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和小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89W

【教學設想】

《爺爺和小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年級的閱讀課怎麼上?崔巒老師在人教版新課標國小語文教材全國研討會上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年級的閱讀課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最好能讀出感情。還有一個任務:認字學詞,積累語言。此外,還要培養讀書習慣,習得初步的讀書方法,體現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我執教的是《爺爺和小樹》的第一課時,與第二課時相比,其主要任務是認字,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好的同時滲透環保意識,積累語言。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是閱讀課最重要的任務。因此在談話匯入後,給了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藉助拼音初讀課文,然後在四人小組裡互相讀課文、正音。這一環節的讀主要是讀正確,字音讀準、不掉字、不添字。由於今天所用的學生是將要升入二年級的學生,學生對課文比較熟悉,因此只給了學生少量的讀書時間。

識字也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如果識字教學結合語言環境不夠,抽讀單個的生字花的時間太多,脫離語言環境,這樣的識記難度是非常大的。學生字的基本順序是由字到詞再到句。由於學生識字的根本目的是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都要會認。因此,我反其道而行之,首先讓學生在初讀的同時在句中認識生字,然後呈現帶生字的詞語,最後呈現單個的生字。這樣的識字提供了語言環境的幫助,降低了一定的難度,便於學生的理解和識記。

鞏固識字的最佳途徑是復現,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往往是不引導學生分析字形,學生就很難記住。但是一節課孩子們分析7、8個字形,少數孩子在發言,多數孩子心不在焉,花費了很多時間,字形分析得很透徹,字音孩子不一定記住了,因為字音和字形是沒有聯絡的,可見分析字形對識字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崔巒老師在一篇文章中這樣說道:要認的字,只要求認識在課文中認識,挪個地方還認識,強調的是整體識記,不要求分析字形結構,不要求達到每個部件、筆畫的精確記憶。因此,在引導學生認識生字後,我把分析字形的時間給孩子們聯絡生活實際組詞來鞏固識字。

新課標強調低年級的課文重在朗讀,不要刻意去理解,那麼一年級的課要引導學生多讀書,有沒有需要理解的`呢?有,那就是要讀出作者寫這些話含著的感情。怎麼讀呢?崔老師說一年級的閱讀教學,要結合少量詞和句的理解,體現由讀正確──讀通順──讀出感情的指導過程和學生練讀的過程。我在學生藉助拼音讀正確課文後,再給學生時間讀給自己的小夥伴聽,這一次讀,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直至把課文讀通順、流暢。

在學生讀通、讀流利後,我又引導學生分段讀懂課文,同時指導朗讀。讀懂課文,就是要讀出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對文章的理解。雖然是低年級,這一步卻必不可少,否則就會走入泛泛讀讀的誤區,這一步不是分析課文,而是根據課文具體情況,用生動有趣的形式幫助學生去感悟語言。在分段指導學生讀課文的時候,我運用插圖由生字到詞,再到句子和段落引導學生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綠色的小傘等重點詞句,同時結合課後聯絡培養學生的語感。最後,在學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比賽的形式,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情。學生在前面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獲得了情感體驗,對課文有了自己的感悟,便能逐漸讀出感情並熟讀成誦,這樣的感情也是發自學生內心的。

【教材說明】

課文以圖中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事情:冬天,爺爺為小樹禦寒;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表現出人與樹之間的關係多麼親密、和諧。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教學重難點】認記生字、理解重點語句和練習朗讀。

【教學設計】

  一、引言揭題,激發興趣

1、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位熟悉的朋友。你們聽,他在說什麼了?(課件出示:小朋友們好,我是小樹,你知道我能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人們為保護我做了哪些事情了?)

2、小朋友們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來學習第5課《爺爺和小樹》。(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小朋友們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這麼多的問題,我們還是一起到課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小朋友們快快行動起來,翻開書69頁,藉助拼音讀讀課文吧,遇到生字寶寶可要和他打個招呼哦!

2、大家看,生字寶寶都到老師這裡集合了,誰願意跟他們打個招呼啊?(出示生字卡片。)

3、他們和別的生字寶寶站到了一起,你還認識他嗎?(帶拼音讀詞。)

4、小朋友們真聰明,可是生字寶寶還想考考大家,他們重新站了隊,誰還認識他們?(去掉拼音讀單個生字。)

5、小朋友們真棒,誰能給你喜歡的字組組詞,說說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