,哪些是固體。

二、找“水”

1.教師出示裝有水、白醋、糖水、果汁的四隻水杯。

2.由於有些學生家裡沒有網路,所以首先播放微課視訊,同時請兩位在家裡做過的同學演示操作,其他學生直觀獲取本節課的重點,進行自學。

三、描述“水”

1.通過剛才的觀察,你們都發現了什麼?

2.各小組彙報,不重複彙報相同的發現。

3.你們能否對水的特點歸納一下呢?

4.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物體像水這樣攪起來有泡泡,還有旋渦,又沒有固定形狀的?

5.學生舉例。

6.你們知道剛才所說的這些都是什麼樣的物體嗎?

7.今天,老師還帶來了海水、魚塘裡的水、礦泉水、想了解它們嗎?

8.老師會分給各組一份這樣的一些水,希望每組都能像剛才那樣仔細地去觀察這三種水,比較一下,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這裡,老師還要提醒大家注意一點,就是有些水大家並不太熟悉,能不能直接去嘗它們的味道?

9.各組派一名學生領材料。並分組自由觀察研究。教師巡視。

10.學生彙報新發現。

11.剛才大家發現了這三種水各自不同的特點,那麼它們和自來水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嗎?

四、總結拓展,暢談感想

1.通過剛才的觀察研究,你們有什麼收穫嗎?還想研究什麼?

2.那你們知道為什麼今天我們能有這麼多的發現嗎?

3.提出希望今後大家都能保持這種良好的科學探究的習慣。

國小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 8

一、教學目的

我以“以人為本,關注發展”的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重視學生的參與過程,讓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建立對蝸牛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物件是三年級學生,他們對蝸牛有一些模糊地認識,他們好奇心強,喜歡動手。本課是他們開始觀察動物的第一課,他們能積極參與到觀察活動,但觀察比較隨意,缺乏目的性。

三、教材內容

選自教科版國小科學第六冊第二單元第二課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歷經觀察植物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本課的教學,主要使學生認識蝸牛身體的特點,經歷細心地有目的的觀察活動,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於動物的觀察特徵。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按一定的順序觀察、細節觀察的過程,培養學生在觀察中不斷生成一些新的問題的能力,進行一些猜測和推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研究蝸牛以及身邊的小動物的興趣。

五、教學重點:

在有序觀察活動的基礎上建立對蝸牛身體特徵的進一步認識。

六、教學難點:

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對蝸牛的態度及對觀察到的資訊的整理。

七、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每組2-3只蝸牛、放大鏡、培養皿、觀察記錄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水、新鮮蔬菜

八、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以“注重經歷、體驗和發現”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採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以“猜想—合作觀察—交流發現—總結”為主線,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

九、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引入

1、課件出示謎題

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可要考考你們:說它是頭牛,不會拉犁走,說它力氣小,揹著房子走,打一小動物,猜猜看。揭謎底(蝸牛)

2、你們仔細觀察過蝸牛嗎?對蝸牛的身體你都知道嗎?

3、這節課我們一起觀察蝸牛,好嗎?

揭題

觀察蝸牛

二、蝸牛身體的觀察

1、觀察蝸牛之前老師有一個問題:在觀察蝸牛的過程中你估計你會遇到怎樣的困難?怎麼解決?

(蝸牛躲在殼裡不出來、想觀察蝸牛的腹部看不清楚、蝸牛太小看不清楚)

2、現在你準備怎樣觀察蝸牛的身體?(用放大鏡,看蝸牛的頭部、腹部、尾部等是怎麼樣?)

3、觀察蝸牛可以從蝸牛軟的一部分開始,你打算用怎麼樣的順序進行呢?

(指導學生按頭、腹、尾的`順序進行觀察,瞭解有序觀察是一種科學的觀察,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得更多,更仔細。)

4、出示觀察要求

(1)小組合作,可用放大鏡觀察

(2)依次觀察蝸牛的頭部、腹部、尾部,仔細觀察蝸牛的頭部有什麼?

(3)及時記錄觀察到的內容

5、觀察要求有了,觀察目標有了,我們的觀察活動可以開始了。

6、學生分組觀察蝸牛,教師下組為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並參與學生的討論,瞭解學生的觀察收穫。

7、完成的小組用玻璃蓋把蝸牛暫時蓋住。

8、彙報交流

(1)、通過觀察,蝸牛身體的特徵你們發現了沒有?

(2)、請幾個小組上臺彙報一下?發現了幾條就彙報幾條,彙報的時候,我們比哪一組的同學聽的最認真。(學生彙報)

(3)、別的小組有新的發現繼續展示。

三、蝸牛殼的觀察

1、根據小組彙報情況引申出來蝸牛還有一個殼。

2、觀察過嗎?有觀察過的,請學生說說觀察到了什麼?是不是這樣呢?還想不想再仔細地觀察蝸牛的殼?你認為殼可以觀察些什麼內容?(利用放大鏡,把觀察中的發現記錄下來)

3、彙報交流

(1)蝸牛殼上的線,像田螺殼上的線,取名叫“螺線”。

(2)如果有學生數圈數,彙報一下怎麼數?在圖片上數。示蝸牛數圈圖,一起數一數。還有不同的數法嗎?請學生上來展示。

(3)展示學生畫出來的蝸牛殼圖,觀察螺線展開的方向。

(4)你看了這些圖,想做什麼?學生仔細辨認自己的蝸牛是左旋還是右旋,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並把自己的發現及時彙報。

(5)教師小結:同學們今天觀察的蝸牛都是右旋的,自然界中說不定能找到左旋的蝸牛,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同學們課後可以找找看四、拓展延伸

1、我們通過自己的觀察瞭解了一些關於蝸牛身體的知識,關於蝸牛你還有什麼新的問題?

2、看來同學們想觀察研究的問題真不少,我們課後可以繼續研究,只要同學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像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林學習,你一定會有很多重大發現。

國小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能用簡單的工具對植物的根進行細緻的觀察,並能利用簡單器具做根吸水的對比實驗。

2、體驗到合作與交流的快樂;意識到搞科學研究必須要有嚴謹、認真的態度。

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按”問題。假設。驗證。結論”的程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彙報交流

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去觀察各種植物的根,你們觀察了嗎?有什麼發現?

並且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生答自己的發現。(讓學生把他們的發現儘可能的都表達出來,教師適時引導)

二、設定疑問,大膽猜測

師:同學們課前觀察的真不錯,發現了這麼多根的祕密,可是,聽了同學們的彙報,老師有一個問題搞不懂了,同學們觀察了很多植物,它們都有根,植物為什麼要長根呢?根對於植物有什麼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9課:植物的根。教師隨機板書。

師出示在課文《高梁情》裡也看過對高梁根的描述:高梁的根像鷹爪一樣,它們強有力地抓住土地,彷彿擒拿一個龐大的'活物,等到暴風雨來臨時,高梁就能穩穩的站在土地上。

師:看來,植物的根確實能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長在土地上。板書: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師:植物的根除了固定這個作用,還有其它作用嗎?它有沒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我們來做一個實驗。

三、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活動一:引導學生設計“根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的實驗

師:課前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各種實驗用品,現在同學們各小組先討論一下,這個實驗該怎麼做,討論出一個最佳方案後,再進行實驗。(各小組均有一棵生命旺盛的植物幼苗、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膠頭滴管等。)

小組討論並實驗(教師巡迴指導,適時點拔。)

師:各小組彙報一下,你們的實驗方法。

小組找代表彙報。

師:為什麼要用橡皮泥封起來?

(不封起來,筒內的水會蒸發,水也會減少。)

教師適當點播:

1、可用橡皮泥封起來。

2、也可用兩個量筒,一個量筒裡放植物,另一個量筒裡不放植物,讓它們的水面相平,然後看看一段時間後水面是不是相平。

3、也可把這棵植物放在量筒裡,倒進一些水並在水面處作一記號,然後又滴上一層植物油,最後用棉花把植物固定住,再來觀察水面的情況。)

短時間內還看不出水位的變化,那就先把你們的裝置放在向陽處,過一段時間再來看結果。

生把實驗裝置放在室內向陽處。(也可以放在室外,視情況而定。)

活動二:引導學生觀察根

師:課前同學們觀察了很多植物的根,發現了不少根的祕密,現在,我們藉助一些工具,再來更細緻的觀察一些植物的根,看誰還能發現根的其他祕密。

師介紹桌上的材料,提示學生作好觀察記錄。

生藉助工具對各種植物的根進行細緻的觀察。(教師巡迴指導)

彙報觀察結果

師:剛才同學們非常細緻地觀察了幾種植物的根,發現它們的根都很多,事實上,植物的根還遠不止這些,我們在挖取植物時,把很多小根都留在了土壤裡,那麼,一棵植物的根到底有多少呢?

投影資料卡,師進行簡介。

師:這麼多的根對植物體有什麼意義呢?

1、可以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長在地上。

2、植物就會有很強的生命力。

3、就能吸收更多的水分、養分……

師:根到底能不能吸收水分和養分呢?(生想起剛才的實驗)去看看你們的實驗吧!

生彙報實驗結果:

實驗發現水位下降了一點兒,說明根確實能吸收水分。師進一步講解:根主要是靠根毛伸進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時,把溶解在水中的養分也吸收了。師並板書:根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

師:通過剛才的研究發現,植物的根對植物體來說作用可真不小!

四、自由活動

師:植物的根還有其他用途嗎?(投影:幾種植物的根:甜菜、蘿蔔、胡蘿蔔、地瓜、人蔘等)

誰能根據圖中植物的根,說一說它們的用途?

總結提升:這節課你的收穫多不多呢?(在課本“我收穫”欄)

板書設計:

一、根的特點:直根(主根粗大)、鬚根(由不定根組成)、根毛

二、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