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商標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

來源:文萃谷 1.87W

引導語:商標是用來區別一個經營者的 品牌或服務和其他 經營者的商品或 服務的標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7年商標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歡迎參考!

2017年商標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

  一、名詞解釋

1、消費者――是指為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公民個人和單位。

2、產品質量――指產品滿足需要的實用性、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維修性和經濟性等所具有的特徵和特性的總稱。

3、產品標識――指用於識別產品及其質量、數量、特徵、特性和使用方法所做的各種表示的統稱。

4、產品缺陷――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準。

5、產品瑕疵――指產品不符合明示擔保或默示擔保的質量要求。

6、產品質量認證――指認證機構確認某種產品符合相應的標準和技術要求,並通過頒佈認證證書和認證標誌予以證明的活動。

7、消費權益爭議――指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因侵權行為或者違約行為而產生的民事權利義務糾紛。

8、欺詐消費者行為――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務中,採取虛假或其它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

9、懲罰性賠償金――指由侵害人向受害人支付超過實際損失之外帶有懲罰性的賠償費。

10、12315申訴舉報網路――是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其職責,依託12315電話,受理消費者申訴舉報,調解消費權益糾紛,查處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件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加強市場監管,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違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行政執法網路。

  二、單項選擇題

1、從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這一角度看,(D)主要屬於維護交易公平的法律規範。

A、《產品質量法》

B、《廣告法》

C、《道路交通安全法》

D、《價格法》

2、(A)標準不具有法定的強制性。

A、國際

B、國家

C、行業

D、地方

3、重要商品市場準入備案制度中要求經營者備案的內容是(D)

A、有關銷售者的資訊

B、有關生產者的資訊

C、有關商品購銷合同的資訊

D、有關商品質量的資訊

4、(A)是違反產品質量默示擔保條件。

A、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效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

B、不符合產品或者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準的

C、不符合產品說明表明的產品質量狀況的

D、不符合以實物樣品方式表明的產品質量狀況的

5、銷售者在產品質量關摻雜、摻假,銷售金額(B)萬元以上的,應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A、2

B、5

C、10

D、15

6、根據《產品質量法》規定,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抽取產品樣品,應當在(B)隨機抽取。

A、市場上或企業成品倉庫內

B、市場上或企業成品倉庫內的待銷產品中

C、企業內部

D、企業成品倉庫內的全部成品中

7、對於消費者申訴,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在(B)日內決定是否受理。

A、3

B、5

C、7

D、10

8、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消費爭議在(C)內調解不成的,應中止調解。

A、30

B、45

C、60

D、90

9、依我國現行法律規定,(C)不屬於品質擔保責任的形式。

A、瑕疵消除

B、解除合同

C、賠償精神損失

D、更換無瑕疵商品

10、對(A),消費者要求經營者修理、更換或退貨的,經營者應承擔運輸等合理費用。

A、三包的大件商品

B、三包的所有商品

C、三包的家用電器

D、所有商品

三、多項選擇題

1、(ABC)是國家規定的實行強制“三包”的商品。

A、冰箱

B、手機

C、農機產品

D、工藝鞋

2、經營者對商品服務的品質擔保主要有(BC)

A、信譽擔保

B、默示擔保

C、明示擔保

D、抵押擔保

3、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爭議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解決(AB)

A、消費者協會調解

B、行政申訴

C、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D、行政訴訟

4、(ABC)行為屬於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A、銷售“處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

B、故意短斤少兩的

C、偷換原材料的

D、拒絕補足商品數量的

5、消費者在展銷會購買商品,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且展銷會已經結束的,消費者可以向(BC)要求賠償。

A、展銷會監管者

B、展銷會舉辦者

C、銷售者

D、展銷會場地提供者

6、商品質量購銷查驗登記制度要求經營者(ABC)

A、查驗生產和供貨單位的資質證明

B、查驗進貨商品的質量

C、建立進貨臺賬和銷貨臺賬

D、使用統一、規範的商品信譽卡

7、商品質量市場監督抽查的物件是(ABD)

A、可能危及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

B、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工業產品

C、結構複雜,容易產生消費爭議的產品

D、消費者、有關社會組織反映有質量問題的產品

8、造成消費者或其它受害人殘疾的,經營者應支付(ABCD)等費用。

A、治療期間的護理費

B、因誤工減少的收入

C、生活補助費

D、殘疾者原扶養的人所必須的生活費用

  四、辨析題

1、在商品購買者和使用者相分離時,只有購買者才是消費者。(×)

分析:在商品消費方面,消費方式包括消費者購買商品用於自身消費,也包括使用他人購買的商品。

2、消費者權益和消費者權利是相同的概念。(×)

分析:消費者權利,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過程中所具有的權能,即在法律保障下,消費者有權作出一定的行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一定的行為。消費者權益則包括權利和利益,其內涵要大於權利。

3、格式合同中有減輕、免除經營者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的條款,該格式合同無效。(×)

分析: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有以上內容的條款是無效的'條款,並不是說整個格式合同無效。

4、人民法院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司法保護,就是懲處侵犯消費者權益的犯罪行為(×)

分析:人民法院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這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另外還有:(1)通過對民事案件的審理,追究經營者的民事責任,使受害的消費者及其他人獲得充分、及時的補償;(2)通過對行政案件的審理,督促行政機關履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職責,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3)通過司法解釋等活動,闡釋法律的含義,補救現行法律之不足,使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法規得以正確實施,消費者權益獲得更充分的保障。

5、所有產品都必須有產品標識。(×)

分析:裸裝的食品和其它根據產品的特點難以附加標識的裸裝產品,可以不附加產品標識。

6、消費者申訴應向工商部門提出。(×)

分析:消費者向行政部門申訴,是解決消費爭議的的途徑之一。但消費者申訴的管轄部門並不是只有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一個部門,其它如技術監督、衛生監督、物價監督、藥品監督、進出口檢驗檢疫等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都可以調解消費爭議。

  五、簡答題

1、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特徵是什麼?

答:自主選擇權是指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內心意願選擇經營者,選擇商品和服務的權利。該權利具有三個特徵:(1)

選擇經營者,選擇商品和服務的行為必須是自願的;(2)行為必須是合法的,不能損害經營者的利益;(3)只能限定在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上,不能擴大到使用商品上。

2、產品質量檢查制度包括哪幾項制度?

答:(1)標準化管理法律制度,制定產品標準,組織推廣、實施、並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是國家對產品進行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2)產品質量認證制度。指認證機構確認某種產品符合相應的標準和技術要求,並通過頒佈認證證書和認證標誌予以證明的活動;(3)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制度。由國家有關行政機關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督、檢查,可以督促企業貫徹執行法律法規,執行產品技術標準,提高商品質量。

3、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流通領域商品質量進行監管需建立和完善哪些制度?

答:(1)商品質量購銷查驗登記制度;(2)重要商品市場準入備案制度;(3)重要商品“協議准入”制度;(4)商品質量監督抽查制度;(5)不合格商品退出制度;(6)商品質量資訊公示制度。

  六、論述題

1、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協會在消費者保護工作中應履行哪些職責?同時也受到哪些限制?

答案要點: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協會在消費者保護工作中應履行以下職能:(1)向消費者提供資訊和諮詢服務;(2)參與有關行政部門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3)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問題,向有關行政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4)受理消費者的投訴,並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5)投訴事項涉及商品和服務質量的,提請有關部門鑑定;(6)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援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訟;(7)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評。

有關限制性的規定有:不得從事經營活動和營利性服務,不得以牟利為目的向社會推薦商品和服務。

2、試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職責。

答案要點: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是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最主要的行政機關,其職責是:(1)制止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為消費者創造公平的交易條件;(2)對各類市場主體進行登記、監督和管理,保證經營者具備一定的資本金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保證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同時也能保證及時、有效地處理消費爭議;(3)進行市場規範管理,查處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短斤少兩等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4)進行廣告監督管理,防止經營者利用違法廣告欺騙或誤導消費者;(5)進行商標監督管理,一方面可以制止經營者假冒他人註冊商標,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另一方面通過督促經營者創名牌、保名牌,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商品和服務;(6)開展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檢查,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7)組織開展“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及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的宣傳活動,增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8)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查處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並做好消費爭議的調解工作,對消費者協會進行指導。

  八、案例分析題

1、2003年8月20日,吳某陪同李某在A商場購買五香牛肉乾10盒,計價款100元。事後發現該牛肉乾已變質,檢視包裝盒上註明的生產日期為2003年1月3日,保質期為6個月。同月23日,吳某陪同李某向A商場索賠,A商場退款並雙倍賠償共計300元。同年9月2日,吳某在該商場購買該牛肉乾30盒,共計價款300元。第二天,吳某向該商場索賠,要求雙倍賠償。因協商不成,吳某向該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訴。請問:吳某是否可以獲得雙倍賠償?為什麼?

2、2002年8月,某公司經理王麗出差A市,住入該市B賓館。當晚11時從外面返回,在該賓館四樓遇到4名不明身份的男子,其中一人對王麗進行調戲,毆打。在此過程中,有數人圍觀,其中有該賓館保安人員和服務員。儘管王大聲呼救,但無人出來制止。事後,4男子揚長而去。王被打後即入院治療,其傷情經醫院診斷為:頭部外傷綜合症,腹部及四肢多處軟組織挫傷。事後,王要求該賓館進行賠償(包括精神賠償),而賓館則辯稱沒有制止只是員工的服務質量較差,且屬於員工的個人行為,賓館不承擔賠償責任。問:(1)賓館的辯解理由是否成立?為什麼?

(2)賓館應承擔什麼責任?

(3)王麗的精神賠償請求是否應予以支援?

九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處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