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展國小數學小組教學

來源:文萃谷 3.02W

如何開展國小數學小組教學?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吃透教材,同時根據所在班級的實際情況,對課上所要解決的問題作一個估測:哪些問題是學生能夠獨立解決的,哪些問題是需要通過合作交流發揮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才能解決的, 今天,樸新小編得大家帶來數學教學方法。

如何開展國小數學小組教學

怎樣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1、分配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麼,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麼(小組的任務完成得怎麼樣,個人的學習成果怎麼樣等)。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於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

2、合作探究。每個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後,各組根據任務分工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並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

3、全班交流。讓每個小組的報告員代表本組向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彙報,瞭解每個小組學習的情況,同時注意瞭解每個小組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於每個小組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介紹解決辦法。

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教師要把握開展合作學習的內容及時機

合作學習強調集體力量和個人責任,充分發揮小組內成員的主體性,但必須建立在個人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提供合作學習的內容必須適合每位學生參與,使學生有話講,有一定的爭論性,能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遇到有討論價值的內容,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合作學習成為需要,而不是為了走形式而進行合作學習。例如,在《圓的認識》這一課中,我先借助實物揭示出“圓”,讓學生感受到圓與現實的密切聯絡,再引導學生藉助“實物”“圓規”等多種方式畫圓,初步感受圓的特徵,並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在此基礎上,教師把握時機,根據內容的需要,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小組活動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直徑、半徑、圓心等概念,同時掌握圓的基本特徵。又如教學“年、月、日”一課之前,我佈置了一道預習題:小丹今年10歲,過了10個生日,小丹的哥哥小冬從出生到現在過了三個生日,請想一想 ,小冬今年幾歲?學生看了題,有的草率地說:“3歲。”有的馬上產生疑問:“妹妹8歲,哥哥怎麼會才3歲呢?”有的甚至問我是不是把題目寫錯了。疑惑之際,我說:題目沒錯,小冬到今年確實才過了三個生日,為什麼會有這樣情況呢?請大家預習“年、月、日”這部分內容,小組內部先進行探究,看哪一組先得出其中的奧祕。這樣誘導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去合作討論,大大激發了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共同探索、合作解決問題的求知慾望。

讓合作小組參與課前預習

預習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課堂效果,而預習是否主動也會影響預習的質量。但是一些同學缺乏預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無視預習,到課堂上疑點重重,感到吃力。我讓合作小組積極參與課前預習,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調動了學生預習的積極性。

有時鑑於國小生思考時易出現隨意性,預習前,教師可根據教材特點設計一些思考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再拿到小組裡交流解決,比一比,哪組同學學得好,誰是小組中表現最棒的人。學生為了表現自己,認真地進行預習,這樣在教學中,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加強教師合作學習技能的培養

1.教師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時要確定小組中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採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教師應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並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援、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2.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難度,有一定探究和討論價值;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設計好一堂課的每個環節大約用多少時間,什麼內容需要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等。

3.國小數學教學中,把班級授課制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這就需要根據課前的教學設計展開教學,在需要合作時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每個小組的監督和指導,尤其要關注困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多給他們一些發言的機會。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在合作學習之前,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因為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成效。

4.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課後跟蹤調查、收集反饋資訊、反思成果與不足,對教學進行全面評價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做有利於改進教學。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批改、找學生談話等方式收集資訊,反思取得成功的經驗和不足之處的教訓,進而針對每個小組的表現再做具體的指導,促使每個小組都進行反思,這樣慢慢會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性迴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