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賞析

來源:文萃谷 5.12K

《初夏》賞析1

初夏睡起

《初夏》賞析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註釋

(1)梅子:一種味道極酸的果實。

(2)芭蕉分綠:芭蕉的綠色映照在紗窗上。

(3)思:意,情緒。

翻譯

這是一首關於夏天的。大意是:梅子味道很酸,吃過之後,餘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初長,而綠陰映襯到紗窗上。春去夏來,日長人倦,午睡後起來,情緒無聊,閒著無事觀看兒童戲捉空中飄飛的柳絮。

賞析

是對農家生活的熱愛的表達。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年),漢族,字廷秀,號誠齋。吉州 吉水(今江西省 吉水縣)人。南宋傑出的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中進士。授 贛州司戶,後調任 永州零陵縣丞,得見謫居在永州的 張浚,多受其勉勵與教誨。孝宗即位後,張浚入相,即薦萬里為 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喪,服滿後改知 奉新縣。乾道六年(1170年)任國子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將作少監。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舉廣東 常平茶鹽,曾鎮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 提點刑獄。不久,遭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 員外郎,升郎中。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次年,任 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十四年(1187年),遷 祕書少監。高宗崩,萬里因力 爭 張浚當配享廟祀事,指斥 洪邁“ 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 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祕書監。紹熙元年(1190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終因孝宗對他不滿,出為 江東轉運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諸郡行鐵錢,萬里以為不便民,拒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 贛州。萬里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祠祿,等於退休)而歸,從此不再出仕,朝命幾次召他赴京,均辭而不往。 開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 韓侂冑弄權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諡“文節”。

楊萬里一生力主抗戰,反對屈膝投降,他在給皇帝的許多“書”、“策”、“ 札子”中都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詆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於言表。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不擾百姓,當時的詩人 徐璣稱讚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投楊誠齋》)。 江東轉運副使任滿之後,應有餘錢萬緡,但他均棄於官庫,一錢不取而歸。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此始終不得大用。實際上他為官也不斤斤營求升遷,在作京官時就隨時準備丟官罷職,因此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費,鎖置箱中,藏於臥室,又戒家人不許買一物,怕去職回鄉時行李 累贅。後來賦閒家居的十五年中,還是 韓侂冑柄政之時,韓新建南園,請他作一篇“記”,許以高官相酬,萬里堅辭不作,表示“官可棄,‘記’不可作。”以止數事,可以想見其為人。詩人 葛天民誇他“脊樑如鐵心如石”(見《南宋群賢小集.葛無懷小集》),並非諡美之辭。

楊萬里一生熱愛農村,體恤農民,也寫了不少反映農民生活的詩篇。如《憫農》、《農家嘆》、《秋雨嘆》、《憫旱》、《過白沙竹技歌》等寫出農民生活的艱難和疾苦,《歌四時詞》、《播秧歌》等 寫出農民艱辛和歡樂,《望雨》、《至後人城道中雜興》等寫出對 風調雨順, 安居樂業的喜悅和盼望,都具有比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初夏》賞析2

原文:

幽居初夏

作者: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幽居初夏拼音:

hú shān shèng chù fàng wēng jiā ,huái liǔ yīn zhōng yě jìng xié 。

shuǐ mǎn yǒu shí guān xià lù ,cǎo shēn wú chù bú míng wā 。

tuò lóng yǐ guò tóu fān sǔn ,mù bǐ yóu kāi dì yī huā 。

tàn xī lǎo lái jiāo jiù jìn ,shuì lái shuí gòng wǔ ōu chá 。

幽居初夏翻譯:

那湖光山色的美麗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槐柳樹陰滿滿啊,小徑幽幽,歸途嫋嫋。湖水滿溢時白鷺翩翩,湖畔草長鳴蛙處處。新茬的筍早已成熟,木筆花卻剛剛綻放。時光流逝人亦老,不見當年相識。午時夢迴茶前,誰人共話當年?

幽居初夏字詞解釋:

1,籜(tuò)龍,就是竹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

幽居初夏賞析:

這詩是陸游晚年後居山陰時所作。八句詩前六寫景,後二結情;全詩緊緊圍繞“幽居初夏”四字展開,四字中又著重寫一個“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首句“湖山”二字總冒全篇,勾勒環境,筆力開張,一起便在山關水色中透著一個“幽”字。次句寫到居室周圍,筆意微闔。鄉間小路橫斜,周圍綠蔭環繞,有屋於此,確不失為幽居;槐樹成蔭,又確乎是“繞屋樹扶疏”的初夏景象。這一句暗筆點題。頷聯緊承首聯展開鋪寫。水滿、草深、鷺下、蛙鳴,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觀”字,明寫所見;下句卻用“蛙鳴”暗寫所聞。明、暗、見、聞,參差變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視野開闊,是從橫的方面來寫。白鷺不時自藍天緩緩下翔,落到湖邊覓食,人的視線隨鷺飛兒從上至下,視野深遠,是從縱的方面來寫。而白鷺悠然,安詳不驚,又襯出了環境的清幽,使這幅縱橫開闊的畫面充滿了寧靜的氣氛,下一“觀”字,更顯得詩人靜觀自得,心境閒適。景之清幽,物之安詳,人之閒適,三者交融,構成了恬靜深遠的意境。從下句看,綠草叢中,蛙鳴處處,一片熱鬧喧騰,表面上似與上句清幽景色相對立,其實是以有聲襯無聲,還是渲染幽靜的側筆。而且,這蛙鳴聲中,透出一派生機,又暗暗過渡到頸聯“籜龍”、“木筆”,著意表現,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細針密線,又不露痕跡。“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籜龍”已經過去“頭番筍”,則林中定然留有許多還沒有完全張開的嫩竹;“木筆”才開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詩人展示給讀者的是靜止的竹和花,喚起讀者想象的卻是時時在生長變化的之中的動態的景物。

從章法看,這前六句純然寫景,而承轉開闔,井然有序。頷聯“水滿”“草深”是水濱景色,承前寫“湖”;頸聯“頭番筍”、“第一花”,則是山地風光,承前寫“山”。首句概言“湖山勝處”,兩聯分承敷衍,章法十分嚴謹。但頷聯寫湖,是遠處寬處景色;頸聯寫庭院周圍,是近處緊處的風光。劉熙載《藝概·詩概》說:“律詩中二聯必分寬緊遠近”,這就在嚴謹中又有變化。

詩的前六句極寫幽靜的景色之美,顯示詩人怡然自得之樂,讀詩至此,真令人以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於終老是鄉了。但結聯陡然一轉,長嘆聲中,大書一個“老”字,頓興“萬物得時,吾生行休”之嘆,古井中漾起微瀾,結出詩情盪漾。原來,儘管萬物欣然,此翁卻心情衰減,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則思茶。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舊交竟零落殆盡,無人共品茗談心,享湖山之樂,於是,一種寂寞之感,襲上心頭。四顧惘然,無人可訴說。志士空老,報國無成,言念至此,只能悵悵。所以說這首詩在幽情中自有暗恨。

陸游這組詩一共四首七律,這裡選的是第一首。四首詩都著意寫幽居初夏景色,充滿了恬靜的氣氛,但心情都顯得不平靜。第二首有句雲“閒思舊事惟求醉,老感流年只自悲”,可見舊事不堪回首,只求於一醉暫時忘卻。第三首頸聯說:“只言末俗人情惡,未廢先生日晏眠”,說明先生之所以“日晏眠”,乃由於“末俗人情”之險惡不堪回。第四首結聯說:“移得太行終亦死,平生常笑北山愚”,則是嗟嘆自己空有移山之志,而乏回天之力;笑愚公,其實是自慨平生。陸游晚年村居詩作,周必大評為“疏淡”,劉熙載稱為“淺中有深,平中有奇”。這類詩的淵源所自,歷來論者無不指為“學陶”、“學白”。從他大量的寫農村風光的詩來看,特別是從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淵明的恬靜,白居易的明淺,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一境;他的心總是熱的,詩情總是不平靜的`。即使所寫景物十分幽靜,總不免一語當起微瀾,在“一路坦易中,忽然觸著”。樑清遠《雕丘雜錄》說:“陸放翁詩,山居景況,一一寫盡,可為村史。但時有抑鬱不平之氣。”這是陸游一生憂國憂民,熱愛生活,積極用世,堅韌執著的個性的閃現,也正是這首《幽居初夏》的特色。

個人資料: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感皇恩 陸游就為您介紹到這裡,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更多經典、不同型別的詩句盡在:詩句大全!

《初夏》賞析3

【關鍵詞】

詩詞名句,寫景,四季,夏天

【名句】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出處】

宋?蘇軾《阮郎歸?初夏》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碧紗窗下水沈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譯註】

窗外綠槐陰陰,高高的柳樹隨風輕動,蟬鳴聲戛然而止,南風將初夏的清涼吹入屋內。

① 薰風:南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

【說明】

這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這首詞寫的是初夏時節的閨中生活,從反面落筆,用一幅幅無聲畫面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全詞以描寫為主,注意景物描寫、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的交叉運用,從而獲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賞析】

“綠槐高柳咽新蟬”這句選取的是具有初夏特徵的景物。枝繁葉茂的槐樹、高大的柳樹組成了一片陰涼幽靜的庭院環境。“咽新蟬”寫得特別富有夏天氣息,夏天的喧鬧少不了蟬的'參與。蟬鳴起來像一支悠揚的笛曲,停下來卻是戛然而止,沒有一點回響,像被東西阻塞一樣。

“薰風初入弦”也是初夏的氣候特徵。“薰風”就是暖和的南風。據《禮記?樂記》載:“昔者,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意即虞舜特製五絃琴為《南風》伴奏。這裡的“薰風初入弦”是說《南風》之歌又要開始入管絃被人歌唱,以喻南風初起。更多古詩詞名句賞析內容請關注“”

以上分別從視覺、聽覺、觸覺來描寫景物,為讀者展現了一個立體的初夏,鮮明而真切。

《初夏》賞析4

原文:

初夏江村

高啟〔明代〕

輕衣軟履步江沙,樹暗前村定幾家。

水滿乳鳧翻藕葉,風疏飛燕拂桐花。

渡頭正見橫漁艇,林外時聞響緯車。

最是黃梅時節近,雨餘歸路有鳴蛙。

譯文及註釋:

譯文:身著輕裝足踏輕軟的鞋漫步在江沙,柳樹後面隱藏而不顯露處有幾戶人家。野鴨在江水上戲水,蓮葉微微晃動,微風輕輕吹過,燕子拂過桐花飛翔。村邊渡口恰好橫臥著一艘打漁的船,樹林外面時常聽到繅絲和紡紗的聲音。此時恰逢黃梅時節到來,一場雨後,歸來的路上處處有清脆的蛙鳴聲。

註釋:輕衣:輕便的衣裝,此處指夏日的裝束。軟履:輕軟的鞋。暗:隱藏而不顯露。定:定準,一定。乳鳧:初生的水鳥,也指水鴨。疏:稀疏。渡頭:渡口。緯車:繅絲的紡車。黃梅時節:指梅子黃熟的時候,這時天氣多雨,故有黃梅雨季之稱。

賞析: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詩人以生動細膩、清新秀氣的筆觸,描繪出了一幅色調明快、充滿生活氣息的江南水鄉初夏風光圖,讀來不覺令人欣然嚮往之至。

首聯“輕花軟履步江沙,樹暗前村定幾家”,寫江邊的人穿著輕便的花裝和輕軟的鞋子,在江邊沙灘上漫步,發現前面樹木蔥蘢、竹樹環合的地方是一個小村子,認為裡面定會住著幾戶人家。

頷聯“水滿乳鳧翻藕葉,風疏飛燕拂桐花”,一句寫水中,一句寫岸上,乳鳧翻動蓮葉,飛燕穿拂桐花,寫得細膩生動、真切自然,極富於美感,一下便把人們帶進了初夏的江南水鄉。

頸聯“渡頭正是橫漁艇,林外時聞響緯車”,兩句詩一句寫所見,一句寫所聞,詩人將誨筆由近景的描寫轉為遠景的繪製。遠處的渡口橫著時漁的船,使人想到漁家生活的情趣;樹林之外不時傳來繅絲車響,又令人想到今年蠶絲豐收的情景。因此,這裡已不是一般的'寫景了,在寫景中,可以讓人想見江南水鄉人民安居樂業、勤奮勞作的生活情景。

“最是黃梅時節近,雨餘歸路有鳴蛙”,這是詩的尾聯,交代了此時的季節正是“黃梅時節近”,點出題目中的“初夏”,而“雨餘歸路有鳴蛙”,又點明瞭這是“江村”,詩末點題,更見情趣盎然。一個“歸路”,又使得詩首尾照應,江構完整,詩一開頭交代“輕花軟履步江沙”,到此點明“歸路”,前後呼應得自然,至此詩篇江束,可謂水到渠成,恰到好處。

這首詩在藝術上也是極其成功的。主要特點有:一是景物描寫形象、逼真,充分表現了黃梅時節江南水鄉的典型特徵。二是自始至終流露著詩人熱愛鄉村的思想情感,但詩人又沒有直說,而是借景物的描繪自然地滲透出來。三是注意章法和描寫角度的變化,江構遠近搭配,岸上水中錯落,靈活而多變,而詩首尾的照應,也使詩的江構更顯得嚴謹。

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初夏》賞析5

石樑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譯文

石橋和茅草屋繞在曲岸旁,流水濺濺流入西邊的池塘。

晴天暖風微拂,麥子的氣息迎面撲來。綠樹青草遠勝春天百花爛漫的時節。

註釋

石樑:石橋

彎碕:曲岸

濺濺:流水聲。唐人李端《山下泉》:“碧水映丹霞,濺濺度淺沙。”

陂:池塘。

晴日暖風:語本唐人薛能《折楊柳》:“暖風晴日斷浮埃,廢路新條發釣臺。”

花時:花開的季節,指春天。白居易《寄元九》:“月夜與花時,少逢杯酒樂。”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初夏景色的`詩。前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描寫了岸邊的景色:曲折的岸邊有石橋、茅屋,溪水潺潺;後兩句先從嗅覺上寫,暖風陣陣、麥子的氣息撲鼻而來,讓人感到非常愜意。接著寫視覺上的感受:綠樹青草比春天的百花更美麗。初夏季節,還沒到雨季,溪水水流不大,麥子長勢喜人,綠樹青草,令人欣喜,表達了作者愉悅的心情。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初夏》賞析6

原文: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賞析:

初夏是令我激動的。我扛著那巨型三腳架,在陽臺上固定好了尋星鏡,便開始了我的星際旅行。在這城垣之中,再沒有比夏夜星空中更明亮的星了。我在天空中搜尋著維納斯,調焦,忙地不亦樂乎。

說不上是繁星滿天,也是星光點點,有時候月明星稀,倒令我想起“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來。初夏的夜是悶熱的,熱的舒心,熱的暢快。這還不像仲夏時的“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等到仲夏時節,一家老少在夏夜,拿上涼蓆,在雨後散發出清香的草地上納涼。倒也真有些許詩意。正如杜甫的《夏夜嘆》說:“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初夏裡最優美的還有夜空中的螢火蟲,一閃一閃的。星星像是浸在水裡一樣,而螢火蟲就在這水一樣的空中扶搖而上。有人抓上幾隻,放在瓶裡,它們便發出美麗的光芒。螢火蟲就代表著夏天,即使是初夏。

夏日的午後是悶熱的。坐在籃球場邊的長凳上,我的心早已飛奔在森林之中。初夏的墨綠的大森林中,涼意瀰漫開來。日光和諧地,靜謐地從枝頭洩下,暖暖地灑在肩頭。碧藍的天空像瑪格麗特的水晶球一樣,閉上眼睛,初夏的微風拂過耳朵,會把頭髮凌亂地吹在臉上。綠葉婆娑,初夏的風纏繞著參天古木的軀幹,我便和風一起低語,走向更遙遠的仲夏。而面前的,便是球場上飛奔的身影。初夏總是和海洋聯想在一起的。最初的印象是佇立於海岸上,帶著一分活力與熱情,伸開手去感覺穿過指間的海風。背景是淡淡的色調,嬉戲的'人們的身影變得模糊。瞬間的淚眼朦朧,宛如凌空的女神撒下的花朵… …這是初夏的曼妙的日光海岸。

我靠著榕樹坐下,聽著悠揚的樂曲,品著一杯淡淡的香茗,尋找我的初夏絕句。風促然吹過,引得花兒飄零,那如緋紅的輕雲般燦爛的花瓣就這樣在初夏時節,芬飛。

《初夏》賞析7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譯文

春天開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謝化作塵土,在布穀鳥啼叫聲中夏天已經來到。

路兩邊種桑麻蔥蘢綿延不盡,才知道我原來是在太平之世。

註釋

紅紫:紅花與紫花。這裡指春天開放的花。

夏令:夏季。

賞析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曆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北宋亡國,南宋在臨安的政權不但不發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

然而此詩格調清新。前兩句寫夏景很傳神,也很清澈。沒有憤怒也沒有呼喊。後兩句中,“桑麻行不盡”指作物生長旺盛。“身是太平人”是指天下太平,人人都是太平之人。

時代混亂,陸游為什麼如此說呢?可能是看到夏日作物生機勃勃,心中不免生出對太平盛世的期盼之情,也可能是眼前的自然美景暫時讓他忘記生在亂世的.煩惱憂愁。

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初夏》賞析8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陰晴 一作:晴陰)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譯文

小鴨在池塘中或淺或深的水裡嬉戲,梅子已經成熟了,天氣半晴半陰。在這宜人的天氣裡,邀約一些朋友,載酒宴遊了東園又遊西園。風景如畫,心情格外舒暢,盡情豪飲,有人已經醉醺醺了。園子裡的枇杷果實累累,像金子一樣垂掛在樹上,正好都摘下來供酒後品嚐。

註釋

題原作“初夏”,作者原作“戴石屏”,據《宋詩鈔·東皋集》改。

乳鴨:剛孵出不久的小鴨。

枇杷:植物名,果實球形,成熟時呈金黃色。味甜,可食。

賞析

《初夏遊張園》屬於田園詩,色調明麗,氣氛熱烈,意境優美,生活氣息濃郁。這首詩寫的是江南初夏時人們宴飲園林的生活情景。

題日“遊”字,自然點出了詩人賞心悅目、情致勃勃的感受。張園的風光奪目生輝,引人入勝。“乳鴨”在時深時淺的水中戲遊,“熟梅天氣”似陰似晴,在詩人的眼裡都是那樣的富有情趣,增添了無限的遊興。詩中“半”字用得精妙,狀寫天氣忽陰忽晴、變幻莫測的特點,至為準確;同時也傳達了詩人的內心感受,迷離恍惚,朦朦朧朧。一樹一樹的梅子,熟透了,紅褐色,碩大果.樣子很是令人垂涎。

春末夏初,梅雨季節,江南的天氣似陰還晴,變幻不定,那些機靈活潑的小鴨,成群結隊,爭先恐後地跳下水塘,不管水深水淺,自由自在遊樂。池塘清波粼粼之上,遊動著一個個淘氣調皮的小精靈,池塘似陰似晴的上空迴盪著嘎嘎歡叫的聲音,好一派歡快、熱鬧的景象。詩人被張園的風光陶醉了。

詩歌前兩句裡,通過“乳鴨”、“熟梅”等景物,逼真地描繪了初夏的景緻,讀後使人感到真實生動。

一個“醉”字不僅狀寫果農歡飲至醉的.情態,更折射出人們幸福快樂的心情。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他們勤勞能幹,經營自己的生活,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焉能不醉?同時從讀者、詩人這個角度來看,這個“醉”字,其實也流露出詩人、讀者深深地被果園的氣氛所感染,滿心歡喜、無比幸福的感覺。“一樹金”這種表達屬於超常搭配,本來是一樹枇杷,顆顆飽滿,金黃燦爛,耀眼生輝,令人垂涎,詩人形象描繪為“一樹金”,給人的感覺就是一樹金子,一樹豐收,一樹歡悅。快樂灑在枇杷樹上,歡笑迴盪在果園上空,果農們歡天喜地,心花怒放啊!他們用最樸素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滿足和幸福。

詩歌三、四兩句就描寫了果農豐收歡樂的生活情景。每一座果園都在慶賀豐收,那滿樹金黃色的枇杷,帶給果農無限歡樂。年成好,果園豐收,理當慶賀,偌大園子,到處是歡笑的聲音,到處是陶醉的笑容。

豐收的喜悅、生活的富足是詩歌要表現的主題,這首《初夏遊張園》,詩人用心用情,用歡樂、用幸福感染和陶醉讀者。

創作背景

在南宋後期,戴復古與大多數江湖詩人一樣,他浪跡江湖,足跡遍佈東吳、浙西、襄漢、北淮及南越,幾乎跑遍南宋全境。詩人於初夏之際,攜酒遊於張園。面對張園美麗的景色,因而創作此詞。

戴復古

戴復古(1167年-約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石屏樵隱,天台黃岩(今屬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詩派詩人。曾從陸遊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晚年總結詩歌創作經驗,以詩體寫成《論詩十絕》。一生不仕,浪遊江湖,後歸家隱居,卒年八十餘。著有《石屏詩集》、《石屏詞》、《石屏新語》。

《初夏》賞析9

原文

初夏遊張園①

戴復古

乳鴨②池塘水淺深③,熟梅天氣④半陰晴。

東園載酒西園醉⑤,摘盡枇杷⑥一樹金。

作品註釋

①張園:張姓主人的園林。

②乳鴨:剛出生的小鴨。

③水淺深:池水或淺或深。

④熟梅天氣:梅子已經成熟的時節,為五、六月。

⑤東園載酒西園醉:互文見義,說載酒遊園,酣暢盡興。

⑥枇杷:一種水果,成熟後成淡黃色或橙黃色。

作品譯文

小鴨子在池塘中嬉戲遊玩,一會兒在深水中一會兒又在淺水裡。梅子成熟的季節裡,天氣總是半陰不晴的。邀上三五個好朋友,一邊遊園一邊喝酒,幾個人盡情豪飲,已有醉意。園子裡的批杷碩果累累,像金子一樣垂掛在樹上,正是酒後解渴的好東西。

作品背景

在南宋後期,戴復古與大多數江湖詩人一樣,他浪跡江湖,足跡遍佈東吳、浙西、襄漢、北淮及南越,幾乎跑遍南宋全境。詩人於初夏之際,攜酒遊於張園。面對張園美麗的景色,因而創作此詞。

作品鑑賞

《初夏遊張園》屬於田園詩,色調明麗,氣氛熱烈,意境優美,生活氣息濃郁。[6]這首詩寫的是江南初夏時人們宴飲園林的生活情景。

題日“遊”字,自然點出了詩人賞心悅目、情致勃勃的感受。張園的風光奪目生輝,引人入勝。“乳鴨”在時深時淺的水中戲遊,“熟梅天氣”似陰似晴,在詩人的眼裡都是那樣的富有情趣,增添了無限的遊興。詩中“半”字用得精妙,狀寫天氣忽陰忽晴、變幻莫測的特點,至為準確;同時也傳達了詩人的'內心感受,迷離恍惚,朦朦朧朧。一樹一樹的梅子,熟透了,紅褐色,碩大果.樣子很是令人垂涎。

春末夏初,梅雨季節,江南的天氣似陰還晴,變幻不定,那些機靈活潑的小鴨,成群結隊,爭先恐後地跳下水塘,不管水深水淺,自由自在遊樂。池塘清波粼粼之上,遊動著一個個淘氣調皮的小精靈,池塘似陰似晴的上空迴盪著嘎嘎歡叫的聲音,好一派歡快、熱鬧的景象。詩人被張園的風光陶醉了。

詩歌前兩句裡,通過“乳鴨”、“熟梅”等景物,逼真地描繪了初夏的景緻,讀後使人感到真實生動。

一個“醉”字不僅狀寫果農歡飲至醉的情態,更折射出人們幸福快樂的心情。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他們勤勞能幹,經營自己的生活,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焉能不醉?同時從讀者、詩人這個角度來看,這個“醉”字,其實也流露出詩人、讀者深深地被果園的氣氛所感染,滿心歡喜、無比幸福的感覺。“一樹金”這種表達屬於超常搭配,本來是一樹枇杷,顆顆飽滿,金黃燦爛,耀眼生輝,令人垂涎,詩人形象描繪為“一樹金”,給人的感覺就是一樹金子,一樹豐收,一樹歡悅。快樂灑在枇杷樹上,歡笑迴盪在果園上空,果農們歡天喜地,心花怒放啊!他們用最樸素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滿足和幸福。

詩歌三、四兩句就描寫了果農豐收歡樂的生活情景。每一座果園都在慶賀豐收,那滿樹金黃色的枇杷,帶給果農無限歡樂。年成好,果園豐收,理當慶賀,偌大園子,到處是歡笑的聲音,到處是陶醉的笑容。

豐收的喜悅、生活的富足是詩歌要表現的主題,這首《初夏遊張園》,詩人用心用情,用歡樂、用幸福感染和陶醉讀者。

名家點評

清代學者汪繃青、姚和伯:“鍛鍊精而情致逸,此石屏詩源猶少陵之審言也。”(《宋詩略》卷十四。)

現代北大教授倪其心、許逸民:“這詩寫初夏江南田園生活情趣。……全詩活現出初夏枇杷豐收的歡慶情景。”(《宋人絕旬選第335頁)

作者簡介

戴復古(1167—12527),南宋詩人。字式之,天台黃岩(今浙江黃岩)人。一生不仕,浪遊江湖。除四川I外,足跡幾乎遍及南中國各重要地區。晚年歸隱於故鄉南塘石屏山下,因自號石屏,約卒於宋理宗淳祜末。戴復古是江湖派著名詩人,生性耿介正直,不逢迎權貴,雖行事謹慎,“廣座中口不談世事”(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但在詩裡卻往往熱烈地抒發愛國情感,並大膽指斥朝政國事。其詞語言清麗,風格豪放,接近蘇辛。·其中尤以《柳梢青》和《洞仙歌》兩首流傳最廣。戴復古詩詞結集有《石屏詩集》、《石屏詞》。

《初夏》賞析10

其一

梅子留痠軟齒牙⑴,芭蕉分綠與窗紗⑵。

日長睡起無情思⑶,閒看兒童捉柳花⑷。

其二

鬆陰一架半弓苔⑸,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⑹,兒童誤認雨聲來。

註釋

⑴梅子:一種味道極酸的果實。軟齒牙:一作濺齒牙,指梅子的酸味滲透牙齒。

⑵芭蕉分綠:芭蕉的綠色映照在紗窗上。與窗紗:《四部備要》本《誠齋集》作“上窗紗”,此據《楊萬里選集》。與,給予的意思。

⑶無情思:沒有情緒,指無所適從,不知做什麼好。思,意,情緒。

⑷捉柳花:戲捉空中飛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⑸半弓:半弓之地,形容面積極小。弓,古時丈量地畝的器具,後為丈量地畝的計算單位。一弓等於1.6米。

⑹掬:兩手相合捧物。

參考譯文

其一

梅子味道很酸,吃過之後,餘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初長,而綠陰映襯到紗窗上。春去夏來,日長人倦,午睡後起來,情緒無聊,閒著無事觀看兒童戲捉空中飄飛的柳絮。

其二

鬆陰之下長著半弓的草苔,想看書可又懶得去翻開。百無聊賴中掬起泉水去澆芭蕉,那淅瀝水聲驚動了正在玩耍的兒童,他們還以為驟然下起雨來。

作者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文學家,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卒贈光祿大夫,諡號文節。

賞析:

《閒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寫芭蕉分綠,柳花戲舞,詩人午睡初起,沒精打采,當看到追捉柳絮的兒童時,童心復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第二首詩寫作者從書齋來到庭院裡,百無聊賴,便捧起水來灑在芭蕉葉上,使兒童誤以為下雨,表現其慵懶的情緒。全詩精於煉字,充滿生活情趣。

第一首詩寫芭蕉分綠,柳花戲舞,詩人情懷也同有景物一樣清新閒適,童趣橫生。兒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無限童心,在風中與孩童們捉迷藏。不時有笑聲漾起,詩人該是從睡夢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點明初夏季節,後二句表明夏日晝長,百無聊賴之意。這首詩選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來表現初夏這一時令特點。詩人閒居鄉村,初夏午睡後,悠閒地看著兒童撲捉戲玩空中飄飛的柳絮,心情舒暢。詩中用“軟”字,表現出他的閒散的意態;“分”字也很傳神,意蘊深厚而不粘滯;尤其是“閒”字,不僅淋漓盡致地把詩人心中那份恬靜閒適和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表現出來,而且非常巧妙地呼應了詩題。

第二首詩寫作者閒適、慵倦的情緒。他想看書,可是剛剛翻開又興致索然,百無聊賴中掬起泉水去澆芭蕉。那淅瀝水聲驚動了正在玩耍的兒童,他們還以為驟然下起雨來。這兒以詩人的閒散無聊與兒童的`天真爛漫相比較,一個“戲”字,一個“誤”字起到相互映襯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無窮樂趣,寫出了詩人的恬靜閒適,抒發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詩人善於捕捉生活中瞬間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觸發的興會,在這兩句中也得到生動的顯示。

初夏時節,閒居無事,此時奔競之心盡消,與自然貼近,與兒童貼近,情緒得到交流,有一種說不出的滿足。這兩首詩反映的就是這樣一種微妙的情境,第一首寫午睡初起,沒精打采,當看到追捉柳絮的兒童時,童心復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第二首寫他從書齋來到庭院裡,百無聊賴,便捧起水來灑在芭蕉葉上,使兒童誤以為下雨。全詩充滿生活情趣,煉字也精。

《初夏》賞析11

原文:

閒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宋代: 楊萬里

鬆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譯文:

鬆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

鬆陰之下長著半弓的草苔,想看書可又懶得去翻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百無聊賴中掬起泉水去澆芭蕉,那淅瀝水聲驚動了正在玩耍的兒童,他們還以為驟然下起雨來。

註釋:

鬆陰一架半弓苔(tái),偶欲看書又懶開。

半弓:半弓之地,形容面積極小。弓,古時丈量地畝的器具,後為丈量地畝的計算單位。一弓等於1.6米。

戲掬(jū)清泉灑蕉(jiāo)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掬:兩手相合捧物。

賞析:

這首詩寫作者閒適、慵倦的情緒。他想看書,可是剛剛翻開又興致索然,百無聊賴中掬起泉水去澆芭蕉。那淅瀝水聲驚動了正在玩耍的兒童,他們還以為驟然下起雨來。這兒以詩人的閒散無聊與兒童的天真爛漫相比較,一個“戲”字,一個“誤”字起到相互映襯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無窮樂趣,寫出了詩人的恬靜閒適,抒發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詩人善於捕捉生活中瞬間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觸發的興會,在這兩句中也得到生動的顯示。

《初夏》賞析12

【閒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詩詞賞析:

這首詩寫芭蕉分綠,柳花戲舞,詩人情懷也同有景物一樣清新閒適,童趣橫生。兒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無限童心,在風中與孩童們捉迷藏。不時有笑聲漾起,詩人該是從睡夢中被它叫醒的吧?如此光景,長睡不起也未免可惜了。

《初夏》賞析13

這首是描繪了春末夏初的景象,同時也借景抒發了詩人鬱鬱寡歡的心情。前兩句有靜有動,表態中的“清影”和“幽窗”動態中的“搖”和“鳥噪”,真是繪聲繪色。後兩句將前句中的煩躁情緒進一步深化,初夏時分花寫了,也飛盡了,白天越來越長了,實在給人一種“困人”的感覺。全詩寄情緒於景物,淡淡幾筆,卻極具感染力。

這是一首描述深閨閒處、清寂無聊情緒的詩。詩的前三句在渲染環境的清寂、煩人和落寞,為最後一句抒發其無聊情緒作鋪墊。

“竹搖清影罩幽窗”這一句首先點明瞭即景詠詩的地點——閨“窗”是詩人賴以觀景而抒情的出發處。不難想見詩人呆在閨房,自窗而外觀的情狀,幽窗上又罩著搖動著的的清影,這就使得深閨產生了一種十分幽寂的氣氛。這樣寫,造成了一個靜而又清、清靜得甚至於孤寂的境界,使人一下入定,然後隨著詩人自窗而出的視線及由之而生的思緒領略閨房周圍的景象與詩人的情思。

第二句“兩兩時禽噪夕陽”是詩人所見所聞窗外遠處和上方的景象,有喧噪的時禽和夕陽。時禽鳴叫,一般多引發人的新奇感覺,可是詩人卻說它們的鳴叫是“噪”,表明了詩人煩亂的心情。環境本來就太顯孤寂了,不能給人帶來安慰的時禽的鳴叫,只能使這孤寂的環境更顯孤寂,更煩它,自然是噪聲了。“夕陽”二字,點明瞭詩人即景作詩的是黃昏。

“謝卻棠飛盡絮妙”這是詩人觀看遠處和上方的景物後,視線下移之後所見到的景象。海棠花落,排絮飛盡,這種景象使她心情難免隨之落寞,於是把這種落寞心情寓在了所描寫的事物中。這種殘敗的景象同時也點明時令已是春末夏初。

詩的最後一句是對以上三句所誼染的清寂、煩人和落寞的環境氣氛的總結雖一然字面上是在講述人對時令變化的感覺,但主要則在抒發慵懶無聊的`情緒,使全詩成為一個貫穿、嚴密的整體,詩意因而明朗化。

寫法上此詩有一個隱而不現的特點,詩人,是以“窗”為觀景的出發處,無論是竹影、時禽、夕陽、海棠、飛絮,還是“噪”聲即景如此,可謂獨特。其次,就是將捕捉到的景物與心境聯絡起來,融在一起,用富於情感色彩的詞語來表現,如幽窗的幽、噪夕陽等來的噪、困人、日初長等。這體現了這位詩人特有的觀察、描述的細膩、準確、傳神。

《初夏》賞析14

《阮郎歸·初夏》原文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沈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前言」

《阮郎歸·初夏》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表現了初夏時節的閨閣生活,採用從反面落筆的手法,上片寫靜美,而從聽覺入手,以聲響狀環境之寂,下片寫動美,卻從視覺落筆,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營造出一種清麗歡快的情調,顯得淡雅清新而又富於生活情趣。全詞以描寫手法為主,注意景物描寫、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的交叉運用,從而獲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註釋」

⑴阮郎歸:詞牌名。

⑵薰風:南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 唐白居易 《首夏南池獨酌》詩:“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⑶水沈:即“水沉”,木質香料,又名沉水香。

⑷然:同“燃”,形容花紅如火。

⑸玉盆:指荷葉。纖手:女性嬌小柔嫩的手。

⑹瓊珠:形容水的泡沫。

「翻譯」

窗外綠槐陰陰,高高的柳樹隨風輕動,蟬鳴聲戛然而止,和風將初夏的清涼吹入屋內。綠色的紗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隨風飄散;愜意的晝眠,忽而被落棋之聲驚醒。

雨後的小荷,隨清風翻轉。石榴花襯著溼潤的綠葉,愈見得紅麗如燃。美麗女子正在清池邊用盆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濺起就像晶瑩的珍珠,一會兒破碎一會兒又圓。

「鑑賞」

這首詞寫的是初夏時節的.閨怨生活,採用從反面落筆的手法,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整首詞淡雅清新而又富於生活情趣。

上片寫初夏已悄悄來到一個少女的身邊。“綠槐高柳咽新蟬”,都是具有初夏特徵的景物:枝葉繁茂的槐樹,高大的柳樹,還有濃綠深處的新蟬鳴聲乍歇,一片陰涼幽靜的庭院環境。“薰風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氣候特徵。薰風,就是暖和的南風。古人對這種助長萬物的風曾寫有《南風》歌大加讚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據《禮記·樂記》載:“昔者,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意即虞舜特製五絃琴為《南風》伴奏。這裡的“薰風初入弦”,是說《南風》之歌又要開始入管絃被人歌唱,以喻南風初起。由於以上所寫的景物分別訴諸於視覺(綠槐、高柳)、聽覺(咽新蟬)和觸覺(薰風),使初夏的到來具有一種立體感,鮮明而真切。

“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進入室內描寫。碧紗窗下的香爐中升騰著沉香(即水沉)的嫋嫋輕煙。碧紗白煙相襯,不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異香可聞,顯得幽靜閒雅。這時傳來棋子著枰的響聲,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驚醒。蘇軾有《觀棋》四言詩,其序雲:“獨遊廬山白鶴觀,觀中人皆闔戶晝寢,獨聞棋聲於古鬆流水之間,意欣然喜之。”詩句有云:“不聞人聲,時聞落子。”這首詞和這首詩一樣,都是以棋聲烘托環境的幽靜。而棋聲能“驚”她的晝眠,讀者可以想象,在這麼靜的環境中,她大概已經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聲便會把她驚醒。醒來不覺得餘倦未消,心中沒有不快,可見首夏清和天氣之宜人。

下片寫這個少女夢醒來以後,盡情地領略和享受初夏時節的自然風光。歇拍二句,寫弄水葉面,瓊珠碎而復圓,更覺清新可愛。“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又是另一番園池夏景。小荷初長成,小而嬌嫩,一陣細雨過去,輕風把荷葉翻轉;石榴花色本鮮紅,經雨一洗,更是紅得像火焰。這生機,這秀色,大概使這位少女陶醉了,於是出現了又一個生動的場面:“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這位女主人公索性採摘荷葉後到清池邊玩水。水花散濺到荷葉上,像珍珠那樣圓潤晶亮。可以想見,此時此刻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這飛珠濺玉的水花一樣,喜悅,興奮,不能自持。

在蘇軾之前,寫女性的閨情詞,總離不開相思、孤悶、疏慵、倦怠、種種弱質愁情,可是蘇軾在這裡寫的閨情卻不是這樣。女主人公單純、天真、無憂無慮,不害單相思,困了就睡,醒了就去貪賞風景,撥弄清泉。她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願把自已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這是一種健康的女性美,與初夏的勃勃生機構成一種和諧的情調。蘇軾的此種詞作,無疑給詞壇,尤其是給閨情詞,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描寫是這首詞的主要表現方法。它注意景物的描寫、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的交叉運用,從而獲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上片由綠槐、高柳、鳴蟬、南風等景物描寫與碧紗窗、香菸、棋聲等環境描寫,以及午夢初醒的人物描寫共同構成一幅有聲有色的初夏閨情圖。下片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寫與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寫結合,構成一幅活潑自然的庭園野趣圖,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間。同時他還注意了動態描寫,且不說“棋聲驚晝眠”、“玉盆纖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動,就是景物也呈現出某種動感。小荷為微雨而翻動,可以想見它的迎風搖曳之姿。榴花本是靜物,但用了一個“燃”字,又使它彷彿動了起來。

這些動態描寫對活躍氣氛,豐富畫面無疑起了有益的作用。此詞景中含情,將眾多的景物以情緯之,故散而不亂,給人以整體感。作者善於抓住細微的心理感受並在無形中將客觀環境的細微變化加以對比,通過景物描寫、環境描寫,構成一幅活潑自然的庭園野趣,並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單純、天真和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詞中的少女形象,與一般閨情詞中疏慵倦怠、孤悶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滿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機和青春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作品中活潑健康的少女形象,與初夏時節富有生氣的景物、環境,構成了一種和諧、清麗、靈動的情調,令人流連忘返。

《初夏》賞析15

[宋]蘇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沈煙。棋聲驚晝眠。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註釋

①蕙風:夏季的東南風。

②玉盆:指荷葉。

評解

高柳新蟬,薰風微雨,池荷榴花,瓊珠清泉,交織成一幅初夏的美麗圖景;撫琴、下棋、晝眠、嬉水,傳達出人物風雅優閒的生活情趣。歇拍二句,寫弄水葉面,瓊珠碎而復圓,更覺清新可愛。

集評

沈雄《古今詞話》:觀者歎服其八句狀八景。音律一同,殊不散亂,入爭寶之。刻之琬琰,掛於堂室間也。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寫閨情而不著妍辭,不作情語,自有一種閒雅之趣。

此詞采用從反面落筆的手法,上片寫靜美,而從聽覺入手,以聲響狀環境之寂,下片寫動美,卻從視覺落筆,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整首詞表現了初夏時節的閨閣生活,淡雅清新而又富於生活情趣。詞中以描寫手法為主,注意景物描寫、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的交叉運用,從而獲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上片首二句抓住蟬聲乍歇,“薰風”初起這一剎那的感覺,寫環境之美。詞人採用對比手法,明寫“咽新蟬,暗與蟬聲亂鳴時相比,使人明顯地感覺到沉靜。此處以棋聲烘托環境的幽靜。作者將四周的無聲無息渲染得淋漓盡致,使人由環境的靜寂體味到主人公的悠閒自得之情。

下片寫這個少女午夢醒來以後,盡情地領略和享受初夏時節的自然風光。“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又是另一番園池夏景。小荷初長成,小而嬌嫩,一陣細雨過去,輕風把荷葉翻轉;石榴花色本鮮紅,經雨一洗,更是紅得象火焰。這生機,這秀色,大概使這位少女陶醉了,於是出現了又一個生動的場面:“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邊玩水。水花散濺到荷葉上,像珍珠那樣圓潤晶亮。可以想見,此時此刻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這飛珠濺玉的'水花一樣,喜悅,興奮,不能自持。

此詞景中含情,將眾多的景物以情緯之,故散而不亂,給人以整體感。作者善於抓住細微的心理感受並在無形中將客觀環境的細微變化加以對比,通過景物描寫、環境描寫,構成一幅活潑自然的庭園野趣,並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單純、天真和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詞中的少女形象,與一般閨情詞中疏慵倦怠、孤悶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滿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機和青春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作品中活潑健康的少女形象,與初夏時節富有生氣的景物、環境,構成了一種和諧、清麗、靈動的情調,令人流連忘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