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橋江上習射》閱讀練習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8.24K

  萬里橋江上習射

《萬里橋江上習射》閱讀練習及賞析

陸游

坡隴如濤東北傾,胡床看射及春晴。

風和漸減雕弓力,野迥遙聞羽箭聲。

天上欃槍端可落,草間狐兔不須驚。

丈夫未死誰能料,一笴他年下百城。

【注】①萬里橋,在成都錦江上。淳熙四年正月孝宗有詔:沿江諸軍,歲再習水戰。②胡床:交椅,最初從域外傳入。③欃槍,彗星的別名。古人認為它的出現定有兵亂。這裡代指金兵。④笴,箭桿。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首聯上句寫景,詩人眼中高高低低的丘陵猶如起伏的波濤奔流而下,別具壯闊的氣勢。

B.首聯下句點題,詩人在晴朗的春天觀看江上將士們演習射箭,陶醉於春日的閒適和愉悅。

C.頷聯上句寫春風和軟,弓箭力量減弱;下句寫將士們膂力不凡,長箭的聲響遠處可聞。

D.頸聯將天上的“欃槍”與草間的“狐兔”對舉,以警告金人不要像狐兔一樣得意猖狂。

E.本詩緊扣“射”字,以景起興,繼而敘事,再轉入議論抒懷,有陸游豪邁雄健的詩風。

2.本詩尾聯好在哪裡?請結合詩句加以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BD

2.詩人反問的語氣,用豪壯的結語,使全詩的思想得到昇華,精神為之一振,大大增強了詩的感染力,同時表達出了詩人打敗南犯金兵的必勝信念、對不思進取的小人的不屑,以及不甘無所作為、渴望收復江山、建功立業的慷慨鬥志。

  賞析

該詩塑造了認真操練、臂力非凡、技法高超的將士形象;表達了詩人打敗南犯金兵的必勝信念、對不思進取的小人的不屑,以及不甘無所作為、渴望收復江山、建功立業的慷慨鬥志。這首詩轉接自然,愈轉愈深,但始終圍繞著“射”字來寫,這“箭”也就或明或暗、或虛或實地反覆提及,不過背景、含義不盡相同。

開篇寫景,詩人從大處落墨,說放眼望去,那高高低低的丘陵,猶如起伏的.波濤向東北傾流而下。這就詩題而言,好像是閒筆,其實不然,那“如濤”的比喻,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江水滔滔的畫面;同事,詩人將靜的“坡隴”化成奔流的波濤,這闊大的境界,躍動的形象,也隱含著詩人激動興奮的心情。這便為全詩設定了背景,創造了氣氛。詩人說正當一個晴朗的春天,我坐在交椅上觀看江上將士演習射箭。這一方面點題,一方面點明時間,而後者又為下文埋下伏筆。

第二聯緊承“春晴”生髮。春天風和日暖,角弓用的膠的粘力受到影響,所以弓的力量也有所減弱。但是,儘管“風和漸減雕弓力”,還是可以聽到將士們射出的羽箭帶著一聲長嘯,飛向曠野的遠處。這兩句詩一退一進,刻畫出將士們認真演習,臂力不凡的形象。正因為這樣,詩人才感到“天上欃槍端可落”。

頸聯是從頷聯引出來的議論,意思是如此習武練兵,正可擊退金人的侵犯,那些“草間狐兔”大可不必因此而驚慌。有這下一句作陪襯,更加強了上句的力量,更強調出收復失地的巨集願。頷聯描寫見聞,一實一虛,相得益彰。“端可”、“不須”而語,下得有理,並前後呼應。

尾聯宕開一筆,這兩句詩實際上是詩人抒懷詠志。男子漢大丈夫只要不死,誰也不能斷定無作為。他年有遇,我也能像魯仲連那樣一箭下百城。壯懷激烈,氣勢磅礴。這一豪壯的結語,使全詩的思想得到昇華,精神為之一振,大大增強了詩的感染力,顯示了陸詩豪邁雄健的風格。

全詩以寫景起,以敘事承,以議論轉,以抒懷合。轉接自然,愈轉愈深,但始終圍繞著“射”字來寫,這“箭”也就或明或暗、或虛或實地反覆提及,不過背景、含義不盡相同,深得七律章法之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