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後感(精品)

來源:文萃谷 1.31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品)

《傅雷家書》讀後感1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於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

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傅雷夫婦也成為了中國的典範父母。

每位父母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傅雷家書》這本書,在字裡行間還透露著濃濃的親情外,還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方法。

雖然,我們的父母,不像傅雷先生那樣有文化,但是,他們也時常教育我們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對待自己成長中遇到的困難。他們的語言不如傅雷先生豐富、富有哲理。可是,他們與傅雷先生一樣,一心一意地為了子女能夠成才,為了子女長大後的日子能過得更舒心一些。

當然,有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會讓我們無法接受,我們會認為他們背時了。但是,只要我們靜心地坐下來好好了解父母,就會感受到“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說的、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他們嘮叨我們,督促我們使勁地讀書,奮發圖強。這是為我們將來的事業打下牢牢的基礎。所以,我們應該也要了解父母的`苦心,不應該對他們的要求,產生不滿。畢竟他們,也不是與傅雷先生一樣,他們不是文學家。但是,他們肯定、以及一定,是世界上最關心我們的人,最愛護我們的人。 所以,我們都應該好好的珍惜他們,像他們愛護我們一樣。我們要了解他,懂得他們。

有些人時常說,我們青春期好像碰到了父母的更年期一樣,會發生一些摩擦。但是,我覺得在青春期裡,我們應該學會調整逆反的心理,悉心聽從父母們的教導,理解他們的苦心。這其實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好,為了我們能夠更好地成長。

《傅雷家書》不僅是傅雷寫給他們兒子的家書,也是天下父母寫給他們子女的家書。這本書,使我受益終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2

合上《傅雷家書》,輕輕地撥出一口氣。驀然想起老師在教《傅雷家書兩則》時,自己很懵懂地閱讀,然後分段及抄筆記。過後,我並沒有很深的感悟。今時今日,我把《傅雷家書》認真地讀完後,才發現它所蘊藏的魅力。也許,那個時候的我,真的太小了,很多東西都不懂。

年少的我,不懂得父愛的可貴,也不曉得父母對我的在乎。直到現在,我背井離鄉,遠在他方,倍償世間辛酸苦辣時,才發現家是最溫暖的港灣而父母對自己的愛原來是如此地深且珍貴無比!

有一回,我寄了一封家書回去。我的心裡有些緊張,不曉得父母收到我的信後,會怎樣呢,會不會怪我寫得不好呢?後來,母親來電話,說收到我寄回的家書,並說他們的心裡很高興。母親還說,你寫的信很感人,你爸看完後,一個大男人居然被你這個死丫頭給弄哭了。母親還說了好多好多關心我的話,還帶著一點祈求語氣問我,有空時可不可以多寫點書信回來,你爸你媽都不會上網不會發簡訊也不會上你們口中所說的QQ?電話的這頭,我說沒問題。放下電話時,眼淚在眼眶裡一點點打轉。心裡總覺得對父母的虧欠,實在是太多了。我沒想到,短短的一封家書,足以讓父母感到欣慰。原來,子女在父母的心中,是佔了那麼大的地位。原來,父母想要的`不多,只是,我還沒注意到。爸爸媽媽,我想你們!

《傅雷家書》讓我明白到,親情,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是偉大的。我想象不出,當傅雷夫婦決定離開人世時,他們的內心該是多麼悲痛呀。尤其是讓傅雷夫婦割捨親情而遠去另外一個遙遠的世界時,他們是否在一瞬間痛得撕心裂肺呢?而我,只能深深嘆息一聲,深感世道的不公。

曾經年少不懂父母對自己的愛,如今成年要懂得珍惜與把握。孝順父母,珍惜親情,從小事做起,更從心靈出發。能夠和父母一起朝夕相處,伴他們左右,伺奉他們,那是,一種無言地溫馨與幸福,更是一筆珍貴的人生財富!

《傅雷家書》讀後感3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正如好友樓適夷面對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家教的過嚴過細卻“不以為然”。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並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麼吧?為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子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著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子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麼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裡,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裡外,給兒子殷切的子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子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這種關子不是意識一個階段,而是伴父子而來。這位嚴肅的父親,從來就沒有推卸自己的責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圍成孤島時,他就把孩子關在家中,而且很早發現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為音樂工作者的素質,正如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一樣,對待幼小的孩子一樣,他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制定日課,一一以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兒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為人間的這一遭父子情驚歎,對,是朋友,是同志。

《傅雷家書》讀後感4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為著名鋼琴大師,傅敏為英語特教教師,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國中的時候,就有老師向我們推薦這本書,但是當時並沒有在意,而這個寒假,恰巧我在圖書館中借了這本書,利用寒假將它看完了。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子女溝通,在一封封信件中,傅雷對孩子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從家信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他愛子教子的精神實則令人感動。

傅雷家書讓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儲存了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地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裡行間透露的親情同樣令人感動。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許多豐富的精神養料。父親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及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我認為傅聰這樣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子啊數萬裡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現在很多人都學會了隱藏自己,你從不曾理解我,我也不需要去解釋,還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書裡面把自己的情感細細地表述出來?總之,看完《傅雷家書》之後,我覺得這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5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該書是是教育子女的經典名書,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著。他們嘔心瀝血的培養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成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我認為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及榜樣。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因為《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充分體現了作為爸爸對兒子的心意。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心裡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用不著擔心讀者。正因為這樣,感情才那樣的純真摯樸,沒有半點虛偽《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家庭的範圍。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子女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全方面教育的,在人口眾多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能有幾人,因為這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博學多才,兒子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有充分的默契。

傅雷的教育方法同時也讓我回想我自己所受的教育。在兩種不一樣的家庭教育下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結果,就是傅雷的家庭整天和和睦睦,相親相愛。但是在我們家就沒有這種氣氛,原因在哪裡呢?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_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我們家正是缺少這種溝通,我的父親是一個十分傳統的人,正是這樣,他說的話我不能反駁。導致了我們的感情變得陌生,從這裡可以想到,溝通是一個家庭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傅雷家書》讀後感6

一開始看這本書,總覺著很奇怪。為什麼書信能夠編成一本書?但越讀到後面,就越感激這本書。

傅雷是一位翻譯家,大兒子傅聰是聞名世界的鋼琴家。這本書,便是傅雷寫給傅聰的書信合集。從一九五四到一九六六,從傅聰剛去國外到傅聰結婚生子。從書中,我看出了傅雷這位父親的嘮叨,他的“嘮叨”,大到關心孩子的世界巡演,小到關心孩子在國外的食物合不合胃口,飽含著對兒子深深的愛意。

其中最最讓我難忘的,便是傅雷與兒子談終身大事與小孩起名這兩件事,比起其他的事件,這兩者很貼近生活的。傅雷信中對兒子說到對自己的終生伴侶要一心一意,要善於交流,不可以當唐璜。我想,要讓傅聰做到這一點,傅雷大概是付出蠻多的。首先他要以身作則,以行動告訴後代應當如何做;其次他要有頭腦,有方法,才能讓兒子信服,我想這是蠻難的。第二個是給小孩起名這一事件,信中寫到,男孩名為凌霄,女孩名為凌雲。後來,傅聰生了個男孩,便取名為凌霄。給一個從未謀面的小孫子起名,這一行為不正好體現了傅雷對於後代深深的愛嗎?傅聰聽從父親的.意見,這也恰恰說明了傅聰對父親的愛也是多麼深刻。

不由得想起我與我的父親,我們二人不似傅雷父子相隔幾千裡,我們朝夕相處,爸爸給我的愛雖然不像母親的細膩,但很讓我回味。

我爸爸個子不高,但他在我的心中,永遠是最高大的。從很小的時候,我就很崇拜我的爸爸,可以這麼說,我爸爸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偶像,他有一身的才藝,說單口相聲、演小品、誦讀、寫詩、玩樂器……他無不在行,他是我心中永遠的“SUPER STAR”。我常常有機會跟著爸爸到各個地方演出,爸爸在上邊表演,我就在下邊做觀眾,為他鼓掌。每次主持人唸到我爸爸名字的時候,我對爸爸的敬佩就油然而生,爸爸真的很厲害啊!每當爸爸表演結束,觀眾席總是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心裡甭提有多驕傲了!那時的我想,有一個這麼厲害的爸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之後爸爸高大威武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成為我的榜樣。

我不知道我是否將“傅雷家書”讀透了,但我可以肯定,傅雷家書帶給我的,絕不只是傅雷父子的故事這麼簡單,還有對父愛的深深思索。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傅雷,一代翻譯巨匠,多藝兼通,在繪畫、音樂、文學等方面,突顯出獨特的高超藝術鑑賞力。五四運動時,曾參加在街頭的講演遊行。北伐戰爭時參加大同大學附中學潮。1927年冬離滬赴法,在巴黎大學聽課。1931年春訪問義大利時,曾在羅馬演講過《國民軍閥與北洋軍閥鬥爭的意義》,猛烈抨擊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1931年回國後,致力於翻譯工作。

傅雷與他的配偶——朱梅馥有3個兒子——大兒不幸夭折,二兒與三兒分別是傅聰與傅敏,而這本著作便是他及他夫人寫給兩個兒子的。

從書中便可以看出傅雷是多麼不容易,而惟有經濟有切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而且父母對兒女的特質生活總是特別關心,再過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長大後,你就會體驗到這種心情。

也許就是現在,我羨慕傅雷有一個好父親,傅雷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千言萬語都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

“長篇累讀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藝術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到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一個對自己十分嚴格的人,而他幼年喪父,母親從小嚴厲的家教也成就了傅雷今天。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必須要站在大會上演講或者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的點點滴滴的把自己明白的、想到的告訴大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家書中給兒子的一段話。他告訴兒子對民族的服務是怎樣的,也同樣可以看出傅雷對兒子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的愛。這種愛讓人感憾。

“我常問到你的經濟情況,怕你開支浩大,演出太多,有傷身體與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為我深知一個藝術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獨立思想;

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休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洋溢在家書中。現代的家長也校訪傅雷的教子方法,因此,這也成了十分成功的教育典範。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

上述是360及百度百科上對於此書的簡介,我手頭的是作家出版社版本,有幸拜讀,算得今年讀的比較印象深刻的書,也能契合此次讀書月活動主題,感觸的'點頗多,也解釋了內心頗多的命題。全書資訊量大、感情充沛,讀好書是一種樂趣,在此從幾個小角度,與大家分享:

生活篇——家書是碗熱湯:

“平日仍望堅持牛奶、雞子、牛油。無論如何,營養第一,休息睡眠第一。你的身體怎樣?精神如何?我前信說的話,千萬記住,要實踐!睡眠要充足,牛油牛奶多吃,就當作藥吧!我們最掛念的就是你的健康;不生病不算,還要你強壯。這冬天你咳嗽嗎?”全書中,此類的問候不再贅述。

父愛如山是傳統父愛的感覺,在傅聰異國他鄉求學期間,如上訴的叮嚀囑咐更顯得彌足珍貴。於多人而言,如上述的噓寒問暖也未嘗銘記,而這恰是容易忽視的生活細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款款溫情才最有家庭的溫暖,父愛如山、雄偉壯觀,母愛如水、溫情細膩,時間流轉、角色轉換,讀後感.事間事總有通透的一天,溫厚如山澗清泉般待人,為人父母、為人之女都更讓身邊的人舒服一些,這或許是高情商的一種表現吧,這是對孩子的循循善誘,也是對自己的修煉,批評指責、謾罵則不好,即使癒合後仍然有傷疤和陰影。

家風如此,便會在日後形成一種標籤,溫暖處世待人、修善緣,生活種種也會更順利一些。畢竟吸引力法則如此,想來有一天為人父,也該在此處下功夫,彌補性格中的不夠細膩。父愛母愛的溫度會傳遞給下一代一生,也是孩子們寶貴的財富。

這算得從此書讀出的父愛溫度!

《傅雷家書》讀後感9

善於溝通,得出共識;敢於提問,問出真理;勇於質疑,尋得智慧;勤於磨礪,煉出實力。溝通是父慈子孝的最好的通行證,這一點在《傅雷家書》中很明顯。

通過書信,傅雷先生與兒子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內涵,交流彼此的思想,激發出新的思想火花。一封封家書猶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父子倆樂享其中。

傅雷希望通過自己對人生和藝術的理解,教育和領導兒子,激發兒子通過書信暢所欲談,一方面及時發現兒子的問題,給予幫助和指導;另一方面也希望從兒子的成長過程中獲得新的思想、藝術和生活感悟。

傅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做人要謙虛,嚴謹,面對困境不氣餒,面對順境不驕傲。當兒子情緒低落時,他告訴傅聰:“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的酒漿。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晒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對於兒子的矛盾,他又這樣剖析並激勵:“別擔心,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沒有完美的一天,人生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一天!”字字句句,都蘊含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啟迪。

傅聰也遇事主動寫信,漂洋過海尋求溝通交流,主動為自己減壓,改正錯誤,放下包袱,降低風險。一個虛心好問的孩子形象躍然紙上。

正確溝通,是父慈子孝的最好的`一劑良藥。沒有溝通,哪來廉頗與藺相如的將相和呢?

想起正在冷戰的我和父親,每次和他在一起便會有怨恨的目光,但我心裡也很愧怍,可每次吵架兩人總是無法溝通,最後我總是免不了挨一頓揍或者受一陣責罵,只能在週末獨自抱著冰冷的手機,想要找個訴說的物件,卻也不知道做什麼……多與父母通通電話,或視訊聊天,說說學習生活,一吐為快,撒嬌,加深自己與父母的感情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要有耐性,不要操之過急。越是心平氣和,越有成績。”

“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

傅雷先生對兒子的一句句叮嚀縈繞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無盡的家書,寫不盡的憂愁;無盡的擔憂,掛念不已的心緒,在那一支筆下,處處開花。

傅雷先生對兒子的滔滔愛意,提筆時便化作一江春水緩緩流動,流入傅聰的心中,流入每個讀過這本書的人的心中。

不問自己的身體,心中只是關心著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生活、音樂的進展。兒子若一座五指山,日日壓在傅雷夫婦的心頭。看似無盡的嘮叨,先生他們一句句的叮嚀,指引了傅聰,溫暖了傅聰。

這樣想來,父輩不都是如此嗎?

《多年父子成兄弟》中,汪曾祺先生老父親的一句句叮嚀,為他指明瞭日後的方向;《城南舊事》中,林父對林海音的叮嚀,不也溫暖了她的童年嗎?

父母們大抵都是如此吧。

無數的名家也寫到過父輩,他們或親善或慈祥或質樸或嚴苛,他們也大都將一江柔情融在一句句或嚴厲或溫柔的叮嚀中,繪製出孩子們一生中愛的底色。

我想起我的父親。

“寫作業時坐直!”

“作業寫完了嗎?趕緊寫完睡覺!”

“走路時不要駝背!”

“要保持好奇心,要快樂!”

“要不服輸,要學會思考,戰勝困難,享受思考過程的樂趣”

一句句叮嚀貫穿了我生活中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父親總是事事要操心,因而我總是會煩倦。讀了《傅雷家書》,我慢慢體悟到父親叮嚀中融著的滿心的愛,與無盡的關懷。

聽聽父輩的叮嚀吧,那一句句叮嚀中包含著父輩的人生閱歷,最真摯的祝願,最誠懇的勸導。

聽聽父輩的叮嚀吧,那一句句叮嚀中是撲面而來的濃濃親情與一片深情。

聽聽父輩的叮嚀吧,讓愛在叮嚀中飛舞。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近日,讀了《傅雷家書》後,頗有感悟,家書,家信,在那個年代裡猶如我們手機一般繫著彼此的心。而《傅雷家書》正是由186封傅雷寫給傅聰的家信組成。

那時,傅聰正在波蘭留學,而恰在此時,父親傅雷與傅聰有些隔閡,以至於傅聰走的那一天,兩人都沒怎麼說話,但在火車站惜別兒子之後,傅雷心中對兒子的掛念逐漸強烈。如書信中所說,好像大病了一場,起初傅聰很少與家裡溝通,傅雷就幾天或一週給傅聰發一次家信,在一封封家書裡流露出對傅聰的關愛,慢慢地,傅聰心中的石頭也終於軟了,被濃濃的父愛感染了,也漸漸與父親有所交流,本書雖然沒有摘錄出傅聰給父親的書信,但是從字裡行間都能讀出傅聰成長的一點一滴。

傅雷每次用航空公司去寄家信,但在那個年代,這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但在傅雷眼裡,瞭解傅聰的安危及他在學校的一些情況,比什麼都重要,金錢在父愛面前,不值一提。

在傅聰走後,傅雷給兒子發的第一封書信,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是細緻入微,什麼是無微不至的關懷,什麼是父愛。

聊聊幾句,充分反映出,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是父母對兒女的關愛,是另一番教誨。不同於其他父母的關愛,但又不失細心呵護的感覺。這有點像我媽媽寫給我的一封信,雖然我不在異地,但我們母女那段時間存在著一點隔閡,那次,我惹她生氣了,她晚上三點鐘起床,為我寫下了長達七頁紙的信。那封信讓我很心痛,就像一次談心,接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我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那深深的母愛。

其實,《傅雷家書》完全是寫給傅聰一個人的,也是寫給中華兒女的一部教子篇,不僅讓我們體會傅雷對傅聰的關愛,更重要的是讓我們體會傅雷教導兒子如何立身行事,愛國成才。

用心詮釋什麼是父愛,用文字詮釋什麼是父愛,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如此深沉的父愛,但他寫下了那埋藏在每個父親心底的那份真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傅雷家書不僅僅展現了傅雷對兒子的為人處事,身心健康諸多方面的關愛,同時還流露出其對音樂、繪畫等頗有見地的才識和睿智。在談及藝術境界時,他跟兒子分享道:“音樂主要是用你腦子,把你濛濛朧朧的感情(對每一個樂曲,每一章,每一段的感情)分辨清楚,弄明白你的感覺究竟是怎樣一回事;等到你弄明白了,你的境界十分明確了,然後你的technic自會跟蹤而來的。”在談到音樂與技巧時,他也曾告誡兒子:“此刻我深信這是一個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一個人跳不出這一關,一輩子也休想夢見藝術!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筆者以為,這兩點同樣適用於翻譯領域,如若譯者能對原文的意思(每一個詞,每一個句,每一個篇章的意思)分辨清楚,那麼翻譯的境界也就高超了,翻譯技巧也會隨之爐火純青。反之,譯者如若整天只顧研究翻譯技巧,終若有所成,頂多是翻譯匠而非翻譯家。只注重翻譯手段而不講究翻譯境界的人,必然會偏離亦或遺忘翻譯目的的。

傅雷家書蘊涵著深刻的思想哲理,深深地啟發著世人。在傅聰感覺職業生涯不樂觀時,他鼓勵兒子:“你說常在矛盾與歡樂之中,但我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提高,不會演變,不會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眼前你感到的.還可是是技巧與夢想的矛盾,將來你還有反覆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形式與資料的枘鑿,自我內心的許許多多不可預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著你。別擔心,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沒有perfect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們日以繼夜,終生的追求、苦練;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膩了。”傅雷的這種矛盾觀、積極向上的心態,筆者以為,在今日仍不乏極高的藝術價值,或曰,在今日這個競爭最為激烈的社會,此種矛盾觀、樂觀向上、進取上進的態度更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我不知要以何種文字將我的內心寄於薄薄一張紙上。夏木、金沙,早春的樹和暮冬的雪,繁陰或河沉只不過五官通感交織生就的美,《傅雷家書》表達的展現的卻是肺腑血脈的具象,不論有言無言、有聲無聲、留白補白。

作為一部書札體的文學作品,傅雷無疑是成功的,這成功不在於華美辭藻,而在於情真意切的呼告、平鋪直敘的洶湧和印本上隱約浮現的淚痕。他說不必自責,我便替那不甚細緻的兒子愧疚悔恨;他說要做這個學那個,我便一字一句隨著附和;他說了與大道懺悔的經驗之談,我便惋嘆慨息那純良的赤子之心……整部書通過對兒子傅聰的教誨,生活與學習,立身和處世都折射出全中國乃至全天下父輩內心的苦悶。這種對映才使他個人的家書作為教材、文學名著廣為流傳。

他成功地在不自知的情況下牽動讀者的`心,使人跟著他苦笑、落淚甚至欲哭無淚。他深入淺出談藝術,抱重病軀講做人,兒子的來信已看不清卻仍撐起身子堅持回信,不正是大多數父母苦心孤詣、默默守護的寫照麼?他寫來苦,我們讀來更苦,一紙信箋二百多頁薄紙,居然能載得動這沉甸甸的無處安放的許多愁麼?

作為一終純良敦厚的赤子心,傅雷也很拿捏得了尺寸。他將多少人百思不解的道理具象化於信紙,彷彿信手拈來,輕巧把玩於股掌之中。他極會規劃自己,包括日常瑣事、做人之道及遠大方向,都抓得極穩,也極踏實。我們讀《傅雷》,所學的之一也是他這種對自己近於嚴苛的追求。可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想將框架也為兒子鍛造打磨好,才造就了他作為父親的失職。

讀完整整兩遍《傅雷家書》,我學到的也遠不止以上。惆悵此情難寄,逐漸理解了父子間矛盾點的所在,也對親情更明朗一些。回望自己,面對父母相同的關懷,又何嘗不是袖手旁觀的晾晒呢?對自己的放縱,對全部藝術的褻玩,對父母的漠然,這樣的我不正是擁有著傅聰全部缺點而無才情來彌補的麼?

荒唐,人間情事,戀戀風塵。我放下沒有郵票的家信,窗外萬家燈火璀璨,星光繚亂,天地喧鬧塵囂。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一代藝術巨匠,付諸一生的光陰,用高尚的靈魂為子女鋪平人生的道路。傅雷的舐犢情深,為如何培養子女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舐犢情深,用無私的愛塑造國家棟梁。傅雷用嚴格的標準去培養傅聰,在信中,無處不滲透出他愛子教子的精神。傅聰遠赴波蘭留學,父親化作一面“忠實的鏡子”,給予兒子生活上、學習上真摯的忠告。他用另一種更加偉大的方式詮釋了父愛,事無鉅細的叮囑後隱藏著不可抑制的思念。當兒子的生活趨於穩定時,他不忘在信中插入對兒子事業上的勉勵及對藝術的不斷追求。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力爭做到最好,這就是傅雷對兒子的要求。當兒子遠在英國成家立業後,儘管思念之情未曾斷過,儘管自己的身體日趨衰老,但一切都無法阻擋對於遊子諄諄不倦的教誨。

舐犢情深,知識的傳遞遙隔千里。讀完書發覺,這對父子更多時候是一對無話不談的知己。“知子莫若父”,兩人對於藝術、文學的.共同熱愛,讓他們即使相隔遙遠,心卻緊緊相貼。在信中討論音樂,交流旅遊心得,郵寄書籍唱片……在這個過程中,父子倆的心靈得到了充實,精神得到了昇華。傅雷對於知識永不停息的追求也在無形中影響著傅聰,塑造出一位品德高尚的音樂家。

舐犢情深,畢生精力奉獻給祖國。傅雷的家庭受到了殘酷的遭遇,但他的愛國之心不會改變。在給傅聰的信中,傅雷為了讓他不要忘記祖國,常會提及國內的社會形勢。即使在病魔纏身的時候,傅雷也不忘告誡孩子,要不斷進行“自我改造”,為國家作出貢獻。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無疑也是他不斷學習的結果。海外遊子生活的艱辛無法想象,不僅是物質上的匱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壓力。父親對國家的貢獻,同時也激勵了兒子,為了回報國家,為了回報社會,應該克服一切困難,培養堅持不懈的毅力,用自己的力量建設祖國。

輕輕合上書頁,傅雷的身影浮現在眼前。“做一個德才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父子倆的確是這樣做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讀完黃老師佈置的《傅雷家書》,我掩卷沉思……

傅雷是真正的好父親,有這樣真誠的父親,做他的兒女應感到榮幸,他把自己的兒女看作是獨立的個體,總是給予兒女正確的觀念。我們有些長輩,做錯了事不承認,還將其強硬擺正,這是教育的.誤導。

傅雷的真誠,體現在教育兒女方面,書信中可見一斑:“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償,不能洗刷。”

離別之時,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裡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麼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啊!

傅雷家書給我的啟示還有很多……

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撫養子女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x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