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描寫中秋月亮的作文四篇

來源:文萃谷 3.14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描寫中秋月亮的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描寫中秋月亮的作文四篇

描寫中秋月亮的作文 篇1

墨藍色的天空,襯托著耀眼的月亮。月耀,星稀,毫無懸念。柔和的月光,若有若無,散落人間,薄薄銀絲,穿透了窗,靜靜地落在房間裡,無聲無息,寧靜,柔和,美麗。

月亮,圓,團圓……

因為今日是中秋。

中秋佳節,一家人團圓的日子,可我卻沒有一點兒興奮的情緒,一絲,一毫,也沒有。我獨自坐在房間的窗邊,被孤獨、寂寞包圍著,靜靜地一個人看著外面。家家燈火通明,小孩子們在庭院前嬉戲,猜燈謎,吃月餅,玩遊戲……小時候的'我,何嘗不是如此呢?而現在,我只能一個人,孤獨地看著外面,那歡樂的世界……

別家,燈火通明;我家,燈火薄稀,只有那月光,淒涼的散落房間,散落在房間的四處。

家裡沒人嗎?不是的。爸爸媽媽都在家,只是都忙於工作無暇理我罷了。中秋節了,大家就只是簡簡單單吃頓飯,就各忙各的了。哎!

如果,外婆在就好了!

囡囡,過來,幫幫你老爸的忙,別再看電視了,過來做月餅!

廚房傳來媽媽和外婆的呼喊聲,我趕緊扔下手中的遙控器,奔向廚房,一看,哇!媽媽在弄著月餅模,外婆揉著糯米粉,兩個人有說有笑的。

而爸爸呢?嘻嘻嘻,一開始只是偷笑,到最後實在是忍不住了,捧腹大笑!哈哈哈……滿手的糯米粉,衣服,頭上,到處都是,好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啊!我急忙幫爸爸擦乾淨,可是越擦越糟,原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瞬間換裝,頭頂雞窩,一個個雞蛋豎立其中……哈哈!爸爸形象真的全毀了!廚房傳出幸福的笑聲……房屋外,明月高掛!

多麼懷念當初,那個有外婆在的家啊!

現在,節日未變,明月依舊高掛,可是人卻少了,氣氛也變了!冷清的家!毫無生氣的家!

靜靜倚在窗邊,看向燈火闌珊處,我哭了。

淚緩緩流下,在我的臉頰上留下淡淡的痕跡。

我相信,外婆也很想念那段幸福、快樂的日子,一家人在廚房其樂融融的景象!

外婆,是嗎?

外婆的答覆,我想,或許,只有月亮才會知道吧……

淚水,再次決堤……

描寫中秋月亮的作文 篇2

月亮既是偉大的,也是悲傷的,更是溫暖的。唐代詩人李白曾寫出過不朽的詩篇:“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日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正像李白所說,無論是今人還是古人,都對月亮產生了一份獨特的感情。

今天是中秋節,我和家人早早地吃完晚飯來到頂樓花園,準備賞月。媽媽準備了圓圓的月餅,圓圓的橘子,圓圓的葡萄,圓圓的水杯,圓圓的茶壺......我好奇地問:“媽媽,怎麼什麼都是圓圓的呢?”媽媽笑著回答說:“因為今天是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呀!”

夜色漸漸降臨,羞澀的月亮姑娘如仙女一般悄悄來臨,守護在月姑娘身旁的雲兒也披著夜幕的銀紗緩緩降臨。抬頭一看,滿天都是一盞盞橙色的孔明燈圍繞在月姑娘身旁,慢慢地飄向天際之邊,在“橙色”的天幕中,最耀眼的便是那圓圓的月亮了。這月亮像個大玉盤,四周有許多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在對我眨眼睛,真有趣!在月亮邊,朵朵雲兒映著月光,緩緩移動著,是那麼柔美,那麼朦朧。

“八月十五月兒圓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甜又香啊,獻給爺爺一片心啊......”恍惚之間耳邊縈繞著熟悉的旋律,這是以前我常常唱給爺爺聽的歌謠。爺爺,我親愛的爺爺!您一個人獨自在天堂過得還好嗎?有沒有好好吃飯?有沒有交到好朋友?有沒有想我呢?我可是好想好想您呢!拜託月亮帶給您我對您的`深深思念與祝福。我們都要好好的!

夜越來越深,如玉盤般的月亮越來越圓,越來越亮,我愛這美麗的月光,我愛這慈祥的爺爺,更愛這明亮的月亮!

描寫中秋月亮的作文 篇3

前幾天,我和媽媽一起去散步,無意間注意到了那掛在天上的月亮。

那夜的月亮並不圓,只露了半邊,另外殘缺的一半大概是被夜空隱住了吧,望著這一鉤殘月,我頓時有無數種想法湧上心頭。

我想,月亮是偉大的。在寂靜漆黑的夜晚,月亮在人們最需要它的時候,毫不吝嗇地把光亮奉獻出來,把皎潔的光輝灑滿大地,沐浴著人們。

月亮是悲傷的,在空無一人的夜晚,除了那些小小的星星可以偶爾陪她嘻戲外,就再沒有什麼可以與她聊天了吧。無邊的寂寞籠罩著她,千百年來,她卻沒有一句怨言,心中的`痛楚可能只有她一個人知道吧,那是怎樣的一種悲傷呀!

月亮更是溫馨的,她陪伴了多少散步的人,傾聽了多少思念故鄉的心聲,安撫了多少遠在異地的人們的心靈。不管你悲傷還是快樂,她都會與你娓娓道來。

月亮的美,在於她美若天仙的氣質,更在與她那高尚的靈魂……

描寫中秋月亮的作文 篇4

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熱門標籤