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四年級資訊科技教學工作總結三篇

來源:文萃谷 3.09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信的經歷,對書信很是熟悉吧,書信是一種向特定物件傳遞資訊、交流思想感情的應用文書。那麼,怎麼去寫信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資訊科技教學工作總結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四年級資訊科技教學工作總結三篇

四年級資訊科技教學工作總結 篇1

回顧這個學期的資訊科技教學工作,基本上是比較順利地完成任務。當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穫喜悅,也在工作中發現一些存在的問題。我所享有的收穫我會用於下個學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問題我要認真思考想辦法解決。

從教學上講我主要做了以下這一些工作:

(1)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努力搞好教改工作。嚴格按照學校要求,積極學習資訊素養論、教育與科研新課程標準等內容,提高教改意識,認識教改意義。積極探討、交流資訊科技課教學目標、方法和教學過程設計。努力培養學生資訊素養,提高學生獲取、處理資訊能力。

(2)做到期初有計劃,有教學進度,使教學工作能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下去。雖然其中出現一些突發事件,但由於教學計劃安排的比較好,所以並沒有給工作帶來影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教學工作的進行,使得大量電腦理論知識得於傳授給學生。

(3)按照學校工作管理規定,認真備好課,寫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節課。資訊科技課對於學生來講的很重要的一節課;對老師來講是比較難上的一節課。所以才能上好每節課對老師對學生都是很關鍵的。除了備好課、寫好教案外,我還要查閱各種資料,能上因特網時還上網尋找好的教學材料、教學課件,把它們和我所從事的工作結合起來,為我所用。

(4)在轉差促優上,我也注意在教學中或教學之餘以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轉化差生,促進他們的發展。我校的學生在資訊科技方面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擁有一些轉學生,與其它學科不同的是,這些轉學生之前從沒有用過電腦,甚至不知道滑鼠的用法,不知道開關機的方法,而其他的學生呢?已經會在網上查詢遊戲,有的時候老師都拿他沒有辦法。怎樣讓一個從未接觸過資訊科技知識的學生,熟練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識,我進行了“分層教學”的模式,並加強個別輔導、實現同學間一幫一、多幫一,基本解決了常規教學中難以攻克的難題。

(5)在教學之餘,我也注重自身發展進步。除了聽課、評課、參加教研組教研活動外,我還注意到要自學。從思想上,利用行評機會端正自己;從行動上,參加更高學歷的學習,學電腦技術、教學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為人師表。

作為教師,教學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學工作外,我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其它活動如:政治理論學習等。

總之,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實際,認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課程指導綱要,研究好學生,爭取學校領導、師生的支援,就能創造性地搞好資訊科技課的教學,就能使我們的工作有所開拓,有所進取。

四年級資訊科技教學工作總結 篇2

我在教學中設計了豐富的資訊處理活動,拓寬學習天地,讓學生感受資訊社會、資訊科學和資訊科技的發展,強化學生對資訊活動多樣性和資訊處理創造性的認識。在每一課中,緊緊圍繞資訊活動,創設情境、引出任務,提出設計思路和提供完成任務所需的資訊資源,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提供了必要技術支援和幫助,完成作品後,設計交流活動。在每一個資訊活動中都包含了資訊蒐集、獲取、加工、表達和交流的環節。這樣的安排有利於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資訊科技學習活動的實現。我對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一)在對資訊科技的理解上,把握了資訊科技的工具性本質

資訊科技是學生認知和資訊處理的工具,它必須與其他學科學習、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產生有價值的成果。從第一課開始就讓學生明確認識計算機是我的新工具,後面的內容無不體現這一理解,讓學生知道,計算機是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和手段。資訊科技的學習也是融合在整合性的活動中,涉及到許多學科的知識,並設定了豐富多樣的主題,使學生在整合的活動中學習、應用資訊科技,形成運用資訊科技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在學習活動的選擇上,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反映人類文明的成果 在教材中以人文、自然為重點,選擇適合中國小生成長需要的,體現時代精神,傳承人類文明的命題作為資訊綜合活動的內容。

這些內容涵蓋了社會探究、科學探究、人與自然和認識自我等方面。它們都是我們身邊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情或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增加了教材的親和力,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學生順利進入課程的學習。

(三)在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上,提倡自主學習、自主創作,引導,鼓勵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資訊科技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

提倡實行多元開放評價,摒棄傳統固定、統一的評判標準,拒絕教師單一的評價,指導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目的是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探索和創造,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求知慾,使學生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和不同的發展。

四年級資訊科技教學工作總結 篇3

回顧本學期,本人努力工作,認真學習新課標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以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實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根據實際制定各項計劃,備好課,寫好教案,並能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設計上課的形式和內容,難易結合,使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都學得愉快、學得好。下面就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對這個學期的工作進行總結:

一、注重培養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在講課中要善於使用“啟發式”和“探索式”的教學方法,形式應靈活多樣,切忌“呆板”、“枯燥”。

“練習”是一節課中學生掌握知識和鞏固知識的主要渠道,練習的時間要充足,練習的內容要能充分體現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練習的形式要做到多樣化,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目的。

“用”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所謂“學以致用”。它可以是對某一節課所學知識的運用,也可以是對幾節課,一個單元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它可以穿插在“練習”之中,但又是在“練習”基礎上的一次昇華。

二、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

《資訊科技》這門學科不是一門單一孤立的學科,而是與其他學科緊密相聯的,能作用於其他學科的學科。因此在《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中一定要注重與其他相關學科的整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發揮小組合作的精神,培養學生協作的能力。

我將每一個班按機房機子的分存布情況分成了若干個小組,每組都有一個小組長,在教學的時候,同學們之間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還可以互相幫助,監督檢查。水平相當的能一起探索、實踐,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得到基礎好的、學習興趣深厚學生的幫助,這樣發揮了優秀學生"小老師"的作用,激勵其更加努力。這樣教學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

四、注重因材施教,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教學的同時,我注重於不同能力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如果完成的可以看一下還可以怎樣做,或者可否做得更好;有些時候我設計多個任務,有簡單的,一般的,稍難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做。這樣不單使學生在不同程式得到發展,更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和利用計算機開展創新實踐的能力。

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穫的喜悅,也在工作中發現一些存在的問題。我所享有的收穫我會用於以後的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問題我要認真思考想辦法解決。根據上述總結,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實際,認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研究好學生,就能創造性地搞好資訊科技課的教學,就能使我們的工作有所開拓,有所進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