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

來源:文萃谷 1.16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1

暑期,在朋友的推薦下,我認真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讀完後深感這是一本值得我們教師研究的好書!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教師,從書中獲取知識,提升各方面的修養尤為重要。

下面我就書中的好建議結合自己工作實踐,淺談一下對學困生應該怎麼做:

一、心存關愛,因材施教,絕不放棄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用對他們吆五喝六,他們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差學生,他們一旦出了點小問題,我們總習慣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後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原則性的指導。其實處罰和枯燥的說理不能觸及後進生的靈魂,反而拉大了老師與後進生之間的距離。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他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還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適的教育方法,就不會有永遠的後進生。他用畢生的精力在研究學生,研究教育教學工作。在他的眼裡,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後進生,每位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對後進生從來不放棄,而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研究學生特點,進而尋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最終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我想,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這麼做,是跟他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密不可分的。而我們呢,提高不了後進生,便抱怨他們,甚至是放棄他們,在如今的應試教育下,一些老師失去了等待後進生轉變的耐心,再加上平時忽視了閱讀的重要性,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無幾,研究學生更無從談起。這樣又怎能幫助後進生提高呢?讀了此書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就一定要多閱讀教育理論書籍,想要幫助後進生就一定要結合所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經驗去研究學生。兩者相結合,就會在教育工作中尋找到工作的成功與樂趣。

二、轉變角色、循序漸進、引導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我們有時會很不解地說,“這道題我都講了好幾遍了,可學生還是沒做對?”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我們在講解時,有時忽視了學生應該理解什麼,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麼目的。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從書中我也深深地領悟到,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變,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有些知識在學生中有人瞭解,有人不懂時,教師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讓“知道的人講給不知道人的聽”。愛因斯坦也指出:“教師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因此,我們應通過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讓學生在心與心的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儘管他們的語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們傳達的思想卻是一致的,只要教師不時地矯正、提升,教學的效果應是十分明顯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才能更加正視“教師的身份”。

三、改進方法、調動情緒、控制注意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學生在學習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備感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學困生的思想特別愛開小差。其實很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內心是很想學好的,但他們由於基礎差,不懂的知識越積累越多,上課時就越不知從何學起。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他們的學習成績會更差;但如果採用強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著他坐得端端正正,說不定這時候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因為他們並沒有從心底裡認同!看來怎樣才能使學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想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就應該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並使他們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一種自豪感。這樣的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一定的困難。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做一些猜謎小遊戲、動手動腦的活動等,讓他們的思維處於緊張狀態,進而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應選擇良好的'教學方法,儘量做到講解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從而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感興趣,進而集中注意力。還要採用適當降低要求,低起點,小步子,多鼓勵和少批評等方法為學困生創設成功的機遇,從而使學困生逐漸進步。教師可有意識的出一些較簡單的題目,然後叫他們上臺板演或回答,若“學困生”答對,則予以表揚,讓他們得到老師和學生的認可,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可以學好的;若沒答對,教師也應予以鼓勵,相信他們下次能夠會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

四、加強閱讀、發散思維、提升素質

書中有這樣一條建議:“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閱讀對老師和學生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老師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需要大量地閱讀書籍,後進學生想要改變糟糕的學習狀況更需要大量的閱讀。閱讀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中說:“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聯絡實際看來,這裡的讓學困生閱讀應該不是那種放任自由的讀,而是因人而異,有指導性的閱讀。不僅學生要讀書,老師也要堅持讀書,“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俗話說的好:站得高,看得遠。你書讀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就越多,思維開闊了,在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就有辦法解決了。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自己要有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然後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

以上是我在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所獲得的一些粗淺的認識,還遠不能涉及這部著作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思想,今後我將通過精心地閱讀、細細地品嚐,深入地感悟,把其精華結合實際靈活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2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盪人的靈魂。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它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彷彿是我的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師長,不斷地給初入教師崗位的處於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師的形象雖然模糊,但大師的指引卻是那麼具體。如何在教師崗位上能夠將工作做好,如何能讓自己在這份事業上有所發展,我從中總結出幾個我首先必須要努力的方向:

一、讀書,讀好書

有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在我們教育事業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裡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二、關心學生

其一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建立師生友誼。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認為,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只要帶領兒童去參觀旅行,跟他們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就行了,這些看法都是錯誤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暱關係,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教師要利用課餘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瞭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從中知道學生在想什麼,需要什麼。

其二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當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要及時、耐心、細緻地輔導,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相信我們付出的努力總會有回報,灑下的甘霖總會澆灌出燦爛的花朵。

三、賞識學生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詹姆斯還發現:一個沒有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後,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都需要不斷的賞識。被賞識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會產生一種被鼓舞、被期待的積極心理效應,就會更加向善向美。可見,賞識教育在學生的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

如今,我也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分數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併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試著讓我的學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並讓快樂能夠延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不過,我們在賞識教育過程中不應該忽視孩子的缺點和退步,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否則,會導致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過程中產生偏差;稍遇不順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時,也會導致他們過於自私、驕橫,在集體中很難與別人相處,進而產生一系列問題,這會違揹我們“賞識教育”的初衷。

“知識就是力量”,確實,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教育好學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會讓我的學生們從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力量,幫助他們揚起未來理想風帆。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3

暑假,我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給我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有益於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怎樣才能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孩子揹負著“升重點,考大學”的沉重包袱。他們哪兒還有心思玩兒。哪兒有時間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減負已說了很多年,但孩子們的埋怨聲還是很大,我兒子,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裡做老師和我佈置的很多習題集。兒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想到這兒,為人母的我想讓兒子從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來,做做遊戲,唱唱歌兒,跳跳舞,引導他讀書明理,帶他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

給孩子真正減負吧!相信每個孩子記憶中的童年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4

讀書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享受,在知識的海洋中游行使這個寒冷的寒假也溫暖了很多。而在讀過《給教師的建議》後,除了幸福與享受之外,我又有了不一樣的感觸,得出了很多體會。

一、作為教師應該不斷進取,不斷地擴充自己。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不斷地學習,擴充自己,始終走在知識的最前沿上才能使自己的知識更加的豐富,而作為知識的傳播者,這樣學生才能在你身上學習到更多。而任何形式的知識擴充都將對教育事業有一定的幫助。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育者,學習是唯一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用思想去陶冶學生的心靈,因為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做一個成功的教育者,教育出成功的學生。

三、對待學生要學會寬容。“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教育應從寬容開始。誰都曾年少輕狂,青春叛逆,用作為一名教師的愛去寬容你的學生,包容他的小缺點,小錯誤,教育必不可少,但方法卻可以多種多樣,不同的懲罰措施也會得到不同的效果。只有學會理解學生,寬容學生,愛學生,學生才會學會理解你,愛你。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5

現代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每一個新走入職場的人和身在職場的“老”人都經常感到或害怕自己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害怕新手取代自己的位置,所以社會上的各種培訓機構培訓專案層出不窮,教師也不能脫離其外。

主觀因素:教師這份職業需要更多更新鮮的知識,需要更高的才幹,教師工作由於它的比較穩定性,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親睞,教師工作越來越搶手。現在人才市場上高學歷人才、優秀人才要做教師的不少,非師範類的大學畢業生又爭著要做教師,教師工作肯定比以前更搶手。所以老師更要多學習。

客觀因素:教師所面向的學生,見識比我們當學生時的多,觀念比我們超前,視野也遠比我們開闊,而且他們對外部世界的感受比我們敏銳。更需要我們這些當教師的隨時隨地自覺主動地接受新鮮事物,去粗存精,不斷的加深自身功底。

看電視時、看報紙時、看書時、網上瀏覽時,和他人的交往中,和學生的教學中和平日的交往中,我們都要像海綿一樣不停的吸水,汲取對自己當前或將來有用的知識。

均衡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教育專家常說:教師的教法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風格,沒有最好的教法,只有更適合學生的教法。均衡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以適應孩子們不同的學習方式。孩子們的學習方式千差萬別--有些人是視覺型學習者,有些人是聽覺型,還有些人是體驗型。有些孩子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習,有些人則喜歡邊聽音樂邊學習。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要通過多種方式向學生們傳遞資訊,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我所教的科學學科,在每個班級中,使用的方法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對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與他們交流的方法也是需要因人而異。至今我仍記得:有一位六年級的學生,班主任和數學老師提到他總是搖頭又嘆氣,她們對他很好,可他就是不肯寫作業,就連考試也是懶懶散散,在試卷上能少寫就少寫,數學題不想做就懶得去想。每次我到六年級辦公室,總能看到他又被語數外老師請來寫作業。就是這樣的一個被貼上“懶”標籤的學生,我對他卻沒有這些成見,總把他當作普普通通的學生一樣看待,而他慢慢地對科學課表現出不一般的興趣,他每次刨根問底的問我自然常識的問題,我總是有一說一,有時自己不清楚的不確切的,就跟他一起找資料一定幫他弄懂,每次科學考試,班上考高分的肯定有他一個。看著他在科學試卷上滿滿的字跡,真很難相信他會是其他老師眼中的“不爭氣”的學生。

靜心靜氣教書育人

教育是長期投資的事業,教師的工作需要紮紮實實的態度,任何熱鬧的包裝、宣傳、炒作,都不能替代實實在在的一天天的薰陶,一本本的作業,一句句的話語。教師需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氣就是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的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嚐其中的樂趣,品味其中的意義。靜氣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會是另外一番景緻,工作也會是另外一番景緻。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教師自己。

教育從來不是一時一刻立見成效的簡單勞動,雖然我們可能根本看不到現在的不放棄對孩子們的未來會產生什麼影響,但我們不必悲哀和氣餒,我們在做著天底下最傻又最可愛的事情,而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希望,他們或許很有希望。

我們提倡校園成為書香校園,不僅僅是建立校園文化,更重要的是養成孩子們的靜下心來讀書的習慣,更是讓教師們也能靜下心來讀書,讀好教育理論書,讀懂每一位孩子的心,進入每一位孩子的心,靜心交流,使每一位孩子能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6

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二)。”怎樣從“三人”中學習他們的經驗?蘇霍姆林斯基在這條建議裡為新教師提出了幾點經驗,這些經驗同樣值得我這個工作二十多年的“老”教師借鑑。怎麼確定該向哪位老教師學習?蘇氏的方法實在出乎我的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那就是“看學生的練習本”。原來學習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幸好平時我改作業還算認真,但以後還得得加倍認真了。明確了學習物件後,就要走進他們的課堂去聽課。因為一個班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一定和教師的課堂教學有關。從課堂上可以瞭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從學生的表現思考教師是如何引導的.,再和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對比,想想他取得成功取決於哪些因素,讀後感《《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二)》。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照搬別人的經驗,不能把名師的經驗當作“放之四海”的標準,我們要學的應該是優秀教師的教育理念。這樣你就不會為自己明明按照名師課堂實錄上課卻達不到人家的課堂效果而惶惑了。在學習別人的經驗的同時,我們就會越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種認識必將推動我們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到那時,你也許就會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了。其實不光是老教師的經驗值得學習,年輕教師一樣有許多東西值得學習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7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是一本值得每位教師閱讀和思考的好書。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裡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為“教”和“學”提供了即時而有效的指導,為任何有意於自身提高的老師提供了最實用而有益的指導方法和教學技巧。其中有幾條建議給我印象頗深。

一、善於“捕捉”學生的積極舉動。

在教育工作中我們習慣地關注學生的不良行為,就像我們在批改作業中更關心學生的錯誤一樣——要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找出對策,然後解決問題。

讀著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學生渴望得到我們的關注,不僅是學生,哪個人不希望被關注、被賞識呢?作為一個教師如果他的行為舉止能得到教育主管部門或上級領導的私下、公開的表揚,他的心情不言成喻。

孩子對賞識有更強烈的渴望,一旦他們意識到乖一點就可以得到你的關注,就會自覺地乖起來。相反,你時刻只盯著他的錯誤行為,很可能他就會故意製造一點小麻煩來引起你的關注。

我們的心裡要裝著孩子,而不只是成績、分數。真誠地與孩子相處,捕捉孩子的積極行為,然後給予肯定與表揚。杜絕虛偽、空泛的拍馬屁式的表揚,它們很快會被學生識破,教師會因此失去學生的尊重,然後對教師失去興趣,包括對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

二、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書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裡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育若有心,學者必有益。作為一個教育者,只有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才會有花開的那一天。在每個班級中都有讓人頭疼的孩子,對於這些孩子,很多教師雖然沒有放棄,但少了一份堅持,少了一份耐心,所以我們不要給孩子貼上“教不好”的標籤,對孩子不應是一味地指責和埋怨,而應是關注的'目光、寬容的態度、理解的眼神、尊重的語言、接納的心態。在接納孩子優點的同時,也要接納孩子的缺點。用我們的愛去教育孩子,只要我們用心去對待他們,我們就能感覺到孩子的心。

三、跳出互相指責的怪圈。

每年,我們的課堂上都會迎來一批新學生,每次都會聽到許多老師抱怨學生如何如何差,如何如何不如從前……儘管在來到我們的課堂之前,我們對他們以前的教育狀況一無所知,但是我們要認為他們已經打下了一些基礎,我們要幫助他們進一步地成長起來。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只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真正教好每一個學生,為他們傳道、授業、解惑,充分發揮、挖掘他們每個人身上的潛能,而不是無止無休的抱怨。

這本書帶給我許多教學上的建議,帶給我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為我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打開了一扇門。我會好好運用這些建議,相信會對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會對今後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有更深刻的理解。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8

愛是教育亙古不變的主題。當我看到周成平教授的《給教師一生的建議》中第一個建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時,就被它深深吸引。本書是從全國許許多多優秀教師的材料中,精選的40多位傑出教師的精彩個案,分為“師德篇”、“教學篇”、“育人篇”和“修養篇”四個部分,向廣大教師介紹了他們優秀而感人的事蹟,展示了他們探索和創造的風采。此書提供了四十三條建議,結合優秀教師的經典案例分別作了深度反思,給予我們深刻的教育啟示,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在此我要談談幾點讀書感悟。

第一: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

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其次,應該做好角色的轉換。在素質教育中教師不再是獨奏者而應是伴奏者,舞臺的中心應該是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不是學生的監督者。

第二:教師要不斷提高個人素質

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學效果,教師素質的高低也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質量人材的關鍵。作為英語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英文專業理論知識和紮實的專業技巧,較強的表達能力,以及較高的文化素養,英語教師沒有較高的專業水平,也就談不上優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不斷通過跟讀來提升自己的口語水平,多讀英文書籍、報刊雜誌來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

第三:要熱愛學生

“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地去塑造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待班上的後進生,更要給他們多一些的愛。要經常找他們談心,多發現他們的優點,及時地給予表揚,督促他們不斷前進。

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為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意願、隱私權等等,採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

第四:“帶著微笑進課堂”

面對著學生,老師的一個微笑,能夠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心與他們的心相連。老師帶著微笑進課堂,給學生一種強大的親和力,而這種親和力一定使老師的魅力倍增,也必將給學生帶來巨大的`興趣和學習動力,毫無疑問,自己的教學質量也必然得到提高。這一點我深有感觸。以前我總愛繃著一張臉,在學生面前一臉的嚴肅,因此學生見到我總是敬而遠之。現在我把微笑帶進課堂,師生關係變得融洽,課堂氣氛也變得活躍起來。我們每個人都心情愉快,學生聽得輕鬆、學有成效。老師的微笑,永遠是學生成長與進步的陽光雨露!老師的微笑,不僅僅是為了學生,更是為了自己。

第五:老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語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讚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在日常教學中,老師都喜歡錶揚優生,而往往忽略後進生。後進生的心裡也有成才的慾望,也有進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關鍵看老師的工作是否到位。作為老師,我們要用誠摯的心、真誠的愛,去善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對待後進生,要及時尋找他們的閃光點,不吝嗇我們的讚語,就能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把領悟到的教育理論真諦和自己的實踐相結合,在教育中實踐“愛”,在教育中揮灑“愛”,把愛進行到底!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9

我從事教育工作八年時間,一直做班主任。雖然積累了個些工作經驗,但是在工作中依然有許多困擾。《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就像是每一個教師心中的聖經,頗受推崇。從中我知道了很多的道理,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在此我就其中一條談談我的感受。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中談到如何對待“後進生”的工作時說道: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後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說恐怕沒有哪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有那麼一些學生,他們理解和記住教材所花的時間,比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多2、3倍;主要不是因為他們笨,只是他們把時間多數用在想其他的事情身上。頭一天學過的東西,第二天就忘;為了防止遺忘,需要在教過教材後3、4個星期(而一般是3、4個月)就進行鞏固性的練習。

首先的一個問題是,究竟後進生是怎麼產生的?相信每一個教師一般都會覺得這部分學生永遠是一個最為頭疼的群體,數量不算多,為害卻甚大,投入的精力不可謂少,但得到的結果卻總不令人滿意,甚至更多的時候往往是徒勞無功的。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孩子從邁入國小的第一天開始,他就一定是個後進生嗎?我想,這個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那我們想想造成他們現在這種狀況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知識如果不能轉化為能力,還不如不學。古人不是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嗎?我們需要學生掌握的很多所謂的知識,除了應付考試,究竟有多少在生活中有用呢?為什麼很多後進生過早地進入社會後,往往後面的發展比某些所謂學校裡的高才生好得多?我一直在反思,後進生的學習興趣究竟是如何一點一滴消失的,他們在學校中每天最感興趣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如何才能真正走近他們的內心,調動他們內心中的那些積極的因素,活躍他們身上積極的那些細胞。而不僅僅把發展的眼光侷限在一些可憐的知識上面?我們應該更重視一些他們想要的東西上。

所以,面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如果有識之士和更多的老師們能在更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考慮現在的學生們全部教育的連貫性和階段教育目標的一致性,那麼,所謂的後進生應該是另有發展能力的一個可塑群體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10

《給年輕教師的建議》如一張藍圖,框架清晰,觀點明確,它使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心意:我熱愛教育,我熱愛與孩子們度過的美好時光,我熱愛工作中不斷進取的那個自己,我熱愛那些使我成長的挫折……

它也讓我看到隱藏在教育生活中的那些不和諧,那些正吞沒熱情的可怕陷阱,那些意識到卻說不出的問題……

我的人生價值在哪裡?

“現在有夢想,其實應該說出來。不要害怕你做不到,太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不是夢想了。”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照亮自己還有孩子們的路,應該就是我的夢想。我發現,忘我的投入到教育教學的生活,讓我的生活更加有意義;我發現,教育是一種創造,是充滿未知的,奇幻的,苦樂參半但最終使人獲得甜蜜的創造。這種創造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散發光彩。那時我就可以驕傲的說,看我的創造多麼有價值,我的事業讓我感到驕傲自豪;我終將會發現,只有堅定的追求,不斷消逝的人生才不至像無人問津的塵埃那樣無影無蹤地消失。人生的盡頭,我便可以平靜而又愉快地說:我的人生多麼的快樂,她沒有白白度過。

我幸福嗎?

很多教師,他們有良知,有熱情,有夢想。但現實卻迫使他們的追求發生改變。教師跟其他職業不同,但卻不斷重複地做著幾近相同的事情,重複會使人倦怠,這份倦怠常常表現在對教育教學失去熱情。這種重複不只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複,還有很多與他們完全不相關的工作。它們消磨了教師的意志。它們使我感覺不到幸福的存在。

但真是如此嗎?是否應該思考在這個環境中,如何錘鍊自己的人生觀?如果我這樣想:那些使我疲於應付的“瑣碎”、“重複”、“矛盾”、“當前”,正是“巨集偉工程”所需要的。在瑣碎的工作中把握正確的方向,抓住細節,打磨細節,積累細節,在工作的每一次關鍵時刻,它的價值就會得到體現;在重複的工作中不斷創新,準備突破,如果有創造的決心,我的工作就不會只停留在重複上,慢慢的創造就會發生,工作水平也會跟著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我的意識也會更加澄澈,所看到的教育教學的問題也就會更加清明;矛盾始終推動發展,教育教學生活中的矛盾常常是很好的素材,它們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是使我改變工作方法的好時機;每一次發生或即將發生的事情,我是怎樣看待的呢?不耐煩,那麼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會簡單,將為日後埋下重重隱患。如果積極面對,那麼我就會從當前看到長遠,這樣,不管對教育還是教學都是非常好的選擇。教育教學生活中自己的成長,專業發展,所帶班級的集體成長等等,都是需要我長遠看待和規劃的。有了這些,幸福感的基礎就牢固了,我的意志就不會在忙碌中發生動搖。

使我幸福的還有另一種心態。清晨,一縷縷陽光灑在孩子們的臉上,灑在牆壁上,斑斑駁駁。一位教師陶醉在美和希望的光景中,這一幕永遠留在他的記憶裡。而我卻很少看到這些,或看到卻沒有發現美的存在。這是因為我還沒有真正把自己放在這個生活裡,我沒有完全把孩子還有教育教學生活,當做一種生活,所以,留在記憶裡的與孩子們一起的陽光和風景就少了。可實際上那是多麼重要的生活,那是我應該樂在其中的理想的生活。

我的責任感表現在哪?

教師這個職業,責任感是多麼重要啊,我面對的群體——孩子們,那麼純潔又脆弱,那麼鮮活而又具有巨大的可塑性。作為教師,對他們我全憑一顆良心耕耘,我的責任感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生活中又怎樣體現的呢?

日復一日練習,練好基本功,上好每堂課,做好班主任工作。但這似乎還不夠,做得好,做得深,還要做得細緻才是責任感的高度體現。上課時因為沒有準確把握時間,或沒有充分準備,而不能完成課堂任務。對個人來講,任務完不成必然導致課後的思考無法全面進行,收穫就會相對少一些。對學生來說,可能因為這樣的問題,導致思維混亂,得不到真正的鍛鍊。以此推下去,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反之,我在課前把備課上課可能遇到的問題,儘可能地預想出解決的辦法。把每個細節,小到課堂語氣、手勢,大到評價或依據學情臨時修改教案,都儘可能的想周全,打磨到精緻,把工作做到好,做到全面深入。課堂效果大不相同,創造的快樂由此產生,那麼我就可以說我有責任感!

班主任工作同樣如此,做好班級規劃,搞好班風建設,抓住常規訓練,掌握與學生交流的技巧,細緻地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盡最大努力幫助後進生;組織磨練學生意志的活動,構建學生的精神世界;與家長全方位多角度溝通等等都是基礎,重要的是在這基礎上,細緻地抓住,深入地開展,長遠地考慮。盡最大努力做到這些我也可以說我有責任感!

我是怎樣實踐教育理念的?

教育理念決定了教師的行為,它指引教師向更光明的道路前進。所以教師要不斷更新理念、勤於實踐。那些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的書籍使我們有了更長遠的眼光,教育理念離不開這些學問,但卻在實踐中演變成更加生動的內容。那些先進的、科學的、經過考驗的.理念,必須在我們的每個教育教學行為中得到體現和發展。如,語文的學習過程首先應該遵循語言的習得規律:也就是感知、理解、積累、運用。語文教學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語言經驗,尊重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語言個性。明白自己的每一步設計為何而來,達到什麼程度為止。一節語文課的設計由感知語言開始到運用語言結束,這樣,學生的收穫才更多一些。

德育工作就更少不了理念的運用。那些在德育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人,他們是怎樣做的呢?如,李鎮西,他認為愛是永恆的教育。又如,特級教師霍懋徵總結的九個重要理念:愛是教育的根本;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激勵是進步的動力;讓孩子學會自我教育;期待是孩子成長的加速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習慣應該成為孩子自身的需要;全面發展思維品質;幫助每個孩子走向成功。

運用這些理念的效果最明顯的是問題學生輔導工作。我們常常在投入工作前,已經熟練地掌握了理念,從始至終堅定地貫徹它。我們根據不同情況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以這些理念為核心想出解決辦法,制定合理的長期工作計劃。然後不急不躁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行為,樹立正確的認識。()有了正確理念的幫助,我們的德育工作水平就會明顯提高。

作為年輕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就要了解更多先進的理念。然而,我所不知道的理念,或瞭解卻不會運用於實踐的理念太多了,這是我最需要不斷學習完善的地方。

讀了《給年輕教師的建議》除了這些思考,還啟發我不斷探究問題。如,我是否把關注兒童的生命意義和生存價值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我們要怎樣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幫助孩子磨練意志,早早樹立遠大理想?我們要怎樣讓兒童知道,為什麼而活,怎樣活……兒童的思想、兒童的感情、兒童的精神提升,兒童的個性發展,等等很多問題需要弄明白,搞清楚……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11

通過參加這次學校讀書活動,我再次溫習了一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雖然相隔的時代迥異,但大師思想的精華卻依然大放光彩,再次將此次讀書心得彙報如下,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1、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能否保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取決於教師對這個學生在學習上的個人成績的看法。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感悟:很多時候,我們不滿意的學生僅僅只是因為:他的成績不能使我們滿意,沒有達到我們想要他達到的合格或者優秀,——也許,他也曾努力過,或者至少嘗試過。我們教師應該認識到,同一知識,有些學生是接近然後達到,有些是達到然後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時間就能達到,有些則需要你的再三的期待與忍耐:對不同的兒童來說,這是不相同的。

如果學生沒有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前進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麼這堂課對他來說就是白費了。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

感悟:這句話太重要也太可怕了,因為在我的課堂上,有多少時候是在進行著集體性的無效勞動,有多少學生自始至終地在那裡進行著無效勞動,又有多少學生終於厭倦了這種無效勞動而不再“勞動”,只是木然地存在在那裡!

2、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感悟:“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認為:讀書不能只讀與本學科有關的書,甚至不能只讀與教學教育有關的書,教育者應該把視野放得異常開闊,有必要把哲學、美學、宗教、心理學、文學、最新科技理論著作納入自己的必讀書目中。

3、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裡

在學校工作的30年,使我發現了在我看來是一項重要的祕密——也可以說是一條特殊的教育學規律: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就出現學業落後、成績不良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國小的時候,沒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識的“地基”的基礎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裡,達到終生牢記的程度。不妨設想一下,我們蓋一座漂亮的樓房,可是把牆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漿不斷地剝離,磚頭也在脫落;人們每天都忙於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終處在樓房倒塌的威脅之下。許多四至十年級的語文教師和數學教師正是處在這樣的狀況下之中:他們在蓋樓房,可是牆基在裂縫。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12

古人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有潺潺流淌的一汪清泉活水,就得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畢竟人活到老學到老,這永遠是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一本教育專著——《給教師的建議》。《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專著,每句話皆讓人感覺都是出自實踐的經驗之談,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的意義。

本書第六條,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其實後進生也有其閃光的一面。作為一名教師,如果只關注優秀學生,而忽略後進生,那麼我們也不能稱之為優秀的教師。其實後進生的內心是很自卑很脆弱的,對待後進生我們應該換為思考,可以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或許那些特別的孩子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作為教師,我們在轉變“後進生”的工作中應當是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興趣,教給他自覺閱讀的方法,引起他自覺思考的意識,最重要的還要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不要妄想速成,要用發展的眼光,持久的耐心,平和的心態面對他們,教育他們,只有這樣,轉變後進生的工作才能行之有效。要不斷關心鼓勵這些孩子,儘可能讓他們在一次又一次成功的體驗下慢慢找回自信,從而追求積極上進。但也要適時運用批評。有比較才有體會,因此我覺得有時“嚴厲批評”也是一種不可少的調味品,讓學生明白:老師是關心你,愛護你的,才如此嚴格要求。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而理解了老師的苦心。

在“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這條建議中我對提到的分層教學和分層作業很感興趣。在教學中我也一直努力嘗試,但我的做法一般是:在課堂中,完成基本知識的同時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在作業中,呈現思考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練習。反思這些方式,好象都是使優等生更優。怎樣在課堂中採取分層教學,使得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書中所提到的分組方法會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這一直是困惑我的問題,還急需通過多方面的學習和教學實踐的摸索。

書中第二十二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我們也可以從圖書、報紙的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或發展方向,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是啊,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就如《論語》裡所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需要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喜歡你教的'這門學科。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在我們的教學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後,學生快樂的圍繞著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著有關課堂上的問題。當然,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有些“你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以至於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會把這門學科當成自己將來從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學生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那麼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教師一方面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是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的學生”,使課堂成為學習知識的樂園。

閱讀無論何時何地都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需要閱讀,在作者的這麼多的建議裡,不止一次提到閱讀,可以看出,他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說,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他還說,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他還強調指出,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他的這一番話,可以看出他認為學生喜歡上閱讀是何等的重要的。閱讀,是建立在實踐上的。現在的一些教師和家長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看法,認為看課外書會影響學習成績,於是禁止讓孩子看這些。其實恰好相反,沒有了閱讀,孩子一味沉浸在做習題的單調中,他是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習的能力的。沒有了閱讀,孩子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就顯得過於單純,如果因為發生一點不益於他們的事,他們便不能自拔,想不出解決的方法。因此,閱讀近者是對閱讀能力甚至學習能力都是一個飛越,遠者則能夠進入這個大環境中,在環境中變得通達,從而產生對人生的種種感悟。古人云: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何其憎也,乃不堪一睹也。學生需要閱讀,同樣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著作中蘊涵著很深的教育理論,只有認真去閱讀,才能夠體會到那麼一點點。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13

最近,我有時間閱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給我感受頗深。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

人說:讀書足以移情,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範梅南先生說,機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諸多素質和條件。我以為,以下幾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為先。教育家高震東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什麼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為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裡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著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裡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裡擊起快樂的迴響。

那些特別的孩子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脫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為夷。

第三,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資訊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範圍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麼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並善於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事件與教學任務之間的聯絡。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讀了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14

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錯,的確是這樣。在看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後,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即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以下就幾條給我印象最深的建議發表一下我的觀點。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裡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書中第二十二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我們也可以從圖書、報紙的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或發展方向,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是啊,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了你教的這門學科。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在我們的教學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後,學生快樂的圍繞著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著有關課堂上的問題。當然,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有些“你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以至於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會把這門學科當成自己將來從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學生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無衷的精神狀態。

那麼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教師一方面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是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的學生”,使課堂成為學習知識的樂園。

另外蘇霍姆林斯基也給了我們建議:“接近那種無動於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教師都要思考,是什麼促使某些學生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什麼方法才能改變呢?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要使一個人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和規律性的心情。用認識來鼓舞起人的精神——這就是說,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來,這是給我們提出的第二十三條建議。

在老蘇的第27條建議中又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可談到閱讀通常大家會想到語文中的閱讀。在我們學校每天中午都安排專門的時間閱讀課外書。而每逢星期一、三、五是由我負責上閱讀課。雖然我是教數學的,但我從學生的閱讀中感到它的重要性,喜歡閱讀的學生每次那到書,就迫不及待地看起來,很專心投入。這些學生往往平時上課理解能力強、思維清晰,而那些不愛閱讀的學生總是心不在焉的隨手翻了幾頁眼睛就東張西望,尋找著什麼新鮮的事兒,一本再好看的書拿在他們手中2——3分鐘就解決了。這類學生很明顯對閱讀不感興趣,沒有養成靜心看書的習慣,這樣的學習對數學上的理解能力必然會造成影響,但或許有人會想:數學不就是數字之類的,那就錯了。這在數學解決問題中尤其重要。如:課中有這樣一題,小明說:“我已經看了43頁,還有37頁沒有看。小紅說:“我已經看了28頁,還有52頁沒有看。問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小明比小紅多看了幾頁?第一個問題學生可能難度不大,把43+37、28+52就能求出總和。而第二個問題求小明比小紅多看了幾頁,個別學生思想上產生混淆思路。思路不清楚於是就產生了43—37、37+28等等不合理的算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呢?這就產生與學生對題目閱讀上沒有理解透,應該把兩人已看的頁數43、28進行比較。再如:書上經常出題給我們3或4個條件,根據條件自由提問並解答。學生做此類題時,會出現把兩個未知的專案進行比較,提出無法解決的問題。由此可見閱讀不只是語文的事,對數學同樣重要。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閱讀不但在於能挽救某些學生考試不及格,而在於藉助閱讀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就越活躍。因此,不管語數老師都要紮紮實實的做好學生的閱讀工作,引導學生學看書,愛看書,看好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優秀15

應走在不斷閱讀積累的路上——蘇霍姆林斯基。

靜下心來品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觸動很深。不愧是教育大家,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教學出現的問題,該採取的辦法,分析得深刻、到位,對當今乃至未來的教師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博大精深而生動活潑的教育思想中,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就是教師應該熱愛讀書。

教師讀書到底有什麼必要?蘇霍姆林斯基舉了一個例子: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教師們和視導員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課後,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歷史教師說:“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的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像這位歷史老師這樣的人,談到自己的每一節課,都會說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那就是讀書。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經常強調學生要多讀書,會讀書,反思一下,作為知識傳授者的我們平時多讀書嗎?會讀書嗎?也許部分語文教師的讀書活動還沒有學生開展得好。

提到讀書,許多老師感覺無奈:我們也想讀書啊,可是真的沒有時間啊!確實,教師每天必須做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個別學生、上交各種業務學習材料,做班主任的還有更多大大小小的事。這些事佔去了很多時間。閱讀的時間從哪裡來?畢竟每天只有24小時!

上文所談到的那位歷史老師一樣的人,他們從來不抱怨沒有空閒時間讀書,因為讀書讓他們獲益匪淺。這是很容易理解的:讀書多了,積累深厚,備課不再是死摳教科書,就能用15分鐘準備出讓人入迷的課,就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所以,我們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讀書出自內心的需要。

其實,我們並非真的一點時間也擠不出來,只是我們的心倦怠了,不想去做而已。我們只是為自己的懶於閱讀找了很好的藉口。是一件美好的事,不拘形式,不拘數量,不拘內容。在辦公桌上放置一兩本感興趣的`名著或者專業雜誌,一有空閒就見縫插針地讀一兩篇或一兩頁,既是學習,也是休息。在床頭櫃上擺放幾本小說散文或喜歡的雜誌,睡前美美地讀幾頁,是一種很好的催眠呢。

我們應該確立終身讀書的觀念,自覺地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己的讀書積累,提高自己的讀書品質,實現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教師的閱讀同樣需要從課內讀到課外,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閱讀面,進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閱讀品質。新課程標準列出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推薦書目,作為語文教師,如果我們自己都沒讀過,又何以去指導學生?又何以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學生?

我們要讓閱讀成為生活的必需;讓書籍成為我們的精神伴侶。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無論是科技的還是人文的。一切凝聚著人類文化精神的讀物都應該進入我們的視野,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人類文明之火的傳薪者;才能把生命讀得開闊、靈動、樂觀、豁達、鮮亮;才能把人類心靈的廣袤與深邃,世界的多樣與神奇,世事的無端與詭異,傳授給那些求知如渴的莘莘學子們。

我們必須明白:讀書是心的享受,是進步的階梯,是為師的責任。

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我們要“活到老,讀到老”,不斷積累,不斷增長職業智慧,在課堂上盡顯教書育人的魅力,造就可貴的生活品質,創造一種詩意美好的人生境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