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不死課文閱讀賞析

來源:文萃谷 2.45W

死海不死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下面請看小編帶來的死海不死課文閱讀賞析!

死海不死課文閱讀賞析
  死海不死課文閱讀賞析

在亞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有一個“死海”。遠遠望去,死海的波濤此起彼伏,無邊無際。但是,誰能想到,如此浩蕩的海水中竟沒有魚蝦、水草,甚至連海邊也寸草不生?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然而,令人驚歎的是,人們在這無魚無草的海水裡,竟能自由遊弋;即使是不會游泳的人,也總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擔心會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傳說大約兩千年前,羅馬統帥狄杜進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邊,下令處決俘虜來的奴隸。奴隸們被投入死海,並沒有沉到水裡淹死,卻被波浪送回岸邊。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將俘虜扔進海里,但是奴隸們依舊安然無恙。狄杜大驚失色,以為奴隸們受神靈保佑,屢淹不死,只好下令將他們全部釋放。

那麼,死海海水的浮力為什麼這樣大呢?因為海水的鹹度很高。據統計,死海水裡含有多種礦物質:135.46億噸氯化鈉(食鹽);有63.7億噸氯化鈣;有20億噸氯化鉀;另外還有溴、鍶等。把各種鹽類加在一起,佔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這樣,就使海水的密度大於人體的密度,無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來,沉不下去。

死海是怎樣形成的呢?請先聽一個古老的傳說吧。遠古時候,這兒原來是一片大陸。村裡男子們有一種惡習,先知魯特勸他們改邪歸正,但他們拒絕悔改。上帝決定懲罰他們,便暗中諭告魯特,叫他攜帶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離開村莊,並且告誡他離開村莊以後,不管身後發生多麼重大的事故,都不準回過頭去看。魯特按照規定的時間離開了村莊,走了沒多遠,他的妻子因為好奇,偷偷地回過頭去望了一眼。哎喲,轉瞬之間,好端端的村莊塌陷了,出現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這就是死海。她因為違背上帝的告誡,立即變成了石人。雖然經過多少世紀的風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扭著頭日日夜夜望著死海。上帝懲罰那些執迷不悟的人們:讓他們既沒有淡水喝,也沒有淡水種莊稼。

這當然是神話,是人們無法認識死海形成過程的一種猜測。其實,死海是一個鹹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變化的結果。死海地處約旦和巴勒斯坦之間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長75公里,東西寬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約有400米。死海的源頭主要是約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礦物質。河水流入死海,不斷蒸發,礦物質沉澱下來,經年累月,越積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鹹的鹹水湖——死海。

幾十年前,死海還是一片荒涼。為了開發利用它的資源,而今死海旁邊已出現了一些工廠,同時修建了一些現代化的游泳池、高階旅館和遊樂場所。死海上空豔陽高照,海面空氣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遜於溫泉,吸引著許多遊客。這樣一來,就使它出現了不少生氣。

但是,由於死海的蒸發量大於約旦河輸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趨下降。據專家統計,最近十年來,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到50釐米。長此下去,在不久的將來,南部較淺的地方,海水將會消失;較深的北部,數百年後也可能幹涸。那時,死海真的要死了。

教材分析】

教學建議

一、新穎巧妙的標題

標題“死海不死”,新穎、巧妙,引人入勝。“死海不死”中的兩個“死”字含義不同,“死”與“不死”互相矛盾,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揭示死海的特徵。全文圍繞“死”與“不死”展開說明,先說死海的“死”(沒有魚蝦、水草,寸草不生)再說死海的“死”(人不會被淹死,開發利用、出現生氣),最後又說到死海的“死”(死海終將乾涸),重點說“不死”,與標題呼應。標題“死海不死”既是文章的內容概括,又是文章的結構線索,耐人尋味。這種相反相成的修辭手法,常被人們採用,例如“天空不空”“恆星不恆”“愚公不愚”“孤兒不孤”等等,新奇有趣,發人深思。

二、多種說明方法的綜合運用

本文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把科學知識與奇異的現象、神奇的傳說結合起來進行介紹,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融為一體。

1.舉例子。舉出例項說明比較抽象、複雜的事物或事理,讓人信服。舉例說明分為列舉例子、典型舉例、類比舉例三類。列舉例子,即舉出較多的例子來說明事物或事理。如第一段列舉海水中沒有“魚蝦、水草”,海邊“寸草”不生的事例,說明死海的“死”。典型舉例,即舉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例子來說明事物或事理。如第二段,舉出即使不會游泳的人,也總是浮在水面上,不會被淹死的典型例子,說明死海的“不死”。

2.列資料。用數字來說明事物的本質特徵。如第四段,列舉了四個資料,說明死海的浮力為什麼這樣大。第六段,列舉了四個資料,說明死海成因的地形特點。最後一段,列舉一個數據,說明死海將來真的要“死”。

3.引用。引用有關資料來作說明的'依據或充實說明的內容,引起讀者的興趣。如第三段,弓1用“屢淹不死”的傳說,描述死海“不死”的表面特徵,帶有神奇色彩。第五段,引用死海形成的神話,說明遠古時候人們對死海成因的猜測,富有浪漫色彩,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4.詮釋。對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質或特點作適當的解釋,揭示其部分含義。如第一段,“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這裡的“死”指魚蝦草木的死。因為死海鹹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長,所以叫“死海”。這就部分的揭示了死海的特徵。第二段,“真是‘死海不死’!”這裡的第二個“死”指人的死,“不死”是說死海浮力大,人不會被淹死。這又部分的揭示了死海的另一特徵。最後一段,“那時,死海真的要死了!”這裡的第二個“死”指死海的乾涸,揭示了死海的未來。

三、運用數字說明

運用數字說明是本文的一個特點。數字分確數(確切的數字)和約數(大約的數字)兩類。數字具有科學性和權威性,用得好,比文字說明更簡明、概括、具體,更有說服力。為了科學的說明死海的本質特徵—“鹹度很高”,文章列舉了四個資料。前三個資料從大到小依次分別列舉了三種主要礦物質的絕對含量之多,後一個數據指出各種鹽類和海水的相對比例之大,用的都是確數,說明統計的精確、具體,具有科學的權威性。測量死海的面積和平均深度,用確數;測量死海的最深處和每年水面下降,用約數,這是根據對死海的認識程度和死海的實際變化而確定的,數字用語也都是準確的。

四、引用神話傳說的作用

在知識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話傳說,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說明事物。離開了這點,旁徵博引,為追求增加文采而隨意堆砌材料,濫引趣聞,是不足取的。本文兩段傳說、神話對說明死海的特徵起著不同作用。引羅馬統帥狄杜處死俘虜而未得逞的傳說,對說明“死海不死”是一個很生動的例證。雖說是傳說,卻有史實作基礎,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實際情況: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會下沉,哪怕是戴上腳鐐手銬的人(傳說中的俘虜是戴鐐銬的)。這種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徵說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讀者的閱讀興味。 同時,也從時間上說明死海存在悠久。

五、語言教學建議

《死海不死》一課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辨清確數和約數的運用,理解準確資料的作用。分析課文前半篇時,老師設題:“把各種鹽分加在一起,佔死海全部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至二十五。”一句中的資料能否改為24%或者大約24%、24%左右?討論畢,學生感受頗多:原來這些很容易使自己疏忽而又枯燥乏味的資料,在說明文中卻起著這麼重要的說明作用。學生閱讀文章的慾望增強了,思維積極了。

教課文後半篇時,中國學習聯盟膽質疑:“海水平均深度一百四十六米,最深的地方大約有四百米。”這個資料不科學,既然最深的地方是約數,平均深度怎麼會是個確數?有的說把“大約”移到“一百四十六米”之前,就通順了;有的說,科學測定的資料是不能隨意變動的,這不是修改病句;更多的學生認為應該根據死海實際情況來修改深度資料,因為說明文的資料具有準確性、科學性。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一、複習提問。

(l)說明文最重要的是什麼?(抓事物特徵)

(2)說明文中的由現象到本質,由結果到原因這都屬於什麼說明順序?(屬於邏輯順序)

(3)說明文從語言上怎樣分類?(一般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也叫

科學小品文。)

二、正音、辨字、辨詞。(略)

三、分析作者的.寫作思路。

(1)審題:看了這個題目,你知道了什麼和想知道什麼?

(2)同學們自願讀課文,一人一段。

(3)複述課文,男女同學分為兩大組,各出一名同學進行復述比賽。

在亞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有一個“死海”,死海中沒有魚蝦、水草,海邊也寸草不生,可是人到海里卻不會被淹死,這是由於死海的含鹽量高、鹹度高造成的。死海地處約旦和巴勒斯坦之間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源頭主要是約旦河。河水中含有很多鹽類,再加之河水不斷蒸發,鹽類沉澱下來,最終形成了這個鹹水湖。死海的過去是荒涼的,現在開發利用後的死海有了許多生氣,但是由於蒸發量大於輸入量,死海的將來可能幹涸。

(4)根據上面的複述,你知道了什麼?

(說明物件:死海。說明物件的特徵:死與不死,本質特徵成度高。死海的形成:死海的過去、現在、將來。)

(5)具體分析,看看文章如何來體現以上內容的。讀第1自然段,它交代了什麼?

(死海的地理位置,死海得名的原因。)“死海”一詞中的“死。是什麼意思?(魚蝦草木不能存活。)

(6)依照第1自然段的思路,同學們自己說說學第2自然段的所得。(交代死海的另一特徵:不死。)

(7)讀第3-4自然段,做以下練習。

①第3自然段說明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主要內容是:引用傳說,說明死海浮力之大,既形象,又神奇)。

②第4自然段說明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主要內容是說明死海浮力大的原因。)

③第4自然段的說明順序是什麼?

(從結果到原因的邏輯順序。)

④第4自然段的說明方法有哪些?

(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

(8)讀第5-6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①第5自然段講述的是不是死海的成因?用原文回答。

(不是,這只是神話,是人們無法認識死海形成過程的一種猜測。)

②死海真正的成因是什麼?

(死海的形成是自然界變化的結果。)

③作者是如何具體說明死海的形成的?

(地理位置→長度、寬度、深度→源頭→形成。)

④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死海的形成。

(9)讀第7-8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①用書上的詞語說明死海的過去、現在、將來。(過去:荒涼。現在:生氣。將來:乾涸。)

②文中是怎樣寫死海對人體健康有利的?

(死海上空豔陽高照,海面空氣清新,含氧量高,對人體健康有利。)

③根據自己的課外知識能否回答海水有何治病功能?

(海水中的鹽類、礦物質豐富,具有比溫泉更為理想的殺菌作用。)

(10)速讀全文,給文章分段,並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介紹死海的特徵。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說明死海的成因。

第三部分(第7一8自然段):介紹死海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1)用一段話來概括本課所介紹的物件、特徵及說明方法。

(說明物件是死海,其特徵是成度高,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引用資料的說明方法。)

(12)討論以下問題。

①文章結尾寫到:“長此下去,在不久的將來,南部較淺的地方,海水將會消失;較深的北部,數百年後也可能幹涸。那時,死海真的死了。”如何挽救死海呢?(提示:看課文中所給的圖示。)

②死海真的會乾涸嗎?

(由於蒸發量大於輸入量,致使水面下降,隨著水面下降,蒸發量也在減少,況且還有約旦河水輸入,所以死海不會乾涸。)

四、.總結、擴充套件

這一篇知識小品文,介紹了死海的特徵和成因以及現狀和未來,採用了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在說明死海的“死”與“不死”的現象時,使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死海的特徵時也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另外,為了更好地突出說明物件的特徵,作者還採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在說明死海的浮力大的原因時,列舉了四個資料;在說明死海成因的地形特點時,列舉了四個資料;文章最後一段,列舉了一個數據,說明死海將來真的要“死”。

五、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第一題。(死海的海水裡無魚蝦水草海邊也寸草不生,而人們在其中可以自由遊弋不會被淹死,其本質特徵就是鹹度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