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演講稿八篇

來源:文萃谷 1.6W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當下社會,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包容演講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包容演講稿八篇

包容演講稿 篇1

寬容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美德。寬容不是膽小怕事,而是海納百川的大度。

快下美術課了,我在素描本上塗好最後一筆,站起來,準備交作業。今天畫的是我最擅長的想象畫,看著手中這幅“探月機器人尋礦”,我彷彿已經聽到了美術老師的表揚,心裡喜滋滋的。可是一不小心,美術本從我手中滑了下來,落到了坐在我前面的黃智建的座位下面。我趕緊俯下身子去撿,卻看到黃智建的一隻腳踩在了我的美術本上,我急了,伸手從他的腳下將素描本一扯,不料用力過猛,素描本的封面裂開了。看著心愛的本子撕破了,我心疼極了,朝黃智建嚷道:“喂,你幹嘛踩我的本子?”

我怒氣衝衝的樣子把黃智建也弄火了,他不客氣地回擊我:“我又不是故意的,有什麼了不起!”看著他那副不以為然的樣子,我的肺都要氣炸了,我大聲吼道:“做錯了事情還不承認,你賠我的本子!”可黃智建卻朝我吐出舌頭,扮了個鬼臉,我心想:“下課了,我要好好教訓你一頓,到時你就得求饒,乖乖地賠我素描本!”

下課了,我朝黃智建喊道:“你的末日要來了!”便朝他撲過去。他倒機靈,一個勁地往教室外衝,我就在他後面窮追不捨。他穿過走廊,下了樓梯,我也加快了速度,眼看著就要追上他時,上課鈴響了,我只好憤憤不平地回到了教室。

這一整天,我都悶悶不樂,課餘時間,黃智建只要一看見我就躲。放學回到家,我把那本扯爛的素描本拿了出來,氣呼呼地對媽媽說:“媽媽,這都是黃智建乾的好事,我恨他!”媽媽耐心地聽完我敘述了事情的經過。笑了笑,她摸摸我的腦袋,默默地取出膠棒、透明膠,細心地將素描本修補好,交到了我手中,我接過一看,素描本又恢復原樣了。媽媽挨著我坐了下來,摟著我,溫柔地說:“懿子,和同學相處要寬容,不能寬以待人的人,得不到友誼和快樂。”我靠在媽媽身上,心裡一陣悔恨:這只不過是小事一樁,如果我當時寬容一點的話……

第二天,我來到教室,笑眯眯地和黃智建打招呼,揚揚手中的素描本說:“瞧,弄好了!”黃智建先是一驚,繼而摸摸腦袋,不好意思地笑了。課間,我們又玩在了一起,昨天的事情我們誰也沒再提了,我覺得,我們之間比以前更親密了。

經歷了這件事情,我深深地感悟到:寬容是清泉,能讓枯萎的花重新綻放;寬容是陽光,能融化心頭的堅冰;寬容是一首詩,能讓我們享受和諧之美。

包容演講稿 篇2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是寬容。

首先,我想先從一位智者談起。那就是眾所皆知的孔老夫子。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大家猜一猜孔子會選擇哪個字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

古人云:冤冤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今人道: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今天站在這裡,相比做一個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滿嘴寬容寬容再寬容的演講者來說,我倒更願意做一個故事的敘述者。而親愛的你們便是這故事的惟一傾聽者。

我的故事發生在……(這裡插入故事 故事內容略).是啊,寬容的確可以改變人的命運,他是一種幸福,我們饒恕別人,不但給了別人機會,也取得了別人的信任和尊敬,我們也能夠與他人和睦相處。寬容更是一種財富,擁有寬容,是擁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這是易於擁有的一筆財富,它在時間推移中升值,它會把精神裝化為物質,它是一盞綠燈,幫助我們在工作中通行,選擇了寬容,其實便贏得了財富。 寬容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品德。他無處不在。在自然中因為有了海洋的不棄滴水,才有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波瀾壯闊,因為有了高山的不棄寸土,才有泰山的高聳入雲。

寬容是春天第一縷溫暖大地的陽光,是久旱後的第一場甘露,是風雪中的第一顆火種,是盲童看到的第一種色彩,是上帝派到人間的第一位天使,是枯木長出的第一片綠葉。

羅丹說過:“把愛拿走,世界將變成一座墳墓。”寬容也是一樣的,如果將寬容拿走,這世界上不知會有多少破碎的友誼等待重組,不知有多少破碎的親情等待重溫,不知有多少破碎的和平等待重補。更不知,我們將要到何處去尋覓陽光。幸運的是,這世界並未失去寬容。也絕不能失去寬容。所以,讓我們都將心地的那一份寬容抓住,不要讓他溜掉。因為,生活有了寬容才更加燦爛!人生有了寬容才更加迷人!世界因為有了寬容才更加精彩! 故事的最後,送一句話給大家以共勉:以寬容心度他人之過,做世上最精彩之人。

包容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裡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

從世界歷史的角度來看,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過去已經多次證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里程碑。文化共存能讓民眾在認識不同文化的優劣之後自由地選擇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著名教授湯一介說:“文明共存才是人類的出路,世界應該和而不同。如果每個文化都既有自己的特色又有普遍的東西,才能如此。”因此,要想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文化包容至關重要。

人類文化的發展從來都是不同文化之間碰撞與交融的結果。澳門,被稱為世界著名的建築博物館,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融合了中西方不同風格的宗教建築。只要一說起澳門,人們總會毫不猶豫地想到“華洋雜處”“中西合璧”等代表文化交融的詞語。毋庸置疑,澳門文化的內涵中,既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基礎,又融合了近代的西歐文化。正是因為人們對文化的包容,懂得文化共存的價值,澳門才會如此快速地發展,擁有更好的發展藍圖。

圓明園——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彙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將詩情畫意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融化在千變萬化的景象之中,突出了古代造園藝術的精華。圓明園中還建有西式園林景區。其中最有名的“觀水法”是一座西洋噴泉,具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在湖水中還有一個威尼斯模型,只要在岸邊的山上就可以欣賞千里之外的水城風光。中西結合的圓明園被稱為“萬園之園”,它把中西方不同文化融合在了一起,是文化包容共榮的代表,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園林之王”。文化共存呈現了一種文化的民主狀態,它會使我們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會給我們留下不可磨滅的文化價值。

古今中外,文化包容共存的事例不勝列舉。中國不同地域不同層面各種神教與巫教的共存狀態,讓我們學會了尊重;西方服飾、餐飲等文化傳入中國併成為潮流,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進步;中西建築特點相結合的“東方明珠”蘊含了雙方文化的精髓,象徵著不同文化的交融共存,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在這富有不同歷史背景和生活延續的社會,人類的文化應是多姿多彩的。世界本就應該如那些遺留在世的建築瑰寶一般和而不同,只有做到文化共存才能如此。

包容,共創未來,走向更加繁榮美好的明天!

包容演講稿 篇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世上最遼闊的,莫過於海洋了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闊的海洋能包容一切,這是萬物所不及的,海的獨特,海的包容。

一滴水,掉進大海,不見了蹤影,是他消失了嗎,或許不是吧,他溶入了大海,海變得更加遼闊。

家是歡樂的海洋,在家的海洋裡,我們能夠丟掉平日的繁忙,丟掉生活中的憂傷,用親情來澆灌喜悅的花朵,讓笑顏在我們臉上永駐。

歡樂是家的海洋裡的水滴,組成家。

書是知識的海洋,當我們暢遊在知識的海洋時,心中便會多一分感悟,多一分體會,多一些同情。

社會是情感的海洋,人是有情感的動物,社會就是由這種最基礎的東西組成,情感,能為世間帶來溫暖。

是的,海洋並不是無邊無際,它是有距離有大小的單無形的海洋卻不會有邊際,它能夠無限蔓延,無限擴張……

海洋擁有世間的絕對優勢,它包容一切,它接納一切,它有母親般的廣大的胸懷,亦有父親般的細密,它廣中帶細,柔中夾鋼。

生命的海洋擁有無與倫比的寬闊,擁有廣闊的自由的天空,能任你飛翔。

美麗的海洋,總是泛著微藍的波光,海浪隨著海風拍打著岸邊的礁石,永遠接納著外來遊人的感情。

青山綠水,白雲幽草,大海永遠不會擁有,可是,海的獨特,任誰,也比不上。

海洋,承載了千萬的歷史,包容了塵封的心靈。

世間千載,唯海不變。海的包容,以不變應對一切。

愛的海洋,心靈的殿堂。

僅有海洋,包容一切的悲傷。

海,讓我們如此親近……

愛,讓世間更加完美……

心,貼近,貼近……

包容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句話真切的說出了包容的力量。

包容的力量是偉大是,它能夠使兩個水火不熔的人重歸於好,能夠使志趣不一樣的人走在一齊,能夠使冰冷的世界融化。

包容是什麼呢?它是對別人錯誤的一種融合;包容是一種品德,一種精神境界。要具有它,就要有諒解他人的品德,原先包容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融合。有了包容的心,我們能夠與同學之間的相處更加的融洽。

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包容是十分重要的,它是開拓人際關係的一把金鑰匙,一個人一生中必然會犯錯誤,在犯錯誤之後,最需要的就是別人對他的理解,關懷與幫忙,換句話就是需要別人的包容。當你注意到了這一點,在別人犯錯誤時,別人也會同樣需要你對他的包容。彼此互相包容,友好的人際關係也就建立了。你包容了他人,別人也會包容你。

即使一個人十分有才能,但古語說的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個終究會與別人交融中犯這樣那樣的過失,如果對方不能隊他包容,那麼,一個良才就與之絕緣了!

人與人之間如此,在國際社會中更是如此。如果沒有包容,人們生活在一個戰亂的世界中,這種生活誰會願意過?只要有了包容,世界才會安寧,才會發展,人們才會過上平穩的生活。

然而,包容並不是絕對的,在社會中必然會存在一些違法的犯罪分子。對這些人,是不可能採取包容態度的,僅有嚴厲的打擊犯罪,社會才會安寧,人們才會熙熙而樂的生活,犯罪才會日益萎縮。

在未來世界中,會有更多的複雜的關係,只要有了包容,人們才會生活的更完美!包容,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能夠說是無處不在!

包容演講稿 篇6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她想成為一個偉人,幾經拼搏她失敗了。她又想成為一個偉人的母親,可這又是一個未圓的夢。最後,她決定去做一名教師,培養偉人,她成功了。

這個浪漫的故事,是我的師範老師講給我們聽的。當時我的心裡也暗下決心:有一天,我也要成為偉人的老師。於是,自信、豪情、衝動在我的血液裡湧動。我期待,我渴望那種“功名只向馬上取”的成就感。

可當我踏上期盼已久的講臺,我發現通向夢想的每一步都是那麼的舉步維艱:一道道千奇百怪的錯題,一個個莫名其妙的答案,遲到,不聽講,不完成作業……我茫然了。面對家庭教育的不足,社會種種不利因素的影響,我的努力是那麼的蒼白無力。理想與現實的撞擊讓我感到環境的壓抑,熱情的減退。我開始覺得工作的無聊,生活的平淡。

可就在這時,一件平常的小事卻打動了我塵封的心靈。那是一個極平常的下午,班上那個平時就愛上課講話的“刺兒頭”,今天老毛病又犯了,我把他叫到辦公室,準備進行一番“教育”。也許是真累了,也許是心血來潮,看著他滿不在乎的神情,我一改往日劈頭就罵的作風,而是和風細雨地問他“為什麼”。他愣了許久,用極清晰的聲音說:“反正你們誰都不喜歡我,誰都認為我笨。”這聲音重重地敲在我的心鼓上,我的眼睛溼潤了,我彷彿看到他揹著受傷的同學奔向醫務室那急促的背影,我彷彿----明白了許多……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然而,我何曾想過其中的內涵,為什麼會變得如此冷漠呢?我的熱情,我的夢想,都到哪兒去了?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年幼無知,還是我本身的功利心在做崇?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誰能保證自己從不犯錯呢?“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博大的胸懷是培養人才的“點金指”。

也許這一生,我不能成為偉大的老師:也許這一生,我永遠平凡,但這一生,我絕不平庸。因為我會永遠用我博大的胸懷去包容他們,激情不滅,鬥志不減。

用心去愛他們,用愛去包容他們吧!這樣,即使你只想採擷一片綠葉,但收穫的卻將是整個春天。

包容演講稿 篇7

大家好:

我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包容的文化才是有發展的文化。

再過幾天,華夏大地就會颳起一陣猛烈地西洋風,尖頂紅帽、白鬍子老爺爺、馴鹿、聖誕樹、平安夜……一系列的外來符號將我們青少年的心煽動起來,加入其中,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起笑容。

面對此情此景,一些人開始憂心:為什麼洋節這麼盛行?為什麼傳統節日被國人冷落?甚至,一些人會嚴肅地警告青少年:這是文化入侵,中華民族到了危險的時刻!

這些自然是包含一腔愛國深情的,是珍愛民族文化的,但我們想說,我們不必驚慌。

優秀的文化應該有其包容性。請大家想想,漢唐以來,我們民族融合了多少外來文化?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胡人的服裝開始進入中原,我們並不因此而亡國滅種。兩晉時期五胡亂華,中原百姓與胡人雜居,我們並不因此丟失民族的根本。盛唐時期,長安城裡各種宗教場所兼備,高鼻赤髯者有之,碧眼金髮者有之,我們只見其強大,未見其驚呼:文化入侵了。聖誕老人約略就是長安城中的外來者,那可愛的帽子可能類似於趙國君臣的.胡服,平安夜的守夜與我們年三十的守夜至少在形式上相仿。我們要有我們的自信,對中華文明的自信,對炎黃子孫的自信,對我們自己的自信。相信我們的文化不會因為相容外國的文化而喪失其生命力。

如果我們非要較真,見不得中國人過外人的節日,那我們也就太不自信了,也太狹隘了。眾所周知,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可真要較真,戰國時楚地的文化與中原文化、齊魯文化可是差異巨大。可是時至今日,炎黃子孫坐在同一張桌子邊,手捧香軟的粽子,回想起偉大的屈原,肯定沒有一個人會想:這是當年楚國對中原文化、齊魯文化的入侵吧!

維護民族文化的強大,從來就不是靠拒絕,而是靠包容,靠吸納。中華文化正是靠相容南北、幷包東西才逐漸強大起來的。

而現在,當西方人說起了漢語,畫上了臉譜,唱起了京劇,我們就高興;但當我們開始過一個洋節,我們就應該痛心疾首嗎?

每一種有生命力的文化,都會有其無窮的精神魅力,被這種精神魅力所打動的人們接受這樣的文化,並願意傳承,令人不禁感嘆,唯有文化,可以如此輕易地跨越國界,站到世人面前。

給文化一片交流碰撞的淨土吧,這才是我們應有的胸襟和氣度!

包容演講稿 篇8

管鮑”,是指公元前7世紀中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但是他們之間彼此瞭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鮑叔牙早年合夥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錢,分紅的時候卻拿很多錢。鮑叔牙毫不計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負擔大,還問管仲:“這些錢夠不夠?”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管仲參軍作戰,臨陣卻逃跑了,鮑叔牙也沒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為牽掛家裡年老的母親)西漢·司馬遷《史記·管仲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要知道這“管鮑之交”,就是鮑叔牙不計較管仲的自私,理解管仲的貪生怕死等一系列“包容”的結果。鮑叔牙對管仲的包容使他牽起了一位知己的手,而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友情,早已傳為佳話。

林肯對政敵素以包容著稱,後來終於引起一議員的不滿,議院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們的敵人嗎?”一語中的,多一些包容,公開的對手或許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

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誰對三線工程的貢獻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學家潘家錚這樣回到外國記者的提問:“那些反對三峽工程的人對三峽工程的貢獻巨大。”反對者的存在,可讓你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使得做事更周全,可激發你接受挑戰的勇氣,迸發出生命的潛能。天空包容每一片雲彩,故能廣闊無比;大海包容每一朵浪花,故能浩瀚無涯。脾氣性格、閱歷視野、文化修養、生存環境的影響,人們表現出種種差異,甚至種種不足和缺點。能否包容他們的個性,寬容他們的欠缺,不僅是一種氣度雅量,也是一種處世藝術。人們要包容別人的齟齬,排擠甚至誣陷。要知道,風涼話,正可以給你發熱的頭腦“冷敷”;給你穿的小鞋,或許能讓你在舞臺上跳出最妙的“芭蕾舞”;給你的打擊,彷彿運動員受傷的槓鈴,會增加你的爆發力。

林肯說過,人的快樂的程度多半是自己決定的。有些人,對好話只記一會兒,可是對一些不中聽的話‘如數家珍’。無奈,他們就象收垃圾一樣的,十幾年來,把人家丟給他們的垃圾揹著到處跑。一個人在想什麼是別人無法來控制的事,因此,快樂的感覺操縱在自己的手裡,別人不可能把思想硬灌輸給我們。我們要去尋找快樂,必須專心的去思考快樂的事。成熟代表為自己的快樂負責。自得其樂是最保險和最恆久的快樂。在很多時候,除了我們自己的心情,我們真的一無所有。

清朝初葉的李紱做過一篇〈無怒軒記〉,他說:「吾年逾四十,無涵養性情之學,無變化氣質之功。因怒得過,旋悔旋犯,

懼終於忿戾而已,因以『無怒』名軒。」(我年過四十,我沒有涵養性情的學問,也沒有改變個人氣質的功夫。(我常)因為發怒而出現過失,發怒後馬上又會後悔,但以後還會再犯。我害怕(這樣下去)最終就成為愛發怒而不講理的人,因此我就用“無怒”命名我的書房.)

李紱「無怒」,我們「寬容」如何?

包容並不等於懦弱,我們是在用愛心淨化世界,而不是含著眼淚退避三舍。

包容不是天平一端的砝碼,不停地忙碌,以維持著不斷的平衡,而是人世間永恆的愛與寬容。

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把包容插在水瓶中,她便綻出新綠;播種在泥土中,她便長出春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