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總結

來源:文萃谷 3.15W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開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開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總結

開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總結1

辦公桌上一臺大螢幕的桌上型電腦,可調節升降臺上放著膝上型電腦,桌面上整齊擺放著教材和科研相關的書籍。五四青年節前夕,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周樹雲仍在伏案工作,“每天早上七點半到辦公室開始工作,這是我的常態。”

五四運動100週年之際,周樹雲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這位深耕於凝聚態物理領域、在新奇電子結構研究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的青年女科學家深感光榮,她說:“科研就像在祕境中探險,過程漫長而艱辛。我要繼續用積極的心態面對途中遇到的挑戰和挫折,享受探索未知領域的樂趣。”

1998年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習,本科畢業時對凝聚態物理研究產生興趣;20xx年,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學位——這是周樹雲的“學霸”之路。

在美期間,周樹雲主攻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實驗技術,這項技術可以直接測量材料中決定其物理性質的根源——能帶結構。“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固體材料‘基因’密碼的利器。”周樹雲說。當時,新興二維材料在國際上嶄露頭角,有關這些材料的基礎研究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周樹雲毫不猶豫地將二維材料的電子能譜研究作為研究方向。

20xx年,留美10年的周樹雲回到清華大學物理系,成為一名青年教師。談及歸國理由,她說:“在自己的祖國做出科研成果所得到的滿足感,是在任何其它地方都無法比擬的!”

重回清華,周樹雲建立研究組,帶領學生搭建儀器、做實驗,對新型二維材料和異質結構的電子能譜展開研究。她搭建了一套先進的儀器裝置,能把角分辨光電子能譜進一步拓展到新的維度,使其在十萬億分之一秒的時間尺度上捕捉到材料的能帶結構隨時間演變的資訊。

石墨烯是目前已知最薄最輕最強的材料,周樹雲正是國際上最早利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技術研究石墨烯的學者之一。她一方面尋找有潛力“超越石墨烯”的新型材料,一方面將熟悉的材料組合出全新的特性。“石墨烯/氮化硼異質結”就是這樣的組合:層狀的氮化硼與石墨烯雖然原子排列十分相似,不過由於原子對稱性不同,兩種材料的性質差異很大——石墨烯具有“半金屬”性質,而氮化硼則是不導電的絕緣體。將這兩種材料結合,形成異質結後,其中的石墨烯出現了原本不具備的半導體性質。周樹雲的團隊首次觀測並證實了這種異質結中的能帶結構,解決了該材料體系中有關能帶調控的關鍵科學問題。

在周樹雲看來,在物理學領域開展前沿性研究,幸福感與挑戰性是一體的兩面,“就像把積木搭成各種形狀一樣,把不同材料進行‘拼接’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產生原來單個材料所沒有的、更奇妙的特性,有些甚至會超出我們的想象!”

20xx年,周樹雲因在新型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新奇電子結構研究方面的貢獻,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周樹雲認為,這個獎項對女性科研人員的激勵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讓一些女性研究人員進入公眾視野,對於提升學生的信心和推動女性在科學領域的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如今,周樹雲不僅帶領一支擁有10個博士生的科研團隊,同時也為本科生開設基礎課程。科研任務和培養人才“雙肩挑”,周樹雲覺得二者是相得益彰的:“從學者到教師,更是一種傳承。”在教書育人方面,周樹雲的目標是培養自強不息、追求卓越,兼具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的學生。

“物理學是我摯愛一生的事業和選擇。”周樹雲說,“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不會放棄。”

開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總結2

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培養我校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工程,以激勵廣大青少年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鼓勵熱愛科學的青少年脫穎而出,為將來成為有用人才作好鋪墊。我校精心積極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活動,現將活動情況作以下總結: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科技活動。

我校成立了許多科技活動領導小組,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以陳亞君校長為組長,歐水明副校長為副組長,下屬機構由楊仁和、陳翔負責校電腦機器人興趣小組活動;由林平老師負責校電腦興趣小組活動;由歐校長親手抓科幻畫作品製作。每期的活動(每週三下午半天時間),領導總能認真檢查,親自下到班室詢問活動工作進展情況。使此項工作落到實處,不流於形式。

2、已建立了“倉山區電腦機器人工作室”。

既可在週三下午半天時間對我校電腦機器人興趣小組學生進行訓練,又可將場地、裝置提供給全區各校的師生活動,使此工作室成為我校電腦機器人活動基地。目前已投資數萬元裝修兩間電腦機器人工作室,併購置了六套中鳴公司生產的中鳴機器人;添置了18臺電腦。目前基本上能滿足1個小班化學生加入到電腦興趣小組活動中來。

3、設立校科技活動月和科技活動周。

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各類科普宣傳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我校各級各類科技競賽選拔輸送了很多選手。

4、積極參賽,成績斐然

我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項科技活動,並取得較好成績:

(1)指導學生參加x市中國小生計算機奧賽,有2人獲市一等獎;3人獲市二等獎;1人獲三等獎。

(2)指導學生參加“第九屆x省中國小電腦製作活動”,又有2個學生獲省級一等獎,2個省級二等獎的好成績,1個獲省級三等獎。

(3)指導學生參加x市中國小生電腦機器人競賽,1個獲市賽二等獎,2個獲市賽三等獎。

5、展望

今年學生很積極參加競賽,人數增加,但學生的技巧素質還需要提高,在下一年的工作中應有計劃合理的安排訓練的時間,加強學生素質的培養,希望在20xx—20xx學年度的各項比賽中獲取更好的成績。

開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總結3

近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廣大黨員幹部要從科研工作身上學習“科學家精神”,根植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凝聚為民服務的奮鬥力量、增強推動事業的能力本領,讓“科學家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根植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無論是學成歸國、報效國家的錢學森,還是發明青蒿素攻克醫學難關的屠呦呦,他們身上都蘊含著至誠報國、以身許國的愛國情懷,對黨的忠誠彰顯在潛心研究的行動中。新時代黨員幹部要懷忠誠之心,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鍛鍊,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中保持政治定力,做信仰的堅守者、真理的篤行者、精神的接棒手,擦亮忠誠本色,堅定政治方向。做黨事業的.推動者和奮鬥者,做新徵程上堅定的信仰者和忠實的實踐者,以身作則、模範帶頭,以無私奉獻的愛國情懷積極推動事業發展。

凝聚為民服務的奮鬥力量。科學家勇攀高峰,以敢為人先的精神戰勝艱難險阻,敢於迎接挑戰,敢於吹響持續攻堅、不懈奮鬥的號角,著眼當下、求實奮進,追求真理、嚴謹治學,匯聚起科學發展的強勁力量,奮鬥是他們最鮮明的人生底色。黨員幹部要把個人的奮鬥和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為民奮鬥、奮鬥為民。為民服務不能“雷聲大雨點小”,有承諾、無行動,言無信、行無果。黨員幹部要以實實在在的成績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援,加深魚水之情,築牢幸福之基,為群眾的美好未來不斷奮鬥。

增強推動事業的能力本領。能力和本領是成事之基。科學家在科學事業上的卓越成就,與他們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才幹密不可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黨員幹部要立足發展實情提升個人能力,在實踐鍛鍊中增長才幹,在“練兵場”上鍛鍊身手,在“血與淚”的教訓中吸取經驗,在奮鬥的征程上不斷“澆築”意志、不斷“重新整理”能力,把堅定的信心、信念寫在奮鬥的書卷上,不懼風雨、勇挑重擔,激發挺立潮頭的鬥志,練就搏擊風浪的本領,成為時代大潮中的“弄潮兒”,做勇往直前的追夢人和堅守初心的圓夢人。

開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總結4

對於科技這個詞語,大家都很熟悉,電腦、電視都是科技的饋贈,自從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整個世界就邁入了科技時代;自從愛迪生髮明瞭電燈,我們就離開了黑暗並且更加崇拜科技了;牛頓因為樹上掉下來的一個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又讓科技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科技好玩,至少包含著這樣幾層意思,一是科技本身,支配宇宙的自然規律是充滿魅力的;其二,探索科技的過程,揭示自然規律的過程也是趣味無窮的。其三,科學一旦與人生碰撞,在科技與人類社會發生了關係——無論是正面與反面,也是趣味橫生的。

科技無處不在,科技讓人類無比自豪!

科技對於我們是多麼重要啊,假如有一天,沒有了電,人們將繼續生活在黑暗中;沒有了煤氣、石油,那人們豈不是還要吃生的東西或鑽木取火,繼續用生畜拉車;沒有了手機和電腦,人們是不是還用飛鴿傳書……。

由此看來,我們的衣食住行一刻都離不開科技的貢獻,相信我們身邊的每個人也在時時刻刻的對科技的發展以自己的方式探索著,貢獻著……我雖然頑皮,但也著實體驗了一把科技的滋味:我把一些蘇打粉放進被子裡,然後加上白醋,這時“火山爆發”了!馬上,白醋冒起了潔白的泡泡。

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科學不只為尖端技術服務,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就需要正處於青少年時代的我們熱愛科學,學習科學。我曾參加省級科技創新發明活動比賽,榮獲二等獎的好成績,也曾參加市級的科技創新發明活動比賽,也獲得了三等獎,這些成績和老師的辛勤培育是離不開的。參加科技比賽、閱讀科技書籍,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精密的機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車,虛擬的足球賽,高科技資訊的傳送等等,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現象,越來越激起了我探索科學的願望。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科學,傳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時,更要創造新生活。如今,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不斷加快,可視電視、電腦上網、心臟起搏器,已經不算新鮮了。從1901年發明的真空吸塵器,到人造地球衛星、載人宇宙飛船,科技在不同領域裡顯示出了強大的力量。電子產業、通訊技術的日益普及,奈米技術、超導材料的廣泛應用,不久的一天,也許就在你的餐桌上,會出現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學習科學技術,不僅僅是為了成為科學家,也是為了能適應生活,更為了能成為新世紀的主人,擔起新世紀,為國家建設,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人工合成胰島素、斷手再植、雜交水稻、爆炸原子彈和氫彈、發射人造衛星和飛船等等,這些令世人矚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縮短了我國和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的差距,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活力。-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確如此,科學為我們祖國的騰飛插上了翅膀。-曾對青年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這句話,飽含了長輩們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如果說長輩們用辛勤的勞動建設了20世紀的祖國,那麼,我們就應該以知識、以科學擔起新世紀的重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