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2.61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留守兒童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1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了一則新聞:新年剛過完,許多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開始陸續返城,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再次出現:留守兒童和父母的分別。面對父母的離別,有些兒童拉著父母的手嚎啕大哭,嘴裡不停地嚷著:“你們不能這樣對我!”看到這種場面我不禁感到心酸。

現在的留守兒童越來越多,這些孩子的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又看不住,老師放學之後又沒法管,他們能夠吃飽穿暖就已經不錯了,而他們的心理問題、安全問題卻很少有人過問。這樣,在留守兒童當中就出現了種.種問題,使他們受到了種種傷害。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小天使,我相信那些在外打拼為孩子的將來而努力的父母們,也一定知道孩子的思念與悲哀,但是,面對生活的`種種壓力,他們也很無奈。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想提醒那些在外打工的父母們,其實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呀!我採訪了身邊的親戚和鄰居,並上網搜尋了一些專家看法,結合自己的想法,提出幾點建議:

1、現在國家為了幫助留守兒童,在城市建立了一些外來務工子弟學校,如果條件允許,哪怕自己苦一點累一點,也可以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邊來呀;

2、如果條件不允許,家長可以利用暑假的時間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邊來。

這種相聚雖然短暫,卻可以彌補一年的感情缺失所帶來的傷害。另外,現在的網路那麼發達,能不能每天下班後和孩子利用微信、QQ聊一聊呢?即便是每天幾分鐘,也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關愛;

3、調查發現,很多孩子希望在過生日的時候收到父母的禮物,這說明孩子在內心深處很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愛。

所以,在一些特殊的日子裡,在外打工的父母如果給孩子準備一件禮物,孩子就會體會到父母濃濃的思念之情,就不會有被遺棄的感覺;

4、在外打工的父母要儘可能多的創造條件回家探望孩子,讓孩子體會到與父母在一起的開心與快樂。

父母儘可能地抽出時間陪陪孩子,多和孩子進行談心,還可以帶孩子到遊樂場、植物園、、山上去遊玩,這既增長了孩子的知識,又給了孩子一個難忘的回憶;

5、留守兒童周圍的老師應該多關心關心這些孩子,多與他們進行溝通,讓這些孩子體會到和父母一樣的關愛。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2

隨著打工潮的不斷湧起,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出外打工,“留守兒童”這個名詞也應運而生。作為一名農村教師,也註定了時刻面對各種留守兒童的問題。通過對《關愛學生是師德修養的靈魂》的學習,及為自己執教三年的經驗,我認為,留守兒童比其他學生更需要老師的關愛,留守兒童的問題也應引起老師的重視。我認為,關愛留守兒童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一、用真心去感化

很多留守兒童因長期與父母分離而缺少關愛,因此對親情漠然,從而形成偏激的個性,這種學生往往關閉心門,不願輕易接受別人的關心。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方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有哪些快樂與痛苦。” 留守兒童比其他人更需要愛,所以老師需要用心去體會,去感受,因他們的快樂而快樂,因他們的悲傷而悲傷,讓他們能夠在愛的沐浴中成長,在愛的體驗中體會到尊重、信任、理解、關愛、寬容、友善,從而得到激勵與感召,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與豐富的情感體驗。

二、 樹立自信心

留守兒童相比其他學生,有著強烈的自卑心理,往往性格比較內向,這時,老師應注意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用心理暗示來激勵、喚醒、喚起他們對未來生活的熱烈憧憬和期待,讓他們能夠心懷美好的理想,看到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實現教育從控制生命轉向激揚生命的飛躍。

三、 營造愛的環境

留守兒童出現的種種問題,皆在於他們缺少關愛。很多農村父母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又與孩子長期分離,從而讓孩子無法感受到父母之愛;而農村學生由於沒有良好的家教環境,很多學生的情商很低,不知道關愛同學,也讓學生無法感受到同學之愛。因此,老師應注意做好與家長、學生的溝通,一起努力,為學生營造全方位的愛的環境,要讓學生在任何時候都沐浴著愛。

四、關注心理健康

外出務工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他們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還有一些學生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往家裡寄錢,有的甚至給孩子買了手機,加上監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成大把花錢、逃學上網、吸菸喝酒、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針對這一特點,我經常給學生們講節儉的重要性,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另外,我經常會佈置一些和親情有關的作文題目,鼓勵和引導學生於細小處去體會父母之愛,並學會感恩和報答。關愛孩子,詳細瞭解,建立“留守兒童”檔案

老師首先對每個孩子做詳細調查、瞭解。如住在什麼地方,爸爸、媽媽對孩子的希望是什麼,家裡幾人;他們在哪裡上班,多久通一次電話,常談些什麼內容;身邊的監護人是誰,他們對孩子的關心表現在哪些方面,在學習上有沒有能力輔導;目前最需要老師從哪些方面去幫助。

總之,老師要對這些孩子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便於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教學。

對每個留守兒童建立的原始檔案如下:(在教學教學活動中將不斷完善)

深入家庭,宣講科學文化知識,共商措施

作為家庭,首先要解決沒人管的問題。考慮到隔代教育帶來的種種問題,因此我在教學之餘有目的地家訪,如實反映孩子在學校的各方面情況,指出優點以及缺點。同時向家長了解孩子在家的真實情況,針對孩子的不足,與家長共同商量,提出改進措施,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另外還根據家長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給家長宣講科學文化知識,對家長進行“培訓”。

為留守兒童建立良好的心理環境

孩子們生活在一個集體裡,集體就是他們的家。因此班級內部心理環境是每位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建設好班級內部心理環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建設“乾淨、整潔、新穎、美麗”的班級內部環境。每學期一開學便佈置好教室,儘量體現班級特色。如張貼由大家篩選制定的班級格言;佈置森林園地,也就是每個小朋友剪貼一棵小樹,然後在上面貼上綠葉,多一個優點就獎勵一片綠葉,無形中增加了同學的壓力,會生一股奮發向上的動力。形成一種虛心學、用心學、多讚美、多誇獎的風氣。同時保持教室的整潔,隨時要求孩子彎彎腰,撿撿地上的雜務,動動手擺擺桌椅。

二是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班上經常開展各種才藝、我能行、談名人名言感想、一日常規評比等活動。以此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技藝,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係的目的`,改善留守學生的心理環境。

三是培養良好的班風、學風。這既是班級的特色,也是班級穩定的心理環境因素。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在良好的班風、班貌這個心理環境中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與科任老師密切配合,在學科課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育教學中與科任老師密切配合,向他們主動介紹孩子的表現,包括優點和缺點,最重要的是目前的心理及思想狀況,齊找措施,共同擔當育人責任。可通過週記、一句心語、一句悄悄話、我的訴說、作文等形式流露孩子的心跡,把握其學生心理變化。班級裡還設立了悄悄箱,孩子可以隨時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在紙條上留給老師。科任老師也密切配合,有時也以評語的方法,對留守學生給予激勵與指導,讓他們也積極承擔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讓留守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看到其自身的閃光點,增強其自信心。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3

4月9日,我參加了青年志願者協會組織的關愛留守兒童家訪活動。我們小組負責家訪的物件是XX國小四年級學生XXX和五年級學生XXX。通過這次活動,我更加明白了關愛弱勢群體的社會責任。

留守兒童XXX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比較害羞的,他不願意多說話,性格比較內向。這可能是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他變得比較自閉的緣故。在談話中,我們也建議他要多多參加集體活動,多多感受集體中同學和老師們的'關愛。

與XXX比起來,XXX的性格比較開朗。在去XXX家時,她顯得特別興奮,步伐很輕快,不停得催我們志願者要走快點。去她家要經過一條小路,由於剛下過雨,路有些泥濘,但是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志願者的心情。她所在的學校的林老師反映楊炯炯學習成績不錯,就是很懶,缺乏學習主動性。我根據老師的話,詢問了她的學習情況。小傢伙說話特別自信,當我問她有沒有每天按時做作業時,她說:“當然!”問她有沒有獨立完成作業時,她很自豪地說:“都是別人抄我的作業的!”到了炯炯家裡,她第一時間給我們每一個人都倒了一杯水,小心翼翼地拿到我們面前,非常懂事。炯炯性格的過於活潑跟爺爺奶奶的溺愛也有關係,當爺爺準備與我們志願者交流時,XX對爺爺的加入表現出了厭煩的表情,讓我們看到了炯炯叛逆的一面。

留守兒童比較缺少父母的關心和愛護,作為一名志願者,我們不要憐憫他們,要懷著一顆真摯的心給他們多一點關愛和支援,鼓勵他們在學習生活中自立、自強。同時,我也建議班主任定期與其臨時監護人進行電話交流,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性格特徵,這樣方能對學生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使學生感受到老師時時刻刻在關心他、關注他,感受到老師的溫暖。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4

本人經過10天的志願服務,學習和體會到了不少東西,通過這次關愛留守兒童的志願活動,我不僅豐富了自己的假期生活,同時也為留守兒童基地的學生送去了我的關心和照顧。在這次志願活動中我主要負責的是四年級至六年級的英語,但課餘時間我也會為各個年級的小朋友解決各個科目的問題。雖然我的這份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認為我做到了盡我所能,我瞭解到了許多留守兒童他們有的不一樣的家庭環境,雖然聽到某些情況會有些辛酸,但是我能做的就只有在給他們上課的時候儘量多講一些我知道的對他們來說有幫助的知識以及他們在遇到難題時,我用我最多的耐心去為他們解決,讓他們學會更多知識,懂得更多道理。我很開心,我能夠利用這次暑假時間去認識,幫助這些可愛的“小花朵”,也很感謝他們陪我度過這有意義的十天時間。

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所重視的重大事情,教育的施行,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協作才能為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在我國古代,便非常重視家庭教育,有“子不教父之過”的說法。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生活發生了很多變化。在當前的社會,人們外出工作的機會增多,特別是農村家庭,父母多是選擇去外地工作來改善經濟條件,因此很多家庭都是由老人或親屬來照看,造成了很多“單親教育”、“隔代教育”、“寄養教育”的現象,甚至很多農村剩下的幾乎都是老人和孩子,致使很多留守兒童的問題產生。所以我們旭陽鎮也不例外,在本次我待的這個留守兒童基地裡就有將近60個學生,還不說沒有來基地的,所以說目前留守兒童的數量是非龐大的。

留守兒童問題直接影響著部分兒童的健康成長和未來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最為關注的'是有可能帶來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比如留守兒童在不上課的時候可能會在社會上無所事事,學到不少壞習慣,影響社會治安。所以我認為留守兒童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給予關愛。不僅需要留守兒童基地進行教育輔導,還需要社會這個大家庭去關心和照顧。留守兒童在學校的時間相對來講比在家庭的時間更多,所以我認為學校老師需要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變化情況,針對一些孩子需要時常的談談心,鼓勵和肯定,另外就是家長一定要多配合學校老師和留守兒童基地的工作,做一個好榜樣,讓孩子們儘量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感受到愛與溫暖。另外我覺得雖然現在留守兒童基地的工作做得相當好,但是我希望政府可以請一些心理輔導老師每週有空去了解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針對他們的情況進行一些更專業的輔導工作。

最後還是希望有更多更多有愛心的人們來關愛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讓他們在充滿正能量的社會環境下成長。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5

充滿歡樂的“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在這個展現美妙歡快童年風采,屬於兒童們幸福快樂的節日裡,卻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兒童,沒有父母的作陪、沒有其樂融融的幸福,他們就是留守兒童,他們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同樣需要關愛與呵護。關心愛護留守兒童,幫助他們健康快樂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為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兒童節這個屬於孩子們的節日,各地出真招見實效積極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活動,讓留守的孩子們在節日裡獲得快樂、感受親情關愛、收穫成長的樂趣。

我們似乎總是會看到這樣的新聞,每逢六一兒童節,各地都開始紛紛關注留守兒童。其實,這樣的關心和關注並非那麼重要,其重要性應該體現在平時而非節日氣氛中。有鑑於此,我們就能夠得出這樣的基本結論。那就是,必須賦予關注留守兒童這樣的事情常態化機制,唯有如此,才能夠讓留守兒童的.春天更加燦爛,也只有如此,才能夠讓留守兒童進入到公眾的視野中,讓他們的心靈不再孤寂,也不讓他們的內心世界再次感受到孤獨的侵襲。但是,到底應該如何賦予常態化價值,卻往往是一個重大難題,因為這涉及到長遠執行的話題,但仍舊需要我們做出積極的努力,最終能夠促進這樣的實現過程。 關注留守兒童關鍵在於制度化。常態化的關鍵在於制度化,在這樣的制度化程序中,一方面,我們需要從巨集觀層面建立和完善與留守兒童相關的各種制度機制,對於留守兒童能夠建立起一種長效機制,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夠形成這樣的約束。另外一方面,我們又必須能夠將這樣的制度加入到“試錯”的程序中去,即不同的關注留守兒童的制度往往有著特殊的價值,而到底是否適應不同兒童的實際情況,這似乎需要我們努力。既然如此,我們就需要進行這樣的兩種努力,一種努力就是建立和完善,一種努力就是能夠讓這樣的制度能夠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獲得改善。 關注留守兒童更在於心靈的慰藉。對於留守兒童來說,他們希望獲得的往往並非僅僅物質上的滿足,更需要獲得一種心靈上的慰藉。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物質的滿足往往就是一種低階層次的滿足,很多留守兒童或許有著這樣的擔憂,即物質上是否獲得了滿足,但是更為重要的,其實在於精神上的滿足,在於心靈上是否獲得了滿足。因為所謂的留守,其實就是因為沒有父母陪伴的過程,既然如此,從心靈上慰藉入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加強各種文化落地的程序,讓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建設能夠加強孩子們心靈世界的慰藉,同時也能夠從多個方面入手,賦予孩子們更多的文化吸收的有效途徑。 每個熱的童年應該是平等的,但是由於現實的原因,留守兒童的童年顯得更加需要關心和關注。而在關心和關注過程中,我們唯有將制度化和常態化完善起來,不僅重視物質的滿足,也應該重視精神層面的滿足,只有如此,才能夠讓這樣的兒童節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6

根據學校的安排這次我們去到了鄉下去關注一下留守兒童,給這些孩子們帶去溫暖,這次的活動很久之氣就已經定下來了,這次能夠參加我的很幸運,其實學校是有很多人都報名了,但是由於接送車輛只能夠做下這麼多人,我為自己的還是感到幸運的,這次的活動我真的感觸很多,或許也是因為這次活動跟以往是不同的吧,去了之後經歷的一系列事情真的讓我感觸很深,自己之前也瞭解過留守兒童方面的事情,但是自己這次自己親身去經歷,去關注這些的時候還是有著不一樣的心情的,一直到這次活動的結束現在還讓我回想很多的事情,通過活動我也有一些想說的心得。

我們來到了一個很多留守兒童的地方,這裡離鎮上還是比較遠的,這次渠道目的地也是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我們一行人這次哦的目的就是去了解一下情況,給孩子們帶來歡樂,到了目的地,這地確實是很偏,我們去到了那裡的學校,當時孩子們都在上課,我們去到了目的地之後就看到了很多孩子,這裡的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孩子們的家長很多都在外面工作,因為這裡地方還是比較偏的,大多數的孩子家長都選擇了外出工作,來到這裡之後經過我們的調查,孩子們大多多數都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到了之後最讓我的感觸的就是很多孩子們的'眼神,這是不一樣的,能夠感受到他們需要溫暖,一想到自己從小都是跟著爸爸媽媽長大,再聯想到這些孩子就覺得自己很幸運了,或許我是無法去體會這種感覺的。

這次來到了這所學校,在跟孩子們互動之後能夠看出孩子們還是很開心的,我們能夠帶來的也不多給孩子們帶去歡樂就是最讓我覺得開心的事情了,然後我們還組織了一些互動遊戲,跟孩子們互動,大都在積極的參與,還有一些節目或許這就是很簡單,但是又不失溫暖的舉動,大家都積極的參與了進來,我能夠看到孩子們臉上那真的是很真實的笑容。

自己以前沒有做過這方面的社會實踐活動,關注留守兒童一直都是被很多人關注,其實我是很建議親子去經歷一下的,能夠去帶來一些幫助什麼的當然是更好,這次的活動意義很深刻儘管就是短短一天的時間,但是大家都在用心的去感受這次活動,大家都在用心去經歷,很多的同學都覺得自己實踐活動經歷的很少在,這次留關愛留守兒童的實踐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以後我也會積極參加即相關的實踐活動的。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7

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化程序的加快、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人多地少矛盾的日益突出,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湧入城市,充當新型勞動大軍。他們在城市從事第二三產業,而一大批未成年人被留在農村,成為了農村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作為一名高中學生,我很有幸在今年暑假期間參與了一項有意義的活動關愛留守兒童。我幫助的物件是我們村裡的一對小姐妹和一個小男孩。

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介紹這三個小弟弟妹妹。

村頭的五間土瓦房門外,兩個女孩,一個是姐姐佳麗,在本村國小讀三年級,一個是妹妹佳思在上幼兒班,奶奶整天趴在長凳子上,通過爺爺得知他們一家人已經在土瓦房裡居住了27年,爺爺今年70歲,奶奶66歲,並且奶奶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肺氣腫等疾病,前些天因醫療費昂貴交不起住院費剛出院,現在基本上每天還要消耗20元左右的藥物費。爺爺還說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家裡老伴又生病,還要供養兩個這麼大的孩子。難言之痛,露於言表。小男孩叫孫紅亮,在本國小讀二年級,通過和他聊天可以看出他溝通上存在很大的欠缺,並且對外面瞭解極其匱乏,通過與奶奶聊天得知孫紅亮患有輕微抑鬱症,其父母在天津打工。他的.爺爺67歲,奶奶64歲,他們已經在這破舊的窯洞裡裡居住了30多年(今年暑期雨水多,窯洞已經是危房了)。姐姐孫紅梅,一直躲在奶奶後面,比弟弟還要靦腆,怕生,後來我問到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奶奶的眼神裡透漏出點點酸楚。她說:“我年紀大了,也不知道怎麼管教孩子,再說我每天下地幹活對他們也照顧不過來,只要孩子別出事,在學校裡好好學習我就放心了”。我又有疑問:“奶奶,放了暑假,孩子怎麼辦?”奶奶深陷的眼框裡又多了一絲憂傷,看得出她很無奈,說:“要不就在家裡,要不就跟我一起到地裡幹活。”

在徵得這兩家孩子的祖父母同意後,我決定把佳麗佳思姐妹倆和孫紅亮小男孩帶到我家,一方面對他們進行照顧,一方面幫助他們完成假期作業,再輔導輔導功課。兩家的爺爺奶奶很高興,欣然同意。從7月10日開始,到25日結束。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個月,但卻在我心裡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印象。在這短短的15天裡,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有時候一起讀《唐詩三百首》,有時候一起看《熊出沒》,我們都很喜歡熊大熊二。下雨了我們一起到水裡玩,太陽出來了,我們又一起到樹林裡捉知了。雖然我比他們大不了多少,但我可以教給給他們知識,帶給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帶給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未來的憧憬,同時讓他們把堅強與微笑帶回到他們的家庭和校園

我的暑期實踐活動結束了,但是對留守兒童的關愛還得繼續。留守兒童的衣食飽暖、幸福憂傷影響著整個中國的脈搏,關係著整個華夏民族的發展。作為當代學生,我們應具有一份社會責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留守兒童問題能在國家政策及全社會的關注下得到圓滿的解決,使農村留守兒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樣,享有一個歡樂、健康、幸福的童年。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8

今年在寒假裡,我參加了一場關愛留守兒童的志願活動。讓我覺得記憶深刻,也留下了很多的美好的體會。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麼有意義的活動。所以,我會好好的把這次記憶珍藏在心底。時刻用來提醒自己,要多去為這個社會做一點貢獻,多去幫助一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其實參加這次活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自己也曾是一個留守兒童。只是我家的條件要稍微比我們這次活動裡的那些留守兒童的條件要好一些。以前我讀國小到高中的.時候,都是我爺爺奶奶帶大的。因為我爸媽要在外面掙錢,供我和我弟的學費。所以一年四季都難得回來一次。雖然在我們爺爺奶奶的撫養和教育之下,我們也很健康的成長著。但是,總還是覺得缺少了一點東西。至於是什麼東西,我們自己也不清楚,可能是父愛,也可能是母愛吧。

所以在聽到這次有關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報名資訊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就把自己的名字給填了上去。或許是出於同情,也或許真的是想幫助一些留守兒童們。這次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需要我們志願者們集體去到__村的__縣。把我們準備好的各種禮物和禮品,都親手送到那些留守兒童的手裡面。並且要帶他們感受一下大城市裡的生活。

在活動當天,我們一行人就帶著一群淳樸又可愛的留守兒童們,來到了市裡面的__電影院裡。讓他們盡情的觀看自己喜歡的電影和電視。也許是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電影,所以一整個下午他們都處在激動興奮的'狀態裡。看到他們這樣高興的樣子,我也覺得很滿足。

在看完電影之後,我們便帶著他們到了__餐廳裡面去吃飯。看著他們在吃飯的過程裡,小心又緊張的樣子,我的心裡有一絲說不出來的感受。可能他們一年都很少吃到這樣豪華的晚餐。而這些晚餐對於我們生活在城裡面的人來說,在一次很普通的聚會裡就可以吃得到。吃完飯,我們便把他安排到了在__酒店裡面休息。第2天,上午帶他們去了市裡面的圖書館,下午那他們在遊樂園裡玩了一下午之後,就把他們送回去。

在分別的時候,雖然孩子們都沒有說話。但是我從他們的眼神裡,看出了不捨和很多的感激。我想我以後,如果能有更多的時間,我都會用來幫助他們和陪伴他們。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9

留守兒童作為一個弱勢群體,因長期與父母分離,再加上代管人多為家中老人,隔代教育中的溺愛現象比較嚴重,學習上、思想上與孩子進行交流較差,所以,這些孩子在學習上、思想上、行為上、心理上容易發生偏差。作為一名教師,如何作好這些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關愛他們,幫忙他們,讓他們能健康歡樂成長。對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體會很深,我認為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我與五(1)班張萍同學結了對子,她是一個學習成績中等,性格很內向的小女孩,很少與他人交流,從而養成沉默寡言的性格,上課回答問題也膽小,不敢舉手發言,針對這一狀況,我就經常請班上活潑開朗的同學跟他一齊玩,在班級群眾活動時,讓他多與同學交流,在課堂上經常鼓勵他,我也經常與他交流,這樣他就慢慢學會與同學交流了。

二、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

張萍同學學習成績中等,完成作業時常會遇到困難。我找到班主任和課任教師,針對她的狀況,專門拿出方案,進行補課。她的成績穩步提高了,在外打工的家長也放心了,還經常打電話和我交流。

三、關愛留守兒童的生活

留守兒童的情感波動性較大,對周圍的反應敏感性強,他們需要平等友善、關心、理解和尊重。由於父母不在身邊,他們更容易被寵壞、更容易構成嬌氣的不好習慣、也更容易在自尊心上受到傷害。作為教師應當採取措施使留守兒童經常持續樂觀、穩定、愉快的用心境緒,使他們獲得愛的互助、愛的激勵,從而促進其在學校、家庭的學習與生活。並引發全體同學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和幫忙。比如:我利用寫信的方式,讓所有的同學都寫一封給父母親的信,往往寫得感情最真摯的是那些留守兒童,因為他們的心中是那麼的思念父母。而後將好的作文展出或誦讀,讓全體同學都感受一個孩子對父母的真摯的心。這樣所有的同學都深受感染,他們都會用一顆誠摯的心關心身邊的.留守兒童,認為自我應當幫忙,體貼父母不在身邊的同學,那麼,留守兒童也不再覺得自卑、孤獨、可憐。他們要與同學、與教師、與社會上關愛他們的人親切的交流。我班同學也相處融洽,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班群眾。

我所做的這一切就是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裡也能健康歡樂地成長,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相當長時期內都會存在的現象,那麼,只要留守兒童存在,關愛留守兒童這項活動就務必深入、持久地、有聲有色地開展下去。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10

隨著生活的質量漸漸提高,生活得壓力也逐漸加大。為了家庭能夠解決溫飽和奔向小康,有好多的人開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活。一方面為了生活,一方面為了家裡的經濟,只有先放下家裡的小孩,外出掙錢,為孩子的學業家庭的生活而艱苦奮鬥。

殊不知家中的孩子有的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或者在親戚家裡寄住的苦楚。孩子們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由於觀念跟理想不一樣,在童年時光裡,缺少了父母的陪伴,為此回鄉大學生志願者們對這次“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十分積極。回鄉大學生志願者們只想用自己那份微薄的熱情去溫暖那些只有過年或者幾年不見父母的孩子們。

義工聯團總支組織回鄉大學生,對部分留守兒童進行家訪,這是回鄉大學生們與留守兒童及臨時監護人直接面對面交流的`大好機會,在與這些兒童的交流中回鄉大學生們看到了他們對父愛母愛的渴望,他們最常說的就是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在父母身邊。過多的憂慮使他們過早的缺去或失去了童真,他們自我覺得與其他孩子是不平等的,有的甚至不知道父母是什麼概念。在與臨時監護人的交談中回鄉大學生們得知這些小孩平時貪玩,功課作業基本無人監督,他們作為臨時監護人也沒什麼辦法,自己有小孩,也需要幹活,或者年事已高,有心無力。回鄉大學生們覺得這不單單是這部分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是全社會留守兒童的一個縮影,需要高度重視,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健康不僅體現在身體,更體現在心理。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11

作為一名新教師,能參加這次“留守兒童心理關愛”國培,我感到非常榮幸。聽了很多教授的課以後,我的心豁然開朗,對心理學的興趣也更濃厚。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已經過去的一週裡,我聽了很多教授的課,每個老師的課都有他的特色,都使我學到了很多心理學知識。

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課,是xx的“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工作坊,就是利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對教師進行心理輔導。她的課與眾不同,和我們平時上課差別很大她的課操作性很強,注重實際,非常實用,不像我們大學學習中比較重視理論知識和書本知識。宋教授上課時,教室裡沒有課桌椅,學員坐在墊子上。上課前期,宋教授為了讓學員能更好地融入到這個新的集體,做了很多準備活動。

比如說,她讓我們所有學員圍成一個圓圈,當她說“西伯利亞的大風颳啊刮,刮到穿紅色衣服的'身上”時,穿紅色衣服的人要離開自己原來的座位,找到空位。如果最後誰沒找到座位,就要表演一個節目。

再比如說,為了讓我們更加熟悉,宋教授安排了一個小遊戲“石頭,剪刀,布”。每個學員主動找人出拳,輸者要跟著贏者,並且,輸者要把手搭在贏者的肩膀上,一個接一個,最後連成一條長“龍”。

上課時,更是精彩紛呈。舉個例子,宋教授讓我們全體學員男女各站成一排,男女一一對應,先用遮眼布把男學員眼睛遮住,女學員當男學員柺杖,扶著男學員下樓梯,又上樓梯。後來,女學員的眼睛被遮住,男學員當女學員柺杖,扶著女學員下樓梯,走過草坪,又上樓梯。在整個活動中,所以學員不可以說話,但可以用動作提示對方。

通過這次活動,瞭解我們是否相信他人。如果被遮住眼睛的人走得穩,心理不害怕,不緊張,那麼,說明他信任“柺杖”。反之,則說明他還沒有完全把心交出去,不太相信“柺杖”。當我的眼睛看不見,被人攙扶著,一開始我的心理一點底都沒有,不知道前面是不是平坦的大道,我不敢走下去,只是被人拽著走,但是走了一會兒之後,感覺也不那麼害怕,心卻沒有完全放下來。

這個活動讓我們瞭解了盲人的難處,痛處,我們應該更多地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盡我們的力量去保護他們!

再舉個例子來說,宋教授讓我們寫“人生五樣”,這“五樣”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可以是人,物,抽象的東西,等等。寫好之後,去掉一個,並且用黑筆塗掉,直到看不見。一次去掉一個,直到最後只剩下一樣,是最珍貴的。

取捨之間,真的很難。很多學員最後留下了孩子,因為對他們而言,孩子是希望,是未來。有的學員最後留下了父母,像我,因為我覺得,父母生育了我,又養育了我,所以,我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護父母。

有的活動很殘酷,比如,宋教授說,假如我即將離開這個世界,允許你在最後時間做五件事。當聽到這裡,很多學員的心一下子暗淡下來,有的學員甚至忍不住流下淚來。有的說想給父母洗一次腳;有的說,平時工作忙,沒時間和家人出去玩,在生命盡頭,想陪家人出去好好地玩一次;還有得說,想給學生上最後一節課。我們靜靜地聽著,很感動,覺得好像真要離開這個世界了。

的確,正如宋教授所說,人生中很多事都是未知的,所以,在我們有生之年,應該趕緊行動,應該珍惜現在,珍惜身邊的親人、朋友,善待每一個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往往忽視了兒童的心理感受,這次培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不僅要重視兒童學習成績,身體狀況,而且要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使他們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希望看到這篇體會以後,老師們能夠更多地關注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12

留守兒童,這是一個我們都非常熟悉,卻有無比陌生的詞。近些年來,通過媒體的宣傳,我們對於留守兒童的情況也有了越來越多的瞭解。作為一名大學生,在生活中,我很幸運父母都能陪伴在我的身邊。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父母的無私的關愛和溫暖的懷抱,對我們而言非常平常的事情。但當我瞭解到了留守兒童的情況後,我也不禁為此敢到痛心。童年本是最開心,最快樂的時候,但他們卻不能充分享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為此,我利用自身的時間,積極參加了xxx志願者活動,與各位熱情的志願者們,一起去關心和看望這些孩子。以下,是我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

回顧這幾天,在社群管理人員的幫助下,我們來到了一些留守兒童的家中,一方面送上了我們準備的禮物,一方面與孩子和家長們進行了一些活動。

通過與留守兒童的交流和接觸我感受到,許多留守的孩子,因為缺乏父母的關愛,所以在性格上大部分比較內向和孤僻。在活動的接觸中,儘管我們志願者隊員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才讓孩子對我們放開內心。但好在,也有一些比較外向的孩子,儘管爺爺奶奶們都說他們比較調皮,但在我看來,這也是一個比較樂觀的心態。對於孩子的生活和交流都比較好一些。

後來,我們還輔導了他們的作業,一起玩了簡單的遊戲。相比起單純的聊天,他們在玩的時候反而能更加體現出孩子的天性,並也漸漸接受了我們的到來。

如今,回顧這次的活動,我心中感到很多的震撼。許多孩子雖然嘴上倔強的說不想,但其實心中卻無比的渴望父母能早一些回家,但卻一直強撐著不說出自己的委屈,甚至還默默的為家庭做出貢獻!

現在,我再反思自己的內心,我認為自己想的.太過於簡單和單純。在之前,我以為留守兒童們是因為父母出門打工無奈而感到寂寞。但如今,看到他們不少人堅強的樣子,看到他們在生活中為爺爺奶奶幫忙,支撐起一片天地的樣子,他們小小的背影也變得“高大、堅強”起來。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從這次的活動中體會到了很多的事情。對於留守兒童,我們不能僅僅只期盼著他們的父母能早日的歸來。他們也有生活的難處,也在努力的為這個家而奮鬥。我們應該更多的獻出自己的力量,為這些留守與家的孩子們,帶來更多的關愛,更多的溫暖!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13

一學期的幫扶工作已經結束了,為了總結幫扶工作,更好地做好下期幫扶工作,現對一學期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抓住時機,做好與“留守兒童”監護人之間的溝通家是溫馨的港灣,是孩子成長的搖籃。親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是我們永遠也無法割捨的愛。“留守兒童”由於父母不在家,跟隨爺爺奶奶在家生活,老人自然就十分疼愛。尤其是獨生子女,老人更是疼愛有加,各方面都給予優惠的“政策”,對生活細節不予指導或誤導,出現問題往往是一笑而過,嚴重的也只是說說而已。這樣,孩子慢慢地養成了嬌氣、任性的毛病,習慣以我為中心,缺少同情心,怕困難、怕挫折。針對這種問題,我及時家訪,與監護人共同探討教育“留守兒童”的有效途徑,力爭為“留守兒童”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消除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二、傾入真情,換回童心

黨沙ぞ哂脅豢商媧的作用。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照顧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對於留守兒童而言,在父母目前撒嬌、淘氣……享受父母的惜愛和呵護都暫時成了一種回憶,由於長時間處於這種痛苦的精神境界中,他常常會產生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原來性格開朗的他開始變得情緒低落,有的還變得自私、孤僻,成績也大幅度下滑。不難發現他此時最想得到的是來自父母的關愛和照顧,於是我從學習、生活等方面去關心他們,彌補他們缺失的愛,充分發揮班級體的作用,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三、做學生的朋友,提高學習成績

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由於家教的缺乏,他同學學習態度不端正,作業不認真甚至不完成。我就充分利用課外時間給他們補缺補差。在每天監督、輔導下,他按質按量完成家庭作業了。然後親密交流,幫助他了解自己的潛能,認識自己身體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和不利方面,揚長避短,確立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目標。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他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獨特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形成積極進取而又樂觀的學習態度。漸漸的,他有了進步,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還很願意把自己的學習及生活情況主動告訴我,真正把我當作他們的良師益友。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14

“留守兒童”主要指父母雙方進城或外出打工,因而造成家庭裡沒有直接監護人的這批特殊兒童群體,一般將孩子交由臨時監護人撫養、教育、管理。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僅僅是家庭問題、教育問題,更是一個全新的社會問題。管理教育好農村留守兒童,已成為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對於幫助和促進留守兒童在身心健康方面正常發展;在行為習慣方面規範發展;在學業成績方面穩步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加強思想教育。一是開設親情教育課。每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統一組織“留守學生”分批給家長打電話,彙報自己學習、生活和思想,瞭解父母在外工作、勞動、身體等情況,接受家長的教育與要求。融思想教育於各種活動中:模擬家庭,利用節假日把學生接到家中,像父母一樣關心照顧,讓他們重新體驗到家庭的溫暖;開展學生“結對子”活動,鼓勵父母在家且家庭和睦的同學與“留守學生”結對子,充分發揮代管家長的作用,便於平時的作業輔導、生活關心、思想交流;

2.建立成長檔案。在入學初就為“留守學生”設計一份花名冊,並分年級登記好留守生和家長的姓名、住址、聯絡電話以及代理監護人的姓名、住址、聯絡電話等,同時還用書面材料的形式,全面反映家庭情況、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生活情況、興趣愛好等)。

3.執行學校的教育服務制度。一是定點、定人聯絡制度。學校根據本校“留守學生”的總數與教職工的總數比例,確定教職工定點定人聯絡“留守學生”作為幫扶物件。二是定期與不定期溝通制度。建立與代理監護人、社群聯絡員、家長的溝通聯絡制度。

4.關注“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每週開設一節心理教育課,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二是在學科教學中有機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三是採取交談、電話諮詢、信函諮詢或設立“心理諮詢室”、“悄悄話信箱”等個別輔導方法,及時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四是採取正確引導、善於等待、堅持不懈、對症下藥等策略,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5.提升“留守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是簽訂自律承諾書,鼓勵學生找出自身不足,向大家承諾限期有計劃地改正,並寫明改正的具體措施,接受集體的監督。二是鼓勵自我評價,教師要讓學生用各種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對自己的行為、思想、學習、生活進行反省,與社會、家長、老師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動計劃進行對照,找差距、找原因。

總之,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要做到有細心、有耐心、有愛心。多給“特殊學生”一點關愛,一點鼓勵,一點積極的暗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請相信:信賴,定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留守兒童心得體會15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廣大農村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外出務工人數逐年增加,使農村留守兒童增加起來。這些學生有的缺少長輩的關愛,心理挫傷較大,性格內向。還有一少部分學生缺乏家庭的溫馨,長輩的引導,從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農村學校校長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怎樣才能做好留守兒童的管理工作,當好農村學校的校長呢?以下是筆者在實踐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要充分認識到生活問題,是留守兒童管理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與其他孩子相比,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照顧,在家裡生活起居沒有規律,吃飯也可能是飢一頓、飽一頓,容易在營養衛生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年少的階段,孩子的養育、保護顯得更為重要。筆者所在學校的八百多個留守兒童,一半與老年人一起生活,20%根本就沒有監護人,這些獨自一人在家的孩子生活狀況極其令人擔憂,他們在家裡有時候完全靠方便麵度日。

由於缺乏必要的保護,行為得不到有效的約束,留守兒童出現安全事故的比例較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都不強,遇到危險時缺乏必要的自救經驗,對自己的許多危險行為也缺乏足夠的認識,由此導致留守兒童頻頻出現安全事故。據不完全統計,在所有未成年人傷害事故中,屬於留守兒童的要佔80%左右。

心理問題,這是嚴重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問題。由於親情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物件,又很少與外界接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願。由於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甚至行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教育問題,是對留守兒童具有深遠影響的問題。由於父母外出打工,臨時監護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也容易使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現象。有的由於家長不斷在農村、城市之間奔波,孩子也會隨之由“留守”到“流動”再到“留守”,不能及時接續學業,所學教材有時也無法統一,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孩子的學業水平。

針對上述留守兒童中所存在的問題,經過長期的觀察與實踐,我們學校採取瞭如下措施:

一是建立“留守學生”檔案,配備“代理家長”,設定“親情電話”。在學校的`統一組織下,我們對留守兒童進行了認真的摸底調查,弄清了當前存在的所有問題,建立了檔案。同時,在各位任課教師的配合下,我們給每個留守兒童的安排了“代理家長”,設定了“親情電話”,使留守兒童無論在哪裡都能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暖。

二是要注意加強對他們的教育,對他們的學習和德育要特別關注,解決他們成長中遇到的困難,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

三是要加強週末的管理與服務,對照檔案與其代理監護人取得聯絡,不能放任他們在外面為所欲為。

關心他們的生活問題、安全問題、心理問題,對學校和教師而言雖說是負重前行,但是教育的本質是成就人、發展人、健全人,農村學校有責任讓所有遠離父母的孩子找到家的感覺。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完善關愛“留守兒童”學校工作機制,總結經驗,推陳出新,狠抓工作落實,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逐步推向深入,為留守兒童和其他同一片藍天下的孩子們一起和諧、健康、快樂地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